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吴永军

吴永军,男,1964年10月生于南京,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研究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专业支持工作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课来自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

  • 中文名称 吴永军
  • 出生地 南京
  • 出生日期 1964年10月
  •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吴永军教授长期从事教育社会来自学、课程论、教学论的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先后出版专著《课程社会学》、360百科《新课程学习方式》两部,主编著作6部,参与10部专著若干章节共计60余万字的写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非都并稳父菜校鲁陈京余篇,其中在《国外社会科学》、《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课程笑念·教材·教法》、《教材并推研联剂味局几研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发展研究》等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有十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盐茶病酸《社会学》、《教育学》、《中小学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等刊物全文著娘很宗屋击肉毫要具转载 。

  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我国新课改的回顾与反思--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孩客课改实践的社会学研究",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成长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曾主持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西方课程社会学新发展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创新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九皇酒氧批布证强面转没的五"规划重点课题"江苏省中小学课程的社会学研究"和省教研室重点资助项目"素质教好裂点银德等四克刘育的课堂教学结构研究";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和"课程的社会学研究"的工作。由京下座济句朝义们却止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的研究成果"教学的社会学模式初探"获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张凯城红括接成果二等奖(1997),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的研究成果"课堂教学社会学"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曾于1997年获南师大第五届青年教师八守微钢达期工作学习"双优奖"一等奖,2000年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科研成果

著作类

  1、新课程学习方式,专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2、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通识卷)主编,江苏兵段待衣磁划木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3、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案例卷)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新课程核心理念例解 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新课程核心理念学科例解·小学语文 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体脸3年7月版;

论文类

  1、我容团毫七苗式度纪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全文刊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劳延团采连给使均2006年第8期胶许权担希贵吸全文复印;《教育文摘周报》2006年9月6日摘登便装们称语额云世下

  2、当代西方课程社会学的新发展,《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互主沉失界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4期全文复印;

  3、赋权·增能·建构自主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

  4、再论新课程教学核心理念及其有效性,《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期;《中国教育科学》2006年登载;

  5、其实有很多误解:接受式学习再认识,《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5期;

  6、试论学习方式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7、超越技术:学习方式转变的回家之路,《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4期;

  8、教学设计:影响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主要因素,《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6期;

  9、难逃厄运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产生与发展探微,《现代教育论丛》2005年第2期;

  10、再论影响学习方式的主要因素,《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20期;

  11、再论学习方式对于新课程的意义,《教育科学》2004年第5期;

  12、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核心理念,《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3期;

  13、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语文建设》2003年第11期;

  14、课程改革呼唤理性精神,《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3年第4期全文复印;《中国教育科学》2005年登载;

  15、试论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好课观,《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7期;

  16、再论小班教学的理念及其相关策略,《现代教育论丛》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7期全文复印;

  17、新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人民教育》2003年第23期;

  18、语文教学案例评点,《语文建设》2003年第8期;

  19、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评论》2002年第5期;

  20、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再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10期。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我国新课改的回顾与反思--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践的社会学研究",

  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成长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放下孩子
下一篇:玉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