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

《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二首。此诗对宋玉凄凉的身世、壮志来自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势苗话增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严审或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在写作手法上,全诗通篇用赋,遣词造句讲究铸炼导仍,清丽自然。

  • 作者 杜甫
  • 作品名称 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
  • 创作年代 盛唐
  •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

  咏怀古迹

  摇落①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②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③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④,云雨荒台⑤岂梦思。

  最是楚宫⑥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①来自摇落:凋残,零落。

  ②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③萧条:遭遇冷落。指自己与宋玉虽处异代,却有共同的遭遇和感慨。

  ③故宅:江陵和归州 (秭归)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

  ④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

  ⑤云雨荒台:指宋玉 《高唐赋序》 中所叙故事360百科。言楚怀王梦游高唐,见一神女。神女曰: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⑥楚宫:楚王宫。

白话译文

  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送无受质高须管示士、国色、英雄、名来自相,深表崇敬,写下了五首组诗,以抒情怀。

作品赏析

文学鉴赏

  酒林急时跟样复州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二首,是杜甫凭吊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又相传在江陵有宋玉故宅。所以杜甫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楚国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在杜甫看来,宋玉既是词人,更是志士。而他生前身后却都只被视为词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则遭误解,至于曲解。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处,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为伤心处。这诗便是诗人瞩目江山,怅望古迹,吊宋玉,好黑领绿抒己怀;以千古知音写不遇之悲,体验深切;于精警议论见山光天色,艺术独到。

  杜甫到江陵剧树距的时候是秋天。宋玉名篇《九辩》正以悲秋发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当360百科时正是产生悲秋之情,因而便借以兴起本诗,简洁而深切地表示对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时又点出了时节天气。"风流儒雅"是庾信《枯树赋》中形容东晋名讲张富企课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语,这里借以强调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的志士。"亦吾师"用的是王逸的说法:"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师承宋玉,同时表明这首诗旨意也在闵惜宋玉,"以述其志"。所以次联接着就说明诗人自己虽与宋玉相距久远,不同朝代,不同时代,但萧条不遇,惆怅失油年术雨志,其实相同。因而望其遗迹,想其一生,不禁悲慨落泪。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后半则为其身后不平。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时停短粉且国翻氢轻须总总算没有遗忘他。但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辞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这不符宋玉本心,也无补于后世,令人惘然,所以用了"空"字。就像眼前这巫山巫峡,使诗人想起宋玉小架征运气的两篇赋文。赋文的故事题材虽属荒诞梦想,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六历观占表含友什作荒诞梦想,欣赏风流艳事。这更从误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阉割成荒诞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为无谓词人。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伤心。而最为叫人痛心的是,随着历史变迁,岁月消逝,楚国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不再关心它的兴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以不端相秋雨哥证染误措至将曲解当史实,以径角讹传讹,以讹为是。到如今,江船经过巫山巫峡,船夫们津津有味,指指点点,谈论着哪个山峰荒台是楚王神女欢会处,哪片云雨是神女来临时。词人宋玉不灭,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获际遇,身后为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前人说"言古人不可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恰好与杜甫的原意相违背。

  体验深切,议论精警,耐人寻味,是这诗的突出特点和成就。但这是一首咏怀古迹诗,诗人亲临实地,亲自凭吊古迹,因而山水风光自然在诗中显露出来。杜甫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境况萧条,情绪悲怆,本来无心欣赏风景,包黑水临叶误铁评息只为宋玉遗迹触发了满着离井纪怀悲慨,才洒泪赋诗。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以及舟人指点的情景,都从感慨议论中出来,蒙着历史的迷雾,充满诗人的哀伤,诗人仿佛是泪眼看风景,隐约可见,其实是攻可企扩缺虚写。从诗歌艺术上看,这样的表现手法富有独创性。它紧百去雨迫服命密围绕主题,显出古迹特征,却不独立予以描写,而使其溶于议论,化为情境,渲染着这首诗的抒情气氛,增强了咏古的特色。

  这是一首七律,要求谐声律,工对仗。但也由于诗人重在议论,深于思,精于义,伤心为宋玉写照,悲慨抒壮志不酬,因而通篇用赋,在用词和用典上精警切实,不被格律所拘束。它的韵律和谐,对仗工整,写的是律诗这种近体诗,却有古体诗的风味,同时又不失清丽。前人认为这首诗"首二句失粘",只从形式上进行批评,未必中肯。

名家点评

  《杜臆》:玉悲"摇落",而公云"深知",则悲与之同也。故"怅望千秋",为之"洒泪";谓玉萧条于前代,公萧条于今代,但不同时耳。不同时而同悲也……知玉所存虽止文藻,而有一段灵气行乎其间,其"风流儒雅"不曾死也,故吾愿以为师也。

  《杜诗详注》:("怅望千秋"一联)二句乃流对。此诗起二句失粘。

  《唐音审体》:义山诗"楚天云雨俱堪疑"从此生出。

  《唐宋诗醇》:顾宸曰:李义山诗云:"襄王枕上元无梦,莫枉阳台一段云。"得此诗之旨。

  《唐诗别裁》:谓高唐之赋乃假托之词,以讽淫惑,非真有梦也。怀宋玉亦所以自伤。言斯人虽往,文藻犹存,不与楚宫同其泯灭,其寄概深矣。

  《读杜心解》:此下四首,分咏峡口古迹也,俱就各人时事寄概……三、四,空写,申"知悲";五、六,实拈,申"吾师"。……结以"楚宫泯灭",与"故宅"相形,神致吞吐,抬托愈高。

  《杜诗镜铨》:流水对,一往情深("怅望千秋"二句下)。意在言外("最是楚宫"二句下)。"亦"字承庾信来,有岭断云连之妙。

  《杜诗集评》:如此诗亦自"风流儒雅"。

  《杜诗言志》:此第二首,则将自己怀抱与宋玉古事引为同调。

  《昭昧詹言》:一意到底不换,而笔势回旋往复,有深韵。七律固以句法坚峻、壮丽、高朗为贵,又以机趣凑泊、本色自然天成者为上乘。

  《唐宋诗举要》:吴曰:次首以宋玉自况,深曲精警,不落恒蹊,有神交千载之契。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美味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