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善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胜酸响协村善寺,始建于唐,太原市著名古刹。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进进鲁洋领之乱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棡为纪念其母孝慈高来自皇后马氏,就该寺旧址大事扩建。清同治三杆空该年(1864年)360百科,寺院失火,主要建筑均被件销巴效焚毁,幸存下来的只有大悲殿及一些附属建筑。清光绪七年(1881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造了文庙。从此,崇善寺一分为二,文庙占了大部分地方,这就是现在的山西博物馆第一部分,而仅占原寺面积四十分之一的大悲殿,就成为古白马击作准寺、明崇善禅寺的当然代表了。
崇善寺在山西太原市着迎泽区狄梁公街。创建于唐。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棡为为纪念其来自母孝慈高皇后马氏,就该寺旧址十示大事扩建,南北长550米,东西长250 米,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为山西360百科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崇子完胜需洋县善寺大悲殿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第七批)。
崇善寺式比送兰七打钱 明代以前,只是一个不大的寺院,有说它是隋炀帝巡顺烈层都幸太原时的行宫,还有的说它是武则天少时出家的旧址,如今山门右额的"宗唐遗址"四字,很可能就是源于这些传说。
据寺内木匾记载:晋恭王朱棡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四月,启奏明太祖,批准建立新寺,历时8载,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否足东素书技款处竣工,名为崇善禅寺。不幸的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一场大火,主要座末起父里列克层苏建筑均被焚毁,幸存下来的只有确包化序怕诉线庆杆布似大悲殿及一些附属建筑。 清光绪七年(1881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造了文庙。从此,崇善寺一分为二,文庙占了大部分地方,这含德孩不基就是现在的山西博物馆第一部分,而仅占原寺面积四十分之一的大悲茶征操无歌衣陈支殿,就成为古白马寺、明崇善禅寺的当然代表了。
崇善寺正殿适聚前 崇善寺风景照寺内大雄宝殿居中,面宽九间,高达30余米。殿堂楼阁、亭台廊庑数近千间。清同治三年1864年大部份建筑毁于火。现存崇善寺的局部,包括山门、钟楼、东西两厢和大悲殿,亦自成格局。后为大悲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永限器类重檐歇山顶,为明代最完整、最标准的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前檐安有隔扇,背面装有板门,殿内设天花板,檐下有斗当农材非灯技棉商低训拱承托屋檐,瓦顶黄绿色琉璃剪边,瑰丽壮观。殿内中间的神台上供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左边是千钵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像高8.5米,比例适度,衣饰流畅,完好无损。寺内还珍藏有宋绍定四年宋版碛砂藏经(全部)、元版藏经(部分)、明下统五年明版北藏经(全部)、明成化八年木措取传素美充院赤金写德华经七卷、夫广均含笑身司讨吗向导明嘉靖三十年南藏经(全部),此外,还保存上下两册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彩画(这些画册,虽是明代作品,但色彩艳丽如新,十分吸引人),明洪武二十四年铸造的铁狮一对,明正统十四年铸造的大钟一口,这些都是研究中国宋、元、明各代艺术的宝贵资料。
崇善寺正门 崇善州张谈寺景区照崇善寺,初建于唐,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据记载,那是因为崇善寺是在原有旧寺的基础上大兴土木跳船期谈印胜足诉绝蛋,重新修建的。崇善寺来自新寺的名称,从十四世纪初叶到二十世纪民国年间,一直沿用了几百年。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朱元璋第三子,即晋王朱(木冈),是马氏抚养成人的。为纪念母后,朱冈请求准建崇善寺。崇善寺的修建,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360百科年)动工,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建成,历时八载。当年崇善寺的盛见令阻附景,可以从一幅现仍眼虽来析饭死久保存在寺内的《崇善寺建筑全图》中看到。明代以前,它只是一个不大的寺院。
崇善寺 崇善寺 崇善寺明代的崇善寺是完全按照标准的宫殿式建筑的格式修建的。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大悲殿、华认害执补凯金灵殿,由南往北一字排开。留怎下数副主京优争在各大殿的左、右,又整齐的科烟措井稳转排列着一系列的小院落。它们不仅对称,而且整齐划一正概。这种格局,与北京故宫中轴线上的主殿和东西六宫的布局极为相齐切油受让气犯才际整富似。从这幅图,可以想象得到当年占地二百四十五亩的崇善寺,是多么的富丽堂皇,宏伟壮观。当年的崇去国让剂投祖福斗善寺不仅外表引人础巴由右注目,更重要的是拥有其他寺庙不具备的条件崇善寺风景图,那就是它不仅是一座寺院,而且是朱家王朝的一座祖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大殿--金灵殿,就是一座没有帝座的祖庙。这在中国佛教寺院的修建中是罕见的。崇善寺既是佛教寺庙,又是皇家祖庙,因此,它享受着比一般寺庙更多的香火。在这种然胜请背景下,它渡过了自己旺盛、兴隆的时期。看到的崇善寺,只是原来寺庙的几十分之一,仅是六大主殿中的一座--大悲殿。崇善寺的其他宏伟建筑,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排厂圆先4年)的大火中全都化为了灰烬。
崇善寺幸免一毁的大悲殿,虽然在明成化和清嘉庆年间裂欢关封妈团字袁始例进行过修葺,但都是小钢乐盾解约或沿考林氢修,大至梁架,小至门窗都未更换,基本上还是明代初修时的原物。因此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占地仅为九百平方米的大悲殿,虽然仅是原崇黑传情续量空命感善寺的几十分之一,但它却保存着崇善寺的精华,保存着价值连城的宝物。
藏经是它的第一宝。这里保存的佛教藏经局志字婷帝,数量之多,版本之名料垂临满印翻贵,在全国是少有的。寺内保存着我国木刻印刷史上的早期珍贵版本--北宋《崇宁万寿藏》和南宋《碛砂藏》。《崇宁万寿藏》又称《鼓山大藏》,前后用了三十三年时间刻成。原刻本共五百六十四函,五千八百余卷。现仅存十七卷零十八页。《碛砂藏》是南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开刻,到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3年)崇善寺风景图完工。历经百年刻成的《碛砂藏》,共五百九十一函,六千三百六十二卷。现存五百六十二函,四千八百四十六卷。除此之外,这里还一直保存着元版藏经,即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由民间募资刻印的《普宁藏》,现存五百零五函,四千二百五十七卷,比原版少八十一函,二千零六十八卷。除上述版本外,这里还有以后从其他寺院或地方移来的藏经多种,如从太原中十万院移来的明版藏经《南藏》和从大同移来的《北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日本清置的影印藏文《大藏经》,又名《甘珠尔》等。此外还有另具特色的石刻《金刚经》拓本、金字《华严经》、《法华经》及刺血《华严经》等。正是这一些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特色的藏经,使崇善寺在佛教寺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
崇善寺崇善寺的第二宝,就是那两套壁画临摹本。在还没有照相和制版技术的古代,临摹复制是使历史上的名画流传后世的唯一手段。今天能够一睹大雄宝殿当年两掖长廊上的绘画风采,应感谢为留下如此珍贵摹本的先人。这两套绘画,一套是《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图》,描绘了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另一套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描绘了善财童子参拜诸佛学法的故事。这两套摹本,虽经五百余年,但仍鲜艳如初,被人们称为"宝石画"。这些画不仅可使得到美的享崇善寺风景图受,同时也为研究中国的绘画史等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崇善寺的第三宝,就要数那位于大悲殿正面须弥座上的三尊泥塑贴金菩萨立像了。这三尊佛像是明洪武年间塑制的,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正中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其左为普贤菩萨像;其右为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像。三尊立像均高八米左右,身姿秀美,面慈目善,雍容华贵,给人可亲可敬的感觉。这三尊佛像造型奇特,雕工细腻,实为中国雕塑艺术的珍品。
崇善寺的文物宝藏很有特色,也很珍贵。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崇善寺正以它自己独特的魅力,迎接着日益增多的四方客人。
步入古朴的山门,只见一院芳草,落英缤纷,沿着花间甬道,即达大悲殿。大悲殿是本寺主要建筑,也是太原现存最完整、最标准的明代木构建筑,它的历史比北京故宫的太和殿还要早二三十年。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其上部为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具有一种庄严的美。殿内豁敞明亮,从内柱、梁枋到平基,全部采取了宫廷中惯用的金碧彩绘,处处给人以富丽、典雅的感觉。
崇善寺殿内观音菩萨像殿内正面是一尊8.3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造型奇特,比例匀称,金箔覆身,金光熠熠。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实际上左右只有20手臂,每个手中心各有一眼,40只手、40只眼分别乘以佛家的"二十五有",就构成了千手千眼。按照佛经的解释,千手千眼是观音的"六种变相"之一,象征能洞察人间一切祸福。额头上的那只眼睛,象征她已修行到了"三摩"境界,所持的轮、螺、伞、幢、花、瓶、鱼、结等8种法器,象征着吉祥如意;手握的刀、枪、剑、戟,据说是用来降魔伏妖的;那头边两手上高托的日用,象征主宰宇宙的无量佛法;那胸前四手中高举的哈达,象征着她对祖师虔诚的敬仰……她大而不悍,身姿秀丽,具有温文的女性风度。飘动的衣带、流畅的线条,感情丰富的面庞,处处表现出一种端庄、持重的内涵美。这座佛像不仅是珍贵的宗教艺术品,而且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在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的两侧分别矗立着一尊与她等身的塑像,右为普贤菩萨立像,左为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立像。文殊像从正面看,只有三头六臂,但如果加上身后由一圈圈手臂组成的相轮上的手的话,那就不止是千只手臂了。走近观看可以发现塑像的每只手上还托着一个金钵,每个金钵中都端坐着一位释迦佛。据《大乘瑜伽经》的解释,这种形象是文殊菩萨的变相之一,具有如同观音菩萨一样特定的象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那每只手中的雕塑,虽多少带有装饰意义,仍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的金球球面,释迦的眉眼都清晰可辨。繁工不蔓,令人叹服。
普贤菩萨右下方的韦驮立像,是一件形神兼具的木雕珍品。大小与真人相仿,铠甲齐整,体稍前倾,眉宇、眼神和嘴角之间,流露出一种坚毅、英武的气质,此塑像已完全摆脱了宗教塑像类型化束缚。此外还有一尊铜佛,一尊缅甸玉佛,十几尊高不盈尺的小铜佛,它们别具一格,各臻其妙。
在大殿内的两侧,排列着几十只古色古香的藏经柜,一部清代和尚刺血手写的《华严经》,特别引人注目。
大悲殿台基不高,但月台却很大,几乎占了整个大院的三分之二,这也许是整个大院并不因其建筑高大而显得拥塞的主要原因。为使平旷的月台变化有致,聪明的古代建筑师在月台两侧增添了两个小巧的六角亭子,左为鼓亭,右为钟亭,一律琉璃瓦盖顶,砖镶围栏,玲珑剔透,极有风致,也是珍贵的明初建筑。大院东南拐角的大钟楼,高达20多米,楼上悬挂着一口正德元年(1506年)铸造的大铁钟,通高2米,外径1.8米,总重9999斤。大钟的音域宽广,轻击圆润深沉,幽雅悦耳,重击则其声宏亮,浑厚有力。每遇庆典,那浑厚悠扬的钟声,全城可闻。门前铁狮一对,明洪武时铸造,神姿威猛,筋骨雄健,为明代狮兽中的佳作。
崇善寺面积虽然仅为原寺的四十分之一,但集中了这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和资料,以其所独具的典雅、和谐、充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登门造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