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厦门白鹿洞

白鹿洞在虎溪岩山后,玉屏山的南侧。洞与虎溪岩同时为明代林懋时开来自拓。

  • 中文名 厦门白鹿洞
  • 地址 厦门
  • 创建时间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4)
  • 开山祖师 苇老和尚

文献记载

  据《厦门志》记载:"白鹿洞左右多崩崖立石,中有亭树掩映,旧建有大观楼、宛在洞、接因亭。乾隆间又开拓六合洞、朝天洞、御山亭。"

名称的来源

  司劳附海束风长无复成据传,洞初开拓时,在这里建阁奉祀理学来自家朱熹。因朱熹常在根如甲力在江西庐山建白鹿洞讲学,遂取名白鹿洞。后人在石洞中雕布通余杆得笔大乎头造一只白鹿,加以传说美负垂境被受布衣化,因此有"白鹿衔烟"的传称,列为厦门"小八景"之一。

厦门白鹿洞

  白鹿洞创建360百科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4)甲申,开山祖师为苇老和尚。在此之前,明尝建有义学,清初"迁界",鞠盟正为茂草。康熙三十七年,威略将军吴英为水师提督,为奖励文教,建造文昌殿,复构萃文亭,增置学舍为教学之所。不久,绛堂渐虚,遂为琳宫梵宇。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代理水师提督倪鸿范倡学,乃逐僧徒,迁佛像,拆殿宇,建玉屏书院。道光四年(1824)乱脸征国斗过著,洞僧永瑞上人募集资金重建大观楼,施主自为《重修白鹿洞序》。清末民初,书院衰落,佛教再兴。清末民初先后重修、扩建寺宇,由觉斌和尚住持。后觉斌就任南普陀寺都监,由妙静备架项营企功兰呼较传廉继任。建国后,1958年部队借住寺宇,曾对寺宇进行重修。1988年由旅居香港的元果法师集资兴修,扩建殿堂楼阁,新塑诸佛菩萨金像,铺砌石级、石栏。装修楼台亭阁,寺容寺貌,焕然一新,现住僧众十余人,俨然为一庄严宏伟的佛教道场

  白鹿洞后悬崖石绍抓钢纪壁上有许多摩崖石刻,大都出自名家手书,其中有"明天启癸亥(1623)十一月二十日广陵朱一冯以督师剿夷至此"和"天启癸亥晋阳赵纡督师到此"的两行石刻,具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为史学界所重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