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群书治要考译

《群书治要考译》是2011年7月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魏征、虞世南、 褚遂良。

  • 书名 群书治要考译
  • 作者 魏征、虞世南、褚遂良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年7月
  • 页数 2048 页

内容简介

  《群训个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打另盾,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场排愿今总散长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这个"治"是政治,是治国最重要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荟集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

  如此珍贵的一部典籍,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达,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型呢目天罗州全将排记不见记载。此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从此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

  20世纪90年代,我国原驻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过日本皇室成员获得一套天明时期出版的《群书治要》,交给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来自该会邀请十几位专家学者,对《群360百科书治要》选用的65部典籍进行考证、点评,分篇今译,并进行了标点断句和勘误,集结成书,名为《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考译》一书于1996年开始策划,编译工作启度试担如动于1998年,《群书治要考译》的工作历经数年,终于圆满完成。2011年6月,该书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

  入具虽《群书治要》虽然诞生于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但是,伤区迫此团帮约木唱书中的治国思想实为中国古圣先王治国教民之集大成,其治国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均是历经几千年考验所累积的宝藏结晶。作为一部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卷,唐太宗以《盾难节控便育程云群书治要》为鉴,以"圣贤"为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用于为君、择人、施政、教化,其根阻广经听散绝种便脉络是显而易见的。故《群书治要》理所当然地成为唐太宗之后,历代君王乃至辅臣和各级官吏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当今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也认为,该书可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集成,世代治国安民的经验汇编,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大纲,大唐'贞观之治'的施政指南,当今领导干部的从政参考,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读本"。

作品目录

  第一册

  卷 一 周易治要

  卷 二 尚举情块朝以陈转粉书治要

  卷 三 毛诗治要

  卷 四 春秋左氏传治要(上)

  卷 五 春秋左氏传治要(中)

  卷 六 春秋左氏传治要(下)

  卷 七 礼记治要

  卷 八 周礼治要

  周书治

  国语治要

  韩诗外传治要

  卷 九 孝经治要

  论语治要

  卷 十 孔子置老商保十财说超岩排家语治要

  卷十 一 史记治要(上)

  卷十 二 史记治要(下)

  第二册

  卷十 二 吴越春秋治要

  卷十 三 汉书治风席混突永差要(一)

  卷十 四 汉书治要(二)

  卷十 五 汉书治要(三)

  卷十 六 汉书治要(四)

  卷十 七 汉书治要(五)

  卷十 八 汉书治要(六)

  卷十 九 汉书治要(七)

  卷二 十 汉书治要(八)(缺)

  卷二十一 后汉书治要(一)

  卷二价至这班批由十二 后汉书治要(二)

  卷二十三 后汉书治要(三)

  卷二十四 后汉书治要(四)

  卷二十五 魏志治要(上)

  卷二十六 魏志治要(下)

  卷二十七 蜀志治要

  第三册

  卷二十七 吴志治要(上)

  卷二十八 吴志治要(下)

  卷二十九 晋书治要(上)

  卷三 十 晋书治要(下)

  卷三十一 六韬治要

  阴谋治要

  鬻子治要

  卷三十二 越紧里管子治要

  卷三十三 晏子治要

  司马法治要

  孙子兵法治要

  卷三十四 老子治要

  鹖冠子治要

  列子治要

  墨子治要

  卷三十五 文子治要

  曾子治要

  卷三十六 吴子治要

  商君子治要

  尸子治要

  申子功汽素被棉易治要

  卷三十七 孟子治要

故粮父式饭她言推互好  慎子治要

  尹文子治要

  庄子治要

  尉缭飞装脸低孙经与路传要写子治要

  卷三十八 孙卿子治要

  第四册

  卷三十九 吕氏春秋治要

  卷四 十 韩子治要

  三略治要

  新语治要

  贾子治要

  卷四十一 淮南子治要

  卷四十二 盐铁论治要

  新序治要

  卷四十三 说苑治要

  卷四十四 桓子新论治要

  潜夫论治要

  卷四十五 崔寔政论治要

  昌言治要

  卷四十六 申鉴治要

  中论治要

  典论治要

  卷四十七 刘廙政论治要

  蒋子万机论治要

  政要论治要

  卷四十八 体论治要

  典语治要

  卷四十九 傅子治要

  卷五 十 袁子正书治要

  抱朴子治要

  后 记 中华文化何以能传承不断

  编者后记

者简介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来自思想家、史学家。河北巨鹿人。贞观元年(627年),升任尚书左丞。贞观二年(628年),魏征被授秘360百科书监,并参掌朝政,在此期间,受命编撰《群书治要》,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贞观七年(633年),魏征代王珪为侍中。贞观十年须呼良(636年),魏征奉命主持编写《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时称五代史)等,历时七年。贞观十二年(638年),魏征看到唐太宗及北逐渐怠惰,懒于政例题检雨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贞观十六年(643年),魏征病逝家设局中。太宗亲临吊唁,痛美减指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跑身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精船市压轮充尼销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褚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流该游据吧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译文

  为臣以为重视历史典籍的记录,这种传统已经很久了。左史官记录言岁治收毛论,右史官记录历史事件,都是为了发扬道德,防止邪恶,劝人为善,惩罚罪恶。因此凡是有嘉言懿德的都会被载入典籍,其影响如同和煦的春风传扬千秋万代;相反,如果有言行不合情、不合理、不合训就许法的,也会被记录下来,用以警戒后代子孙。所以纵观历代古圣先王,凡是顺乎天意,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来推行教化的,就像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马时,没有不谨慎的。他们都非常的努力,时时小心谨慎,大概原因就在于此吧!

  近古的帝王,时常会有自己的撰述。其内艺才互取九名宣容包括天地,涉及宇宙万象,竞相采用华而不实的辞藻,争着流传荒诞怪异的致却衣说法,以没有根基的学问来炫耀自己见多识广,借此用来掩饰自己浅陋的见解和学识,对此竟然极其的热期粮和又合余半汉式供境衷,以至于流连忘返。虽然他们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实质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无益于社会安定繁荣。尽立肥即居达管他们的著作论述涉及到很多方面,但还是失去了教化人民的目的。他们写作所用的方法非常的多,终究还是违背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

  皇上凭借天资的多才多艺,运用人性固有的智慧,深思熟虑,本性和天道是相通的,运作精微神妙。最终用自己深厚的道德潜移默化地改善了社会风俗,教化出了前世国君没有培养出的良好社会风气;舍己为民,完成了历代圣贤资阻置离势石里办所未曾完成的事业。北方异族的地域都归入了大唐的版图,各部落的人民也都学习穿戴我朝的服饰。天下太平,从内地到边疆,全体人民都很幸福。然而我皇不以此为满足,虽可歇息,却还是勤于政事。所作所为都以尧舜为榜样,遵守祖宗的教诲,不仅只在平静的水面上照看自己的容颜,而是要从古圣先贤的典籍中得到教训。皇上认为古代六经繁多,百家的学术非常的驳杂,要对这些典籍作深入的研究和完整的把握,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收效甚微;即使全部阅读,泛泛的浏览,虽然是很广博,但却不得要领。因此就对我们发出命令,选辑各种书籍,删除淫滥迂腐的内容,使教化人民的经典重放光芒。

  皇上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治国理政的方略。我们从群书中选取重要的文段,这都是出自皇上的主张。我们力求摘取书中的精华内容和深刻思想,学习圣贤宏大深远的志向,力求全面搜集古人治国的纲领,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方面。如果说敬肃圣明的君主委屈自己来拯救当时的人民,那么违背道德的昏君只知道贪图享乐,从而导致国破家亡;有的国君面临危难知道畏惧反省,从而会转危为安;有的国君得志之后反而骄傲自满,使得事业成功后而招致失败,所有这些,都能从典籍所载的成功与失败的史实中得到验证,从而体会出想做圣明君主的艰难。那些愿意献身的忠臣,建功施惠,忠贞正直,捐躯殉国,身虽死在当代,美名却流传于千年后世;相反,那些用心险恶的臣子,权倾朝野,翻云覆雨,依仗权势为所欲为,颠倒邪正是非,因此忠臣被流放,国家危亡,所有这些,也都会被一一记载在典籍上,用以显示做臣下的不易。那些圣贤的君臣,创制德业,著书立说,把详尽的教诲以身作则,垂范后世;制定出法律,用以安定国家,其功业和名声足以流传后世。那些雅正的议论,智慧的谋略,精辟的言辞,垂范于后世的史实,都可以用来发扬光大圣贤教育,以增强和谐社会的基业。因此,即使是很细小的良言善事,我们也不会遗漏,为的是发扬皇上治理天下的准则。皇后嫔妃们以身作则,因此贤良的后妃参与制定治国的方略,订立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后宫;相反对于诡计多端、祸国殃民的妇人,毁灭朝廷的美妻,像清晨的母鸡一样喧闹,像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各种人物时常都有出现,也都会加以记录,以劝诫后人。于是从六经开始至诸子百家的著作;上自五帝,下至晋朝历代史籍,全书编为五册,共计五十卷。目的在于寻求治国理政的要领,因此用《治要》作为书名。

  三国魏时编辑的《皇览》一书,各方面的内容均有,名目重复,首尾混乱,文气梗塞,即使想寻根究底,也很困难。现在所编的《群书治要》,不同于《皇览》诸书。它汇集了群书精华的片段,并命以新名,一律保持原书的体例,使读者掌握事情的性相、理事、因果。并且像丢弃花朵采摘果实一样,删除无关紧要的内容,辑录下经世治国的道理。一书之中,录选的内容,结构完整;一件事情,录选的内容,全面完整。可以用它作为处理解决现今事情的一面镜子;流传将来以供子孙后代吸取经验教训。把其中的内容加以引申,可以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本着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的原则,发扬光大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美德,简便而且容易照做。

  借鉴古圣先王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可以避免过失而且快速取得治国的成效,从而奠定王朝的基业,开创以道德仁义治国大道,日日增新的美德,于天道共运的法典,将成为后人遵从的一面明镜,高高悬挂,光照后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