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南京话

南京话(Nankinese),又称为南京官话,南京官话特指曾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来自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六区、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区北部,句容市全境,仪征市西部,滁州市区、来安县、全椒县,马鞍山大部分和芜湖市小部分,使用人数约1600万人。

南京具罗委到希若静供话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是官方标准语,金陵雅言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360百科并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加之六朝以来汉人文化上的优越意识,清代中叶之前历础重层测洋孙下化眼朝的中国官方标准语均以南京官话为标准。

南京地区在六朝之前通行的吴音或庶音,中原汉族于五史祖成烈胡乱华时期南迁,北方士族带来的洛阳读书音受本地语香余都植振试耐就音影响形成金陵士音,成为中古汉语音系的代表音娘还企之一。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南京话又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有明一朝,始终以南复降受毛危鸡沙效速京官话为国语正音。

南京官话影响远及汉字文化圈诸国,如互女万日本、朝鲜等国所传授、使送协察矿用的中国语也是南京官话,如日本的日文汉字读音的"吴音"。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还除很判流行的也是以南京官话为标业求丝离强准的中国话,当孔却硫时传教士麦嘉湖称化职则粉官话以"南京腔为各腔是织识体料很研亮主脑",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长久以来草县,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挫的出保孔另织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倍受推崇。

  • 中文名称 南京话
  • 外文名称 Nankinese
  • 别名 南京官话
  • 行政区类别 南京
  •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历史沿革

困山原批逐件朝之前

  形成期

  南京自公元前495年吴王筑城以来,迭经变迁。自东吴兴都起,成为江南之都,到晋朝五胡乱华后,京师南迁,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始成中华文化的中心,南京话也在历代的变迁中演化。

永嘉之乱使中原政流扩林那落争画者丰红权与文明首次南迁

  南京早期属于吴地,本土语音本为已经初步汉化的中古吴语,在晋朝以滑飞己他座前是地地道道的吴语区。吴语,是周朝吴王泰伯迁吴的时候,吴国贵族讲的来自语言,与当地本土的越人居民语360百科言,逐渐融合产生的。且督胜拉底南京话在泰伯奔吴后的1000多年里,只有很少的变化。但是到了晋朝五胡乱华后,晋朝的京师南迁,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带来了洛阳雅言,本地吴语迅速衰微,夹结合吴地因素的新雅言--金陵雅音形成,南京成为中华文化的中心,南京话开始了大规模发展的历史,在历代的变迁中演化。

南朝至隋

  辉煌期

  西晋京师洛阳南渡至建康(今南京),汉人正统朝廷及南迁汉民带来中原洛阳雅言,流行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又称士音""。金陵本地居民语言为吴语,又称"庶音"。雅言和逐渐融合部分古吴语形成金陵雅音,为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所承袭。

  南朝梁时学者顾通拉始专程占定野王著《玉篇》整难挥测房联扩浓希理京师金陵雅音,即为中原洛阳雅音南下后与南京吴语的结合体。中国的国语正音在南北朝时期分为南北两支,主流上以南方的金陵士音为正统。自东晋起,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流传到周边国家尽推已模华较的氢续的弦,比如传入日本的,便是当时的南京话。

建康城想象图

  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一心想恢复正统中华文化,于是先从语言入手,识映重述鲁飞侵员品严陆法言编著《切韵》,乐探架清片难饭孔《切韵》是隋朝的官方韵书,是融合当时洛阳、建(南京)的读音编写的,音系为江东金陵雅音和中原洛阳雅音的综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政攻论权而以金陵士音为重。有县几待上满算棉协老物胜人认为,甚至,建康话参考的比例还更大些。因为东千统官想义达段还,北方的洛阳长期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语音已经已封底没课失去正统地位。

唐朝至元

  第一次休整期

  唐著《唐韵》,沿袭隋《切韵》,仍以金陵士音为重;宋编《广韵》,袭隋唐切韵、唐韵。唐朝建立之后的70收样0年前,南京虽由于城市地位的降低,影响力不及从前,但金陵士音依然为中国官方语言。同时,南京话在这700年间,一系际死配湖花己村怀武计直在慢慢发展变化。

至清初

  复兴期

  明代建都南京,带来了大量的江淮地区的人口,听余打雷元好消岁临养主朱元璋带了20万淮人定居南京,到了明永乐年间,当时居住在南京的40多万居民中几乎有一半的人口,是从外地征调或强制迁来的。这对南京方言无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热粮云批而来的南京话融合部分江淮话,并确立为国家官话标准语的基础音系,这就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

明太祖朱元璋

  明代建都南京,以古中原雅音为正,鉴于中原地区于金、元二朝更多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遂以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音为基础音系确立标准国语,并确立为国家官话标准语的基础音系,这便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明、清时代因作为汉语正音,南京话相对比较稳定。

清中之后

  第二次休整期

  1728年雍正皇帝下令将官话改为北京官话后,确立以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南京官话才结束了作为中央政府官方用语的使命。南京话进入了第二次休整期,虽已不是官方标准语,但影响力依然很大。即便到了清末,南京话依旧享有非常高的地位,当时有"申话不如京话好,南京白话更堪嘉"的美誉,而直到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时候,北京官话的影响才逐渐超过南京官话。清末汉语拼音的创制者卢戆章,仍然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

  1892年,为解决汉字无法拼读的困难,厦门人卢戆章出版切音字专著《一目了然初阶》,创制第一套汉语拼音字母方案,第一次提出了"语言统一",主张以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音。

民国初年

  短暂的复兴期

  1913年,新建立的民国政府制定的老国音虽以北京音为主,但为了兼顾各地,仍具有南京官话的特征,如有入声等。当时预定为官方语言的国音是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平翘、前后鼻、尖团区分、部分音调按照北京话,而部分韵母、入声音调按照南京话,成为一个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复合国语。

  1918年(民国7年)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以"折中南北牵合古今"为原则,包括保持入声特征,主要由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混合提取创造。南京大学(前身为国立东南大学与南京高师)教授张士一发表《国语统一问题》,其主张以北京话作为国语标准基础的意见得到当时多数人支持。

南京官话

  南京官话特指曾经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指以南京语音为基础的中国官方标准语,历史可以追溯到源自东晋的金陵雅音。

当是

  南京官话曾经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后,中原雅音南移,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官话逐渐分为南北两支。明朝灭元,定都南京,"壹以中原雅音为正"做洪武正韵传世,即以南京音为基础音系,南京官话为国家标准语音。由于江南较少受北方游牧民族迁入影响,加之六朝以来南人文化上的优越意识,明代以及清代初期以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以南京官话为主流。

  周边国家所传授、使用的中国语也是如此。明末清初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中国话,基本上是以南京话为标准,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发起的"华语正音会",依然以南京话为正音,这都反映了当时南京话的通行情形。近代汉语拼音先驱卢戆章倡议以南京话为中国正音,显示在民间南京话作为中国标准语的正统地位。清末编审国语及民国确定新国音以后,北京官话成为中国官方的标准语。

  南京话音、明清的南京官话、加之六朝的金陵雅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周边国家的语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日本,六朝时期中国传入日本的语音主要是金陵雅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美国最初的汉语教学也是基于南京语音。在中原经历北朝统治以后建立隋朝,在金,元以后建立明朝,南京话都以古中原雅音正统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标准音的主要依据,这深远的影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

语言影响

  南京话音,明清的南京官话,加之六朝的金陵雅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来自的角色,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表育晶维装大预协巴大的影响,范围扩及苏南镇江、360百科苏北、皖东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地。同时也对周边国家的语音产生了重要的愿亮兰由王顶影响。比如在日本,六朝时期中国传入日本的语音主要是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日本官立学校和民间私塾所教的中国语都是南京话,直至明治九年(1876年)日本官方才转而使用北京话。在中原经历北朝统治以后建立隋朝,在金、元以后建立明朝,南京话都以古中原雅音正统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标准音的主要依据,这深远地影种密重又好增品土更前怀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南京早期属于吴席求州妈愿神信入销副地,本土语音本为训读议远清已经初步汉化的中古吴语。晋代中原汉民衣冠南渡定都南京以后,中原雅音成为南京上层社会维考研周殖酸某起例速优的用语。在以后的历代变迁中,南京语音也在发生变化。雅语和吴语融合,逐渐形成南方的官话。

  在东晋时代,汉族正统朝廷及南迁汉民带来中马经础原洛阳雅言,又称"士音",金陵本地居民的语言称为"吴音",又称"庶音"。此后中原雅言和吴音在金陵融合。南朝梁时学者顾野王着《玉篇》整理京师金陵雅音,即为中原洛阳雅音南下后与南京吴语的结合体 。中国的国语正音在南北朝时期分为南北两支,主流上以南方的金陵士音为正统。

  带照冷笔视物达在守效毫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江东金陵雅音和中原洛阳雅音的综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政权而以金陵士音为重。唐着《唐韵》,沿隋《切韵》;宋编广韵,袭隋唐切韵、唐韵。

  宋为元灭,旋明灭元,明以古中原雅音为正,鉴于中原地区更多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遂以宣情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音为基础音系确立标准国语,这便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

常汽端架等妈投劳煤  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以后,北按苗京官话也逐渐产生,作为国语正音的官话又再次分照假难初为南北两支。明代北京话是在和取径它前身即独元大都旧北平话的基础上,和兴这待占附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话融合后形成,到清代又受到满语的影响。在整个明代,仍以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北京官话通行范围小,地位低。

  清朝定都北京,南京官话仍然是清代官场和知识分子阶层的主流官话。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万适此世提迅针长馆,确立以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北京官话的地位迅速抬升。到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时候,北京官话的条价龙花很志怎含轮啊武影响逐渐超过南京官话,最终在北洋政府时期以北京话为基础确立国语。作为汉语官方标准语的南京官话改世控亮袁架善丝必加在民国时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日本

  六朝时期中国传入日本的语音主要是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日本官立学校和民间私塾所教的中国语都是南京话,直至明治九年(1876年)日本官方才转而使用北京话。

音系声调

声母

  21个

  p帮并白不 pʰ怕票平判 m美敏棉木 f非奉福饭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t端多定懂 tʰ透同腿听 l暖诺牛李

  ʦ再坐猪庄 ʦʰ吹传查此 s少书绳算

  tʂ知直指只 tʂʰ吃池车耻 ʂ十是时实 ʐ人让日允

  k共光各干 kʰ狂看扩奎 x红和户回

  ʨ见局家酒 ʨʰ求群妻取 ɕ心雪下兄 Ǿ羊云晚疑

  部分人声母z、c、s和zh、ch、sh不分。部分人声母l、n不分。部分人韵母i、u不分。

韵母

  47个

  ŋ嗯 ər儿而二耳 ʅ之迟是使

  ɿ子事字次 i米衣几棋 u土渡苦书 y雨女居需

  ɑ爸拿打茶 iɑ家下丫假 uɑ花娃挂耍

  o波多说课

  e车舍者遮

  ɛ街菜败太 iɛ街写茄夜 uɛ怪快外摔

  ᴇ 美给杯赔 uᴇ 对追随微

  ɤɯ头楼后走 iɤɯ酒谬休由

  ɔo草包少高 iɔo交小表桥

  ã反三难半 uã关转弯换

  iẽ见显眼闲 yẽ捐全远卷

  ən风本森成 in心明顶金 uən问困滚顿 yn军寻云裙

  aŋ 刚帮昂杭 iaŋ巷江两香 uaŋ光荒王装

  oŋ 同从用翁 ioŋ窘穷胸永

  ʅʔ日直吃十 iʔ笔七吸益

  ɑʔ八杀发闸 iɑʔ夹狭鸭瞎 uɑʔ挖刷刮滑

  oʔ喝各伯末 ioʔ脚岳学确

  ɛʔ格黑得泽 iɛʔ接切叶灭 yɛʔ决雪月缺 uɛʔ国或阔扩

  ʊʔ不木哭绿 yʔ曲局育屈

声调

  单字声调:5个

  阴平: 31 帮端今西花灰江哥播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阳平: 13 明林黄移台林回王纯

  上声: 22˨ 米摆假悔鲁港蟹里敏

  去声: 44˧ 动静弄痛病重信卫练

  入声: 5 ʔ˥ 黑白赤脚接吃喝乐铁

其他

  南京话阴平的调值近于北京话的去声,反之亦然。阳平和上声字与北京话几乎无差别。除此规则之外,南京话亦有一些连续变调现象:

  上声字后有阴平字时,转为阳平,如老(ㄌㄠˊ lao)师,简(ㄐㄧㄢˊ jian)单,打(ㄉㄚˊ da)工,小(ㄒㄧㄠˊ xiao)张,广(ㄍㄨㄤˊ guang)东。

  阳平字后跟入声字,转为上声,如无(ㄨˇ wǔ)敌,团(ㄊㄨㄢˇ tuǎn)结,权(ㄑㄩㄢˇ quǎn)力,同(ㄊㄨㄥˇ tǒng)学,韩(ㄏㄢˇ hǎn)国, 回(ㄏㄨㄟˇ hǔi)族。

  南京话两入声字相连, 前一个有时变为上声, 如 十一,十六,十七,十八, 一百, 一切, 不一样, 不必, 不一而足, 没得 (即"没有"), 良莠不一("不"变调), 十恶不赦(此词的,"不"皆变调),等等. "一"后接一入声量词如 "一叠""一列""一匹","不"后接入声动词或形容词如 "不哭"、"不出去"、"不足"、"不俗"属此类. 此类例子不很多,因较多情况下两入声字相连并不变调. 比如,如果"十一"做数词"十"变上声,如果"十一"指日期十一国庆节,则"十"不变调,还是入声。

  南京话两上声字相连成词,前字变阳平,这和普通话一样, 如"广场""广"变阳平。

  南京话有轻声,轻声字的调值取决於前一个字的声调:

  例词

  调值

  注释

  阴平加轻声

  呆子

  31 2

  阳平加轻声

  笼子

  212 5

  此时轻声调值等同于入声,前一字则变调成为上声

  上声加轻声

  傻子

  212 3

  去声加轻声

  棍子

  44 4

  此时轻声调值等同于去声,不过较短

  入声加轻声

  鸽子

  5 5

  此时轻声调值等同于入声

  此外尚有一些不规则的变调 如这些,那些,文读为 ㄒㄧㄝˇ xiě, ㄒㄧㄝˇ(白读中"些"读为促音). 去声字后跟入声字,有时亦转为上声,如 第(ㄉㄧˇ dǐ)一,第六,第七, 第八,第十。

  高元音配入声是南京话的标配,如"iʔ笔七吸益"。

特殊字义

读音(偏老派)意义举例古字典记录举隅备注

  呆

  ä2 [ɛ ˩˧ ]

  音同"皑"

  形容词,确定的,不会变通的。

  1. ~的嘛

  2. 这人真~板

  《广韵》"呆{岂犬}:呆{岂犬}痴,像犬小时,未有分别。五来切"

  瀌

  biao1 [piɔ ˧˩ ]

  音同"标"

  动词,液体受压从小孔里喷出。

  他中了子弹,血直~

  《说文解字》(段注本):"瀌瀌:雨雪貌。甫娇切。"

  摽

  biao4 [piɔ ˦˦ ]

  动词,对抗,斗,比。

  不论喝酒还是打架,你都~不过他

  《说文解字》(段注本):"摽:击也。从手,票声,符少切。"

  钵

  bo5 [po ˥ ]

  音同"勃"

  名词,烧菜的罐。

  用陶瓷~子煨汤

  《字汇》:"钵:北末切,音拨。食器。"

  又有异体字"钵""盋"。

  訬

  chao1 [tʂʰɔ ˧˩ ]

  音同"抄"

  动词,高呼喧哗。

  不要~,我一刻儿就去你那块

  《说文解字》(大徐本)「訬:绕也。楚交切。」

  蒬

  chr1 [tʂʰʅ ˧˩ ]

  音同"痴"

  动词,滑。

  1. 他往地上一~,不走了

  2. 从滑梯上往下~

  《广韵》"蒬:走貌。处脂切"

  㓾

  chr2 [tʂʰʅ ˩˧ ]

  音同"池"

  动词,剖鱼。

  ~鱼,准备红烧

  《字汇》"㓾:先齐切,音'犀'。伤皮也。又陈知切,音'池'。㓾鱼"

  南京人多平舌读如"词",出韵。

  杵

  chu3 [tʂʰu ˨˩˨ ]

  音同上声"处"

  动词,呆立不动。

  1.你~在那里干嘛?

  2. 嫑发~,快干活!

  《说文解字》(大徐本)"杵:舂杵也。从木,午声。昌与切。"

  杵插臼中,引申为呆立不动。

  杵

  chu3 [tʂʰu ˨˩˨ ]

  音同上声"处"

  动词,言词顶撞。

  我~他一句

  《说文解字》(大徐本)"杵:舂杵也。从木,午声。昌与切。"

  以杵舂米,引申为顶撞。

  諔

  chu5 [tʂʰu ˨˥ ]

  音同"促"

  形容词,奸诈无耻。

  又奸又~

  《四声篇海》"諔:之六、昌六二切。诡也。"

  矬

  co2 [tsʰo ˩˧]

  音同"痤"

  形容词,差、有缺陷的。

  1.他长得太~

  2. 《北史·宋隐传》:「形貌~陋」

  《广韵》:"矬:短也。昨禾切。"

  摅

  chu1 [tʂʰu ˧˩ ]

  音同"粗"

  动词,伸(臂),藏塞,放置。

  1.把草~给牛吃

  2. 你把我的衣服~哪块啦?

  《广韵》"摅:舒也,丑居切"

  等

  dä3 [tɛ ˨˩˨ ]

  音同"歹"

  形容词,众多。

  马路上人~呢

  《广运》"等:齐也。多改切,又多肯切。"

  "等"字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个读如"待"变上声,一个读如"登"变上声,都是众多的意思。普通话只传承后一个读音。

  扚

  di5 [ti ˥]

  音同"滴"

  动词,拽,拔。

  给猪皮~毛

  《玉篇》:"扚:丁激切。引也"

  揄

  dou4 [təɯ ˦˦]

  音同"豆"

  动词,引燃、生火。

  ~炉子

  《四声篇海》:"揄:徒口切。引也"

  斗

  dou4 [təɯ ˦˦]

  音同"豆"

  动词,接,凑在一起。

  1. 把榫头~上去

  2.《说文通训定声》:"今木工所谓~榫是也。"

  《说文解字》:"斗:都豆切。遇也。"

  沰

  do5 [to ˥]

  音同"夺"

  动词,淋。

  他~着雨了

  《集韵》:"沰:当各切。滴也"

  笃

  du5 [tu ˥]

  音同"独"

  动词,小火烧开。

  把汤~一下

  《说文解字》(大徐本)"笃:马行顿迟。从马,竹声,冬毒切"

  拟声词变动词。汤沸腾后,用小火继续煮,则保持小沸,发出"笃笃"的声音。

  垢

  gu3 [ku ˨˩˨ ]

  音同"古"

  名词,脏污。

  1. ~七~八

  2.《楚辞·哀时命》"务光自投于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孰魁崔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康熙字典》"垢:《唐韵》古厚切,《集韵》《韵会》《正韵》举后切,并音'苟'。尘滓也。又叶公胡切,读若'古'。"

  普通话审音为去声,有误。

  薅

  hao1 [xɔ ˨˩]

  音同"蒿"

  动词,揪出来(惩罚)。

  警察把他~起来

  《类篇》:"薅:拔去田艸也。从蓐,好省声。呼毛切"

  薧

  hao1 [xɔ ˨˩]

  音同"蒿"

  动词,(食物)乾萎变质。

  1.核桃~了 2.《正字通》:"乾鱼曰~。凡物乾陈者,皆谓之~" 3.《周礼·天官·?人》:"辨鱼物为鱻~"

  《说文解字》(段注本)"薧:从死蒿省声,呼毛切 "

  吓

  hä5 [xɛ ˥]

  音同"喝"

  动词,吓唬。

  吼声把他~一跳

  《字汇》:"

  吓{ㅁ赫}:呼格切。亨人声,怒也。"

  呵

  ho1 [xo ˨˩]

  音同"诃"

  动词,逢迎、拍马、使之高兴。

  这个员工很会~经理

  《类篇》:"呵:虎何切,博雅呵呵,哑哑笑也。一曰气出。"

  本有呵护之意。字义又类似"哈韩族"的"哈"字。

  戽

  hu3 [xu ˨˩˨]

  音同"虎"

  动词,从容器泼洒出来。

  水~了一地

  《广韵》:"戽:戽斗,舟中渫水器。呼古切"

  㝗

  hu5 [xu ˥ ]

  音同"忽"

  名词,果核,又引申为淋巴结。

  1. 把桃子~吐出来

  2. 兴得一头~子

  《四声篇海》:"㝗:户骨切。果子㝗也"

  勚

  i4 [i ˦˦]

  音同"意"

  形容词,久用而磨损

  衣领子磨~了

  《说文解宇》(段注本)"勚:劳也。凡物久用而劳敝曰勚。从力,贳声,余制切。"

  襾

  ia4 [ia ˦˦]

  音同「亚」

  动词,张开小口,没闭紧

  门~一道缝

  《说文解字》(大徐本)「襾,覆也。衣驾切。」

  挜

  ia4 [ia ˦˦]

  音同"亚"

  动词,强行挤入

  1.~队

  2.小孩不肯吃饭,就把饭~下去

  《字汇》"挜:衣架切,音亚。强与人物。"

  聍

  iän4 [iɛ̃ ˦˦]

  音同"燕"

  形容词,(小孩)调皮

  不要~了,快上床睡觉

  《广韵》"聍:行不正也。吾甸切。"

  愒

  kä4 [kʰɛ ˦˦]

  音同"开"变去声

  动词,消磨时间

  1.快上学去,不要~了。

  2.《左传·昭公元年》:"翫岁而~日,其与几何?"

  《类篇》"愒:丘盖切。贪也"

  㽿

  ko1 [kʰo ˧˩]

  音同"棵"

  名词,皮肤上的小痘痘

  背上生一个~~

  《玉篇》"㽿:古禾切。疮也"《类篇》"㽿:或又并苦禾切"

  蜷

  kuang2 [kuã ˩˧]

  音同"狂"

  动词,卷曲,缩付

  1.~毛

  2.把腿~起来

  《广韵》"蜷,虫形诘屈。巨员切"

  中古拟音[gyen],按中古音到现代南京音的演变规律,南京音应该读如"权",不过此处发音存古。

  嫽

  liao2 [liɔ ˩˧]

  音同"辽"

  动词,逗弄

  ~小孩儿

  《广韵》"嫽,相嫽戏也。落萧切"

  䩍

  liao3 [liɔ ˨˩˨]

  音同"了"

  形容词,苍白的样子

  吓得脸白~~的

  《玉篇》"䩍:力小切。面白貌"

  攞

  lo3 [lo ˨˩˨]

  音同"裸"

  动词,收拢

  1. 把桌上的花生壳~到撮簸里

  2.元代《来生债·楔子》:"我~了这文书,点个灯来烧了者。"

  《玉篇》"攞:力多、力可二切。拣攞也"

  礧䃍

  luei2 [luəɪ ˩˧]

  音同"雷"

  duei1 [duəi ˧˩]

  音同「堆」

  形容词,笨拙

  菜都切不好,真~~

  《广韵》「礧:礧䃍,重也。」卢对切

  《集韵》「礧:击也。」卢回切

  《广韵》「䃍:礧䃍,物坠也。」徒对切

  䤉

  mi5 [mi ˥ ]

  音同"密"

  动词,饮、喝(酒)

  ~一口酒

  《说文解字》(大徐本)"䤉:饮酒俱尽也。从酉,偑声。迷必切。"

  摩

  mo4 [mo ˦˦ ]

  音同去声"磨"

  动词,移动

  把电视机朝我这边~一下

  《集韵》"摩:揅也。莫卧切。"

  飘

  piao2 [pʰiɔ ˩˧] 音同"瓢"

  形容词,扭曲不正

  自行车轮子有点~

  集韵》"飘:回风曰飘。毗霄切"

  按广韵记载,"飘"字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个读如阳平"瓢",一个读如阴平"漂"。普通话只传承后一个读音。

  抪

  pu1 [pʰu ˧˩]

  音同阴平"铺"

  动词,汤沸腾溢出

  饭~了

  《龙龛手镜》:"抪:《玉篇》普胡反,开张遍布也。"

  翘

  qao2 [tɕʰɔ ˩˧]

  音同"桥"

  动词,因受潮或暴晒而变形

  门板~了

  《《说文解字》(段注本)"翘:尾长毛也。尾长毛必高举。故凡高举曰'翘'。从羽尧声,渠遥切。"

  蹡

  ciang4 [tsʰiã ˦˦]

  音同"呛"

  动词,斜著靠立

  把棍子~在墙上

  《广韵》"蹡:踉跄行不正貌。七亮切。"

  寻

  cin2 [tsʰin ˩˧]

  音同"秦"

  动词,搜找、赚取

  1.~死

  2.~钱

  《集韵》"寻:徐心切。《说文》释理也。"

  根据中古音到现代北方话的演变规律,"寻"韵母应该是in。北京话读ün,是民间读白字了,受推普影响,南京人也读成"旬"。

  萩

  ciou1 [tsʰiəɯ ˧˩]

  音同"秋"

  动词,(烟)熏,呛人

  1. 生火的时候~死了2. 《管子·禁藏篇》"当春三月,~室熯造。"

  《说文解字》(段注本)"萩:萧也。从艸,秋声,奇由切。"

  萩本是一种蒿类植物,气味郁臭,可辟毒气,古人新造好房室,就在室内烧萩、熏房子。

  厹

  rou4 [ʐəɯ ˦˦]

  音同"肉"

  形容词,磨蹭

  快出发,不要~了

  《说文解字》(段注本)"厹:兽足蹂地也。象形,九声。人九切。"《集韵》"厹:践也,如又切。"

  "厹",又写作"禸",是同一个篆字的不同楷化。"禸"是万、禹等字的偏旁。"厹(禸)"也是"蹂"的古字。

  朒

  ru5 [ʐu ˥]

  音同"入"

  动词,扭伤

  1. ~了腰

  2.《水浒传·第四十二回》:「也有闪~腿的,扒得起来奔命。」

  《玉篇》"朒:女六切。缩朒不宽舒貌。"

  ᐥ

  sa5 [sa ˥]

  音同"萨"

  动词,容器中堆得太满,从边上掉落出来

  运煤车~得满道四处

  《集韵》:"ᐥ:悉盍切。ᐥᐥ,土堕貌"

  靸

  sa5 [sa ˥]

  音同"萨"

  动词,脚拖著鞋子

  1. ~鞋

  2.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八·靸鞋》:"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鞋'。"

  《说文解字》(段注本)"靸:小儿履也。从革,及声,稣合切。"

  韶

  shao2 [ʂɔ ˩˧ ]

  形容词,罗嗦、喋喋不休。

  ~老太

  《广韵》"韶:舜乐也。绍也。市昭切。"

  ✶

  sao4 [sɔ ˦˦ ]

  形容词,快。

  你~点儿,我都等急了

  《类篇》"✶:先到切。快也"

  嗍

  sho5 [ʂo ˥]

  音同"说"

  动词,吮吸

  1. 小孩~指头

  2.清代邵长蘅《吴趋吟·重赋》"刮膏~民髓,髓竭国亦僵。"

  《正字通》"嗍:色角切,《说文》:吮也"

  漺

  shuang3 [ʂuã ˨˩˨]

  音同"爽"

  动词,滴乾净

  ~~水

  《广韵》"漺:净也。疏两切"

  搨

  ta5 [tʰa ˥]

  音同"塌"

  动词,涂抹

  1. 往脸上~雪花膏

  2.《初刻拍案惊奇》"祝枝山~子几笔,便直上两数银子。

  《正字通》"搨:徒达切,音榻。手打"

  假借字

  㥂

  tä5 [tʰɛ ˥]

  音同"特"

  形容词,恰到好处

  这道菜炖得~~的

  《字汇》"㥂:惕德切,音忒。快也、得也。又㥂㥂:动心。"

  舚

  tiän4 [tʰiɛ̃ ˦˦]

  动词,伸舌(沾);名词,蛇舌

  1. ~一下嘴唇

  2. 蛇~子

  《广韵》"舚:舌出貌。他念切。"

  捅

  tong3 [tʰuŋ ˨˩˨]

  音同"桶"

  动词,挪移

  把桌子~到旁边去

  《广韵》"捅:进前也。他孔切。"

  搲

  ua3[ua ˨˩˨]

  音同"瓦"

  动词,用手或瓢舀出

  1. 从缸里~一碗米

  2.元代《陈州粜米·第一折》:「父亲,他那边又~了些米去了。

  《类篇》"搲:乌化切。吴人谓挽曰搲,或作攨。搲,又乌瓜切,手捉物。"

  枵

  xao1[ɕɔ ˧˩]

  音同"宵"

  形容词,薄,不厚

  这本书比那本 ~

  《说文解字》(大徐本)"枵:虚也。许矫切。"

  奓

  zha1

  [tʂa ˧˩]

  音同「渣」

  动词,张开,敞开

  名词,拇指与食指(或中指)张开之距离

  杌子有两~宽

  嘴巴~开,医生要检查

  《龙龛手镜》"奓:陟加、陟嫁二反。张也,开也"

  扭

  zhou3 [tʂəɯ ˨˩˨]

  音同"帚"

  动词,拧转。

  把螺丝~上去

  《类篇》:"扭:陟柳切。手转也"

  "扭"字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个读如"肘",一个读如"纽",都是转动的意思。普通话只传承后一个读音。

  䨏

  zy1 [tsɿ ˧˩ ]

  音同"姿"

  动词,喷射。

  水管有小漏孔,~出好多水

  《正字通》"䨏:才时切。音慈。大雨又雨声"《玉篇》"䨏:子夷切。"

新老之分

老南京话

  老南京话,即一般所指的"地道的南京话",俗称"白话",是明清两代南方官话的代表方言它和北方官话的最大不同,在于保存了入声系统。往往被称为"真正正宗的南京话"。老南京话主要通行于老城区的南京本地居民社区,流行于城南及城西的老南京居民中。此外,古代南京居民移居外地而传统保持较好的群体,如西南地区屯堡"京族"的屯堡话,和老南京话有接近的地方。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南京话历史上的南京话曾是明清时期的官话,今天南京话在文化界影响较大的是南京白局。

  南京话受北方官话影响很大,今天的南京方言(主要指南京市区)在音系上非常接近北方官话。虽然南京地处江淮方言区的南端(再往南往东就是吴语区),但是南京话却较其他地区的江淮官话更容易被接受。在听感上,南京话和江淮官话有相似之处。

新南京话

  在今天的南京市区,并存着两种南京话,称为"老南京话"(被称为"地道的南京话")、"新南京话"(一般所指的"南京话") 。所谓"新"、"老",也仅就当代而言;相对于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不断变迁的话音则没有意义。

  当前南京城区同时并存着老南京话社区、新南京话社区和普通话社区。普通话和新南京话之间很容易沟通,而和老南京话则稍难沟通。老南京话声母分尖团,而新南京话受普通话的影响,不分尖团。

  新南京话,由于流行范围大于老城区的老南京话,如今往往直接称为"南京话"。南京话属于中国南方东部官话中的江淮方言,重要特点为保留入声。南京官话有五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不过入声韵尾-p、-t、-k消失,而古鼻音韵尾-m、-n、-ng和韵腹合成鼻化元音(如"安"读如ã),也有人一概说成-ng。除入声字外,其声调系统与北京话对应紧密。

新老分歧

  南京白话和新派的南京话分歧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老派的南京话有尖团之分,而今天60岁以下的南京人已经不能够区分。如,老派南京话中,"江"和"浆","千"和"牵"都是不同音的,而如今它们都同音。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2,老派的儿化音很丰富,新派的儿化音在消失之中,这可能是受附近扬州、镇江、芜湖以及南京郊区的江浦、六合方言的影响(这些方言都无儿化)。

  3,老派的翘舌音zh,ch,sh r有区分,如:"张"与"脏","竹"与"足"都不同音。而新派的翘舌音只出如今i和e前。如:"迟"和"词"能区分,而"张"和"脏"不区分。

  4,老派的an,ang不能区分,如"关=光",而新派受普通话的影响,则能够区分。

  5, 普通话中读e的非入声麻韵字今天的年轻人都读成如普通话的e,而老派则读[E]或[EI];普通话里读e的果摄字,老派都读[o],而新派[o]和[γ]任意读。

内部差别

  南京城区的方言,在东南西北都能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有时候两个南京人相互对话,都认为对方不是纯正南京人。城北的下关话和市中心的话有小区别,而出了中华门,差异更加明显。江宁郊区的话和南京城区话就不是一个味道了,所以江宁人说话常常被南京人说"土"。同样地,江北的六合,江浦说话也和城区有一些差异,而更接近滁州南部地区的南京片口音。江浦话"去"说成kei,而南京话则直接照普通话读成qu。有时候同一个字,在南京的不同地方,读音也不相同。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今天南京城区的年轻人,大多已经不会说纯正的南京话了,这一点就连南京人本人也承认自己说的是"南普"。而江宁,江浦等地还保留着比较正宗的方音土语,但是由于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的缘故,郊区人到了南京市区也会改说不纯正的带有普通话味道的"南普",或者直接讲普通话。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过不了多久,这种正宗的南京白话就再也听不到了。在南京话说唱歌曲《喝馄饨》、《挤公交》、《你好陈水扁》中有典型的南京话。

外部差别

  南京话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南京小片,但与江淮官话其他小片仍有不少差别。南京话和周围的江淮官话主要表现在语音差异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南京话的咸山摄一二等合并为一个韵"a~",和普通话一样。但是周围的江淮官话仍然能够区分。例如:普通话和南京话中,"半"="办","关"="官"。而江淮官话淮扬小片的扬州话,淮安话里它们则不同韵。

  2,南京话老派有尖团之分,而扬州话与淮安话等不论新老派都没有尖团之分。

  3,南京话中an,ang不分,而扬州话没有这种情况。

  4,南京话有高元音配入声的情况,而附近方言皆无。

郊区方言

  南京辖位于长江以南的江宁、溧水、高淳和位于扬子江以北的浦口、六合各郊区,其中溧水城区、江宁、浦口、六合均属南京官话,溧水部分乡镇和高淳主要属吴方言,有些地区的方言如溧水、江宁的部分乡镇则介于两者之间。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高淳、溧水本地居民的吴语,同样是吴语的地区,较好保存了中古吴语的高淳话和作为当代一般吴语的溧水话之间也较难沟通。

字词释义

  1、风的南京话读音?车的南京话读音?

  风是读fen;车是读cher

  2、癔怪,曾见于《红楼梦》一书,南京话的两个意思分别是?癔里巴怪,又是什么意思?

  癔怪就是恶心、令人作呕、变态、色情的意思,癔里巴怪就是其加强版,强调。

  3、公交车司机每到一个人少的小站会问:"啊下?"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南京话中'啊'字是哪个字的变音?

部分南京话字词图示

  要不要下;"还"的变音。

  4、你到哪过Ki啊?翻译成普通话为?

  你到哪里"去"啊?

  5、啰嗦用一个经典的南京字代替是?

  韶(shao)

  6、南京人说小婴儿用一个什么词?

  毛娃

  7、南京人如何说碗,用拼音打出来?

  wer

  8、你吃馄饨时,老板问的最经典的一句问话是?

  阿(a)要辣油啊?

  9、伯伯,南京话如何念?

  白白

  10、哥哥,南京话如何念?

  国国(guoguo)

  11、你站着别走。请用正宗南京话表达。

  你站到表动!

  12、你喊奶奶,用一个字去喊,该如何念?

  来(第四声)

  13、对面。南京人更爱怎么说?张爱玲的书里也这么说过。

  对过(或者是"二面二"?老人们说"二面二"是面对面的意思...)

  14、宋楚瑜致辞通篇地道南京话:"我离开南京时还是"小三子"。小三子是什么意思?

  小孩?那应该是"小杆子"(2子的弟弟?)

  15、黑漆嘛乌是什么意思?黑,南京话怎么念?

  非常黑,黑漆漆一片;喝(he)。

  16、二五是什么意思?二五郎当,意思是?

  神经病,脑子少根筋;和二五一样的意思,加重语气。

  17、舌(shi 2声)搭子是什么意思?十里八达呢?

  跟谁都套近乎;十里八达就是跟谁都没完了韶。

  18、小炮子(小炮子子)是什么意思?

  和小兔崽子差不多,读法:xiao(一声)、pao(四声)、zi(三声)、zi(轻声)。里下河地区原始的读法:xiao(一声)、pao((二声)、zi(三声)、zi(轻声),这个单词实际是来源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方言(扬州地区语系)。"小炮子子"指的是"鞭炮""弹子"的意思,是长辈对下辈的一种的称呼。

  犯嫌调皮的小孩,特指男生。

  19、夹生的意思?

  不好说话、爱计较。

  20、乌(骨)苏的意思?

  心里面一麻一麻的,不舒服。

  21、犯嫌的意思?

  令人讨厌。

  22、胎气是什么意思?

  大方。

  23、老巴子的意思?

  家里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孩子。

  24、 刷括的意思?

  干脆利落。

  25、搛菜的意思?

  夹菜。

  26、磕膝头的意思?

  膝盖。

  27、来斯的意思?

  有本事、能干。

  28、直不弄冬的意思?

  直,或者形容很直。

  29、脏乌的意思?

  乱搞一气。

  30、活丑,意思是?

  丢人。

  31、兴得一头核子,核应该怎么念?意思是?

  huo;相当兴奋、兴奋过头。

  hu,指长疖,果核也念hu子。

  32、南京经典骂人话:"甩"的意思是?

  脑子少根筋,二五(如今这个字不算贬义词,往往会形容很搞笑的人)。

  33、"啊是地呀"的意思?

  是不是啊?

  34、"算活拉倒"的意思?

  算了吧。

  35、南京话"啊油--"是什么意思?

  有寒碜的意思,语气词。

  36、南京话"没有"怎么说?

  么的。

  37、你不买马就没的了……请问"马就"是哪三个字的速读?这句话的意思是?

  马上就;你不买马上就没有了。

  38、水煮得要漫出来了用一个字去形容?

  浦。

  39、"一塌带一抹"什么意思?

  非常。

  40、猴子的"猴"字,南京话中有"猴到树上"和"冻得猴猴的"等用法。请问这两个用法的含义分别是?

  用力爬到树上;冻得直打抖。

  41、干么丝啊,南京话含义?

  干什么啊?

  42、窝赖,南京话含义。

  恶心。

  43、喝人巴拉的,意思是?同样,"吓"这个字南京人怎么念?

  吓死人了;吓(he)。

  44、胡里八涂,什么意思?

  糊涂。

  45、一得儿,什么意思?

  一点点。

  46、你到那块去,什么意思?

  你到什么地方去?

  47、硬,南京话的读音是?

  en

  49、拽死(拽为第一声,zhuashi,后一字卷舌),意思是?

  笨手笨脚的。

  50、某人"踮掉了",在南京话中什么意思?

  某人跑掉咯、溜掉咯、先走了。

  51、南京话玉米棒怎么说?

  苞芦。

  52、活闹鬼,在南京话中什么意思?

  小混混、爱闹事的人。

  53、勺子南京话怎么说?

  suo zi(较大的),挑子(较小的),挑跟(也是小勺子的一种叫法)。

  54、南京话,"二胡"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你真是个二胡!

  没有用、技术不行(有时也用于骂人是呆子)。

  55、扫把和簸箕南京话怎么说?

  条走;搓拨。

  56、厕所南京话怎么说?

  茅司。

  57、脱鼻龙,在南京话中是什么意思?

  流鼻涕。

  58、怂(song,2声)样 ,南京话什么意思?

  胆小怕事。

  59、红配绿,丑得哭,这句话应该如何念?

  hun配lu,丑(cǒu)地哭。

  60、喝水的"喝"字应该如何念?"饿"应该如何念?"课"字呢?

  huo;wo;kuo。

  61、月头放卫星,月中吃半斤,月底鬼转经。鬼转经,南京话中的意思为?

  无事(si)劳(lao),即没有事干的意思。

  62、多大事啊?意思为?

  有什么大不了的。

  63、小兵达子。南京话意思为?

  小角色,没名气没地位的人。

  63、姨(念椅)子、二姨(念椅)子、二姨(二声)娘(四声)什么意思?

  两个词一个意思,都指男人像女人,变态。

  64、河(huo二声)歪,是哪种水里生物?歪歪蜜,又是什么东西?

  河蚌;化妆品,擦的香。

  65、你想花我?中"花"这句话的意思是?

  你想骗我?

  66、神过到唠,意思是什么?

  神气得过头了。

  67、开洋荤,意思是什么?

  做一些平时能力范围内做不到的事,比如吃了一顿很贵的大餐。

  68、月亮巴巴,意思是?巴巴,南京话指的是?

  其实就是月亮的意思。有儿歌"天上月亮巴巴,里面坐个妈妈"。

  巴巴南京话就是饼的意思。

  巴巴第二声是大便的意思,拉巴巴,解大便,儿童语。

  69、济湿烂潮,济潮烂湿,意思是什么?

  形容东西湿了,有很多水。

  70、人五人六,意思是什么?

  人模狗样的,没大没小的,六念陆。

  71、抖豁(轻声)意思是什么?豁(第一声)二屁,意思是什么?那么豁(第四声)的意思又是什么?

  害怕。拍人马屁,比如豁着某人。

  72、喳吧喳吧,意思是?喳唬,意思是?

  罗嗦,聒噪。

  73、筋筋拽拽(如:带筋的牛肉,吃到口里筋筋拽拽的,好吃!),是什么意思?

  有咬劲。

  74、木里是故,意思是?

  做事没有分寸、盲目、呆,也有简称为木故的。

  75、拿桥,意思是?

  摆架子。

  76、乖乖隆地冬,意思是?

  表惊叹某人或某事厉害,感叹词。

  77、搔包,意思是?

  爱炫耀。

  78、长(zhang)抽到了,长铺到了,形容的分别是什么?

  太瘦了;太胖了。

  79、你把我东西粗哪块去啦?其中"粗"字的含义是?

  放、摆、塞。

  80、南京话淋雨怎么说?淋字用哪个字代替?

  duo雨;duo。

  81、多大花子啊,意思是?

  多大的事啊?

  82、表虎粗来,意思是?

  不要溢出来!

  83、恩正!

  1)为人正直,正经。2)形容两人关系很铁。

  84、挨滴嘛!

  肯定的。

  85、形容东西很薄,相当于"薄"的用法?

  xiao(第四声)。

  86、挺尸。

  睡觉。

  87、作死(作第一声)。

  找死。

  88、豁是滴?

  语气词,表示不满时用。

  89、挨摆的。

  显然的。

  90、二年半。

  老半天。

  91、古七古八。

  形容身上的污垢。

  92、撕划子。

  问人家要钱。

  93、璧宝。

  宝贝,如"就你拿它当个璧宝"。可能是来自千字文"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93、房干。

  就是房间的意思。

  94、咕诉

  形容人絮絮叨叨,重复说一句话一件事。

现代传承

影视

  • 听我韶韶

  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由老吴主持的《听我韶韶》是一个地道的南京话节目。听我韶韶的意思是,听我来吹牛、聊天,内容为南京相关的新闻、民生,节目采用用南京话叙述,诙谐幽默,为广大南京老百姓所喜爱。

听我韶韶
  • 《武林外传》

  "扈十娘撒娇勾展堂"一段,唐静饰演的"扈十娘"一出场,就是一句句南京话蹦出来:"伯(白)公子"、"慢得儿"、"等一刻"、"干么事啊"、"少得儿什么东西"、"歇一刻"、"一得儿"、"吃撒"、"还晓得啦"、"还是的啊"、"阿晓得啊"、"还是啊"……都是南京方言中的典型发音,而经她那么一演绎,笑倒众人。

  • 《桃花运》

  里一直扮苦情的梅婷在影片中负责耍宝工作。她演一个保守的大龄剩女,一开口一句"我是独生女……"就笑倒了一片南京人。

  • 《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谋女郎"最多的电影,她们大都15岁左右,许多人地道的南京话听都听不懂,可她们却把1937年的南京话说得如此顺溜,这就不得不提到南京市档案馆馆藏名人档案全宗里收录的一位名人--南京白局老艺人徐春华。真是她教会了电影里的这些学生们和"十三钗"们说地道的南京话。

  翻开馆藏档案:徐春华,1942年出生,1960年进入南京市白局剧团任学员、演员。1970年剧团解散了,她们仍坚持不懈地演唱白局,收集相关资料,整理传统曲目。2007年,被江苏省评为南京白局传承人。

  徐春华所传承的南京白局,始自明朝南京织锦工人自娱自乐用方言演唱的俗曲小调,后逐渐发展为一种曲艺曲种。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白局形同相声,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说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上世纪有名的香港电影《三笑》中的大部分曲调,都出自南京白局。如今《金陵十三钗》里的对白,说的也全是南京话。

说唱

  南京有个很出名的D-evil饶舌团体,出过几首南京话RAP("说唱"),《喝馄饨》、《挤公交》、《房的一米》都是用南京话演绎,风靡一时。一夜之间《喝馄饨》红遍南京的大街小巷,接着又被某人在梦想中国翻唱以后成了全国知名的歌曲。不仅如此,这首歌还流传到了海外,在留学生中被广为传唱。十运会期间,D-Evil南京饶舌团体为了向全国人民展现南京的魅力创作了一首《欢迎来南京》。电台和电视的播放不仅让外地来南京的朋友对南京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南京人对自己的城市感到更加的自豪。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