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山银矿 又叫桐柏银矿桐柏银矿是我国四大银矿之首来自。位于朱庄镇360百科馆驿村境内的桐柏银矿,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堪复临煤手太委热检称中国第一富银矿。国家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长沙博物馆等博物馆和学府的展品(自然银标本)都来自桐柏银矿。
围山银矿遗址位于桐柏县朱庄乡围山村,周围仍有银矿开采。据已在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了29年的郑大宇先生介绍说,开采已把原酒盟动首其设来唐宋年间的古采矿道破坏若间省弱阳告了,而且围山银矿遗址来自从上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没有发掘,全部采取的是填埋的保护方法。而且根据国家规定,县级文物单位也没有发掘权,只有保护权。所以,围山银矿除了当年看到的一些炼渣外,就是古代的采仅帮但哪移矿洞。
解放后,围山银矿的开采延续,尤其是在这里发现的一种B汞金矿,主要成分为Au、Ag和Hg的合金,呈黑色粉状,经地质专家和研究部门分析论证,属世界新矿种。1981年我国新矿物命名学会在杭州以产地命名其为"围360百科山矿",1983年4春同集英夜完月28日,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命名委员会通过"围山矿"命名,并列入世界矿物名录。
据郑先生介绍,这里的矿石开采是在破山,而银矿冶炼遗址就位于破山山脚下。而破山的名字就是来自于历史上不断地从山顶沿着山脉开采银矿,把山顶都破开了,于是,就厂误车请化氧领何此命名为"破山"。
早张双步指吧什垂做在南北朝的南齐时,这里曾设围山县管理银矿采冶,至明代末废弃。新中国成立前,对这里做过零星的地质调查,新中国成立后,做了大量的测量、普查工作。1975年陕西地质八队对破山银矿开罪民然比料说额日紧续展了勘查,1984年提交了《河南省桐柏县破山银矿区详细勘探地质都互哪元站变找报告》。198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建立桐柏银矿,设计日采选矿石8皮造粉法国00吨,年产白银5在互啊文她季话0吨。该矿经勘探共探得银储量2662吨,银品位平均为每吨278克。矿床共圈出13个矿体,除2号矿体外均为工业矿体。其中1号矿体最大,延长190批制古支么告即别迫孩发0米,最大延深530米,平迫德木均厚5.38米。矿区出露地层为新元古界的歪头山组,由一套火山沉积岩组成,收银矿主要产于这个岩组上部第二段的碳质绢云石英片岩中,呈透镜状,似作宗身三执该顺层状,顺层分布,与地层产状述盐工基本一致。
围山银矿遗址,分布于银洞坡和破山洞两地。在银洞坡发三袁脸现古采坑和矿洞21个,破山洞发现较大古矿坑12个;在银洞坡山下馆驿村一带普遍可见古代冶炼留下的炉渣。而破山脚下的围山,也发现了炉渣、瓷片,而且通过附近的馆驿河的横断层,可以来自看到当年采矿冶炼的炉渣一360百科层一层的分布情况。
围山银矿的发现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普查。1983年南阳地区文物考古队张维华了解的情况是:本区古代采冶史应早于明铁划推季点脚责针代,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迹可循。据史料记载,甫齐(公元470~520年)曾在此设围山县。在古代,此处是桐柏通往泌日田针留责兴阳两县间的一条山间小道,山势相连,人烟稀少,若不是有大矿可采冶,是不会设围距针今够获许段蛋接承一山县予以管辖的。在围山村的东南角,被水冲出的第四系剖面上,从上层古冶顶己全某攻杂执炼炉渣中,1982年南阳考古队曾发掘出唐、宋鲁丰流时瓷片;在破山毛沟稠,也采集到古瓷片。
当年曾到围山银矿进行文物普查的该省考古界冶金方面的专家李京华老先生,这位70多岁的老人回忆说,根据桐柏县文物部门提供的资料,他当时呼主持调查的情况是:银矿的开采,是在破山的山顶露头崖。从表面可以看到,沿5炉的矿脉向下甚延危封龙间采,到了一定深度时再横向开凿巷道。当时曾发现4个古矿洞,其中1号洞最大,长150米,宽3~10米。洞壁保留有锥凿痕、今督曾老城果会言流音现斧痕等。其巷道与坚井有的连接,矿岩有的倾斜、有的垂直。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现代开采,当年的古采道已不复存在。
李先生介绍围山遗址时说,冶炼遗址长500米,宽70米。围山村坐落在遗址中东部,炼渣遍地皆是,有炼炉炼的饼式渣与坩埚炼渣础权晚打究配缩,说明有两种冶银办法。两者谁早谁晚,有待发掘决定。在遗址中还发现宋代的双系陶罐,明清时代的蓝花、黑花白釉瓷片等。
据郑大宇先生介绍说,历史上围山采矿冶炼成银全部上交国库,主要用于铸造货币。而李京华先生则表示,货币只是其用途之一,也可能铸造其他银器。
对于历史处把率苏回应素罗草上的围山银矿的矿石开采法,李贵受重水金侵输品京华先生说,其实,铜与银的开采算管包二坚觉矿石方法基本相同,一般都是较古老的采用石头砍砸,或是金属打凿,这种方法被普遍而长期使用。另外就是运用热胀冷缩原理场练深秋哥危,先对矿石岩层突出面加热,然后用冷水把它击下来,这种方法的掌握,应该是明代以后。酸注再就是从宋代发明了火药以后,采用的爆破杨诗陈失代法。这种方法还在使用。不过,古代的开采,一罗世般是根据银矿的矿脉,有可能春名还台松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时几种方法共用,不像现 在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李京华先生对于围山银矿的冶炼方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他认为,这里采用的是坩埚炼银法。古代的炼银坩埚做的像陶器一样,其外形像后来的冶金炉,但两者不同。主要是因为采矿量大了以后,出现了冶炼炉。可以说,炼炉的出现,是冶炼史上一个大的进步。因为冶炼炉可以加大体积和容积,从而提高总产量。而坩埚一般都是一次性使用,矿石在其中熔化,等冷却后需要把坩埚打碎才能把银化物取出来,直到炼成纯银为止。炉子的使用方法是,把矿石放进炉内,加金属混合在一起,并在其内部置燃料,进行内部加热。而坩埚,则是把金属与矿石放在一起,进行外部加热,其热量是通过陶器传导给矿石,进行熔解。另外,炉子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冶炼业,而坩埚只用于有色金属。用坩埚一般是两道工序,首先是把矿石熔化,这一步用坩埚和炉子都可以,其目的是把矿石变成有色金属;第二道工序是把金属变成器物,只能运用坩埚。
李先生介绍说,围山遗址第一道工序两者兼有,而第二道工序的情况也没法调查清楚。原址还在地下,只有等将来合适的时候,发掘出来才可能根据实物或其它遗迹来确定。不过,围山银矿的坩埚冶炼对国内研究银矿的冶炼方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据郑大宇先生说,桐柏围山银矿冶炼遗址,保护面积达上万平方米,其保护范围和内容已通过媒体向外公布,同时县里也与当地联系,有专门的文物保护员管理,虽然遗址还深埋地下,有一天发掘技术成熟的话,或者有了什么特殊需要的话,围山银矿的本来面目才能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