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来自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第二次世界大穿得草单女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从素们校情掌破验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袁灯侵便科则把损跑nization--NATO)(北约) 。 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联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1999年,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日晚劳色买据集宣基极古11:45(北京时间8日凌晨5:45),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新华通讯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360百科颖当场牺牲,数十任料题井人受伤。

当地时间2022危输班年5月12日上超服终场川首阿友午10时许,芬兰总统头获齐饭乙王室川绍利·尼尼斯托和总理桑娜·马林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支集判厚担简接持芬兰申请加入北约。 5月16日,瑞典首相安德松宣布,瑞典政府当天正式决定向北约提出加入申请。瑞典加入北约科差氧飞沿尔程的意向声明将提交北约。 当地时间7月5日,北约组织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与芬兰外长管房罪稳独歌哈维斯托及瑞典外交大臣林德在北约总部布鲁塞尔正式签署了芬瑞两国加入北约组织议定书。按照程序,这份议定书随后将交由北约现有的30个成员国批准。 当地时间7月5日,据瑞典电视台消息,30国驻北约大使现已签操台绿钟突意署了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协议。

当地时间2022年9月30日,乌克兰签署加入北约申请 。

  • 中文名称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外文名称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英语)
    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OTAN)(法语)
  • 属性 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
  • 社团地址 比利时布鲁塞尔
  • 成立日期 1949年8月24日

组织介绍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NATO:North Atlan来自tic Treaty Organization;法OTAN:l'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360百科、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资本主严药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眼文任留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历流企会培京叫它胡的标志。

  北大给走局状跟绍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二极祖找员钢土反首及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希腊和土耳其于1952年、联邦德国和西班牙分别于1955年和1982年加入该组织。

发展拿落宣决州历程

协定成立

  1949年北约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协定成立。

北约外长会现场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

  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快鱼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正式加入该组织。 

美苏冷战

  前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磁激啊投氧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民主装出特简德国在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从而开始了双方冷战敌对。

  在冷战期间,配创五安缺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养形弦衣航鱼因呼主要是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因此,军事的议题就成为北约础附节唱展袁王便组担念安全战略设计的主环照此会未图要考虑因素。35年后(1990年),民主德国脱离华沙公约组织,正式以德国之名义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冷战后第一个北约军事行动是1993年6月到1999年4月间的前南斯拉夫境内冲突的介入。

关系缓和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东欧剧变以及原苏联的解体,欧洲大陆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变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在伦敦宣布冷战结束。

影祖局局长裂  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1991年12月,北约首创成立了由北约国家、前华约国家、独联体及波罗的海三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自1992年起,波兰等东欧国家相继提出加入北约的请求。同年,北约批准了一项原则,允许它的军队离开成员国领土到其他地方参与维和行动。当年年底,北约便决定以军事力量介入南斯拉夫危机。

  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2月开始向波黑派出维和部队。

  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

  1997年5月,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旨在加强北约同欧洲和欧亚大陆的非北约成员之间的安全关系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正式成立。

  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

  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华约解体后,北约谋求扩大其使命,如维持和平和通过  对话促进区域稳定等。

成员扩大

  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正式退出华约组织。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北约成员国联邦德国,德国统一。

  1999年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为北约新成员国。4月23日~25日,北约19个成员国同“和平伙伴关系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因抗议北约轰炸南联盟拒绝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科索沃局势,通过和发表了《关于科索沃的声明》、《华盛顿宣言》、《北约战略概念》等文件。

  2001年10月4日,北约第一次援引条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9·11的袭击“应被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2003年6月,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决定通过精简军事指挥机构提高北约的应变能力。根据计划,北约未来的军事指挥系统分为战略指挥部、战区指挥部和战术指挥部3个层次。北约现行的20个军事指挥机构将在未来精简到11个。在战略层次,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和大西洋盟军司令部将合并为盟军作战司令部,它将是北约“唯一的”最高军事行动指挥部,总部设在比利时的蒙斯市。

  另外,北约将建立一个职能性的盟军改革司令部,负责促进和监督军事改革,目标是加强培训、改善军事能力、检验和发展军事原则、通过实验评估新概念。该司令部的总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在战区层次,现有的5个战区司令部将精简为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直属盟军作战司令部。这两个战区司令部一个设在荷兰的布仑森,另一个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此外,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设立"精悍的"常设联军总部,只负责海上部署任务。在战术层次,现有的13个下级作战司令部将精简为6个,它们分布在德国、英国、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国,隶属于上述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

  2003年8月,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以外的第一次行动,北约参与了伊拉克的军警培训工作。

  2003年9月1日,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正式更名为北约盟军军事行动司令部,全面负责北约所有军事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其最高军事长官为克拉多克,2006年12月上任。

  2002年11月21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

  2004年3月,上述7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从21世纪初的19个扩大到26个。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2016年5月18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披露黑山共和国将于2016年5月19日签署加入北约的协议。黑山将于18个月之后正式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第29个成员。

  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

  2022年5月12日上午10时许,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和总理桑娜·马林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支持芬兰申请加入北约。 5月16日,瑞典首相安德松宣布,瑞典政府当天正式决定向北约提出加入申请。瑞典加入北约的意向声明已提交北约。芬兰、瑞典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第31、32个成员国。

军事合作

  进入21世界后,近些年来,北约已完成美国及欧洲战区弹道导弹防空导弹拦截系统的部署,早已形成完全战斗力。

  2009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不再进行在波兰和捷克的远程导弹拦截系统,转而部署由拦截对短程和中程导弹使用的神盾舰代替。新任命的北约秘书长呼吁,明确北约和俄罗斯的导弹防御系统合作。

  自2015年起,北约“高贵伙伴”联合军演每年在格鲁吉亚境内举行一次  。

  2016年7月8日,北约首脑峰会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将讨论包括北约向波兰和波罗地海三国派遣4个营兵力的决议。

  2017年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次进入挪威展开训练  。2017年11月8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总部举行国防部长会议,同意设立“大西洋司令部”和“地区司令部”。这是北约20多年来首次增设军事指挥部门  。

  2018年6月7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北约将在美国和德国增设两个司令部,同时增加1200名军事机构工作人员。6月26日,北约公布了《联合空中力量战略》,这是其成立以来发布的首份空军战略文件  。

  2018年7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3国特战部队在波罗的海地区举行了代号“特洛伊足迹”的联合特战军演,内容几乎涵盖了海陆空全领域  。

  2019年2月6日报道,北约29个成员国代表在布鲁塞尔总部签署北马其顿加入该组织的协议。 

  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

机构设置

宗旨

  成员尔部谓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硫相异米依四触课远志皇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北大西洋理事会荣誉主席由各成员国外交部长轮流担任,任期1年。现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孔德·巴特尔斯( Knud Bartels,丹麦人)。现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菲利普·布里德洛夫(Philip M. Breedlove,美国人),2000年5月零段苏侵右3日就职。

秘书长

  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该著仍笑而并心rg )。1959年3月16日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毕业于奥斯陆大学,曾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挪威经济学者,来自挪威工党领袖和挪威王国前首相。26岁担任工党青年团主席。1990年起在政360百科府、议会和工党内担任重要职务。对内主张福利与死呀持社会公平、务实经科仍办初挥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在外交上倡导和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主义。曾于2000年和2005年两度出任挪威首相,其第二个首相任期持续到2013年。

  2014年10月1日接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出任北约第十三任秘书长。 

下设机

  国际秘书处

  国际时顺秘书处(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负责北约会议的筹备。秘书长除领导秘书处外,也是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核防务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的主席

  军事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Military Committee),系北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由参加军事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总参谋长组成。每年约开会三次,负责就北约防务问题向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接正训会提出建议,并对下属各主要战区离帝沙散它头五国调司令部实施领导。军委会主席由军委会成员推选,任期3年。其日常事务由各国总参谋长任命的常驻军事代表组成军事代表委员会负责办理。军委会下设国际军事参谋部,负责实施军委会的政策和计划,此外还设有3个军事指挥机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美国-加拿大地区计划小组。

  北大企虽山受觉火西洋议会

  北大西洋议会(NATO Parliamentary Assembly)。这是北约26个成员国及17个联系国议会间组织,议员由各国议会指定,名额按国家人口比例分配。议会宗旨是鼓励各国议会间的合作,密切各国议会与北约机构的联系,推动实现北大西洋公约的目标。议会每年召开两次全会。

  北大西洋理事会

  北大西洋理事会(North Atlantic Council),亦称北约理事会,即部长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国外长组成,必要时国防部长、财长甚至政府首脑也可与会。每年两次例会。在部长理事会休会期间,各成员国大使级常驻代表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

  (防务计划委员会)

  防务计划委员会(Defence Planning Committee),由参加北约防务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法国于1966年7月1日退出军事一体化机构,1995年12月起参加国防部长会议和军委会会议,但仍不参加军事一体化机构。西班牙于1982年加入北约觉答植助卫巴丰周,但不参加军事一体化机构。1997年12月2文记巴故总培青风木日,在北约秋季理事会上,西班甚山苗牙因其在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得到保证,宣布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冰岛因无军队不参加上述委员会),每年开会两次,负责审议北约防务政策和军事计划。1966年北约又设立专门负责核防务政策的核计划小组(Nuclear Pl利益衣anning Group,法、冰未参加统皮活头史派比次映足殖)。1968年,除法以预见心、冰之外的北约欧洲成员国国防部长组成非正式的北约"欧洲小组"。 

  2010年,北约解散了防务计划委员会,将它的监督防务计划执行的职能转移到理事会。

常规活动

首脑会议

  经过5次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已形成了拥有29个成员国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其边界直接与俄罗斯领土接壤。以下是北约历次首脑会议的简介:

  1957年12月,第1次首脑会议在巴黎举行。会议重申对和平与安全的立场,强调建立核武库的必要性,决定把中程导弹交给北约驻欧洲最高司令支配。

  1974年6月,第2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上签署了大西洋宣言,重申所有成员国对成立公约所承担的义务。

  1975年5月,第3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重申集体防务义务和对付经济问题的互助义务。

  1977年5月,第4次首脑会议在伦敦举行。会议承认人权是国家间合作的基本原则,开始研究对东西方关系的长期趋势和对防务的需要。

  1978年5月,第5次首脑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北约同华沙条约组织的关系,并就北约的长期防务计划作出决定。

  1982年6月,第6次首脑会议在波恩举行。会议讨论了在欧洲部署新式中程核导弹和与原苏联进行谈判等问题,通过了《波恩宣言》,强调了防务与对话并重的双重战略。

  1985年11月,第7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美国总统里根向盟国通报了他在日内瓦同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谈的情况。

  1988年3月,第8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重申坚持北约的威摄战略,对原苏联既保持对话,又保持有力的防务。会后发表了题为《朝着常规武器控制目标前进》的声明。

  1989年5月,第9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防务和军备控制政策的总体方案及处理东西方关系的政治声明两个文件,并正式肯定了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会上提出的欧洲常规裁军的新建议。

  1989年12月,第10次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认为北约和华约均是“稳定欧洲的支柱”,强调西方要在急剧变化的形势下协调立场,维持欧洲的边界现状。

  1990年7月,第11次首脑会议在伦敦举行。会上通过的《伦敦宣言》在强调北约继续保持适当数量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同时,向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表示了“和平友好意向”。

  1991年11月,第12次北约首脑会议在罗马举行。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关于和平与合作的罗马宣言》、《关于原苏联的声明》等文件和对南斯拉夫实行经济制裁的决定。

  1994年1月,第13次布鲁塞尔会议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同原华约成员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计划。这是北约东扩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

  1997年7月,第14次马德里会议正式决定,首批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北约,北约东扩计划正式启动。

  1999年4月,第15次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在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的同时,通过了面向21世纪的新战略。

  2002年11月,第16次首脑会议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会议决定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北约;决定加强防务能力和对北约的军事机构进行改革,并就国际反恐和伊拉克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2004年6月,第17次首脑会议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它是北约2004年3月实现新一轮东扩后的首次峰会。会议将主要讨论北约战略调整、下一轮扩大、与第三方发展新型关系等重要内容。

  2005年2月,北约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加强盟国在北约框架内的合作,特别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上的合作,是这次北约首脑会议的重要议题。

  2006年11月,北约首脑会议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会议通过了《里加峰会声明》、北约未来转型战略等文件,并宣布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已完成组建工作。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由陆、海、空三大兵种的精锐部队组成。根据北约计划,这支快速反应部队能在5天内部署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在单次补给情况下可连续30天执行各种使命。这些使命包括共同防御、人道主义援助、作为先锋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等。

  2008年4月,北约首脑会议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北约扩大和阿富汗问题是此次峰会的重要议题。各成员国领导人决定,正式邀请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但马其顿的入约申请被暂时搁置,同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的申请也未被接受。会议决定邀请黑山和波黑加入北约专为致力于入约国家而建立的“强化对话机制”。会议发表声明,承诺在阿富汗问题上共同承担长期责任。

  2009年4月3日-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峰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及德国的巴登巴登、凯尔举行,庆祝北约成立六十周年,并正式迎接法国重返北约指挥体系。会议决定任命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为下一任北约秘书长,同时还就北约在阿富汗实施新战略以及开始研究制订北约新战略构想等问题达成了一致。北约希望与俄罗斯建立“具有建设性的”关系。

北约东扩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为了遏制原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国家成立的一个军事政治组织。冷战时期,他的对立面是原苏联与东欧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20世纪90年代后,原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北约存在的基础已不复存在北约应该立即解体,为何北约向东扩张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要继续控制欧洲。北约创建的目的之一就是控制欧洲。欧洲几个世纪以来,都是世界经济中心。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充当领导世界的角色。因此,美国军队不能撤离欧洲,没有北约,美国靠什么左右欧洲?左右不了欧洲,又怎能领导世界?

  第二个原因就是西欧国家依靠北约,也就是依靠美国,来保证自己的利益。西欧国家早已意识到,欧洲的安全问题虽然不像过去那么严峻,但即使像波黑地区冲突,没有美国参与,欧洲自己也解决不了。俄罗斯虽然眼前没有大的威胁,但并不意味着将来不会东山再起,欧洲将再度笼罩在俄罗斯的阴影之下。因此,现实的道路只能是承认美国的主导地位,维持并扩大北约。

组织活动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北约迅速调整战略,以“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通过北约东扩和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竭力向中东欧和前苏地区拓展影响,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由7个军组成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武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

  11月7~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对北约军事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放弃“前沿防御战略”,从过去主要对付原苏联转向“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调整“灵活反应战略”,削减核武器,但仍将保持一定的核威慑力量。会议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邀请苏、波、匈、捷、保、罗和新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参加将于12月举行的首次特别外长会议,以确定双方在政治、安全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关系。

  12月9日,北约举行16国外长会议,次日同原华约国家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以及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外长联合举行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北合会”)第一次会议。北合会发表了《关于对话、伙伴关系和合作的声明》,决定加强北约和原华约成员国的联系机制,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外长会议,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大使级会议。声明还确定了双方的合作范围,其中包括防务计划、军控、军转民、科技和环保等。

  1993年6月10~11日,北约部长理事会春季会议和北合会外长会议相继在雅典召开。北约部长理事会发表声明,称北约愿向在波黑执行任务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空中保护。

  1994年1月10~11日,北约16国在布鲁塞尔召开原苏联解体后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主要讨论了北约在新形势下的新战略和内部调整,与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关系以及波黑冲突等问题。会议提出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发表了《首脑会议声明》。

  1995年5月31日,在北合会外长会上,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宣布俄正式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并签署了北约与俄的《双边军事合作计划》和《定期公开磋商制度框架文件》。科济列夫还发表讲话表示俄仍反对北约东扩,称北约东扩“既不符合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也不符合整个欧洲的安全利益”,“北约作为唯一的军事集团与建立统一的欧洲潮流背道而驰”。

  1995年12月5日,北约部长理事会通过北约东扩的研究报告并批准西班牙外交大臣哈维尔·索拉纳出任北约秘书长。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在会议上宣布,法国决定加强同北约的关系,重新参加北约军事委员会和国防部长会议,但并不意味着法国参加北约的军事一体化组织。随后,北约举行1979年以来首次外长和国防部长联席会议,正式批准向波黑派出由北约指挥的、6万人组成的多国部队,以监督波黑和平协议执行。这是北约历史上在非成员国领土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4个非北约成员国也参加了多国部队。

  1996年6月3日,北约部长理事会春季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决定建立一支多国多兵种联合特遣部队,同意西欧盟国在美国不派地面部队参与的情况下,以西欧联盟名义动用上述部队,并可使用北约参谋、情报、通讯、运输和后勤等设施,对外实施维和、人道援助等行动。这也是北约建立欧洲防务特性的主要内容。

  1997年3月20~21日,美俄就北约东扩、军控和双边经贸合作在赫尔辛基举行特别首脑会议。双方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各持已见,但均表达一定的合作愿望。俄不再坚持签署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北约-俄罗斯双边关系文件,同意北约提出的,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签署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协议。

  北约16国领导人、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在巴黎正式签署《北约与俄罗斯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文件申明,双方均不把对方视作潜在敌人,努力增进彼此信任;加强在欧洲安全、维和、军控、反恐怖、反走私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建立由北约秘书长、俄罗斯代表、北约成员国代表组成的俄罗斯-北约常设联合理事会,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外长和国防部长会议,每月举行一次大使级会议,就双边安全问题进行磋商,但有关决定需在一致同意的情况下作出;北约表示“不打算、没理由、无计划”在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和向新成员国派驻作战部队,但不放弃在新成员国进行军事演习和拥有最低限度军事设施的权利。

  5月29~30日,北约外长春季理事会在葡萄牙辛特拉举行,决定成立“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以取代北合会,强化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还主张加强北约与地中海国家的联系,并决定为地中海沿岸国埃及、以色列、约旦、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六国培训军事人员。7月8~9日,北约成员国在马德里举行首脑会议,一致决定立即与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举行入约谈判,在1999年北约成立50周年之前完成法定批准手续。会议通过的《北约东扩宣言》称,北约绝不会把任何欧洲民主国家排除在外,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将是第二轮东扩的候选国。北约首脑会议还通过了北约-乌克兰特殊伙伴关系宪章。会议期间,“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举行首次首脑会议。

  12月2日,北约秋季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由于英国在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问题上对西班牙作出让步和希、土在爱琴海制空权问题上达成妥协,北约内部机构改革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会议决定将北约军事指挥机构层次由四级减至三级,各类司令部由65个裁减至20个,并决定1998年6月北约驻波黑维和部队使命到期后,在波黑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军事存在。西班牙因其直布罗陀海峡制空权要求得到满足,决定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6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16国外长与波、匈、捷三国外长正式签署波、匈、捷加入北约的议定书,并批准了12月2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就精简军事指挥系统、延长北约驻波黑部队使命等达成的协议。

  1998年5月28日~29日,北约外长春季理事会在卢森堡举行,主要讨论了科索沃、印巴核试验问题。北约16国还与28个伙伴国举行了“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外长会议。

  2011年3月20日,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从法国土伦海军基地启程,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

  2011年3月23日美国、英国和法国已经达成协议,决定将对利比亚行动的军事指挥权转交给北约,同时参与行动的国家(包括阿拉伯国家)单独组成一个联盟,负责在政治上指挥行动。

  22日,北约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据北约军事官员介绍,北约成员国将有16艘军舰参与这一行动。

  北约制订了三项有关利比亚的军事计划:人道主义救援,武器禁运和实施禁飞区。这三项计划都得到北约决策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的批准。北约22日已经决定启动武器禁运行动计划,其他计划何时启动还要得到北约成员国一致同意。

  联合国安理会在2011年3月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利比亚政府在2011年3月18日表示,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立即停火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2011年3月19日美国接到的报告显示利比亚军队与反对派仍在班加西激战,为此巴黎峰会与会各方觉得不可再拖延下去。

  2011年3月19日下午5点45分(北京时间20日0点45分),法国战机率先向利比亚地面军事目标开火。

  2000年2月15~16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对俄罗斯进行工作访问,双方恢复了中断近一年的联系。

  2000年5月3日,约瑟夫· 罗尔斯顿接替克拉克出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

  18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在访问芬兰时表示,欧盟与北约之间的关系应是坦率和透明的,欧盟建立与北约并行的结构无论从经济上、军事资源和计划能力方面都是不明智的。罗同时表示,美考虑从科索沃撤军将使北约组织受到削弱。

  18~19日,"北约在未来欧洲中的作用"会议在立陶宛维尔纽斯举行,美、英、法及9个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外长和国防部长与会。9个申请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在2002年吸收它们入北约。

  5月24~25日,北约外长理事会、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相继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在北约外长理事会上,美通报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设想,但未能消除欧洲盟国的疑虑。俄外长伊万诺夫参加了中断一年多的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会议,双方重申致力于建立坚固、稳定和持久的合作关系,北约方面提出尽快在莫斯科设立北约联络处。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2000年6月5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访问意大利时提议,俄与欧盟和北约共建全欧非战略性导弹防御系统。

  7日起,北约和波罗的海地区的11个国家在波罗的海海域举行为期10天的海上军事演习。

  10日,美国防部长科恩在维尔纽斯与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国防部长就北约东扩和地区安全问题举行会谈时表示,北约东扩的步伐不会停止,俄罗斯对北约的决定没有否决权。

  2000年12月5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美国防部长科恩警告说,如果处理不好欧盟快速反应部队与北约的关系,将会削弱美国与北约和北约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北约有可能变成"历史遗迹"。

  14日,美总统布什的外交顾问、负责北约东扩事务委员会主席布鲁斯表示,北约将争取使所有申请国在2010年前加入该组织。

  14~15日,北约外长理事会、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分别在布鲁塞尔举行。北约外长理事会主要讨论了北约与欧盟两个机构在防务领域的关系问题,强调欧洲防务不是建立一支欧洲军队,双方将以华盛顿首脑会议确立的原则为基础处理两机构间的关系,并初步商定双方的会晤机制。因土耳其的坚决抵制,会议未能就欧盟共享北约指挥系统问题达成一致。北约与俄就进一步恢复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并就北约在俄开设联络处一事达成一致。

  2001年1月,北约与欧盟建立"常设磋商安排",规定双方外长每年开会两次,大使级会议每季度召开3次。

  2001年2月20日,北约驻俄新闻处成立,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赴莫斯科出席仪式。

  2001年5月28日至6月1日,北约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办民事应急计划和军民两用合作培训班,哈和其它中亚邻国均派员参加。

  2001年5月29~30日,北约春季外长理事会、北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北约-乌克兰理事会、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分别在布达佩斯举行。外长理事会主要涉及马其顿危机、巴尔干地区和平、北约与欧盟合作以及导弹防御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北约各国重申了对东南欧安全与稳定的承诺。北约秘书长罗伯逊称,北约曾为结束欧洲的分裂发挥了关键作用,21世纪初正在为拉近欧洲大陆各国的距离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会议期间,北约与欧盟举行第一次正式部长级会议,就加强合作和采取联合行动的可能性进行了磋商。

  2001年6月7~8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内部的欧洲防务特性和导弹防御等问题。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美拟研发导弹防御系统向盟国作了进一步解释,但未能完全消除盟国疑虑,各国决定就此继续进行磋商。

  2001年6月12日,北约军事委员会与欧盟军事委员会在北约总部举行第一次会议,由北约军委会主席文图罗尼和欧盟军委会主席哈格兰德共同主持,双方主要就发展安全合作交换了有关情况。

  2001年6月13日,北约特别首脑会议在北约组织总部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下一轮东扩、马其顿安全形势以及北约军事力量现代化等问题。北约秘书长罗伯逊重申将在2002年11月北约布拉格峰会上实现第二轮东扩。

  2001年8月22日,北约应马其顿总统要求,向马派出3500人的部队,执行名为"收获行动"的维和使命,负责监督停火和收缴并摧毁阿族战斗人员的武器。2001年9月12日,北大西洋理事会就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袭击事件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国际恐怖主义,并表示准备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款对美国进行支援。随后,北约又分别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发表联合声明,对9·11恐怖袭击事件予以强烈谴责。

  2001年9月27日,北约宣布,"收获行动"已顺利完成,应马其顿总统要求,以德国部队为主的北约"红狐行动"即日实施,为期3个月,到期后视情可延期。

  2001年10月2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宣布北约正式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款,支援美国对阿富汗反恐军事行动。北约欧洲成员国于2001年10月7日向美国本土派遣预警飞机并提供空中走廊,支持美反恐军事行动。

  2001年10月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首次访问北约总部。

  2001年11月21至23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就北约与俄发展新型伙伴关系一事赴俄活动,并向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提交了关于双方在反恐等领域进行深化合作的一揽子建议。

  2001年12月6日、7日,北约秋季外长理事会在布鲁塞尔召开,重点讨论了北约与俄建设新型关系问题。同期召开的北约与俄常设联合理事会发表声明称,双方将在北约-俄罗斯双边关系基本文件基础上,在2002年5月北约春季外长理事会之前建立一个包括磋商、合作、共同决策以及共同行动的新机制。该机制的性质和涵盖范围有待双方在今后几个月内通过谈判确定。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表示,新机制将使俄成为北约的"全面伙伴",俄外长伊万诺夫称,此举是双方关系中一项"意义深远的变化"。但美国务卿鲍威尔强调北约将在所有问题上保持其独立决策和行动权,不会在任何问题上给予俄否决权。

  2001年12月7日,北约宣布,应马其顿总统要求,在马其顿的"红狐行动"将延长3个月,直至2002年3月26日。

  2001年12月18日、1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在布鲁塞尔召开,讨论了反恐、加强北约应对新型危机的能力和发展北约与俄关系等问题。

  2009年3月17日,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经过辩论和表决,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

  2011年3月19日,北约成员国英、美、法对利比亚实施打击,3月24日由北约正式接管利比亚任务。

突发事件

科索沃行动

  1998年6月14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表示,一旦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国际和平使命受挫,北约将动用军事手段。 

  1998年10月13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分阶段实施有限空中打击的“可行动命令”。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称,此含义是北约16国已将对南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权交给北约欧洲盟军司令。

  1998年12月1日,荷兰议会上院批准北约东扩议定书。至此,自加拿大于1998年2月4日第一个批准该议定书后,北约16国立法机构均已履行接纳波、匈、捷三国入约的法律手续。

  1998年12月8~9日,北约外长秋季理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主要讨论了北约新战略。美国强调面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恐怖活动、地区和种族冲突的威胁,北约新战略除坚持集体防御原则外,还应包括“捍卫共同利益”;北约对外军事干预只要符合联合国宪章,不一定非要安理会授权。法等西欧国家认为“共同利益”的解释弹性太大,强调“区外”干预不能无限度,北约对外干预不应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德外长菲舍尔再次表示希北约逐步改变核威慑战略,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加拿大、丹麦和挪威对德主张表示支持,但美、法、英坚决反对。与此同时,“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举行外长会议,通过了1998年至2000年行动计划。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外长许塞尔同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举行了欧盟-北约首次会晤。1999年3月12日,北约在美国密苏里州举行仪式,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入盟。三国表示,加入北约是为了寻求安全保障,使自己实现“回归欧洲”的目标。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对三国入约表示欢迎,并表示这不会是最后一批,因为北约东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进程。

  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除美国、加拿大外,西欧13个盟国除希腊因自身利益不主张动武外全部参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丹麦、挪威、葡葡牙10国直接参战,冰岛、卢森堡虽无空军,但也通过出资或提供机场等形式予以支持,奥地利、瑞士、瑞典等传统中立国也对北约行动表示支持。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北约空袭南联盟,指责这是公开的侵略行为,决定立即冻结同北约的关系,召回俄驻北约的军事代表,暂停参与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1999年4月21日,捷克、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匈牙利作出了向对南联盟实施军事行动的北约部队开放领空、陆路、水路的决定。22日,罗马尼亚宣布向北约开放领空。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的袭击,此次袭击造成中方3名记者遇难。同日,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秦华孙表示,中国对这起事件感到十分震惊,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反联合国宪章轰炸我使馆的野蛮行径,并要求安理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此事。同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发表声明称,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纯属意外”,北约将对这一“灾难性的错误”进行调查。北约向死难者家属及中国政府表达“深深的歉意”,但北约不会因此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除非南联盟同意北约提出的停止轰炸的条件。

  1999年5月9日,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强烈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指出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1999年6月9日,北约与南联盟就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出签署协议。10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南联盟已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对南轰炸。

  20日,索拉纳发表声明称,由于南联盟军队和警察已全部撤出科索沃,北约决定正式停止对南联盟的轰炸。

  1999年12月2日,北约召开防务计划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会议,并发表公报称,北约的核力量将继续为“保卫和平、预防强权和各种形式的战争”服务。会议呼吁俄罗斯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并开始进行第三阶段谈判。

  1999年12月15日,北约在布鲁塞尔总部召开秋季外长理事会。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代替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欧洲安全与西欧防务特性、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科索沃、车臣局势等问题。北约对欧盟在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作出的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决定表示欢迎,但强调欧盟联合防务计划不应与北约背道而驰,而应促进大西洋两岸关系,要求欧盟对北约中的六个非欧盟成员国土耳其、挪威、冰岛、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一视同仁。

利比亚内战

  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成员国家

  美国,北约领头羊,联合国乃至世界说话分量最重的国家之一。

  英国,美国最可靠盟友,西欧三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法国,西欧三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德国,曾经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西欧三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国之一,经济居欧洲头把交椅。

  意大利,现代意大利人在血统上与古罗马人有很深渊源。

  荷兰,北约欧盟最早的成员国之一。曾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与英国有特殊历史渊源。

  比利时,从尼德兰分出去的南荷兰,主体民族是信仰天主教的荷兰人和法国人。也是北约欧盟最早成员国之一,首都布鲁塞尔是北约象征性总部。

  卢森堡,世界最著名的大公国,国家小但是资历却很深。

  西班牙,在英国之前曾是世界第一殖民帝国。

  葡萄牙,曾经是殖民帝国,也是最贫穷的西欧国家。在抗击摩尔人之后与西班牙分道扬镳自立门户。

  丹麦,北欧最富饶的王国之一,地理位置重要,便于遏制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行动能力。

  挪威,最富个性的北欧王国,非常富饶,三次拒绝加入欧盟,至今还是非欧盟国家,却能够享受与欧盟国家同等待遇。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北方舰队接壤。

  冰岛,由于与挪威有着民族、宗教、文化的渊源,更像是挪威跟班,挪威不入欧盟它也不加入。地理位置重要,正好处于跨大西洋中心地位。

  匈牙利,曾经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在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时期,它曾经是华约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曾经是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80年代后,政体因东欧剧变而变换,几年后加入了西方阵营。

  希腊,悠久文明古国,也是西方阵营最早出现的东正教(希腊正教)国家也是东正教(希腊正教)中心。曾经被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具有象征意义的君士坦丁堡至今仍被土耳其人掌控,与土耳其人有着深仇大恨。

  波兰,曾经是仅次于原苏联的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华约成员国,同时也曾经是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21世纪初已经站在西方阵营。

  捷克,奥匈帝国一部分,也是大摩拉维亚国的一部分,之后和斯洛伐克组成联合国家。二战中被纳粹德国统治,1945年原苏联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也是华约成员国之一,原苏联的卫星国。剧变后成为北约接收最早三个前华约国家。

  斯洛伐克,重要中欧国家,曾经与捷克组成了联合国家,是大摩拉维亚一部分。地处山区经济不如捷克发达。

  斯洛文尼亚,中东欧国家最早一个脱贫致富的国家(第一个加入欧元区第一个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立陶宛,历史上立陶宛公国曾非常有名,之后不断遭受外敌入侵,不过一个必然事件就是原苏联因为东方战线的危机而于1940年出兵吞并立陶宛。独立后立陶宛投入西方阵营,与俄罗斯有着亡国亡种的国仇家恨。

  拉脱维亚,受条顿骑士团影响的波罗的海民族,1940年被原苏联出兵吞并,近现代境况与立陶宛类似。

  爱沙尼亚,宗教上与芬兰有很深渊源,文化上与俄罗斯有很深渊源,1940年被原苏联出兵吞并,近现代境况与立陶宛类似。

  加拿大,跨大西洋重要国家之一,美国的邻居。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也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克罗地亚,曾经并入南斯拉夫,之后重新独立,因波黑战争、斯拉沃尼亚问题,加入北约及欧盟进度大大延缓。2009年成为北约新成员国,2013年成为欧盟新成员国,即是北约国家,也是欧盟国家。

  罗马尼亚,继希腊之后成为第二批加入北约的东正教(希腊正教)国家。曾经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二战后成为华约成员国,以及成为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在1989年的东欧剧变中,处死了当时的领导人——齐奥塞斯库。随后因为摩尔多瓦被割让问题与俄罗斯有着深刻矛盾。地处巴尔干玫瑰产区。21世纪初的经济情况,非常不好。

  保加利亚,也是继希腊之后第二批加入北约的东正教(希腊正教)国家。曾经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也是巴尔干战争的最大失败者。二战后同样成为华约成员国以及成为受原苏联控制的卫星国。至今保加利亚对马其顿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地处巴尔干玫瑰产区。境内有一特殊人群波马克人(土耳其化的保加利亚人)。

  阿尔巴尼亚,巴尔干诸国最后一个结束奥斯曼统治的国家,也是受土耳其影响最大的国家,阿尔巴尼亚人大多转宗伊斯兰教。因此它也成为继土耳其之后第二个伊斯兰教主体的北约国家。

  土耳其,地跨欧亚两洲,曾经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向披靡,差点灭亡西方文化。第一个加入北约的伊斯兰教国家。地理位置重要,起到遏制俄罗斯黑海舰队作用,是美国在近东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土耳其军队是北约第二大常设部队,仅次于美国军队,有五个分支超过一百万的军警人员的综合实力。土耳其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不包括以色列)。

  黑山共和国,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上的一个多山小国,于2006年5月21日,就行国内公民是否独立投票,2006年6月3日黑山国会正式宣布独立。2017年3月28日,美国参议院举行表决,批准黑山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马其顿共和国,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而古代马其顿地区包括马其顿共和国和希腊北部的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

和平伙伴

  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是在美国建议下,于1994年1月在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北约正式邀请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政治磋商;

  二、伙伴国可向北约总部派出联络员;

  三、伙伴国必须承认西方的民主、人权标准,并尊重现有边界。

  北约"和平伙伴国"21世纪初有:乌克兰(1994.2.8)、摩尔多瓦(1994.3.16)、格鲁吉亚(1994.3.23)、阿塞拜疆(1994.5.4)、芬兰(1994.5.9)、瑞典(1994.5.9)、土库曼斯坦(1994.5.10)、哈萨克斯坦(1994.5.27)、吉尔吉斯斯坦(1994.6.2)、俄罗斯(1994.6.22)、乌兹别克斯坦(1994.7.13)、亚美尼亚(1994.10.5)、白俄罗斯(1995.1.11)、奥地利(1995.2.10)、马其顿(1995.11.15)、瑞士(1996.12.11)、爱尔兰(1999.12.1)和塔吉克斯坦(2002.2.20)。2006年12月14日,北约正式接纳塞尔维亚、波黑和黑山三个巴尔干国家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2018年5月31日,哥伦比亚正式成为北约在拉美地区的首个全球合作伙伴国  。

  马耳他于1995年4月26日加入该计划,1996年10月30日退出该计划。波兰、匈牙利、捷克于1999年3月12日正式加入北约后退出该计划。

重要事件

  乌克兰放弃申请加入北约

  2013年10月23日的报道,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今天说,乌克兰已放弃加入北约的努力,但将继续寻求与北约在安全事务上进行更大的合作。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梦想百

  这个有4500万人口的国家在2006年前申请加入北约。它在1991年从苏联独立出来。它参加了以北约为首的军事演习,并参与了诸如干涉波黑的作战行动,以及索马里海岸附近打击海盗的巡逻行动。乌克兰还为以北约为首的驻阿富汗国际部队贡献了一个医疗团队。

  但加入北约的努力引发了来自邻国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俄罗斯是乌克兰的主要贸易伙伴,它在频频对基辅施压。莫斯科长期以来一直反对北约的东扩计划。北约计划将前苏联的其他几个国家纳入其中。 

  中断与俄罗斯合作关系

  2014年4月1日北约宣布暂时中断与俄罗斯的正常合作关系。

  在当天举行的有乌克兰代外长出席的北约外长会上,北约和乌克兰发布了联合声明。联合声明说,北约决定中断与俄罗斯的民事和军事方面的各项合作,只在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层面继续交流,以化解乌克兰危机。

  北约和乌克兰在联合声明中还表示,双方要加强合作,北约将协助乌克兰进行防御体系改革。双方还表示,不承认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合法性,仍希望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当前领土问题。 

  宣布不会向乌克兰东部派兵

  2015年9月11日,负责政治问题和安全政策的北约副秘书长表示,北约不打算向乌克兰东部冲突地区派遣军队援助乌军。

  举行2002年以来最大军演

  在俄罗斯空袭叙利亚成为美国和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时,北约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展开的博弈并没有丝毫减少。2015年10月4日开始,北约国家将在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展开2002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将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提高部队的备战水平。

  这场名为“三叉戟接点”的演习将从2015年10月3日持续到11月6日,涉及人员来自30多个国家,超过3.6万名官兵将参与演习,包括来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挪威、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国的军队。此外,演习还将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展开行动。 

  军方车队在阿富汗遭自杀式爆炸袭击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中心2015年10月11日上午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北约军方一列车队遭到攻击,其中一辆被炸毁,伤亡情况暂时不明。 

  哥伦比亚成为北约在拉美首个全球合作伙伴国

  哥伦比亚当地时间2018年5月25号,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发表电视讲话称,哥伦比亚将在5月31号正式成为北约在拉美地区的首个全球合作伙伴国。他同时强调,哥伦比亚并不会直接参与北约的军事行动。

  哥伦比亚国内舆论认为,加入更多的国际组织有助于改善哥伦比亚内战后的国际形象。但是也有分析认为,由于桑托斯的任期将于今年8月结束,随着新一届政府的产生,哥伦比亚在内政外交领域都会面临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因此哥伦比亚近期加入世界经合组织、北约等组织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哥伦比亚是拉美地区的军事大国,军费开支仅次于巴西  。

  美国寻求削减在北约的开支

  2019年11月,据美国国防官员和北约外交官透露,特朗普政府已采取行动大幅削减了在北约的开支,而减少的这部分将由北约成员国承担  。

  成立70周年峰会

  2019年12月3日,英国伦敦,北约成立70周年峰会召开,英国女王携王室成员接待,共有29个成员国元首在白金汉宫齐聚一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尹浩
下一篇:子牙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