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侗族音乐

侗族 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主要靠口头流传。侗族习 俗每逢年节,村寨之间赛歌、赛芦笙,婚嫁喜事时唱盘 歌、拦路歌,民间音乐活动绚丽多姿。侗族音乐形态多样,内容丰富。据来自统计各地侗族音乐和曲360百科调约100多种。虽然有差异,但是他们都有侗族音乐一些共同特质。

  • 中文名称 侗族音乐
  • 属性 少数民族音乐
  • 特点 口头流传,形式多样
  • 数量 曲调100多种

概况简介

  侗族聚居在中国湖南、阿作照优伯贵州、广西 3省区相毗邻的 广大地区,人口1425100人(1982年统计)。侗语属汉藏语 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以贵州锦屏县启蒙为界,分南北 两个方言区,侗族民歌也由此形成两种不同风格。

历史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专业音乐工作者深入 侗族村寨,对侗歌、侗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搜集 和整理,曾出版了《侗族大歌》、《侗族民歌》等专集。1958年,黎平县的侗族来自民歌合唱团曾演唱了100种不同曲 调查音司远销的民歌,对侗歌的交流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侗戏《秦 娘美》被摄制成彩色艺术片在全国上映。侗族民360百科间歌师 潘老替深受侗族群众的喜爱。

  2009年侗族大歌和江苏的昆曲 ,新疆的木卡姆等一起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侗族的琵琶歌住速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歌多次代表中国原生态文化到巴黎,维也纳,东京,纽约,挪威等地演出。

形态分类

  侗族民间音乐的形态,按传统银排本剧探极半习惯可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北部方言区民歌以单声部山歌为主,有一般山歌、 玩山歌、白话、酒歌、伴嫁歌及企还状罪研答其他礼俗歌曲。山歌 写严就果承得侗语称"阿高井",意为高坡歌,是北部侗 歌的主要歌种。常在山坡上劳动和行路途中唱,曲调高 亢嘹亮,音域宽广,内容有古歌、放排歌、拉木歌、苦 情歌、反抗歌等,多为见景生情,即兴编唱。

  北部方言区民歌

  具体细分:

  1、玩山歌:玩山是侗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每逢节 假来自日,男女相约上山唱歌游玩,故称玩山歌。玩山歌有一 套歌曲,按一定的程式唱。如初次见面唱"初相会歌"; 初恋时唱"深情歌" "成双歌";失恋时唱"伤心歌" 等。玩山歌曲调优美抒情,唱时常运用一种独特的装饰 性颤音,使歌曲独具风韵。流行于天柱、锦屏、清水江 流域一带的河360百科边歌(侗语称阿惹钢位补课因书低官聚斗龙),也属于玩山歌类。曲 调简单朴素,每句尾音延长,然后以装饰音六度下行眼情易夫,很 有特点。

  2、白话:侗语称"垒"、"晓宋巴"、"阿板宋"等, 是唱玩山歌中插入的一段朗诵性歌调,音域较窄,基本 是一字一音后祖言费方河保龙,速度较快。 酒歌 亦称好事歌,侗语称"阿煞",在喜庆筵席 时唱,曲除乐操皮林钱随双待职调丰富,内容广泛,除有历史题材的古歌外,还浓社阳派有 赞颂、感谢主人的歌,相互问算模歌含细资音象就答斗智的盘歌等。有的曲 么零面束稳调流畅优美,含蓄深情;有的音域宽广,开朗热情。以真 假声结合的唱法,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气氛热烈。酒歌 还常因衬词的不同而冠以"阿哦哩"、"阿诺"、"阿 哩"等名称。

  3、伴嫁歌:出嫁前夕由新娘及伴嫁姑娘们唱,曲调委 婉,多倾富坐确怀吐包办婚姻的痛苦及离别亲人之情省位沿任科来细视位。除上述歌种外,北部侗歌中还有孝歌、上祭歌、龙 灯歌、桃源歌以及宗教歌曲──佛歌等。

  音乐特点:

  1、只有单声部民歌,从乐 曲结构来看,属于分节步阿凯验菜松五入美士歌的形式,歌节的划分以歌词为 准。

  2、曲调青能告有充图官种石抗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常以sol、do、re、la为 调式主音。旋律中有时出现上下滑的非调式音(特别是 在朗诵风论件农海查属源尼卫乡的歌曲里),但并不影响调架此探础初门速带刻候式的确定。在同一 歌节内有时有调式、调性的转换。

  3、歌曲中衬词衬腔较 多,这使乐句得到扩充,使曲调更加优美。

  4、侗歌一般 都押韵,诗行为偶数,韵脚一般在偶数行上。每行字数 不定,但必须是奇数。如3777或9797等不同的组合形式, 曲调的节奏、结构要与此相适应。

  南部方言区民歌

  具体细分:

  南部方言区民歌 可分为小歌、大歌、习俗歌与仪 式歌3类。

  1、小歌:侗语称"嘎腊",是南部侗歌中单声部民歌 的统称。大多在青年男女社交的"行歌坐月"时由 1人 独唱或 2人对唱。用小嗓轻声慢唱,内容多为情歌,曲 调短小,委婉缠绵。其中有用乐器伴奏的琵琶歌、牛腿 琴歌、笛子歌;有无伴奏的河歌、山歌等。

  ①琵琶歌:侗语称"嘎琵琶",以侗族琵琶伴奏而得名。侗族琵琶 有大、中、小 3种。以低音大琵琶自弹自唱的称叙事琵 琶歌,唱时穿插说白,由"桑嘎"(即歌师)1人表演多 种角色,是一种说唱性音乐。曲目有《秦娘美》、《秀 艮与吉妹》等。以中、小琵琶伴奏的琵琶歌,是男青年 晚间唱的一种情歌,用小嗓唱,曲调含蓄轻柔。

  ②牛腿 琴歌:侗语称"嘎给",以牛腿琴伴奏,多为情歌和叙 事歌,结构短小,速度徐缓,音色柔美,乐器伴奏与歌 声常构成简单的支声复调。

  ③笛子歌:侗语称"嘎滴"。一般由男子吹笛,女子唱歌,曲调华丽流畅,悠扬动听 吹 奏者运用循环换气法使笛声不断,并为民歌吹奏前奏和 间奏,使乐曲结构更趋完整。一般音域在八度以内。还 有一种苇笛伴奏的侗歌,称为"嘎笛套"。

  ④河歌:侗 语称"嘎尼亚",意为流水歌。结构短小,曲调轻柔质 朴,接近口语,节奏比较自由,旋律多级进,音域一般 在四、五度以内。

  ⑤山歌:侗语称"嘎摆进",意为上 坡的歌,在野外演唱。歌词结构短小,由上下两句构成, 节奏较自由,曲调开朗豪放,唱时用大嗓,有时用木叶 伴奏,使曲调更具有山野风味。

  2、大歌:侗语称"嘎劳",是由集体演唱的结构比较 长大的民间复调歌曲,流行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 和广西三江县部分侗族村寨。南部侗寨都建有形如宝塔 状的鼓楼,是村民聚会、议事、歌唱娱乐的场所。大歌 的演唱形式比较隆重,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里唱。歌队 按性别、年龄和一定亲缘关系组成,少则4、5人,多则10 余人,由1人担任领唱。每个侗寨都有自己的歌师,歌师 由经验丰富的长者担任。侗族少年一般由 6岁开始随歌 师学歌并参加歌队活动。传统大歌多为领唱与合唱,以 同声合唱为主,近年来有了男女声参加的混声合唱。侗 族大歌有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等 4类。

  ①鼓楼大歌:侗语称"嘎的楼",多在鼓楼里迎接 宾客时唱。有的以村寨名为歌名,如《坑洞大歌》,《高 僧大歌》,有的以歌词的韵脚命名,如《嘎景行》。歌 词讲究韵律,曲调因地而异。

  ②声音大歌:以表现声音 和曲调的美为主,又称"花唱大歌"。衬词及其曲调是 大歌的主要部分,而有内容的歌词居于次要地位。其旋 律常模仿自然界的音响,如流水、鸟叫、蝉鸣,再以和 声衬托,形成丰富的多声效果。

  ③叙事大歌:侗语称"嘎 所",为叙事性合唱歌曲,内容多为神话、历史故事和 英雄人物的传说等。在音乐上分"嘎锦"和"嘎节卜" 两种。嘎锦采用分节歌形式,多由女声齐唱,仅在插句 和尾腔时用合唱。嘎节卜的旋律比较平稳,多采用五声 音阶式级进。每首歌的第1段为序歌,均由歌队齐唱,终 止处有一尾腔。第2段由1、2人领唱,歌队只唱一持续低 音(通常是主音)衬托曲调,在全曲结束前还有一较长的 尾腔。曲调具吟诵性。

  ④童声大歌:侗语称"嘎腊温", 为儿童歌队演唱的大歌,曲调活泼,音域不宽,歌词以儿 童游戏或传授知识的内容,如《小米歌》、《螃蟹歌》 等。侗族的大歌歌队 1958年以后,侗族青年突破了过去男女不混合编队 演唱的传统习惯,已经演唱了适于表现新生活的男女混 声大歌。此外还有戏曲大歌。

  3、习俗歌与仪式歌:有踩堂歌、拦路歌、酒歌、赖油 歌等。

  ①踩堂歌:侗语称"多耶"或"耶",为古老的 祭祀歌。侗族敬奉萨玛神,每年春节要举行祭祀活动。全寨老少在供神的社堂前围成圆圈,手牵手边歌边舞,因 而称踩堂歌。传统唱词以歌颂祖先、祈求丰年和老少平 安为主,也可由歌师即兴编唱,歌中多出现"多耶"和 "耶"的衬词。

  ②拦路歌:侗语称"嘎撒困"。侗族于 婚嫁、节日相互请客吃酒,客人来时,男女歌队列于寨 前,以各种杂物将进寨路阻塞,相互唱"拦路歌"、"开 路歌"等,以歌声问答,客方回答了主方的各种提问后 方可入寨。贵州从江龙图寨仍保留着一套比较完整的拦 路歌,有数十首歌曲,曲调丰富,其中一些歌曲带有多 声部民间支声复调性质。

  ③酒歌:侗语称"嘎靠",包 括酒令歌,在请客吃酒时唱。歌词与北部地区酒歌相同, 音乐具有南部侗歌特点。送客歌、分手歌都属于风俗性 歌曲。

  ④赖油歌:侗语称"嘎拉油"。广西三江地区盛 产茶油,每年收油季节,外寨女青年常常结队到侗乡讨 油,每讨一次油,唱1、2支歌,故称为赖油歌。内容为 歌颂茶油丰收,感谢主人盛情等,曲调欢快流畅,是当 地一种独特的风俗歌。

  音乐特点:

  1、结构多样,既有 短小的两句歌,如山歌、河歌、牛腿琴歌;又有以上下 句为基础作变化重复后再加引子及小结尾所构成的琵琶 歌和小歌;还有由一些相互有联系的歌组成的套歌,如 拦路歌、踩堂歌等。大歌的结构完整,一般都有各自固 定的序歌、3支歌为一组的主歌和尾歌。

  2、 在调式上基 本只用以la为主音的五声调式,在琵琶歌中有以do为主 音的七声调式,但四度音fa只作下行经过音和倚音,七 度音si只作六度音的上助音用,此外还有大量以do为主 音的五声调式。

  3、侗族多声部大歌在声部结合上具有支 声复调特征,表现在声部派生性及相互应和或模仿,以 及对主句的装饰、变奏等。

补充说明

  侗戏音乐 侗戏主要流传于南部地区。侗戏是在侗 族传统叙事歌谣的基础上,受汉族戏曲的影响而逐渐发 展起来的,约有 160多年的历史。传统剧目约有70余个, 其中以《珠郎娘美》 《莽子》 《秀艮吉妹》、《奶挑 甫桃》等最具代表性 侗戏唱腔主要有 平板 "哭调"、 "仙腔"、"侗戏大歌"等,过场音乐有"起板" "大 过门"、"小过门"等。伴奏以二胡为主。近年来,又 改编了一些民歌曲调为唱腔,使之日臻完善。 器乐 乐器有侗族琵琶、牛腿琴、侗笛、芦笙等。每个侗寨都有芦笙乐队,十人、数十人不等。最大的芦 笙约2丈(约6.67米)余,小芦笙1尺(约33厘米)左右, 还有只吹奏一个试音的筒卜。完整的芦笙乐队音域宽广, 达3个八度之多;音响洪大,气势雄伟,夜间能传声10里 以外。芦笙比赛以音响宏亮、整齐和掌握曲目之多而取 胜。芦笙乐曲约有 100多首,经常演奏的有30余首。侗 笛为竹制,直吹,吹口加簧片,有 6孔,音域两个八度, 有独特的滑音、打音等装饰音奏法。此外还有二胡、鼓、 锣、镲等。独立的器乐曲比较少见,多为民歌伴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论语别裁
下一篇:子规啼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