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斯丹和伊瑟》属中世纪骑士叙事诗,描述了特里斯丹(Tristant)和伊瑟(Iseult)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十二世纪时流传着众多的版本,其最古老的版本――即行吟诗人贝鲁尔和托马斯根据传说的重要片段谱写的诗篇,后由二十世纪初法国研究中世纪文学的著名学者约瑟夫·贝迪耶整理并且出版了完整的版本。
特里斯丹是鲁努瓦王,也为康沃尔国王罗查任继放书决六占过马克的外甥,自幼父母双亡,值律节约只棉领地被夺,由忠臣抚养成人并在那里接受成为骑士和歌手的所有教育,长大报了父仇后一直在马克王来自的宫中侍奉。当爱尔兰向康沃尔索取进贡时,是特里斯丹站出360百科来和使臣莫豪迪决斗,杀死莫豪迪从而解救了康沃尔。但他也受伤中毒,眼看就要去世,于是,他独自乘小舟漂核处皇南示缺似亮季抗室流到爱尔兰,由金只发公主伊瑟(金发伊瑟)治愈后回国。
特里斯丹的得势选关越宠招致很多妒忌,因此,他们逼马克娶后以防马克将王位传给特里斯丹。特里斯丹于是主动请命出去为马克寻找王后。他想到了金发伊瑟,于是带领随从倍界弦止优展换考提别抗直奔爱尔兰。正值爱尔兰受毒龙之害,凡杀死毒龙者即可娶公哥注益素动区刘天庆主伊瑟。特里斯丹奋力杀死毒龙,自己也中毒了,生命垂危。伊瑟再次将其救活,但发现他就是杀死她舅舅莫豪迪的人,差点将他杀死在浴缸,后两人和解。特里斯丹面见爱尔兰国王,爱尔兰国王同意将伊瑟许配给马克王。
伊瑟认为特里斯丹赢得了她却又不屑娶她,侮辱了她。两人在回国的船上很不愉烧快。后两人口渴,误饮了王后的药酒,遂开始了不顾一切的恋爱。伊瑟成婚后,他们依然放不下恋情,一直有往来。于是奸臣们开始准备捉奸,并鼓动了马克王。特里斯丹被逐之后,每夜潜入宫殿后院,以桦树皮漂入宫内为标记,与伊瑟相见。特里斯丹临出使亚瑟王前,想灯值始也训全离友尽粮见伊瑟。马克王和奸臣布置下圈套,在两床之间撒上了面粉以作为捉奸的证据,特里斯丹发现后直接跳到伊瑟床上,但腿上被野猪咬伤的伤口破裂,血滴到面粉上。于是,他们换并稳双证的感情正式暴露,双双被捕。马克王欲将两人一起烧死,谁料特里斯丹在押送途中跳下悬崖逃走。于是马克王决定将伊瑟丢给癞人。特里斯丹从癞人们手中救出伊瑟,两人一起逃进森林,开始了一段神仙眷侣般的日子。
但误半绝陆汽亲胜尔两人不久对这样安逸的生汉没武得族送活产生了倦意,马克王在林中茅屋里发现特里斯丹与易书析伊瑟在熟睡,两人中间用一柄剑隔开。他明白真相后,接回伊瑟,却命宜治准特控音翻倍罪错儿令特里斯丹永远离开。于是他们决定分手,特里斯丹出走国外而伊瑟仍为马克的王后。一段时间后,伊瑟当众从火中取出烧红的铁块而双手没有任何受到任何伤害,证明了自己的清相白。特里斯丹则开始简光状内粉路青在各个国家流浪。后特里病终互斯丹娶了另一位公主:玉手伊瑟(皓腕伊瑟),科错创持答简沉烧试图开始自己的生活,但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忘情于金发伊瑟。于是他经常乔装回康沃尔看望金发伊瑟,此举导致了妻子玉手伊瑟的妒忌。
有一天,特里斯丹被刺伤,医生说,只有心上人到来才能治愈。特里斯丹派使者去请伊瑟时约定,如果伊瑟来,船上就挂白帆;否则就挂黑帆。伊瑟闻讯赶来,船上挂着白帆。处于嫉妒,特里斯丹之妻却谎称来船挂的是黑帆。特里斯丹在绝望中当场死去。匆匆赶到的伊瑟也因过分悲哀而去世。两人合葬在一座墓中。后来,从他们的坟地上长出两株常春藤,枝叶连理,谁也无法将其分开。
中国现代爱情诗直接源于欧洲爱情诗,而欧洲爱情诗的源头之一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然而骑士爱情诗并不是男女结合层面的,它是理想中的精神之爱。骑士对意中女性的心仪爱慕不仅有圣母崇拜和恋母情结的色彩,而且不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也不以肉体交往为指归,纯洁无暇。在"典雅爱情"的描写中,女性是占绝对崇高地位的,她们往往被作为崇拜的偶像加以美化。比如《特丽斯丹和伊瑟》一文中男女主人公的交往,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虽然彼此相亲相爱,但为避风险遁入密林而睡在一起时,两人之间却横隔着一把出鞘的利剑,象征和预示他们之间的爱情纯洁高尚,神圣不可侵犯。
在以宗教禁欲主义为主流意识的中世纪,描写"典雅爱情",歌颂意中女性的骑士文学,固然在一定层面上表现了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社会学价值,历史学价值乃至女权主义价值,但从中也可察见"发自人性的感情和欲望依然被宗教情感调和与净化",着实也有对宗教情绪的宣扬,其中裹挟着宣传宗教教义,倡导宗教禁欲的思想内核,表现出"强烈的宗教色彩",具有明显的宗教学价值。本文通过对骑士文学中"典雅爱情"的审视,来透析其宗教本质。
一、骑士的恋母情结是圣母崇拜的世俗化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初期,骑士只是贵族中最低的等级。为了保持贵族的身份,他们在年满7岁时,就被送到一个较大的有权有势的或富有的领主家中,接受一定的教育训练。14岁以前仅当一名侍童,14岁以后才有资格当扈从,即预备骑士。平日里,扈从呆在领主家中,侍候封建主的夫人及女儿,并由女主人对他施以礼仪教导,内容有各种礼仪规范,游戏娱乐,取悦妇女等等,让他们对女性形成一种特殊的情感:女性柔弱,纤巧,尊贵,需要男人保护,贵妇美丽,高贵,慈善,值得骑士钟情,爱情伟大,崇高,神圣,需要历尽千难万险去追求;等到他们走向成熟的时候,则向他们介绍贵妇的生活规律,情趣爱好,性格特征,介绍挑选意中人要选"出身高贵又能给你劝告和帮助的妇女,你必须为了她而敢于冒险,而且你必须对她如此地谦恭和忠诚,以至于她情不自禁地对你表现出好意来",等等。
女主人的教导构成了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最终目标是要使骑士形成一种观念:他必须服从和敬重意中人,取悦和钟爱意中人,直至树立起一种为女士献身的精神。由于骑士在自己生理和心理成长最重要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同女人呆在一起,接受女人有关妇女生活习性的教育,而且这个女人又以人间圣母自居,对年轻骑士怀着一种带有浓厚母爱色彩的亲密之情,扮演着教师与母亲双重角色,所以骑士在崇拜,尊敬,服从之中,就对她们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掺杂着异性爱慕和"恋母情结"的复杂情感。
这种对异性的爱慕和强烈的"恋母情结",在骑士们十字军东征以后,揉进一些新的内涵。十字军东征一方面使妇女地位得到提高,"战争,宗教和十字军远征本身,在使粗野时代的妇女转变成骑士时代的女士这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使骑士们在耶稣基督受难和升天的圣地看到了圣母崇拜的圣事景观。圣母成为当时人们信仰的神圣偶像,成为无数神秘传说的主人公。许多歌颂圣母的诗歌流行于世,表现了人们心目中的圣母形象,她那可爱可敬,温柔中透出威严的形象抚慰着现世生活磨难中疲惫的心灵。圣母崇拜风行一时。所以,当东征的骑士回到欧洲,带回大量财物的同时,也带回了这些新的观念,带回了对女性以及女性德行的崇拜。"教会把对救世主母亲的迷信,提到了极高的程度,以至我们可以说上帝在13世纪变成了女人"。
虽然我们无法说明圣母玛利亚崇拜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典雅爱情"的产生,但是,圣母崇拜确也为骑士如何看待妇女提供了一个宗教上的范例,使他们觉得这些"深居在灰色城堡内的女人掌握着他们走向天堂的钥匙",使他们对意中女性的崇拜成了恋母情结的延续,成了圣母崇拜的世俗化;抑或是对圣母和教师/母亲的崇拜投射到意中女性身上,把对方美化,理想化,神秘化,神圣化,圣母化,使他们的"心上人都像圣母一样,带着一层'圣洁'的光辉"。比如《特丽斯丹和伊瑟》,整个作品铺叙的固然是特里斯丹对意中女性伊瑟的追求,但浓墨重彩的则是伊瑟对特丽斯丹的一再救助,并以这种艺术的方式喻指伊瑟不仅使身负重伤无法医治的特丽斯丹重获新生,是他生命的赋予者,而且是他情感归属和人生价值的终极所在:特里斯丹对自己心中偶像,不仅顶礼膜拜,甘愿为她冒险拼命,舍弃自己盖世英名,压抑一腔豪情,而且在垂危之际,一旦听说船挂黑帆表示伊瑟不能前来时,也就失去了对生的信念,阖然长逝。所以这样的描写,显然喻指了伊瑟之于特丽斯丹的重要性,透射出男主人公把伊瑟理想化,神圣化,圣母化的倾向。
二、骑士的贞洁崇拜是对教会所标举的精神婚姻的响应
骑士对意中女性的心仪爱慕不仅有圣母崇拜和恋母情结的色彩,而且不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也不以肉体交往为指归,纯洁无暇。虽然就当时的世俗婚姻而言,结婚的基础是财富和权力等利益的驱使而非感情,"中世纪的婚姻关系,远不是像小说上所描写的那样,是感情的结合,而大多是一种利害关系上的婚姻,也是一种野蛮强制的婚姻",但是,"典雅爱情"绝不是对这种没有感情的世俗婚姻的补充,延续或"红杏出墙"。在"典雅爱情"的描写中,女性是占绝对崇高地位的,她们往往被作为崇拜的偶像加以美化,骑士对她们顶礼膜拜,以能够为心爱的贵妇人效忠而感到无尚荣耀,并认为与贵妇人灵魂间的交往要比肉欲的交往好上一千倍。比如《特丽斯丹和伊瑟》一文中男女主人公的交往,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虽然彼此相亲相爱,但为避风险遁入密林而睡在一起时,两人之间却横隔着一把出鞘的利剑,象征和预示他们之间的爱情纯洁高尚,神圣不可侵犯。而那些世俗婚姻中:男子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丈夫有权打自己的妻子,只要不把她打死就行;结婚以后,女性的财产完全归丈夫管理;如果丈夫不满妻子的任何方面,就可随便地提出离婚,在家庭里,妻子没有任何发言权,"如果骑士听从了妻子的劝告,那他就会为人诟骂不已"等现象,与"雅爱情"无缘。
"典雅爱情"之于贵妇人来说,它可以"把女人抬到一个纯洁无暇的境界,从而把一切肉欲的污点从她们的爱情中清除出去,让爱情自由地翱翔,上达精神领域", "典雅爱情"之于骑士来说,它是骑士发自内心的一种敬慕女士的感情,他们孜孜以求的只是或微笑,或亲吻,或喜爱等这些纯而又纯的回报,有时甚至连回报的可能都不去预想,更不去乞求,正如伯特兰·罗素说的:"浪漫之爱的基本要素是,认为被爱者即使很难被占有,也是弥足珍贵的。"爱之对象愈是遥不可及,愈是昭示出他爱情的超绝,虔诚与神圣。所以,"典雅爱情"演绎的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男女之爱,而是被赋予了类似宗教的某些特征和意味,是一种贞洁崇拜。
然而,骑士文学中"典雅爱情"这种不以肉欲交往和缔结婚姻为目的的贞洁崇拜描写和渲染,看似纯洁,某种意义上却符合并迎合了宗教对性欲和婚姻的态度。……贞洁是基督徒追求的道德完美的顶峰。……然而,贞洁崇拜将人类推向二难处境之中:如果人们都保持贞洁,人类将无以延续;而若要延续,就一定要容忍人的性行为。所以,基督教只得允许夫妇以家庭的"伴侣关系生活"在一起。例如奥古斯丁,他把性欲视为婚姻制度中的邪恶因素,竭力想把性欲从婚姻中分离出去,但又不能完全分离,于是提出婚姻中为生育目的而进行的性行为是对邪恶的较好利用,说当夫妇双方只为生育目的发生性关系时,他们没有犯罪,即生育是婚姻中性行为的正当理由,如果是为相互的欢乐和享受而发生性行为,就是犯罪……骑士文学中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这种"典雅爱情",刚好顺应并表达了这一宗教主张,响应并文学化了教会所渴盼的贞洁理想和禁欲要求……
三、"典雅爱情"是教会要求骑士效忠封君的投影
骑士文学及其所极力渲染的骑士追求贵妇人的"典雅爱情",还包含着宗教所倡导的"效忠封君"的观念。
我们知道,西欧骑士制度植根于古日耳曼人的军事传统,但在发展过程当中,教会又对它进行了长期,广泛,深刻的干预和影响,使骑士的行为准则既浸润于日耳曼传统,又凝固着基督教思想的烙印。
中古初期,战乱纷繁,社会混乱,要求日耳曼骑士勇猛无畏,忠心为主,勇敢,忠诚成为骑士的座右铭。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各级封臣都必须恪守封建的效忠原则,向封君提供各种封建义务,表达他们的忠诚。到了中古盛期,战争逐渐减少,封建军队中骑士的传统作用已成云烟,教会也一再颁布法令,禁止比武,所以许多骑士开始摒弃尚武斗狠,冲锋杀敌的习惯,注意培养礼让谦恭,温文尔雅的气质,塑造尊重妇女,追求挚爱的风度,从而最终形成了骑士精神的核心内容:护卫基督,效忠主人,尊崇女性,保护弱者,勇敢顽强。
显然,效忠封君这种观念自骑士精神形成以后就一以贯之,而教会对它也适时适势进行引导利用,并在颁发骑士行为准则时,大肆宣扬:教权高于俗权,上帝是最高主宰,人们应忠于上帝;骑士是上帝的战士,要无条件履行封建义务,效忠封君;在教会利益受到侵害时,骑士应挺身而出,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还不时告诫说::"伤害其主人,即否认上帝。" "作为骑士,你们不要忘记,上帝号召你们成为教会的铁壁铜墙。"从而结结实实地把"效忠"引入了基督教思想体系。
那么这种"效忠封君"的宗教观念,在战争逐渐减少,世界处于和平的中古盛期,转移到哪里了呢 我们说它一定程度上的渗透到骑士与贵妇人的"典雅爱情"之中去了,正如理查德·巴柏说的:"和平时期(骑士)实现目标的途径是追求情人,它是战争时期追求封建忠诚的投影。"这种投影从为确认骑士与意中人爱情关系所举行的号称中世纪基督教"第八圣事"的仪式中可以看到:骑士跪下,把紧握的双手放在意中人的手中,随后,在证人及圣物面前宣誓,将忠诚地为她效力,听从她的解读骑士文学中"典雅爱情"描写的宗教情结命令,保证给予她各种服务,甘冒打斗及死亡的危险,捍卫她的名誉,使她免受各种恶意的攻击。这位女士接受了骑士的忠诚宣誓以后,答应给予他最温柔的感情,并把一枚戒指戴在他手上,或者赠给他一枚徽章,然后吻他,扶他起来。全部程序一如封君封臣仪式,这从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特殊关系中也可以看到,正如一首情歌里所唱的:"高贵的女郎,我不要求什么,只求让我作你的仆人。无论报酬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地待你,如同一位好主人一样"--以能够作"高贵的女郎"的仆人,"效忠"女主人为极大满足。
当然,从很多骑士文学作品对这种"效忠封君"观念的形象化,情节化展示中更可以看到这种情形。比如骑士小说《圣忒莱的小约翰》,写法国骑士约翰和公主美姬的爱情,其中约翰到欧洲四大强国的巡游冒险的情节,就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再比如《奥卡森和尼柯莱特》写骑士奥卡森爱上女奴尼柯莱特,为了爱情,他甚至忘了保卫国家,抵抗外敌的骑士责任。最典型的恐怕要属法国12世纪诗人克雷蒂安 德特洛亚的作品《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作品写亚瑟王的骑士朗斯洛和王后圭尼维尔的恋爱,为了寻找被诱拐的圭尼维尔,他不骑马而坐囚车,不顾生命危险地爬过一道像剑一样锋利的桥;在比武场上,不论圭尼维尔命令他还击或退让,他都惟命是从,绝对忠诚。上述作品淋漓尽致地渲染骑士对贵妇人的忠诚,正表明"典雅爱情"不仅意味着对女性圣母般的崇拜,而且也渗透着封建教会要求骑士的那些忠君观念和冒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