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劳动弹道导弹

劳动弹道导弹,是朝鲜装备的法客散味买磁意血中程弹道导弹。"劳动一号" 弹道导弹是中程、公路机动、液体甚室罗底谁雨防先火箭发动机弹道导弹,专为攻击集群目标、重要枢纽设计。 

  • 中文名称 劳动弹道导弹
  • 弹长 16.20米
  • 部署方式 公路机动部署
  • 级别 中程弹道导弹

基本信息

  "劳动"(Ro-dong)弹道导弹

  级别:中程弹来自道导弹

  部署方式:公路机动部署

  弹长:16.20米;

  直径:1.36米操略将直晚读;

  发射重量:16500千克;

  有效载荷:单弹头情况下为1200千克;

  360百科弹头重量:800千克,高爆弹头、化学弹头、子母、核弹头;

  推进方式:单级液态;

  射程:1300活衣棉成公里;

  情况:服役中;

  服役时间:1998年

导弹介绍

  "劳脚足供委粉战起室今混动一号"射程达到1300公里滑国过,可以将日本部分地区纳入射程。对于现代导弹来说,"劳动一号"的件苦过于径衡雷杆精确度非常低,在军事冲细贵威武突中毫无用处。但是,在袭击像东京、首尔这样人口稠密的大都市,"劳动一号"的精确度已经足够。"劳动一号"的精确有效负载不得而知,但是一个中当量的核弹头可将其潜在杀伤力最大化。"劳动一号"具备公路机动能力,便于隐藏,使发射前期的拦截工作非常难。"劳动一号"的江尔滑吸委规建造初衷可能是为了防止和韩国发生军事冲突时第三方介入,将威胁提升至核武器水平。同时,"劳动一号"也可能是袭击韩国城市、如首都即垂行仍钟圆源期首尔等的常规武器。

  朝鲜很车挥请做海风香洲坐河少透露其导弹发展进程的信息,关于"劳动一号"的很多信息是从同巴基斯坦的"高里"和伊朗的"流星-3"比较后得来的。"劳动一号"的最远射程为1300公里,最远射程时的圆概率误差为2公里。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导弹是"劳动一号"的姐妹导弹,据此样磁跟养握原兰福推断,"劳动一号"可装载总星江歌场导问的副重1200千克的分离式弹头,弹头可装载800千克的高爆弹药、化学弹药、子母弹药和中当量核弹头。外界认为,"劳动一号"可从改装后的俄罗斯运输竖起发射车、改装后的朝鲜履带平台、卡车上发射。推测认为,"劳动一号"使用财正度又握果密了惯性制导系统,很快将被改装成朝鲜的全球定位系统。1990年,朝鲜开始核弹头的研制工作,其中就包括专门为"劳动一号"研制的核弹头,从朝鲜的表态可以推断出,已经有2到5枚"劳动一号"已经被组装完毕。

  "劳动一号"的建造始于1980年代中期,1990年5月第一次试射,1994年开始服役,在地下工厂中建造。"劳动一号"已经被建造了数百个,供国内使用和出口。和朝鲜的很多导弹项目一样,"劳动一号"也是和伊朗、巴基斯坦同步进行的。有报道称,伊朗从朝鲜进口了150枚"劳动一号",条补才字跟怎老吧但是双方均否认此事。此外,处拿队答新展这鱼属好埃及也曾想订购"劳动一号"导弹,美国在伊拉克的检查员也称,伊拉克曾经在1999年至2002年间和朝鲜商议购置"劳动一号",另外,叙利亚也开始了同朝鲜的谈判。

导弹研发

  治血激生压今假果秋设劳动弹道导弹"劳动"导弹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其在十余年的来自部署中只闻其名不见其形,而且其360百科名称和性能也有多种说法,有些媒体还将其称为"芦洞"(RO-DONG)。要了解亚另属得言这种导弹的真实情况,还要从许财干先教导均脱法课财其发展说起。 
 "艰难"的自宜头操鲜主尝试 朝鲜的弹道导弹发展与其它导弹新兴国家一样,都是从世界上扩散最广的"飞毛腿"开胞故法注相九丝始的,最明显的就是"火星"系列。"火星"系列导弹的名称由于情报和翻译的缘故非常混乱,朝鲜将仿制苏联"蛙"式和"飞毛腿"的系列导弹称为"火星",而其朝续听则呢确鲜语发音"Hwasong"在中国被译为"红松"或"华城"等多种称呼。目前在朝鲜服役的"火星"5和"火星"6是最新改进型,射程达到500~600千米,也就是此次阅兵在"劳动"导弹方阵前面方阵的导弹。其还被外界套用苏联收名片质各雨粮适有探的名称称为"飞毛腿"C。而在朝鲜研制"火星"6的同时,朝鲜还为形成射程远端搭配,发展了"劳动"系列导弹,也就是外界猜测的"飞毛腿"-D。这种早电百剧药导弹旨在突破"火星"系列导提攻宣怎种圆进功史弹的总体设计,为更大射程导弹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劳动"导弹的具体开发工作始于1988年,起先导弹的设计和研发都是由朝鲜工程师独立完成的。"劳镇费担达极今错器专坏动"的设计方案是采用液体推进剂,弹头重量为800~l 000千克,发射重量15.5吨,射程1000~1 300千色跳毛画米,在最大射程情况下,导弹的-圆概率偏差为2~4千米。之所以选择这一眼火响破倒线射程为目标,是因资拉处短罪么让为它可将日本东京覆叫起微工史破阳地盖在内,其威慑意义不言而喻。但由于是初次开发,进展十分不顺利。1990年5月,美国侦察卫星在谓波脚该万迫冷们另朝鲜东北沿海的舞水端里布短离聚害危掌老买试验场首次发现了机动发射架上的"劳动"导弹,但随后的侦因减安穿拉轻敌吃快安察照片显示发射场有燃烧过的痕迹,西方猜测该导弹可能在发射台上发生了爆炸。这说明"劳动"导弹存在重大技术问题,而且由于试验失败,加之朝鲜此时遭遇经济危机,使 "劳动"导弹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资金困扰。此外,朝鲜国土面积狭小,不具备中程导弹发射试验的条件,而且朝鲜导弹试验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美国和韩日的严密监视,随时可能招来制裁。这些因素都使"劳动"导弹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

外界合作

  劳动弹道导弹为了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朝鲜开始适时转变自主发展思路,另辟蹊径,采用了与外界合作的方式:引进技术、共同投资、合作试验、分享成果。首先,其与伊朗合作解决导弹发展资金和试验场地的问题。1992年12月初,朝鲜一个代表团访问了伊朗,签订了一份军事合作协议;伊朗向朝鲜提供5亿美元财政支持,共同研究弹道导弹。其次,朝鲜在独联体国家招募导弹科研人员,特别是与俄罗斯马卡耶夫设计局人员私下接触,解决了导弹燃料和弹头再入等问题。1993年,日本媒体报道称,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共有160名俄罗斯科学家先后帮助朝鲜发展弹道导弹,并积极参与了"劳动"导弹的研发过程。这使"劳动"导弹以出乎外界意料的速度迅速进入试验阶段。1993年5月,朝鲜邀请伊朗官员在舞水端里观看了导弹演习,"劳动"导弹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但仅飞行了500千米,而不是估计的1000~1300千米。外界普遍认为这一是因为朝鲜国土狭小,没有足够的试验场地,射程稍远一些就会落到别国领土或飞越别国领空;二是初次试验没有足够把握打到最大射程;三是担心较大射程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据称,伊朗对试验非常满意,当场签订了150枚采购合同。此后,虽然朝鲜很少试验该型导弹,但其从伊朗获取了大量试验数据,这为"劳动"进一步改进奠定了基础。该导弹很快就大批出口,为朝鲜继续其导弹研发换取了大批资金,并成为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朝鲜导弹出口和西方制裁的主角。

  第一枚"劳动"导弹的部署时间是1995年2月,1997年初朝鲜完成了首批10枚导弹的部署。"劳动"的首次公开露面是在朝鲜2007年4 月25日纪念建军75周年阅兵式上,这也是近15年里朝鲜首次公开展示导弹。当时朝鲜播出的阅兵电视节目经过了剪辑,只出现了KN-02和"火星"6两种弹道导弹,据称美国卫星获得了阅兵式上该型导弹的影像。对外界隐瞒这种导弹的影像估计是为了避免外界对其性能的分析和引发国际社会的指责。但当时猜测这种导弹为射程更远的"舞水端",外国媒体拍到的伪装衣下的导弹照片显示其实际是5轴载车的"劳动",而更大的"舞水端"载车为6轴。2010年这次参阅的 "劳动"导弹是朝鲜第二次公开展示该型导弹,这表明该导弹技术已经成熟,并成为朝鲜的远程打击力量的主力。

性能分析

  劳动弹道导弹虽然此次阅兵中朝鲜公开展示了"劳动"导弹,但并没有公布有关性能,因此有关这种导弹的情况仍众说纷纭。而我们从此次阅兵公布的有关照片可以对其性能做出大致分析。

  导弹射程远,但精度不会太高,按照国际通用分类,射程在1000~5000千米的导弹被称为中程导弹,而"劳动"设计射程达到1 000千米,因此是朝鲜第一种真正意义的中程导弹,这也与其在此次阅兵方阵中的位置是一致的。在阅兵方阵中,"劳动"导弹位于600千米射程"火星"与2000千米以上射程的"舞水端"导弹之间。而从此次阅兵照片测算可以知道该导弹的基本参数。发射车采用了苏联"飞毛腿"的MAZ-543底盘。其发射车车厢设计与"飞毛腿"和"火星"导弹系统是一致的,因此驾驶舱的尺寸也是一致的:长2.2米,高1.65米,而舱门高1.2米。我们以此为标准在照片上对 "劳动"导弹进行量算可以得知,该导弹总长约15米,直径1.2米,弹体长12.5米,与外界猜测的约16米长度接近。弹体的体积大小与苏联的第一代潜射导弹SS-N-5接近,因此其射程潜力也应与其接近。SS-N-5的射程可以达到1 600千米,因此外界关于其1:300千米的射程估计是可信的。考虑到其可以改进推进剂和降低弹头质量,因此其射程具备1 800千米的潜力,伊朗的流星-3的改进即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导弹射程大幅提高,但由于朝鲜工业基础薄弱,机械加工工艺不会太高,加之射程扩大后,弹头再入速度加大而引起的振动,高温烧蚀不均带来的气动外形变化等都会增大落点误差,因此外界估计其圆概率偏差为2~4千米。这对于常规弹头是不可接受的,对于中等当量的核武器也几乎达到极限了。

  机动能力强,但载车能力已近极限。从阅兵影像可以看出,"劳动"载车为5轴底盘,载车尺寸约为:长15.8米,宽3.02米,不载弹车高333米。从形态看,其明显是在"飞毛腿"导弹载车上增加了一轴发展而来的。在外观上发动机舱没有太大变化,估计只对原发动机进行了一些改进,因此其公路行驶速度要低于"飞毛腿"系统的60千米/小时,转弯半径也要比"飞毛腿"系统的13.5米大,估计要达到15米左右,载重量估计从"飞毛腿"系统的45吨提高到55吨。

  虽然"劳动"载车通过加长车体提高了载重能力,但从导弹与车辆的适配情况看,导弹长度几乎与整车相同,载车能力已经达到极限,而且重心靠前,这在实际使用中对其越野能力有一定影响。例如,俄罗斯"白杨"M系统即是通过加长载车适应导弹质量的增加,结果"白杨"M也存在重心前倾的问题,曾导致其在最初演习中发生倾覆。

  自主水平高,但可靠性有待检验 "劳动"导弹虽然在后期引进了大量外部技术,但该导弹最初的整体设计是由朝鲜工程技术人员完成的,总体上自主水平较高。总体上看,"劳动"沿袭了"飞毛腿"尾部4个弹翼的设计,弹体长度和弹径都有所扩大,具备了装载更多燃料的空间,使其射程可能增大,弹头设计较为独特,具备了中程导弹的特征。发动机则采用了一组4台从"飞毛腿"发动机改型而来的火箭发动机。该型号的研制,表明朝鲜已从早期的以单级"飞毛腿"为基础的改进研制,向第二代自主导弹技术研制迈出了重要一步。而且对"飞毛腿"MAZ-543底盘的改进,说明其已经消化掌握了重型载重车辆的设计与生产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自主化设计与生产。

  但应该看出,"劳动"虽然多次出口,发射试验次数却非常少,而且其中许多试验是由伊朗等国做的,朝鲜虽然共享了导弹试验数据,但伊朗在试验时对导弹和发射保障系统都进行了自主化改造。朝鲜很少进行实射检验,而且自己的导弹发射试验失败率较高,因此"劳动"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弹头再入速度快,但对材料要求高 从照片量算可以推测出,"劳动"导弹弹头长2.5米,直径0.66米。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劳动"导弹弹头采用了独特的锥-柱-裙式结构,即头部为钝锥形,弹头体呈圆柱形,尾部为裙形,仪器舱为截锥形结构。这种结构设计可能源于俄罗斯马卡耶夫设计局的R- 27(北约代号SS-N-6),该设计局工程人员在帮助朝鲜开发"舞水端"导弹过程中以R-27的弹头设计参数,帮助朝鲜工程人员解决了中程导弹弹头再入的问题,并应用到"劳动"导弹弹头设计中。此次阅兵中"劳动"导弹方队后面的"舞水端"导弹弹头外形与"劳动"非常相似,估计同出一源。这种外形也与伊朗 "流星"3导弹非常相似。这种设计多见于早期的潜射导弹,如苏联的R-27,中国的"巨浪"1,美国"北极星"及陆射的"大力神"、"民兵"1的MK- 4、MK-5再入载具。这种外形再入大气层的速度快,可提高命中精度,减少雷达有效反射截面。裙部设计则让弹头在再入时保持飞行稳定。

  这种锥-柱-裙式结构虽然在保证导弹较高再入速度和提高弹头飞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其仍存在热防护问题。虽然钝形锥头可以把大量再入摩擦热量带走,但并未减轻对端头部抗烧蚀的要求,随着导弹射程的增大,仍无法回避耐烧蚀材料的使用。例如美国射程2 200千米的"北极星"导弹弹头壳体即由玻璃钢布缠绕而成,端头则用二氧化硅带与苯酚醛树脂缠绕。印度由于无法解决中远程导弹弹头耐烧蚀问题,而不得不采用降低弹头再入速度的方式,降低了弹道准确性,大大增加了被拦截的概率。因此,朝鲜如果要继续扩大导弹射程,必须开发新型材料,不可能通过外形设计而投机取巧。

技术衍生

  劳动弹道导弹"劳动"导弹作为首型自主开发的较大型运载工具,为朝鲜换来了大量急需的外汇,并成为两型运载火箭的基础,在朝鲜导弹和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伊朗"流星"3导弹的技术原型 西方媒体报道,1996年伊朗进口了12枚"劳动"导弹,并以此为原型开始了"流星"3系列导弹的开发。由于伊朗工业基础水平高于朝鲜,因此其在。1998年7月即完成了采用朝鲜发动机的"流星"3的试验,2000年完成全部自主部件组装的"流星"3试验。从伊朗展示的照片来看,"流星"3采用了商用底盘牵引式拖车,而非朝鲜的整体式底盘载车。虽然越野能力不如"劳动",但伊朗国土不像朝鲜多山地,交通基础设施也较朝鲜发达,因此这种缩小版载车不仅成本低,而且能满足伊朗的需求。

  2003年7月,伊朗"流星"3正式服役,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伊朗工程人员对"流星"3进行了本土适应性改进,并开发了新型的"流星"3B导弹,其外部尺寸已经与"劳动"有较大差别,但其总体设计与外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朝鲜"银河"系列运载火箭的基础 外界一直猜测,朝鲜"大浦洞"1("银河"1)导弹实际就是"劳动"导弹上接"飞毛腿"C而组合成的。在对 1998年8月"银河"1和2009年4月"银河"2卫星发射的照片进行量算发现,"银河"1第一级直径1.24米,长15.5米;第二级直径0.8米,长10.3米。而"劳动"导弹弹径1.2米,长15.5米:"火星"6导弹弹径0.88米,长10.2米。两者基本相符。

  对"银河"2火箭照片进行量算得知,"银河"2第一级直径2.4米,长16.8米。很早就有专家认为"银河"2火箭采用了4枚"劳动"导弹横向捆绑方式。从外部尺寸来看,"劳动"导弹弹径1.25米,长15米。如果采用4枚捆绑,其直径和长度与"银河"2的数据基本相符,总长度的出入可能是由于量算误差或火箭连接部分的冗余造成的。捆绑后的4个火箭发动机很可能共同使用一个燃料箱。

部署运用

  朝鲜"劳动"弹道导弹是其最早的中程导弹,可有效覆盖邻国对手,因此是朝鲜战略威慑的中坚,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作战部署

  朝鲜从1995年开始部署"劳动"导弹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建立了较大规模的中程导弹力量。2003年7月,韩国国防部发表《参与政府的国防政策》报告书称,韩美双方共确认朝鲜增加部署了一个营的"劳动"导弹,这使其数量达到了大约100枚左右。以朝鲜采用的苏联战略火箭兵导弹旅编制,每个旅应装备18枚导弹,那这些导弹足以编制6个中程导弹旅。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劳动"导弹主要装备常规弹头,因为核弹头导弹无需装备这么多,而且朝鲜也没有这么多的核弹头。就部署地而言,一般中程导弹如果不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火力覆盖,通常会部署在国家腹地,以避免来自敌国的空中和地面打击,因此 "劳动"导弹大部分阵地都部署在西北部的国土纵深内,与中朝边境不会太远。

作战运用

  2003年7月的韩国国防部报告还透露,朝鲜的"劳动"导弹主要瞄准日本,且其射程达到1300多千米,几乎覆盖了日本全境。可见,朝鲜射程1 300千米的"劳动"导弹目标主要针对日本,射程600千米的"火星"主要针对韩国,3 000千米以上的"舞水端"导弹则主要针对美国关岛等目标。而"劳动"在朝鲜整个远程火力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威慑周边敌意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射示威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2014年3月26日透露,朝鲜当天凌晨2时35分和45分在位于平壤北部的肃川向韩半岛东部海域先后发射了2枚弹道导弹,导弹射程约为650公里,疑似"劳动"导弹。

  韩联社称,朝鲜发射"劳动"导弹并不常见。"劳动"导弹可用移动式导弹发射车(TEL)进行发射,可搭载核弹头,最大射程可达1200公里,主要打击目标为驻日美军基地。此次是朝鲜时隔5年再次发射"劳动"导弹,朝鲜此前分别在2006年7月5日和2009年7月4日发射过这种导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