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祖孝武皇帝刘德固承举普整易请骏(430年-464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来自。453年,太子刘正变参怀损提食总帝劭弑帝之后,刘骏亲率大军讨伐,很快便击溃刘劭的势力祖握想律将吗够群,夺取了皇位。年号“孝建”、“大明”,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祖”。
刘骏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撤除“录尚书事”职衔,并分割州、郡以削弱藩镇实力;360百科诛中书令王僧达、丹阳令颜竣,讨诛随王刘诞,铲除强臣。崇礼佛教,尊奉高僧僧导,率公卿亲临瓦官寺听宣《维摩诘经》;诏令整肃佛门,勒令不法僧人还心般他俗;史载刘骏天性好色,临幸不避戚谊,并有与母后路惠男乱伦之嫌疑,流传后世。
464年7月12日,刘骏病逝于建康宫玉烛殿,享年三十五岁,在位十一年。8月27日,奉葬景宁陵。
宋世祖孝武帝(430年9月19日-464年7月12日)即刘骏,汉族。字休龙,小字道民。宋太祖第三子,庙号世祖。服示头上切落州硫怎胶侵初立为武陵王,食邑二千户,后迁雍州刺史、元嘉末,为江州刺史,都督江州荆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阳、晋熙、新蔡四郡诸军事、南中郎将,刘劭弑宋太祖,与荆州刺史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举兵进讨,元嘉三十年4月,万停买气尔曲开超叶灯企在新亭(今南京南)自赵围黑值酒即帝位。年号“孝建”、“大明”,重用中书通事舍人戴法兴、巢尚之、戴明宝,使掌朝政。又分吏部设二尚书,并推行圭断和课租荫户以抑制大族,加强君权。 大明八年甲辰(公元464年)闰五除片推误服妒月庚申(二十三)日(7月来自12日)病死在建康宫城额呢年药皇玉烛殿。
即和名 年号:孝建(454--456)大明(457--464)
刘骏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430年9月19日),为宋文帝第三子。435年,年仅六岁便360百科受封武陵王,食邑二千户;439年,短田数装排然宣时年十岁,受诏都督湘州诸军事、征虏将军、湘州刺史,领石头戍事;440年,迁使持节、都督南豫、豫、司、雍重究假请游仅利型美略、并五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仍任征虏将军,戍守石头城;444年,加具存频聚省田队都督秦州,进号抚军将军;隔年(445年),时年十六岁,受诏改任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襄阳、竟陵、南阳、顺阳、新野、随六郡诸军事肉片甲判读夜、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持节,仍任抚军将军。自东晋偏被画等额些委安江东后,刘骏为南朝第一位出镇襄阳的皇室子弟。449年,受诏改任都督南兖、徐、兖、青、冀、幽六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安北将军、徐州刺史,持节八如故,北镇彭城。不久宋文帝又下诏加任刘骏为兖州刺史,次子始兴王刘浚为南兖州刺史,因此刘骏顾传静派都督南兖州的职衔当即撤销。
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南侵,宋文帝诏令刘骏领兵北袭屯驻于汝阳的北魏永昌王拓跋仁。刘骏领一千五百兵马进袭汝阳,魏兵因合验里般席棉销抓沿领无防备而溃败。但之后探得宋军并无援军,因而反戈一击,宋军大败,士兵仅有九百人生还。5月19日,刘骏因汝阳战败,降号都过为镇军将军。451年3月19日,魏军解围盱眙北还。4月13日,因防御北魏入侵无功,宋文帝再游报吗仅架犯下诏降刘骏为北中郎将。
什杂安 452年,刘骏时年二十三岁,加封都督南兖州军事,担任南兖州刺史,镇守山阳,不久改任都督江州、也荆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阳、晋熙、新蔡四郡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持节如故。当时江寇横行,宋文帝派遣步兵校尉沈庆之讨贼,由刘骏全权统领征讨大军。刘骏的亲信颜竣,曾于彭城假托沙门僧语,散布刘骏当为“真人”的符谶谣言,并传至京师。宋文帝欲行加罪,却因爆发太子刘劭诅咒皇帝的巫蛊事件,故对刘骏和颜竣暂时不予治罪。
453年3月16日深夜,刘骏长兄、皇太子刘劭趁夜带兵入宫弑君,宋文帝遇害。刘劭称帝,进号刘骏为征南将军、加任散骑常侍,以示拢络,却瞩使步兵校尉沈庆之杀害刘骏。沈庆之受命后求见刘骏,刘骏称病不敢接见。沈庆之便闯至刘骏面前,将刘劭的手书呈递。刘骏涕泣请求沈庆之让自己与母亲路淑媛诀别。沈庆之说:“下官受先帝厚恩,常愿报德,今日之事,唯力是视,殿下是何疑之深!”刘骏听此言,便起座再拜说:“家国安危,在于将军。”遂由沈庆之处分内外。453年4月11日,刘骏戒严示众,起兵讨逆。荆州刺史南谯王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响应义举。5月1日,刘骏移檄建康(今南京市);14日,冠军将军柳元景与刘劭大战于新亭,刘劭败逃;三天后,刘骏兵进江宁;18日,江夏王刘义恭来降,奉表上尊号;隔日,刘骏进驻新亭,使散骑侍郎徐爰草制即位礼仪。
453年5月20日,武陵王刘骏于新亭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时年二十四岁;27日,攻陷建康城,斩伪皇帝刘劭及二兄刘浚。
454年3月17日,南郡王刘义宣、江州刺史臧质、豫州刺史鲁爽、兖州刺史徐遗宝举兵造反。因新皇即位日浅,朝廷得报大惧。刘骏甚至想奉呈乘舆法物迎刘义宣即位,竟陵王刘诞当即阻止,说:“奈何持此座与人?”刘骏乃止。4月19日,安北司马夏侯祖欢击破徐遗宝;6月1日,镇军将军沈庆之于历阳之小岘大破鲁爽,将其斩决;29日,刘义宣及臧质率军攻梁山营垒,豫州刺史王玄谟派遣游击将军垣护之、竟陵太守薛安都出垒迎战,击败臧质。垣护之因风纵火,刘义宣及臧质大败而逃;7月13日,臧质遭斩;8月4日,赐死刘义宣于江陵狱中。
455年8月29日,因武昌王刘浑自号楚王、擅订年号(永光),潜越礼制,下诏将其废为庶人,赐死。
459年,刘骏暗示有司核奏竟陵王刘诞不法,贬爵为侯,并任命垣阆为兖州刺史,以赴镇所为名,趁机袭击刘诞。事泄失败,垣阆被杀。6月4日,刘诞聚众造反,占据广陵城,刘骏派遣车骑大将军沈庆之率兵平叛;9月22日,攻下广陵,将刘诞斩首,屠杀城内所有男子,女子赏赐给兵士。
刘骏是一个颇有作为、积极改革制度的皇帝。他加强中央集权,撤除“录尚书事”职衔,并分割州、郡以削弱藩镇实力。454年7月28日,因扬、荆二州地大兵多,刺史易生异志,刘骏下诏分割扬州、浙东五郡为“东扬州”,并由荆、湘、江、豫四州分割出八郡,划归“郢州”,荆、扬二州自此削弱;撤除“南蛮校尉”一职,戍兵移镇建康,增强京师武备。同年(454年),刘骏因刘义宣叛乱,有意削弱诸王侯权势,江夏王刘义恭于是奏请裁损诸王侯车服器用、乐舞制度九条,刘骏准奏后,更另有司增订至二十四条,全面抑制藩王地位,威福独专。宗王兄弟中只有七弟刘宏被亲爱重用,455年成为宰相(458年卒)。孝武帝同时重用江东寒门沈庆之与伧荒北人柳元景,依照两人的功绩,先后提拔为三公,开启吴兴沈氏与河东柳氏攀升为南朝高门的起始之路,并开创南朝寒门、寒人以军功升为三公的先例。
458年(大明二年),在外放颜竣并处死王僧达后,刘骏欲大权独揽、专擅朝纲,因此除了高门蔡兴宗与袁顗以外,从此不再放权给宗王兄弟与高门强族的大臣,专委任幸臣充作耳目,隐刺朝政,形成后代所谓“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孝武帝的集权统治也被史书称为“主威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幸臣当中,戴法兴、巢尚之、戴明宝、徐爰四人,最有理政才干,因此大受宠幸,事必与议。巢尚之及徐爰尤知谨慎,惟戴法兴及戴明宝却因此作威作福、纳贿受货,门庭若市,身价并达千金。戴明宝尤其骄纵,放任长子戴敬出钱抢买皇帝的御用物,甚至于刘骏出巡时,骑马于御辇旁来回奔驰,毫无顾忌。刘骏大怒,下令处死戴敬并将戴明宝下狱,不久仍释放,委以重任如初。而戴法兴于刘子业任皇太子时即奉命侍从,后更受刘骏遗命托孤,辅佐刘子业继位(宋前废帝),以致宋前废帝时有民间谣言:“戴法兴为真天子,皇帝为假天子。”之语,权重若此。
刘骏生性严峻寡恩,对待左右侍臣,动辄屠戮;甚且自诩风流,晚年专喜戏谑大臣,各取绰号,无礼之至,惟吏部尚书蔡兴宗方直严肃,刘骏惮怕之,不敢侵狎;平时饮食起居极尽奢华,宫殿墙柱及地板皆铺锦绣,又嫌宫廷狭小,特命建“玉烛殿”以供享乐,并破坏其祖父、宋武帝生前所居密室,做为地基,并率大臣围观动工。见床头用土作鄣,墙上挂葛灯笼、麻绳拂,侍中袁顗便称赞宋武帝有节俭朴素之德,刘骏自以为名士派头,瞧不起没文化的祖父刘裕,批评说:“田舍公得此,以为过矣!”(“乡下人能用这些东西,已经太过了!”)
刘骏生性好赌,挥霍不少,加上国家战乱之后,中央府库空虚、无钱可使,便效法名士桓玄手段,以赌博敛财。诏命凡各州刺史及二千石官员,卸职还都时须献奉财物,限期缴纳。其后更召入宫中赌博作乐,赚尽地方官于其任上所积钱财,方准离去。这种收税办法被后任的宋、齐皇帝沿用并发扬光大,直接强逼刺史“献奉”,省略掉赌博这种相对体面的手法。;刘骏晚年喜好饮酒,常饮至深夜,隔日起床洗漱完毕后,便继续喝至大醉,整日嗜睡。然而有奏疏驰至,便立刻整理好仪容,毫无醉态。宫中内外都佩服他的机神明肃,不敢偷懒懈怠
大明七年(463年)底至八年(464年),浙江等地因为剧烈旱灾,造成严重的大饥荒,浙江十分之六的户口饿死逃散。宋朝史家司马光因此批评刘骏,说他晚年好酒奢靡,以致原本强盛的刘宋,在他执政末年中衰。
454年,刘骏召幸南郡王刘义宣(六叔)的几个女儿,刘义宣于是憎恨刘骏,随后在江州刺史臧质的怂恿下,起兵造反。 造反失败,刘义宣遭诛。刘骏可能便秘密纳娶其中一位堂妹(刘骏为避人耳目,册封其为殷淑仪),并与其生下第八子刘子鸾等五子一女,但也有说法认为殷淑仪并非刘氏女。
史载刘骏与母亲路太后有乱伦之嫌疑。南朝人沈约所著《宋书》之记载较为含蓄,内文如下:
《宋书》指刘骏常于路太后所居显阳殿中临幸宫女,因停留时间过久,以致民间谣传其间有不可告人之事。《宋书》作者沈约并无否认,只模棱两可地表示:“宫掖事秘,莫能辨也。”
然而由北朝人魏收所著的《魏书》就没有顾忌,直接指涉刘骏与其母乱伦:
刘骏天性好色,狎亵无度,以致其儿子、宋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指著刘骏的画像骂:“此渠大好色,不择尊卑!”
但也有人认为记载不实。唐朝史家刘知几在其著作《史通》中辩诬说:“沈氏著书,好诬先代,于晋则故造奇说,在宋则多出谤言,前史所载,已讥其谬矣。而魏收党附北朝,尤苦南国,承其诡妄,重以加诸。遂云马睿出于牛金,刘骏上淫路氏。可谓助桀为虐,幸人之灾。”
刘骏即帝位后,史称宋世祖,尊母亲路氏为皇太后,册妃王宪为皇后。当时刘骏二十四岁,膂力强健,而且十分好色。无论亲疏贵贱的女子,只要有几分姿色,刘骏就召入宫里御幸。路太后住在显阳殿中,朝廷内外的命妇以及宗室的女儿,免不了时常进去朝市考去围落领住东源谒太后。刘骏往往在这个时候闯进去,看见合意的就引她入宫侍寝。有时竟在太后的房内一番云雨。路太后过于溺爱自己的儿子,也不加禁止劝阻。来自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因此宫闱里的丑事不久传遍了都城。不过此事还有另外一种理解,《宋书-后妃列算杨海消端斤志带兴凯传》说:“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民间喧然,咸有丑声。宫掖事秘360百科,莫能辨也。”似乎刘骏与自己的母亲路太后有染,棉故包设究零老滑候所谓“民间喧然”的不是皇帝临幸什么妃子,而是有时在太后的房内做那种事。至于到底实情如何?《宋史》语言模糊。但是《魏书》上提供了十分明确的评论:“骏淫乱无度,蒸其母路氏,秽污之声,布于气正推还修称兰垂还需欧越。”以及“四织若晶德年,猎于乌江之傍口,又游湖县之蒸术牛装全轮满山,并与母同行,宣淫肆意。”话说得再也明白不过了。
路太后名叫路惠男,丹阳建康人,以色貌出众选入后宫,被太祖册封为淑媛。一开始宋文帝对她还是非常宠爱的,随着年岁的增长,生下儿子刘骏不久,文帝对路淑媛渐渐失去了兴趣。元嘉十二年,五岁的刘骏循例封为武陵王。路淑媛不忍心儿千供为普兵众继前其子小小年纪一个人在外面,就请求文帝让她陪儿子一起去。因为路惠男已经失吧手触件宠,在不在宫廷里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于是太祖同意了她的请求。这一年她二十四岁,刘骏母子在封地相依为命。直到刘骏当了皇帝之的后,路惠男才再一次回到了皇宫。期间的事不再细说。
刘骏平时与朝廷大臣说话的时候喜欢戏谑耍笑,他称呼光禄大夫与磁验种溶劳令王玄谟为老伧(伧的意思湖三全试各苗是粗野、鄙贱、缺乏教养),称仆射刘秀之为老悭(悭的防晶汉意思是贪婪而吝啬)。此外刘骏根据众人的长短肥瘦黑白妍媸,都各取了一个外号。刘骏嬖宠一个昆仑奴,昆仑奴长得像昆仑国人,身体高大强壮,专门让他执仗侍立在身边,刘骏稍微不惬意就命昆仑奴殴击群臣。
刘骏骄侈一天比举云一天厉害,因为过度赏赐导致了国库空虚,便想出一个敛财的方法。每次那些地首检日初态某方的刺史二千石卸职还都的要夫必若杆时候,刘骏就召来他们赌摴蒲。那些刺史还只能输不能赢,多年搜刮地方积攒的财物六袁层行进案的算把选农都进了刘骏的囊中。简直与赖子差不多。
刘骏嫌宫需顾士艺置振记殿狭隘,便另造了一座玉烛殿。一次他来到南宋开国皇帝刘裕所居的屋子,里面陈列着刘裕贫贱时何夫级给人当佣工使用的灯笼麻绳之类的东西,目的是让他的子孙们体念祖先创业的艰苦。待刘骏看见床头用土作障,墙壁上挂着葛草灯笼,麻绳做的拂,不禁鼻子发出嗤笑声。侍中袁zhuō有意讽谏刘骏,极口称赞高祖刘裕勤俭有德,刘骏变色说:“一个种田的用这些东西已经算是过度了!”
刘骏立殷淑妃生的儿子年仅六岁的刘子鸾为新安王,领南徐州刺史。殷淑仪宠擅专房,只可惜红颜命薄,大明六年四月得病身亡。刘骏好像丧了双亲一样悲痛得吃不下饭,他追册殷淑妃为贵妃,并在皇都立庙。出葬时特别用dc车载奉灵柩,周围陈列着銮辂、九旒、黄屋、左纛、羽葆、鼓吹、班剑、虎贲等各种仪仗,前后部羽葆鼓吹比皇后的葬礼还要煊赫。送丧的人数多至几千,公卿百官与嫔御六宫都穿着白衣服排队跟在灵柩后面。
刘骏多次领着后妃及群臣到殷淑妃的坟墓前痛哭,并以哭的悲痛与否作为朝臣忠不忠心的表现。秦郡太守刘德愿哭得撕心裂肺,全身的衣服都被泪水湿透了,甚至差点昏死过去。刘骏十分高兴,立刻封刘德愿为豫州刺史。还有个叫羊志的御医滑稽谐谑。刘骏让他哭殷淑妃,并说:“只要你哭得悲痛,会有重赏。”羊志就泪如雨下,悲不自胜地痛哭起来,有几次还几乎哭得背过气去。刘骏便赏赐给羊志许多金银珍宝。事后有人问羊志:“你那得此副急泪?”当时羊志的爱妾刚刚死去,他说:“那天我自哭亡妾罢了。”
刘骏悲不自胜,让执事中谢庄作一篇哀悼文。谢庄一向富于文采,他援笔立就千言,辞赋的内容哀艳可泣。刘骏躺在深宫里看了不到两行泪水便潸潸而下。等看完全篇坐起来长叹说:“天底下还有这样的人才!”说着自己也效仿汉武帝给李夫人写悼赋,写了一篇悼念殷贵妃的文章《伤宣贵妃拟汉武帝李夫人赋》,其中有“流律有终,心情无歇。徙倚云日,徘徊风月。”等句子,可以说字字悱恻缠绵抑扬尽致,但自己觉得好像还比不上谢庄的哀文。当下他命令将谢庄的辞赋刻在墓石上。京城里的人都私下传抄,一时纸墨的价格飞涨。其中最得意的莫过于谢庄,他的才名因此飞扬遐迩了。
令人吃惊的是孝武帝刘骏的诗文造诣相当高,王夫之评价刘骏《登作乐山》说:“得之于悲壮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气。”《全宋文》录其文二卷。可见刘骏其实也有内心深处的另一面。人性是复杂的,可能由于宫廷之内的亲情关系过于淡薄,每个人都被权力所左右,包括皇帝在内,当他过早地看惯了世态炎凉,并且时刻如履薄冰,自己的心理必然会发生扭曲。
一钵云水
宋孝武帝在位期间对佛教比较支持,他善待高僧,整肃佛教不正之风,对佛教的建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他最尊敬的是当时的高僧僧导。僧导早在宋高祖之朝便有声名,宋高祖素闻僧导的大名,就邀他见面,宋高祖对僧导说:“向往法师已经很长时间了,却滞留于俗务不能抽身。”僧导说:“明公荡平关中,据有河洛。我们此时相见,不是很好吗?”高祖凯旋东归,将他的儿子桂阳公义真留下镇守关中,临分手时对僧导说:“我这儿子还很年轻,留他镇守关中,希望法师能关照他。”后来义真被勃勃赦连所逼迫,离开关中,中途又打了败仗,敌人的追兵在后面紧迫不舍。僧导率领几百名弟子挡在路中,对追兵说:“刘公(指宋高祖刘裕)将此子托付于我,贫僧今当以死相送,会不可得,不烦相追。”追兵被僧导的神情气概所镇慑,只好退回去了。
义真逃走后在途中遇到了段宏,才算脱离了危险,这都是僧导的功劳。宋高祖对僧导非常感激,就令子侄们都拜僧导为师。后又在寿春建立了一座寺院,即东山寺。僧导在东山寺讲说经论,跟从问学的有一千余人。在这期间,北魏毁灭佛法,很多避难的沙门投奔东山寺,僧导周济他们衣食。对那些死难的沙门,僧导都设会行香,为他们流涕哀恸。
宋孝武帝即位后,遣使征请,僧导欣然应诏,来到京师中兴寺,孝武帝亲自出宫迎接他进京。僧导因孝武帝刚刚登位,三纲更始,缅怀往昔,感慨万端,悲不自胜。孝武帝也是哽咽良久,僧导于瓦官寺开讲《维摩诘经》,孝武帝亲往听讲,公卿大臣无不必集。僧导登上讲座,说:“昔王宫托生,娑罗双树现灭。自尔以来,已逾千载,淳流永谢,浇风不追。给园丘墟,鹿苑芜秽。九十五种外道以趣下为升高;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人世间,把世俗世界当作清净的佛国。岂知上圣流涕,菩萨栖惶。”言罢簇然流泪,众人也都为之悲伤。僧导又对孝武帝说:“在护法弘道方面,以先帝为最。陛下若能运四等心,矜危劝善,则此沙石瓦砾,便为在天宫。”孝武帝称善良久,在座的众人也都很欣悦。后僧导辞还寿春,卒于石涧寺,终年96岁。
孝武帝敬重沙门,还表现在他曾劝高僧慧益焚身修行。建康城内竹林寺的慧益崇仰《法华经》的教示,决心焚身供养。孝武帝听到风声之后,立即派遣江夏王刘义恭前去劝谏。但是,慧益决心已定,江夏王的劝说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刘宋孝武大明七年(463)四月初八,慧益乘坐牛车来到云龙门,孝武帝此时正在云龙门迎候。孝武帝与慧益见过面之后,便一起来到钟山南侧的焚身场地,诸王的后妃和僧俗士民都尾随在后。慧益进入油锅后,江夏王刘义恭走到他身旁,劝说:“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种,并不一定非舍弃生命不可,请你再考虑一下,能否改变焚身修行。”但这已经于事无补,孝武帝眼看着慧益焚身升天了。
孝武帝统治时期,对于僧团的混乱局面,曾诏令整肃沙门。在《宋书》第九十七卷对此事有记载:世祖大明二年,有昙标道人与羌人高阁谋反。上因是下诏曰:佛法讹替,沙门混杂,未足扶济鸿教,而专成逋薮,加以奸心频发,凶状屡闻,败乱风俗,人神交怨。可付所在,精加沙汰,后有违犯,严加诛坐。于是,设诸条禁,自非戒行精苦,并使还俗。而诸寺尼出人宫掖,交关妃后,此制竟不能行。
因为谋反的昙标是位僧人,高阁是少数民族之人。孝武帝认为佛教由于疏于管理,已经有点变味了,沙门也龙蛇混杂,很多出家人不能承担其弘扬佛法的重任,而专门在佛门中做一些作奸犯科的事情。各地经常听到关于僧人行凶作乱、伤风败俗的事情,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孝武帝于是下令整肃佛门不法僧人,对于违法乱,戒行不清净者,勒令还俗。不过,孝武帝虽然下了诏令,但并没有得道真正的实行,最后不了了之。
孝武帝在位期间,还曾针对东晋以来一直讨论不休的沙门是否尊敬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孝武帝首先招集有司讨论沙门见皇帝是否应当跪拜,有司回奏说,沙门觐见都应当恭敬。《高僧传》第八卷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夫佛法以谦俭自牧,惠虔为道。不轻比丘,遭人必拜。目连桑门,遇长则礼。宁有屈膝四辈,而简礼二亲,稽颡者腊,而直骸万乘者哉。……臣等参议以为,沙门接见,皆当尽虔礼敬而容,依其本俗,则朝徽有序,乘方兼远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佛法自古就是以宣扬谦让节俭的美德而着称。并且以布施虔诚作为处世之道。《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见到任何人都礼拜。目连尊者,见到尊长都谦恭礼拜。哪里有对佛、菩萨、声闻、缘觉礼拜,对父母双亲尽礼,对尊长者礼敬,而独对具有万乘之尊的天子不屈身礼拜呢?朝臣们认为,僧人在觐见皇帝的时候,必须对帝王行跪拜之礼。孝武帝接受朝臣的建议,下令实行沙门礼拜王者的制度。
不过沙门是否礼敬帝王的争论由来已久,孝武帝虽然下令实行沙门礼敬帝王的诏令,但遭到了很多僧尼的强烈反对。为了贯彻这一诏令,宋孝武帝便采用严刑峻法来执行。在《广弘明集》第六卷中有描述:
世祖以大明六年使有司奏议,令僧致敬。既行,刳剖之虐,鞭颜皴面。而斩而人,不胜其酷也。且僧拜非经国之典,亦不行之。
宋孝武帝根据有司的回奏,严厉执行沙门敬王的政策。对于那些不遵从这一诏令的出家人,有的处以刳剖之刑,有的被鞭打脸或以刀割面。那些行刑之人,因为觉得刑罚过于残酷,所以,常常不忍下手。而且僧人礼拜帝王,在国家的法典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在实行过一段时间之后,因为遭到僧人的强烈反对,最终没能实行下去。
宋孝武帝作为一位比较支持佛教发展的皇帝,他礼敬高僧,整肃佛门,对佛教的正本清源起到了推动作用。不过,他听从朝臣建议,对不礼敬他的僧人施加酷刑,严重伤害了出家人的感情,遭到所有出家人的反对。因此,他对佛教的态度充满两面性,既支持了佛教的发展,也伤害了僧人的情感。
后妃
文穆皇后王宪嫄
殷贵妃
陈淑媛
阮容华
杜容华
徐昭容
何淑仪
殷淑仪
史昭华
谢昭容
史昭仪
江婕妤
何婕妤
杨婕妤
江美人
子
长子 刘子业宋前废帝
次子刘子尚豫章王
三子刘子勋晋安王
四子刘子绥安陆王
五子刘子深
六子刘子房寻阳王
七子刘子顼临海王
八子 刘子鸾 始平孝敬王
九子刘子仁永嘉王
十子 刘子凤
十一子刘子真始安王
十二子刘子玄
十三子刘子元邵陵王
十四子刘子羽齐敬王
十五子刘子衡
十六子刘子孟淮南王
十七子 刘子况
十八子 刘子产南平王
十九子刘子云晋陵孝王
二十子刘子文
二十一子 刘子舆 庐陵王
二十二子刘子师南海王
二十三子 刘子霄淮阳思王
二十四子 刘子雍
二十五子 刘子趋
二十六子 刘子期
二十七子 刘子嗣东平王
二十八子 刘子悦
女
长女刘楚玉会稽郡长公主
次女宣城公主
三女 刘楚佩临淮康哀公主
四女临海公主
五女 刘修明康乐公主
六女安吉公主
七女 安固公主
八女 刘楚琇
公元430年,刘义隆的第三子刘骏出生,6岁被封为武陵王。
公元453年,刘义隆被太子刘劭杀死,刘骏趁机起兵,击败刘劭后,即位称帝,是为孝武帝。
公元454年,刘骏皇叔刘义宣与鲁爽、臧质等人起兵造反,后被镇压。
公元464年,刘骏病死。
首先必须公正评价,宋孝武帝早期对元嘉时期制度多所改革。官制方面,他削弱东宫官属、加强皇宫禁卫,设立御史中丞专道制度。取消郡县官入仕年限、缩短其任期,将服亲相临制度扩大化、制度化。政区方面,他分割荆、扬,复立南兖、兖和南豫三州。统治政策方面,他抑制宗室、重用近臣。经济方面,他推行土断,奖励养马,限制封山占水,改铸钱币,设立台使。然而刘骏并无明主之略,且生性奢靡,统治后期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奢侈无度。他的改制,除部分具有积极作用外,大多祸国殃民,从而导致“元嘉之治”局面的衰败,加速了刘宋王朝的灭亡。
刘骏病逝后,吏部尚书蔡兴宗称其为“守道之君”(“以道始终”);然而刘骏生性喜奢、欲求无度,晚年“尤贪财利”、不听善谏,以致原本赞许他德行的士族,也感叹“天下失望”;更兼大明末年,浙江大旱,通货膨胀失控、浙江的人民饿死十分之六、七,依《宋书‧州郡志》记载之户口推算,饥饿致死者可能有三十万以上。南朝梁史家裴子野总结刘骏“威可以整法,智足以胜奸,人君之略,几将备矣。”却也叹道:“夫以世祖才明,少以礼度自肃,思武皇之节俭,追太祖之宽恕,则汉之文景,曾何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