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利州

利州,是中国古代南北朝、唐、五代、宋时的一个政区。西魏元钦三年(554年)改西益州为利州,唐时两次改为郡制,北宋达干格控采丰时升为利州路。其辖域变动较为频繁,大体以今四川省广括考阳煤元市大部为主体,长期包严油技扬飞耐块验富括今陕西省西南部和甘肃省东南部部分地区。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老城。

  • 中文名称 利州
  • 别名 西益州、义城郡、益昌郡
  • 行政区类别 州
  • 下辖地区 今四川北部、陕西西南部和甘肃东南部
  • 政府驻地 今四川省广元市

名称来源

  利州之名源于西魏大亚洲任将军尉迟迥袭取西益州,西克成都,取"顺利"之意而命名为利顶医游就州。

建置沿革

  北朝西魏废帝元钦二年(公元553年),改西益州为利州,辖东晋寿郡、西晋寿郡、新巴郡、南白水郡、宋熙郡等。北周置利州总管府,统属晋寿、新巴、东洛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诸郡,利州直领兴安县等8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州治兴安县为绵谷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利州总管府、利州,改置义城郡,领绵谷县等7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义城郡为利州,州仍领绵绿认率入套供切谷等7县,属复置的利州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分绵谷县北境置金牛县(属褒州)及南安州和所辖三泉、嘉牟两县。武德七年(624年)升利州总管府为利州都督府,贞观六年(632年)罢。天宝元年(742年来自)又改利州为益昌郡360百科,领辖绵谷等6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益昌郡为利州,辖县未变。

  宋初,利州属西川路,后属利州路,宁武军节度(旧昭武军)。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利州路分置利州东路、利州西路,绍熙五年(1194年)复背连良并为利州路,庆元二年(1196年)复分,嘉定三年(1210年)又并为利州路,嘉定十一年(微滑频沿翻马1218年)仍分置利州东浓则已财烟判、西二路。

  元宪宗三年(1253年)立利州,设都元帅府。至元三年(1266年)又于利州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至元十七年还冶京兆)。至元十四年(1277年)罢帅府,升利州为广元府广元路,后不复置。

行政区划

  北宋时,利州辖4县:绵谷县(治今广元)、葭萌县(治今昭化区丁家乡)、嘉川县(治今旺苍县嘉来自川镇)、昭化县(治今昭化区昭化镇)。

人口

  据《宋史》地理志载,北宋徽宗崇宁(1102年至1106年)年间,利州共有25373户,总人口51539人。

风景名胜

  清代"利州八景",由清代广元县令张庚谟组织当时文人、官员,对境内风光排比筛选而来,他还亲自题写了"八景诗"。

  南渡孤舟

360百科  今广元市利州区南河蜀门大桥之下带江域,古设渡口,是为南渡。这里江面平静,江水清澈,石径掩映在柳荫之中,孤舟深藏于芦苇丛里。每当夕阳去异无束晚照,江面撒玉铺金,群群鸥鹭集翔于沙滩,阵阵渔歌飘浮在宽阔的江面,此时,一叶扁舟往来于落日余晖之中,俨如画里世界,乾京植眼溶隆《广元县志·封域·山川》:"南渡孤舟,月夜常见一人驾舟,即之则不可得。县(南门外)南河(古称汉寿水)。"历代文人题咏有另转光晚唐温庭筠《利州南渡》,明石崇宪、清乾隆间广元县令张赓谟和清末女诗人梁清芬等都以《南渡孤舟》为题吟咏利州南渡。其中以温庭验际测科本室江航察胜办筠《利州南渡》最为著名。其诗云:

  澹然强再老封做农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且热至顶州资林绿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参跟鲜仍毫器八副光空。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毫松爱局高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翻译成现代诗为:水波摇荡水面空阔,映照着黄昏的阳光;河中小岛景色苍茫,连接着青翠的山岗。马儿在渡船上嘶受设短零九明全香吧星鸣,随着波浪渐渐离去;柳荫下人们歇息着,等待紧先船从对岸返航。船过沙滩边的记肉草丛,惊散那里群聚鸥鸟;一只白鹭腾空而起,在万顷江田上飞翔。谁人懂得乘着扁舟,去预认钱右止续站素节商追寻春秋人范蠡;沉浸在五湖苦特构气烟水中,把人世间名利淡忘。

  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这首诗属于唐愿精妈德则苗曲月渐今诗中的精品,被选入传统的启蒙读本《唐诗三百首》。诗的首联写渡口环境,描绘了一幅全景图画:荡漾的水波、黄昏的斜晖、河中的小层广真煤货响致岛、青翠的山峦。颔联写待渡所见所闻:河上"棹去";舟中"马嘶","柳但盐育价激边人歇",等待船归。动静相映,有声有色。颈联写南渡江天村统黑在走么有拉握波景象:群鸥惊飞,白鹭高翔。以万顷江田之大见一鹭之小,以江田之静衬托白鹭飞动,新颖生动。尾联触景生情,因官场失意,仕途蹉跎,由"鸥鹭忘机"的典故,引发了诗人追步范蠡泛舟五湖之念,寄托了他澹泊恬退的心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乌龙宝顶

  利州城区嘉陵江西岸的乌龙山巅,一峰陡起,突耸如笠。古时,峰旁有一井泉,清冽甘美,四时不竭。峰顶平坦,相传有仙人奕棋于此。唐李商隐诗文:神剑飞来不易销,碧潭珍重驻兰桡。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河伯轩窗通贝阙,水宫帷箔卷冰绡。此时燕脯无人寄,雨满空城蕙叶雕。

  宝峰夜月

  广元老城东山(亦称凤凰山)之巅,古称宝峰。上有天然池沼,逢大旱不枯,终年碧波荡漾,清水澄澈。清张赓谟诗文:利州城起凤凰麓,凤距嶙峋高矗矗。半翼舒来列宝屏,巅有灵湫漾轻縠。阵阵霜风秋波盈,楼头帘卷新镜明。天边月晦无明月,偏向宝峰池中生。

  金山晚照

  广元城北的金城山,古称金山。五代十国之时,后蜀孟昶在此筑金山寨,因而得名。清张赓谟诗文:上舂晼晚天欲暮,彩霞连射珊瑚树。珠光熠耀翠云间,赤城流焰争四布。由来有金山方鸣,而今看山金铸成。前溪影落风不定,琉璃破碎锦鳞生。

  九峰排戟

  九峰是指广元县西二十里之九陇山(属今天瞾山林场),山环九十九峰,排列如戟(古代兵器之一种)。相传秦末乱世之时,汉高祖为汉王驻军汉中,曾派将于此处插旗招兵,是为汉王寨。张赓谟诗文:蜀山攒黛多崇峻,九十九峰插万仞。千年偶驻赤帝营,至今排戟作严阵。长剑倚天天外长,光摇碧落参微茫。日暮白云吹不散,阴阴犹覆温公堂。

  雪峰樵歌

  在现城区雪峰街道办事处,古时有寺名雪峰,雪峰寺后,山腰有二大石崎立,相传有樵夫常歌于石上,风雨不辍,至则歌声出石中,古人传为异迹。清梁清芬诗文:雪峰仙境望嵯峨,旧有樵夫石上歌。断续声分通古径,两肩烟雨任销磨。

  丙穴鱼潜

  丙穴,在原广元县城北十五里今工农镇小塘村之嘉陵江岸,该处石崖壁立,中空成穴。每年仲春二月上已前后,嘉鱼从穴中鱼贯而出,秩序井然游向大江,里人争相捕捞,其味鲜美无比。清张赓谟诗文:石柜阁下巴字水,上连丙穴清且泚。年年看春上巳前,恒见潜鱼澄潭里。潭里有鱼嘉无伦,渔户结网复垂纶。勖哉鲲鲕戒无取,留待满尺能几旬?

  朝天晓霞

  朝天,指今广元城北朝天关及关下的明月峡一带的地域(今属朝天区),每当旭日初升,万道霞光之中,山若铺锦,水若泛银,风光奇丽,灿若仙境。清黎启明诗文:朝来走马近朝天,万道霞光似欲燃。风情恰似逆霄雨,云脚翻成破浪船。峡上有人皆日晒,山间无地不花鲜。再到龙门回首望,琼楼玉宇澈日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卡洛斯
下一篇:北宋四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