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论真理的本质

《论真理的本质》是2008年8月1日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海德格尔。

  • 中文名 论真理的本质
  • 定价 35元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作者 (德)海德格尔(Heidegger,M.)
  • 出版时间 2008-8-1

编辑推荐

  如果我们说,一直到康德,西方哲学的可能性之根据,就在于我们的对话的这个短小章节中,由康德本人所实施的转变也同样基于此,这样说并不夸张。关于《泰阿泰德》的来自上述短小章节后来所产生争议并被专业化了的东西,当然是某种"进步",但进步对于哲学而言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东西终究仍只是在开百针端。哲学领会的纯正性和力量只能用以下标准来衡量,即我们是否或如何发展了开端,

360百科  如果我们自己应该重新开始,我们是否有源顶明略长植能力借助这个开端而开始。而对此的先决条件是,我们要将所有后来所想象的,所有书本上得来的,或只不过是博学的东西统统扔到一边,从最活生生的现实中搞王每感受某种基本问题的源头。如果下脚良我们在哲学中不是持续不断地返回到开端,而仍然在那里无根基地、无益地反反复复描述概念的话,--那么结果就是,那些文学家们无原则的灵活性,和教书先生们无生气儿先铁剂坏工级于历革的刻板性,任何时候都会占据上风。 --海德格尔

内容简介

  《论真理的本质》是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专著,系由他的讲课稿整理而解操其终生更成。主要内容是:作者海德格尔通过研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作品,尤其是《王制》和《泰阿泰德》,对"真理 的本质"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论真理旧零术洲乙的本质》可归入哲学研究著作。

目录

  中译本出版说明(刘小枫)

  引导性的思考

  第一节 我们对于"本质"和"真来自理""自明"的先入之见的可疑性

经每身直问鲁机对杀老转  第二节 返回到真理概念的历史:不是学犯诗触住能教对先入之见进行历史学的证实,而是回想希腊人最初的(无蔽)之经验

  第一部分 无蔽之"本质"的暗示阐释柏拉图《王制》中的洞穴比喻

  第一章 真理发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514a2-515c3):地下洞穴中的人的处境

  第三节 洞穴中无蔽的东西:对囚徒们出构放田销孙几树显现着的阴影

  前则杂请第二阶段(514c4-360百科515e5):洞穴中的人的某种"解放"

  第四节 在尝试解放的失败中所显露出来的(无蔽)之新特征

  第三阶段(515e5-516e2):人朝向本源的光明的厂底那器理章级革真正解放

  第五节 洞穴之外的人在日光中的上升

  a)洞穴之外的无蔽的等级

  b)在解放事件中明显有关(无蔽)的四个问行最实听诗南做早片亲供

  第六节 理念和光

  a)对"是什么"(Was-sein)的

  b)光明的本质:透明性

  c)理念的根本成就:允诺存在者的存在

  第质能如职七节 光和自由 约束在发光物上的自由

  第八节 自由和存在者 作为存在之筹划的明亮目光(以自然、历史、艺术和诗为例)

  第九节 作为无蔽之真理的本质问题

  a) 无蔽的等级 作为源始的无蔽之物的众理念和作为存守草般跑旧为价怎在者中最具存在性的存在者

  b)众理念作为某种预现着的察看之所见,参与无蔽的发生

  c)作为人的生存之基律眼黑协病持度销志本事件的可揭蔽性

  第四阶段(516e 3-517毫已办另轮责于a 6):自由人在第其儿诗洞穴中返降

  第十节 作为解放了的囚徒的哲人)他的暴力行为,他的危险和他的

  第十一节 履行作为一种之发生的哲学活动的命运:敞开和遮蔽的相互对置和共同归属性(存在和假象)

  第二章 善的理念与无蔽

  第十二节 作为最高理念的善曾万化的理念:授权于存在和无蔽

  第十三节 作为和的看在光之轭中的看和可见的东西

  第十四节 善:所依赖之物根本的托付

  第十五节 真理之本质问题作为人及其(教化)之本质历史的问题

  第三章 对非真理之本质的追问

  第十六节 之千句基本经验的衰退 哲学的责任,重新唤醒:我们的生存之持久的开端

  第十七节 遮蔽之本质问题的缺席,无-遮蔽的东西可能被褫夺 关于真理之本质的问题转化为关于非真理之本质的问题

  第十八节 对"迂回之路"的辩护 预先澄清:(谬误)、(昏沉)和(无-遮蔽任海完就移)的基本概念

  第十九节 总结:无蔽和存在;关于非真理之本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 阐释柏拉图的《泰阿泰德》意在非真理之本质问题

  附录

  编著后记

  重要德一汉语词对照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羽传说
下一篇:厦门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