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三贤祠

三贤祠是一个多义词,全国各地有许多地方有三贤祠。三贤祠是一种供奉三位先贤人物即当时当地突出人物的祠堂。 明·李开先 《谒来自范文正公祠》诗:"贤研延把查职矛跑衡祠先一拜,野老谩相邀。"武夷山三贤祠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三贤祠。

  • 中文名称 三贤祠
  • 地理位置 武夷山风景区
  • 供奉着 刘子翚
  • 建造时间 1147年

基本信息

  刘子翚是南宋理学家、文学家,崇安五夫里人,他的父亲刘韐曾任河北、河东宣抚副使等要职,刘子翚少来自年时以父荫授承务郎。

  靖康之变后,其父刘韐出使金营被扣押,不屈自杀。当时刘子翚360百科30岁,悲愤欲绝,从此厌于朝政。三年后任兴化军(今莆田)通判,不久,借病辞居武夷山,主管冲佑观,隐居在五夫的屏山书院潜心著述和讲学,世人称屏山先生。

  他曾专心教诲朱熹苦读成名,还携带朱熹在水帘洞讲学。朱熹曾称赞刘子翚是幼年劳审缺千假复广轻八呢化受益最深的老师。

  刘子翚逝世之后被朝廷追谥为文靖公。他是五夫刘氏家族"三忠一文"之一。

  刘甫,字岳卿,崇安人,明朝徐表然的《武夷山志》载:"刘甫的父亲刘衡,字兼道,邑人。

  建炎初以勤王补官,从韩世忠败金兵于濠,累功迁秩,晚年弃官抱道武夷,筑小隐堂,与胡明仲(即胡寅)讲学讨论,时以诗酒自误,风晨月夕常吹铁笛,或慷慨舞剑,意气浩如也。"刘甫顺从父亲的遗愿,终身请还点色呼氢丰不仕。明代徐表然《武夷山志》还说他"事亲以孝,闻隐武夷山北水帘洞,朱室架八继题燃解从刑文公与蔡西山(蔡元定)诸贤频诣其庐,讲明义理。尝约文公(指朱熹)结庐于五曲,未几卒。

  文公以诗哭之曰:'曾说幽栖地,与君共接连。欲携邀月酒,同棹转鱼船。遽尔悲闻笛,真成叹绝弦。林狷催老泪,为子一潸然。"淳熙辛丑七年(1181年)朱熹和高足据破双施蔡元定等人曾应刘甫的邀请,重措宁机投笑度触数克种子来此地游览,崖壁上曾留有朱熹手书的纪游题刻。

  文曰:"刘岳卿几叔招胡希即任迫件表井圣、朱仲晦、梁文叔、吴茂实、蔡季通、冯作肃、陈君谟、饶廷老、任伯起来游。

  淳熙辛丑七年二十三日,仲晦书。"

  水帘洞留下了刘子翚、朱熹、刘甫讲学郊游的胜迹,从此为邑人所津津乐道。

  绍兴十七年(1147年),刘子翚逝世,邑人在洞内构建屏山先生祠,供奉刘子翚神主,朱熹亲题匾额"百世如见"。

  刘甫、朱熹逝世支吧跳双后,后人又增立这两位贤人神位于祠内配祀,邑人俗称充自该适酸能画源龙坐谓为"三贤祠"。

  祠在"水帘洞内右,祀刘屏山子翚、朱晦翁熹、刘岳卿甫。" [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五]清康熙年间,祠堂被泉州僧人景真倚仗势力占领,擅开茶行,为此激起民愤,申告官府。后由福建巡抚下令饬禁,恢复奉祀刘屏山,禁令刻在水帘洞左侧。

其他信息

  三贤祠自南宋创建以来,历经八百余年,虽历经沧桑,祠堂几经圯毁,但由于摩崖石刻的官府饬令依然历历在目,所以旧址仍然多让雷讨找告次重修,旧貌未改。

  至民国,三贤祠遭劫难围线亚段值未。根据民国《崇安县新干战军既神负志》记载:"近由俗人改建三教堂,祀孔子、老子、释迦,殊为不伦,亟宜恢复旧观,以存古迹。"约在1943年,三教堂又恢复旧名三贤祠。

  三贤祠顶无覆瓦,倚靠外突的崖顶作为屋顶,风雨不侵,蔚为奇观。

  三贤祠之旁是武夷山山北有名的胜地--水帘洞。巨大的崖壁,拔地腾空,斜覆而去,气势十分壮观!两道流泉从崖顶奔泻下来,散成千条万缕,洒入底下浴龙池。

  架空飞泻的泉水,一经山风吹动,就化为无数细小的回化水珠。忽东忽西地顺解液振速绝同新们探飘荡开来,闪烁着握反器血重鲁晶莹夺目的光彩,恍如珠帘。

  前人就曾以"千丝不断摇珠箔,匹练长悬泻镜湖"这样的诗句,来描绘水帘的景色。

  三贤祠建筑仍存,但所祀神像及匾额等均不复见。祠堂现作为水帘洞茶室,水帘洞成为露天品茗的好去处。

广汉的三贤祠

  原汉州三贤来自祠,主祀程颢(明道先生)、程颐(伊川先生)、张栻(南轩先生)。

  程颢[hào],(公元1032年--1085年),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中国注极治呀互具却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

  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嘉佑年间举进士后,任鄠县及上元县主簿、晋城令。有360百科治绩,官至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后因反对新法,被贬标州发通至洛阳任京西路提点刑狱。与先后被贬至洛阳的文彦博、吕公著、司质唱使算束按马光等相互联系,继续反对新法。

  哲宗即位,司马光执政,荐程颢为宗正寺丞,未及行即病逝。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纯公。

  淳佑元年(1241)封河南伯,从祀孔祖参排调子庙庭。

  程颢早年受父程珦之命,与弟程颐和周敦颐问学,由此立志于孔孟之道,又泛览诸家。由于他和程颐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他们的学说亦被称为洛学。

  程颐[yí],(举财书烟若提量该那把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宋徽宗大观元年,曾任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十四五岁时,与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在游太学时,作《颜子所好何学论》,主管太学的胡瑗惊异其才。王安石当政时,统开立脱态效怕未被起用,与兄程颢在洛阳讲学。司马光执政时,被荐为崇政殿说书,山斤庆与修国子监条规。在为哲宗道难植化胜含侍讲期间,敢以天下为己任,议论褒贬,无所顾忌,声名日高,从游者日众。其后,程颐因反对司马光的新党执政而被贬,任西京国子监守。不久削职,被遣送至四川涪州,交地方管制。程颐在被贬期间,完成著作《周易程氏传》。徽宗即位,得以赦免,但不久又受排斥,遂隐居龙完战苏语权门,遣散门徒,不久病死于家。乡米既至南宋,追谥正公。

  张栻(shì)(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肉满装命液众世称南轩先生、张宣公,南宋广汉绵竹(宋时绵竹变置升蛋白线属广汉)人。中兴名相张浚之子。幼承家学,既长,师从五峰先生胡宏,潜心理学。曾以古圣贤自期,作磁让胜都《希颜录》以见志。胡宏赞曰:"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受湖南安抚使刘珙之聘,主管岳麓书院教事,苦心经营三年,书院闻名遐迩,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后历知抚州、严州、吏部员外侍郎、起居郎侍立官兼侍讲,再历知袁州、江陵,淳熙七年(1180)迁关能结施统可右附该群建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著作经朱熹审定的丰点有《南轩文集》四十四卷刊行于世,还有《论语解》十卷、《孟子说》七卷,后人合刊为《张南轩公全集》。尝作石鼓书院《武侯祠记》、《风雩亭赋族统控备》,并亲书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刻碑嵌于合江亭壁。1180年卒,谥宣公,葬于湖南宁乡沩山(今宁乡县官山镇南轩墓),朱熹志其墓(《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理宗淳佑初年(1241)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三贤祠 - 福建长乐三贤祠

  又名龙峰书院或筹峰书院。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史料记载书院修建于宋乾道年间(1165年~1173年)。为福州最造修建的书院之一,朱熹在此讲学。那时乡人刘砥、刘砺兄弟也筑室读书于此。明嘉靖年间,福建提学使潘璜檄、长乐知县曾铣修葺,祀朱熹文公配其弟子刘砥、刘砺为三贤士,春秋致祭,改名三贤祠。

  三贤祠 - 山东青州三贤祠

  亭东有三贤祠,为后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之所。范公祠居中,内有范仲淹塑像;富公祠和欧阳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涧之侧,明末皆移建于范公祠左右,统称"三贤祠"。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青州知府夏一凤重修,并于祠后崇台之上建后乐堂,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范公亭之北有高地曰范公台。民国初年,在台南侧建"澄清轩"8间,亮窗前后均出厦,为游人休息之所。

  三贤祠 - 辽宁沈阳三贤祠

  一百多年前,在奉天小西门外(现沈阳市府广场南)坐落着一座祠堂,里面供奉着清末的三位高官:署理盛京将军崇实、盛京将军都兴阿、大学士文祥。因这三人对奉天地区社会发展、百姓生活做出"重大贡献",光绪皇帝特批建祠祭祀,并把这座祠堂定名为"三贤祠"。三贤祠建于光绪二年(1876年),由于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和经济衰败而疏于管理,毁于20世纪20年代。

  三贤祠 - 河南洛阳三贤祠

  位于洛阳市东关爽明街,座东向西(洛阳林校西大门北边)。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清河南府知府出资捐修。与贾谊祠相对,南临千

  祥寺、存古阁,北临王德荣宅,大门额题"三贤祠"三字。祠内有大殿一栋,祀明朝洛阳人刘健、白良辅、阎禹锡3人。

  刘健、字希贤,洛阳人。明天顺四年(公元1461年)进士,累官吏部尚书,以大学士入阁参加机务。武宗(朱厚照)励精图治,重用刘健,刘健以天下为已任。凡进用大臣与时政得失,言皆竭忠无隐。他与李东阳、谢迁辅政,并称三相。后来皇帝有疾,召刘健至榻前,称先生而不呼其名,健立受顾名。武宗初,政肃整,功绩卓著,后刘瑾擅政,刘健谢政归,后闻皇帝数出巡边,他辄泣不食,曰:"吾死难见先帝矣"。世宗李厚熄入承大统,曾谴使存问。刘健卒年94岁,溢文清。城西天坛北建有刘文清祠,其墓在城东小李村东北,今还存一巨大墓碑。

  三贤祠 - 湖南澧县三贤祠

  座落在澧县城东3公里处的澧水北岸二圣滩上,座东朝西。三贤祠以供屈原、车胤、范仲淹而得名,祠宇呈四合院式,紧临蜚云塔东侧,有大殿、前门、厢房、庵堂等建筑。用宫墙及其它建筑将蜚云塔融为一体,远眺尉为壮观。蜚云塔与三贤祠大殿相映生辉,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为常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贤祠 - 诗词《三贤祠》

  《三贤祠》

  宋郑子思

  飞凤屹立万仞壁,下有深渊不可测。

  问讯深潘有何物,骄然杰骜护巢穴。

  寻常任意自出没,砥柱中流喷涛雪。

  舟人偶有毫厘失,挫手婴鳞即粉骨。

  每到王正上七日,昂头掉尾见金脊。

  霁严收怒了无迹,共与邦人供踏迹。

  滩头鸡卜人得吉,鼓吹秋千总春色。

  但见五采文焕发,尽是前贤醉鸦墨。

  今来古往几风月,要之勿用果何益。

  莫邪尚不终磨灭,筇杖一跃肯局蹐。

  我龙会见乘霹雳,起作甘霖沛天泽。

  三贤祠 - 甘肃平凉三贤祠

  采用仿汉建筑风格,祠内塑大理石像并用书画、浮雕等方式反映了人物一生的历史。主祠为皇甫谧祠,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

  晚年自号玄晏先生,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历阅东汉、魏、晋三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学者,我国十大名医之一,在医学、文学、史学、哲学诸方面均有建树。不仅开创了针灸医学之先河,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孔子并称的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祠的左侧是唐代宰相牛僧孺祠。牛僧孺字思黯,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经唐德宗至宣宗八代,曾三次升任宰相之职。曾与李德裕形成长期"牛李党争"声震史册。他一生酷好文学,以志怪为休例撰著了很多艺文,集名《玄怪录》,其中30余篇保留至今。右侧为牛弘祠。牛弘是牛僧孺的八世祖,他生于新开乡牛村,他历阅西魏、北齐、北周、隋四朝,隋时任秘书监、吏部尚书等职。曾应召删修刑律,撰《大业律》18篇500条,并参与修定音律,正定新乐。牛弘墓与牛僧孺遥遥相望,至今完好。

  三贤祠 –明代灵州三贤祠

  明代灵州三贤祠祭祀的是杨一清、王琼和张九德。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塞北名城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因黄河水泛滥,曾经"城凡三徙",第三次迁徙宣德三年(1428年)所筑的明代灵州(今宁夏灵武市)"新城",仍然属西北边防军事重镇。三边总督杨一清和兵部尚书王琼,曾经在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到灵州(今宁夏灵武市)一带修筑长城(河东墙、二道边墙)。他还主持修建了位于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城的第一个以长城命名的长城关隘------长城关。他们离任后,灵州乡官为纪念其功绩,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修建了"杨王二公祠",俗称"二贤祠"。天启二年(1622年),大明工部尚书、河道总督张九德坐镇灵州(今宁夏灵武市),为阻止黄河洪水冲击灵州城,在古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城址今古城湾一带,

  沿黄河故道,筑灵州河堤,治理水患,成功地阻止了黄河洪水,保住新灵州城没有被黄河水淹没,他的功绩可与杨一清、王琼居同等地位,因此灵州人士在"二贤祠"内又为张九德塑像,合称为"三贤祠"。三贤祠至清朝已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