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鼓是悼念亡者的一种传统演唱形式,有坐丧(又称打夜鼓、打待尸、唱孝歌)、跳丧来自和转丧三种类型。因其表演形式主要为演唱者在灵堂击鼓而临握培济火速生全歌,故而又称为丧妒子鼓歌。丧鼓主要流传于鄂西南、鄂西北、湘西北(常德、张家界)等地区,鄂东、鄂南部分地区也有所效席演流传,长阳、秭归、远安、宣恩、郧西、郧阳等县(市)最为流行,神农架林区亦有此民风民俗。
丧鼓虽然是为死人来自所唱,但演唱者丧而不悲,主要是以此种形式给丧家予以帮助。俗谚"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又说,"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一夜丧鼓送人情"等,都是最好说明。打丧鼓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性,并且世代相传,至今不衰。坐丧通常由一人击鼓,另两人对唱,或由360百科击鼓者自打自唱或与另一人对唱。转丧则是鼓手在前,歌师在后,围绕棺木边走边唱,击乐手随之绕棺击乐,阻沉参加守丧者亦随之合唱,演唱者较多,一般有七八人或更多一些。无论坐丧和转丧,都以肃穆的灵堂为歌场,其间悲哀与热闹,悼亡与慰生有机统一。
丧鼓曲目丰富,如《姊妹相合身后人》、《老鼠告状》、《怀胎歌》等,其他曲种的传奇故事,也可移植来唱。
(湖南)龙山县旧时,办丧可能被请的丧礼乐队,被明确地划分为"丧鼓"和"花鼓子"两种。丧鼓唱词严肃,配词以三、四字词为主;节奏缓慢,配乐是同步于静态心率的点式击大鼓,节奏四拍;除大鼓外,无其它乐器,用棒作鼓锤。因此,它乃名副其实的丧事礼乐。但是作者不保证说明的准确无误,因为它仅仅依据于足区景临五、六岁左右的一次偶然经历。当胡时是其中一个为拓姓的两个老头,给龙山县城南门坡下的一家办丧时,作出的一次非常稀罕的纯丧鼓风格的演唱;他们并非专门于此业,然而也不失为业余高手。
"丧鼓"和"花鼓子"两种丧乐的演唱方式都为典型的湖川风格,大概在清朝的"改土归流"时期传入本地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