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犯罪研究与文化

《犯罪研究与文化》在把握文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学与犯罪学的交叉为切入点来研究犯罪问题,内容涵盖了文化与犯罪的本体研究、文化与犯罪的一般研究、文化与犯罪的分类研究等内容。

  • 书名 犯罪研究与文化
  • 作者 李锡海
  • ISBN 781109318
  • 定价 35.0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简介

  我与李锡海教授相识,是从认识他主编的学术期刊开始的。李先生长期担任《山东公安丛刊》的主编,该刊一贯突出刑事法来自学,富有个性,特色鲜明,学术360百科精品不断,一向有较高的转载率,因而深受学术界喜爱。细读这份学术期刊,深感刊如主编其人,从总体策划到栏目设置,从学术导向到新生力量培养,都刻意追求创新,可以说,创新理念鲜明是该刊的一个重要特色。

  20世纪90年代初,我读过李先生所著的《侦察称女尔实也架思维学》。该书首开我展宗秋银伟扬求技世星命国侦查思维研究之先河,把思维科学的一般研究成果运用于犯罪侦查,揭示侦查扬素间谁岩思维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对侦查主体实现思维方式科学化、现该利指资减积住让代化,进而提高侦查思维效率和侦破水平无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书拓宽了犯罪侦查渐径及材起率个威汽研究的领域,从选题奏了攻钟成计号到体系构建,再到基诉在雨争罗季加队严由本理论阐释,都充满了创新精神,且明显具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特征,因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先生的学术专著同他主编的学术期刊一样,把理论突连二创新作为根本的价值理念,这是他在学待层按逐革专旧背术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绩的重要原因。

  李先生一直重视犯罪学的理论研究,不仅他主编的刊物客法次半某歌所算前逐很重视,而且他自己也很重视,并且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关注文化与犯罪研究由来已久。记得90年代初,他发表过一篇论文,叫做《文化、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因观点新颖,被学术界认为是犯罪本源研究上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之一,并将其概括为"文化本性说。"这种概括是回呼算动里所客法音束否准确暂且不论,论文因观点新颖而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却是事实。这部《文化与犯罪研究》实际上是上述论文理论石土代沿愿坚阶条反所观点的全面展开、丰富、补充和发展。

  关注文化与犯罪关系的研究不仅是很正确的,而且是很重要的。因为,文化不仅影响犯罪的产生,预担列回角础讲很们保文化还可以定义(或否定)犯罪:对于"母亲携其两名子女集体投水自杀"的行为是不是犯罪,不同国家家江缺就有截然相反的判断。文化与犯罪制飞支亮于斯主念的关系具有根本性,一定意义上甚静奏叶力子次题缺察矿至可以说是具有"终极"性的关系。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很久以来就引起了犯罪学家们的关注,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西方犯罪学家的"文化冲突论"和所谓的"亚文化论"等都是在这方面很有影响的学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严景耀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这个问题予以关注。他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中,有专门一章讲"犯罪者的文化",并在论文中提出"为了了解犯罪,必须了解犯罪发生的文化"和"犯罪问题只能以文化来充分解释"的著名论断,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外国人和我国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不算很少。但是,文化与犯罪关系的问题是个永恒的研究课题。文化是具体的,是一定时空内的具林排帝批景停础距持体的东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有着不同的文化,文化与犯罪关系是个永远有现实意义的学术课题,值得犯罪学家们去不断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再者,如果说文化与犯罪的关系具有根本性,那么,一个国家对自己的文化与犯罪的关系的学术研究水平,也应当是这个国家整体犯罪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相信,随着我国犯罪学研究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对文化与犯罪关系的研究将会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但长期以来,我国犯罪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重视不够,因而成果不多,尤其对文化与犯罪作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学术专著很少,这对我国犯罪学界来说是件遗憾的事情。李先生的这部学术著作是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尝试的一部有开创性意义的学术著作,一定程度地弥补了这个遗憾,因此它的问世值得庆贺。

  本书把文化与犯罪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从文化与犯罪的本体研究,到文化与犯罪的一般研究,再到文化与犯罪的分类研究,对文化与犯罪的关系进行了分层性的探讨,既深入探讨了文化与犯罪的基础理论,又深入揭示了各种文化存在形式对犯罪的影响,还着重阐发了各种亚文化形式对具体犯罪类型的作用,多侧面地揭示了文化与犯罪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征,构建了该课题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其创新性的一种表现。

  本书实际上是以文化学与犯罪学的交叉为切入点来研究犯罪问题的,因而具有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特征。这要求作者必须熟悉和了解文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从本书的内容看,无论是其对文化与犯罪的本体研究,还是一般研究和分类研究,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尤其在文化环境与犯罪、文化传播与犯罪、文化消费与犯罪、文化冲突与犯罪的研究中,涉及到的文化学理论知识不仅具体,而且具有前沿性。由于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实施犯罪行为有其复杂的心理动因,所以,从事这项研究除了涉及到文化学外,还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在分类研究中,由于要弄清各种亚文化形式与一些具体犯罪类型的关系,还涉及到更多具体学科的知识。比如,研究市场文化与经济犯罪,涉及到经济学;研究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涉及到历史学;研究权力文化与腐败犯罪,涉及到政治学等。从众多学科的视角,对犯罪进行交叉研究,角度新颖,知识新鲜,这是其创新性的又一种表现。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把握一些宏观文化现象与犯罪联系的切入点及其影响犯罪产生的机制。李先生对这些难点问题不回避,直面问题,努力攻关,因而得出很多与众不同的理论见解。这再一次表现了作者的创新性。比如,在研究文化环境影响犯罪的机理时,本书认为,文化环境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在于,它能为人的动物性和文化性的彼此消长创造特定的外部条件,良好的文化环境能促进文化性的强化和动物性的弱化,为文化性克服动物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恶劣的文化环境则能导致文化性的弱化和动物性的强化,为动物性摆脱文化性制造必要的条件。犯罪行为是人的动物性恶性膨胀,文化性遭到排斥的结果,所以,恶劣的文化环境是犯罪发生的催化剂。再如,在研究文化冲突导致犯罪的机制时,本书认为,文化冲突之所以能引发犯罪,不但在于它能导致行为规范上的冲突,而且在于能促进犯罪心理形成,并弱化犯罪控制,其中包括法律控制和道德控制。文化冲突之所以能弱化法律控制,在于它能造成价值选择的迷茫,之所以能弱化道德控制,在于它能造成人格崇拜的迷茫。这些观点都是很新鲜的。可以说,本书同李先生以往的学术论著一样,把理论创新作为其最重要的追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科学研究的生命之所在。在学术界浮躁之风日盛的今天,大力倡导和鼓励创新精神应是当务之急。衷心希望犯罪学界能有更多的创新佳作问世。

  中国犯罪学会研究会长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牧

  博士生导师

  2005年12月于北京世纪新景

目录

  序………………………………………………………王牧(1)

  第一编文化与犯罪的本体研究……………………………(1)

  第一章文化与犯罪的概念…………………………………(3)

  一、文化与犯罪概念的多义性………………………………(3)

  (一)文化是一个长期争论的概念………………………(3)

  (二)犯罪是一个可从多学科定义的概念………………(7)

  二、对文化与犯罪概念的界定………………………………(9)

  (一)以人类为中心的文化概念…………………………(9)

  (二)犯罪学的犯罪概念…………………………………(12)

  第二章文化与犯罪的本质………………………………(16)

  一、文化即人化……………………………………………(16)

  (一)"文化即人化"的内涵……………………………(16)

  (二)确立"文化即人化"理念的意义…………………(17)

  二、犯罪即非人化…………………………………………(20)

  (一)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性观……………………………(20)

  (二)人的动物性与犯罪非人化…………………………(22)

  (三)人的文化性与犯罪控制……………………………(28)

  第三章文化与犯罪的起源…………………………………(31)

  一、文化的起源……………………………………………(31)

  (一)文化起源与人类起源的一致性……………………(31)

  (二)文化起源的过程……………………………………(32)

  二、犯罪的起源……………………………………………(36)

  (一)犯罪与文化都起源于原始社会……………………(36)

  (二)原始社会犯罪的形式………………………………(40)

  (三)由犯罪起源引发的思考……………………………(44)

  第四章文化与犯罪的进化…………………………………(46)

  一、文化的进化……………………………………………(46)

  (一)文化进化的历程……………………………………(46)

  (二)文化进化的动力……………………………………(48)

  (三)文化进化的趋势……………………………………(51)

  二、犯罪的进化……………………………………………(53)

  (一)犯罪进化的历程……………………………………(53)

  (二)犯罪进化的原因……………………………………(57)

  (三)犯罪进化的趋势……………………………………(62)

  第五章文化与犯罪的功能…………………………………(67)

  一、文化的犯罪功能………………………………………(67)

  (一)文化具有影响犯罪观的功能………………………(67)

  (二)文化具有诱发犯罪发生的功能……………………(69)

  (三)文化具有促进犯罪手段发展的功能………………(73)

  二、犯罪的文化功能………………………………………(75)

  (一)犯罪具有促进法文化发展的功能…………………(75)

  (二)犯罪具有促进规范文化发展的功能………………(77)

  (三)犯罪具有促进科技文化发展的功能………………(78)

  (四)犯罪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79)

  第二编文化与犯罪的一般研究……………………………(83)

  第六章文化环境与犯罪……………………………………(85)

  一、文化环境的内涵和分类………………………………(85)

  (一)对文化环境的界定…………………………………(85)

  (二)文化环境的分类……………………………………(88)

  二、文化环境对犯罪的影响………………………………(89)

  (一)文化环境影响犯罪的机理…………………………(89)

  (二)几种文化环境对犯罪的影响………………………(95)

  三、优化文化环境,加强预防犯罪………………………(100)

  第七章文化传播与犯罪…………………………………(106)

  一、文化传播的内涵、特征及作用………………………(106)

  (一)文化传播的内涵及特征…………………………(106)

  (二)文化传播的作用…………………………………(109)

  二、文化传播方式与犯罪传播方式………………………(111)

  (一)人际传播与犯罪传播……………………………(111)

  (二)书刊传播与犯罪传播……………………………(113)

  (三)影视传播与犯罪传播……………………………(114)

  (四)网络传播与犯罪传播……………………………(114)

  三、文化传播方式何以传播犯罪…………………………(115)

  (一)传播犯罪观念……………………………………(115)

  (二)传播犯罪信息……………………………………(117)

  (三)传播犯罪手段……………………………………(119)

  (四)传播犯罪经验……………………………………(120)

  四、文化传播与犯罪控制…………………………………(122)

  (一)控制文化传播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122)

  (二)加强对大众传播的立法和管理…………………(123)

  (三)搞好大众传播的自我控制,提高大众传播的质量…(124)

  第八章文化渗透与犯罪………………………………(126)

  一、文化渗透的内涵、原因及特点………………………(126)

  (一)文化渗透的内涵和原因…………………………(126)

  (二)文化渗透的特点…………………………………(128)

  二、文化渗透与一般犯罪…………………………………(130)

  (一)美国的犯罪与文化同样发达……………………(130)

  (二)美国实行单向度的文化倾销……………………(131)

  (三)文化渗透与犯罪渗透同步………………………(132)

  三、文化渗透与恐怖主义犯罪……………………………(138)

  (一)恐怖主义及其特点………………………………(138)

  (二)我国的恐怖主义活动……………………………(139)

  (三)文化渗透推动了恐怖主义发展…………………(140)

  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遏制文化与犯罪渗透…………(142)

  (一)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牢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143)

  (二)必须大力建设中华民族精神……………………(143)

  (三)必须努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145)

  (四)必须壮大综合国力,增强遏制文化与犯罪渗透的能力…(145)

  第九章文化消费与犯罪…………………………………(147)

  一、文化消费的内涵及特点和功能………………………(147)

  (一)文化消费的内涵…………………………………(147)

  (二)文化消费的特点…………………………………(148)

  (三)文化消费的功能…………………………………(150)

  二、畸形文化消费: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153)

  (一)何谓畸形文化消费………………………………(154)

  (二)畸形文化消费与犯罪发生的关系………………(156)

  (三)畸形文化消费形成的原因………………………(160)

  三、构筑畸形文化消费防线,遏制犯罪发生和发展……(163)

  (一)加强文化消费观念教育…………………………(163)

  (二)确立正确的文化消费价值观……………………(164)

  (三)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质量………………(166)

  (四)重视文化消费的引导……………………………(166)

  第十章文化冲突与犯罪…………………………………(168)

  一、文化转型与文化冲突…………………………………(168)

  (一)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168)

  (二)文化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170)

  二、文化冲突:犯罪发生的深层次原因…………………(172)

  (一)从塔夫特到塞林…………………………………(172)

  (二)文化冲突导致犯罪的机制………………………(174)

  (三)历史的验证………………………………………(178)

  三、引发犯罪的文化冲突在我国的表现…………………(180)

  (一)文化形态层面的冲突……………………………(180)

  (二)文化价值层面的冲突……………………………(186)

  四、提高文化融合能力,强化犯罪控制…………………(191)

  (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191)

  (二)努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193)

  (三)积极融合西方文化有价值的东西………………(194)

  (四)在文化融合中培育文化的理性精神……………(195)

  第三编文化与犯罪的分类研究…………………………(197)

  第十一章市场文化与经济犯罪…………………………(199)

  一、何谓市场文化与经济犯罪……………………………(199)

  (一)市场文化的内涵及其属性………………………(199)

  (二)经济犯罪的内涵及其类型………………………(202)

  (三)市场文化与经济犯罪的历史联系………………(205)

  二、转型期的市场文化:诱发经济犯罪的丰厚土壤……(207)

  (一)市场文化观念的负效应:滋生经济犯罪的温床…(207)

  (二)市场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诱发经济犯罪的动因…(211)

  (三)市场文化建设中的不良倾向:诱发经济犯罪的重要条件…(213)

  三、市场文化与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215)

  (一)经济犯罪总量上升,大案要案增多的趋势…(215)

  (二)经济犯罪手段狡诈,智能化程度提高的趋势…(216)

  (三)经济犯罪主体多元化,职务犯罪突出的趋势…(217)

  (四)经济犯罪形式的有组织化、国际化程度提高的趋势…(218)

  四、提升市场文化,控制经济犯罪………………………(219)

  (一)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219)

  (二)必须弘扬市场文化精神…………………………(222)

  (三)重视加强各种控制手段…………………………(223)

  第十二章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226)

  一、何谓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226)

  (一)帮会的特征及帮会文化…………………………(226)

  (二)国内外学者对有组织犯罪的界定………………(228)

  (三)有组织犯罪的定义………………………………(231)

  二、帮会文化:有组织犯罪发生的精神动力……………(232)

  (一)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的形成和发展…………(232)

  (二)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的本质特征……………(238)

  三、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244)

  (一)有组织犯罪日趋成熟化…………………………(244)

  (二)有组织犯罪日趋合法化…………………………(245)

  (三)农村的有组织犯罪日趋突出……………………(246)

  (四)有组织犯罪更注重向政治领域渗透……………(247)

  四、批判帮会文化,构筑有组织犯罪的打防对策……(248)

  (一)完善立法,为反有组织犯罪提供足够的法律武器…(249)

  (二)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力度…(249)

  (三)严格各种管理,挤压有组织犯罪的活动空间…(250)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清除"保护伞"和"关系网"…(251)

  第十三章权力文化与腐败犯罪…………………………(252)

  一、何谓权力文化与腐败犯罪……………………………(252)

  (一)权力文化的内涵及特征…………………………(252)

  (二)腐败犯罪的内涵、特征及分类……………………(257)

  (三)权力文化与腐败犯罪的产生和发展……………(259)

  二、权力文化:诱发腐败犯罪的力量源泉………………(261)

  (一)权力文化为腐败犯罪提供思想根源……………(261)

  (二)权力文化为腐败犯罪提供重要条件……………(263)

  (三)权力文化为腐败犯罪提供丰厚土壤……………(266)

  (四)权力文化为腐败犯罪提供方便路径……………(268)

  三、扬弃权力文化,防范腐败犯罪………………………(269)

  (一)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270)

  (二)努力强化惩治腐败犯罪的法律手段……………(272)

  (三)积极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275)

  第十四章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278)

  一、何谓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278)

  (一)暴力、暴力文化及其特征………………………(278)

  (二)暴力犯罪的内涵及其分类………………………(282)

  (三)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的产生和发展……………(285)

  二、暴力文化:诱发暴力犯罪的"加速器"………………(286)

  (一)暴力文化为暴力犯罪提供诱发氛围………(287)

  (二)暴力文化为暴力犯罪提供价值取向……………(288)

  (三)暴力文化为暴力犯罪提供社会暗示……………(289)

  (四)暴力文化为暴力犯罪提供模仿范本……………(291)

  三、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的发展趋势……………………(292)

  (一)暴力文化的进一步泛滥将导致暴力犯罪总量上升…(293)

  (二)暴力文化反映的犯罪低龄化将导致青少年暴力犯罪增多…(294)

  (三)暴力文化反映的科技犯罪日益增多将导致暴力犯罪愈来愈智能化…(295)

  (四)暴力文化发展的无国界性将导致暴力犯罪愈来愈国际化…(296)

  四、扼制暴力文化,控制暴力犯罪………………………(298)

  (一)采取多种措施,遏制暴力文化泛滥………………(2980

  (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消解暴力文化………………(299)

  (三)坚持综合治理,健全暴力犯罪的防范机制………(300)

  第十五章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303)

  一、何谓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303)

  (一)科技文化的内涵及特征…………………………(303)

  (二)智能犯罪的内涵及特征…………………………(305)

  (三)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发展的同步性……………(309)

  二、科技文化:滋生智能犯罪的"催化剂"………………(3ll)

  (一)科技文化为智能犯罪提供巨大动力……………(312)

  (二)科技文化为智能犯罪提供新的犯罪手段………(314)

  (三)科技文化为智能犯罪提供有效的思维模式……(316)

  (四)科技文化催生智能犯罪的新类型………………(317)

  三、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的发展趋势……………………(318)

  (一)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的总体发展趋势…………(319)

  (二)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类型的发展趋势…………(320)

  (三)科技文化与智能犯罪空间的发展趋势…………(323)

  四、大力建设科技文化,防控智能犯罪…………………(325)

  (一)加强科技文化建设,提高防控智能犯罪的能力……(325)

  (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加强技术防范………………(326)

  (三)吸取科技文化成果,完善相关刑事立法…………(327)

  (四)设立专门机构,加大打击智能犯罪的力度………(328)

  第十六章色情文化与性犯罪……………………………(329)

  一、何谓色情文化与性犯罪………………………………(329)

  (一)性、性文化及色情文化……………………………(329)

  (二)性犯罪的内涵及其分类…………………………(334)

  二、色情文化的泛滥及其原因……………………………(336)

  (一)色情文化泛滥的现状……………………………(336)

  (二)色情文化泛滥的原因……………………………(339)

  三、色情文化:诱发性犯罪的"精神艾滋病"……………(343)

  (一)色情文化诱发性犯罪的事实证明………………(343)

  (二)色情文化诱发性犯罪的理性分析………………(345)

  四、遏制色情文化泛滥,控制性犯罪发展………………(350)

  (一)必须坚持"扫黄打非",净化文化环境…………(350)

  (二)积极开展性教育,树立科学的性观念……………(351)

  (三)严厉打击性犯罪活动,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性犯罪…(353)

  第十七章大众文化与农民犯罪…………………………(355)

  一、何谓大众文化与农民犯罪……………………………(355)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及特征…………………………(355)

  (二)农民犯罪的内涵及现状…………………………(357)

  (三)大众文化的普及与农民犯罪严重化……………(359)

  二、大众文化:诱发农民犯罪的重要因素………………(361)

  (一)激发潜意识中阴暗的东西导致犯罪……………(362)

  (二)促使价值观念倾向个人本位导致犯罪…………(363)

  (三)强化拜金主义导致犯罪…………………………(364)

  (四)促进追求世俗享受导致犯罪……………………(366)

  三、大众文化环境下农民犯罪的发展趋势………………(367)

  (一)犯罪总量上升,性质愈来愈严重…………………(367)

  (二)侵财犯罪和性犯罪增多,且日益多样化…………(368)

  (三)团伙犯罪增多,并日益有组织化…………………(369)

  (四)流动犯罪增多,并日益向城市发展………………(370)

  (五)赌博犯罪增多,社会危害加大……………………(371)

  四、提升大众文化,遏制农民犯罪………………………(372)

  (一)必须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体系…………………(372)

  (二)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374)

  (三)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375)

  (四)必须对农民犯罪实行综合治理…………………(376)

  第十八章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378)

  一、何谓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378)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及特征…………………………(378)

  (二)青少年犯罪的内涵及现状………………………(382)

  (三)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的内在联系……………(384)

  二、网络文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新土壤………………(386)

  (一)网络文化与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根源……………(386)

  (二)网络文化与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388)

  (三)网络文化与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形式…………(392)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394)

  (一)暴力犯罪大量增多………………………………(394)

  (二)性犯罪明显上升…………………………………(395)

  (三)贪利性犯罪居高不下……………………………(396)

  (四)智能犯罪非常突出………………………………(397)

  四、应对网络文化挑战,优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397)

  (一)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398)

  (二)完善刑事和行政立法……………………………(398)

  (三)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399)

  (四)搞好青少年道德教育……………………………(400)

  (五)落实各种安全防范措施…………………………(401)

  参考书目……………………………………………………(403)

  后记…………………………………………(406)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囧猪猪
下一篇:桂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