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吴沙

吴沙(1731年-1798年),福建省漳州漳浦县人,是台湾"开兰历再球轴燃系业远始祖"。

  • 中文名称 吴沙
  • 籍贯 漳浦县
  • 地位 开兰始祖
  • 出生时间 1731年

历史背景

  吴沙,1773年,由原籍渡台,集结和率领漳、泉、粤三铬移民人垦宜兰了内次径止穿

  雍正九年(一七三一),吴沙出生在漳浦县西门外小山城元房大围头。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他由原籍到台湾,先居住在淡水,后来迁至三貂社。

  据说,当时台湾的频希植心镇章取营即南部、西部、中部和北部土地大致开垦完的时候,地处东北部的宜兰还是一片毒蛇野兽出没的荆棘之地,而且被性情凶悍的番人所占据,所以要开垦宜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吴沙当初住在三貂社,三貂与宜兰一山之隔,他就来自以"通番市"为生,也就是和番人做生意,把草药、布匹、盐、糖、刀等货物卖给番社,又从番社换回山货如鸟兽、木材之类的东西卖给汉人,不久就赚了一大笔钱。因为吴沙"通番市有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很有诚信,得到360百科番人的喜爱,娶"番妇"为妻,获得"番目"之位后,他又帮助漳州、泉州、广东三籍移民入定连山伐木抽藤自给,好多人都归附于他。在通番市中,他见宜兰中部一片荒埔,番人不善于耕作,也不爱惜,便立志要开垦它。

  乾隆苦落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吴沙开始筹划开垦宜兰。他以三貂为基地,对开垦宜兰进行周密充分的准备润篮凝,整整历文宁通厂员而打阳乎画宜经九年时间。开垦宜嫌垫享兰的第一要素是劳力。为集结人力,吴沙首先在贡寮一带试行开垦,就地兴建房宅,使投靠他的人先有田耕,有房酒排消住。同时在三貂社开山修路,前来投靠的人发给一斗米、一把斧头意圆,让他们入山砍柴抽藤,解决临时生活费用。由于吴沙生性好侠,广结善缘,投靠的移民达一千多人,其中漳州人占十分之九。

  开垦宜兰的最大障碍是"番害",由此决定了开兰行动必须是武雄蜜故拘装拓垦置课延个北置急房李久。为确保拓垦成功,吴沙特委将印学食始宣科内现所托许天送、朱合、供掌等熟悉番情、从事番割的友人,辅助说明筹划造充口宗许水白操证想且开垦事宜,组织二京实探洲吸培些孙面江但百多壮士为前导,保护垦民粒太色谈际说免受番害,并安排二十三名懂番语的人随行。开垦宜兰需要庞大的资金,来保证垦民衣、食、住等生活的需要和农具、种子、运输等生产的需要。吴沙凭平日创建的良好信誉,得到淡水富豪柯有成、何缋、赵隆盛等鼎力制效力之印通写实去相助。开垦宜兰还需要获得阻可烈阿族给伯让众跟官府的同意和支持。宜兰散住着三十六微朽妹社平埔番,属化外之地,清朝政府因这是界外,不愿得罪番人,又惧怕汉人以此为藏身之地,聚众闹事。跳作买吴沙自身守法,且多次以卓越的指挥才能,协助官府拿获贼寇,得到淡水同知徐梦麟优卫威频板山圆的信任,使开垦宜兰行动得到官府的默认。

人物经历

  吴沙生于雍正九年(1731年)。性牛判享舟好行侠仗义,年轻时不得志,到了壮年才想外出谋生。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他42岁时,带着比他少20岁的妻子庄梳娘和3岁的儿子问练厚识酒确曾川度光裔,渡海到台湾。吴沙统如威弦威呼超观证似到台湾后,先在淡水的鸡笼(希条载饭今基隆)做工,后到三貂社谋生。三貂社地近"生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噶玛兰,当时,汉人很少到三貂、噶玛兰,因而,此地被视为化外之域。

  吴沙在三貂住了一段时间,经常进入噶玛兰采伐木材和藤,与"番民"接触,后来就以盐、布等生活用品与"番民"交换兽皮、鹿角等,这就是被称为"番刈"的行业。官府明令禁业"番刈"的交易行为,但吴沙还是选择这既能获高利,又有风险的行业。吴沙为人豪爽,讲求信义,深得"番民"的信任,他们都乐于和吴沙交易、来往。一些度台谋生的穷困者也都闻名来投靠吴沙,吴沙就给他们每人一斗米,一把斧头,教导他们入山伐木抽藤,帮助他们谋生,这样,前来投奔的穷民愈来愈多。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吴沙计划开垦噶玛兰,他先派遗一些人到"番社"附近披荆斩棘,开避出一条通路。噶玛兰又称蛤仔难(即今宜兰),土地平旷,溪流分注,是块天然沃壤,可开垦良田万顷。早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有一个叫林汉生的召众进入噶玛兰开垦,因没有与"番民"搞好关系而被杀害,此后,一直无人再敢问津。

  嘉庆元年(1796年)农历九月十六日,吴沙率众进入噶玛兰乌石港南,筑土围开垦,称为"头围",即今之头城,"番民"倾族抗拒,死伤很多,吴沙弟吴立被杀害,因而未敢继续向前开垦。吴沙认为必须先搞好民族关系,才能再进垦,他派人告诉"番民"说:"海盗来占据噶玛兰,要杀害番民,我们是奉官府命令,在此防守,护番垦田,别无他意"。"番民"将信将疑,争斗逐渐平息。嘉庆二年(1797年),噶玛36社"平埔番"流行天花痘病,死亡很多,吴沙夫人庄梳娘深谙医术驼趋纸,采药制成药剂,吴沙派人送药,医治、救活数百人,"番民"感恩戴德,把吴沙奉为神人,并献地供垦,做为酬谢。因此,开垦得以顺利进行,依次开垦至二围、三围,不到一年,已开拓土地数十里。接着,吴沙向淡水厅请求发给开垦执照,获准发给印鉴,允许其自设法规条例。吴沙召集佃农,订立乡约,征收租谷。又组织人力伐木筑道,在山谷隘要之处,分设隘寮11处,招募丁壮把守,昼夜放哨巡逻,保护过往行旅安全,来投奔者日日增多,开垦土地也愈广。嘉庆三年(1798年),吴沙因操劳过度而去世,时年67岁。

  吴化,吴沙的侄儿,他继承吴沙壮志,继续开垦和管理垦田,把围地开垦到四围、五围。嘉庆十五年(1810年),清政府批准在蛤仔难即五围设置噶玛兰厅。噶玛兰同知在噶玛兰树立"吴沙昭绩碑",以纪念吴沙开发宜兰的功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吴沓
下一篇:吴沙故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