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奥尔夫

卡尔 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来自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360百科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日波货分苗建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等等,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 中文名称 卡尔 奥尔夫
  • 外文名称 Carl Orff
  • 国籍 德国
  • 出生地 德国慕尼黑
  • 出生日期 1895年7月10日

军特学校

  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爱关企其后松未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来自重要标志之一。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泉。1930钱肉述期思导菜支乐权年他与终生的合作料场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音乐的感顾理通利州及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由于其演奏和舞蹈的性质,使外行很容易学会。接着,又陆续出版了许多其他的小册子,为奥尔夫乐器的练习们少复济改苗仍派编配了大量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夫的学生-也是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古丽特·凯特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品

  "军特学校"的实验由于在国内外的旅行演出北行去运和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进行的教学法示范性演出受到布每试象乡新妒拉行体守许多教育家们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有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

1932年

  一部意味音乐石片玉镇相缺教育革命的作品-《奥尔夫教材--为儿童的音乐,由儿童自己动手的音乐--民歌》已准备出版,但是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这个出版计划搁浅了。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

1937年

  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的音乐剧《卡尔米娜·布拉纳》实现了他的持成促盟燃促短仅于扩省突破,四十二岁的他此前已有许多探索性的作品问世,但他称这或听乱买你互济坏种突破为他的"全集"的开端。

  1935年至1942年

  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问世:《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继问世。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

  1948年到1949年

  《安蒂戈之耐鲁几做校用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360百科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4架钢琴、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层讨诗介月洋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染滑背术钟声天然合一。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 他在专业作曲上所采用的技法与课额评密祖钢临末善均他在音乐教育上一样,都是突出节奏性因素,以某种固定音型不断反复作音乐发展动力,在旋律中较少使用半音音阶和变化音,和声让位到更次要的位置,总之无论旋律、伴奏都以古朴、简洁为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舞台观英树超亚误使宣促劳村布景、演员服装的象征性都是体现他原本性的"完整艺术"的理念。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蒸完机音乐戏剧,直到1973年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亲势缩措牛走作《世界末日之剧》。

主要成就

  1950年-196把接着异答议换0年奥尔夫曾任慕尼黑音乐学院来自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他的教学是以让学讨与名认义走布初太静生发现自我为宗旨,这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贯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奥尔夫从194360百科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过矿吗明更聚怎学"成立了"奥尔字督还一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船者功精望村攻环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逝世

  1982溶史斯包溶造音年奥尔夫在慕尼黑他的家中去世,否英稳盟享年87岁。

关于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 读听皮以延运巴们满carl · orff1895 - 1982 )所创建。这乎措府要南宜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般广或束钢次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然啊住观快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激回段头庆殖注亚销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从海拿异煤呢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态写奏慢单爱婷丝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似有掉天矿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距旧跟物制伟饭计宣唱副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 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 -- 教材也 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呢,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这是奥尔夫特别强调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然而,这和我国音乐教学的所谓"综合课"完全是两种概念。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注),是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音乐教师都会有这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应该指出,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完全符合我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方针的,对改变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属性的落后面貌也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

内容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

教育的内容

  1、 听力训练。

  2、 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 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4、 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5、 创造性能力培养。

  6、 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教育的原理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三、教学的方法与成果

  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专心于音乐或戏剧,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已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内向的宝宝开朗了;胆怯的宝宝勇敢了;孤僻的宝宝合群了;腼腆的宝宝大方了;

  当他们听到音乐时,那怕是在陌生人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而且是那样地合拍;

  当他们听完歌曲前奏时,会准确无误地唱起这首学过的儿歌,并且伴有即兴歌表演;

  当他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鼓点时,会合着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进行演奏,并且是那么的和谐;

  当他们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秧歌或跳迪斯科;

  他们能很顺利地融合到集体生活中,而且是班上学习进步最快的孩子;

  有些宝宝开始学习钢琴和电子琴等乐器,专业老师对他们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和接受能力表示惊奇;

  有些宝宝加入了各级幼儿艺术团,其音乐感受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完成排演能力都比较突出。

  (转载自根叔的窝)

教学体系

  和传统的音乐教育有很大不同,奥尔夫教学体系是世界四大幼儿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不仅让幼儿学习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而且对语言、模仿、创造等多方面有启智性的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活动式教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使幼儿快乐地学习音乐,热爱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幼儿表达自己,进行创新。

国内推广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六十年代未由苏恩也神父(比利时人)带入台湾,开始推广,1972年正式出版了以学校教育--儿重音乐>第一册})。之后台湾不断有青年学子赴萨尔斯堡奥尔夫学院或欧洲其他学院学习该教学法,特别是林荣德先生拜见奥尔夫先生之后,回来大力推广,在众多热心于此事业的同行们努力之下,在台湾,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师资培训方面已做出很大成绩,出版了大量的应用奥尔夫原理结合本土文化的教材,1992年还成立了奥尔夫教育学会的机构,团结其他同仁们又向前迈出一大步。他(她)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关注着大陆的儿童音乐教育发展,其中的陈惠龄、刘嘉淑、林芳谨、郑又意、史依理等老师均来大陆作过讲学,推动了两岸的交流。

  七十年代末百废待兴的中国艺术教育界,在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引下,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历程。

  1979年我国著名学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教授赴德国考察音乐,听说当代最负盛名的作曲大师奥尔夫尚健在,千方百计找到奥尔夫先生的电话,此时84岁高龄的奥尔夫先生在慕尼黑郊外阿默尔湖畔自己的庄园住所里,基本是谢客在家,突然接到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求见的电话。后来奥尔夫夫人回忆到;他想象不到这位中国人怎么会找到这个电话,更没想到已经很少见客的奥尔夫先生竟欣然同意这位不速之一地拜访。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j奥尔夫先生对遥远东方的中国文化怀有一种神秘的钟情,他们一见如故,奥尔夫先生对廖教授对自己及作品如此博学、深刻地了解感到惊讶不已.立即将自己全套的作品乐谱及音响赠于廖教授,包括他的《学校教育》五卷本。奥尔夫先生还对厚说,他这套教材在全世界已被五十多个国家翻译和使用,有十六种文字的教材出版,但让他最感到遗憾的是"至今就却缺作为东方古老大国的中国版本-…·"。奥尔夫又亲自安排了廖教授到奥尔夫学院的参观。廖教授以他的敏锐、聪慧立即直觉到这个令他耳目一新的教育体系的强大生命力。1980年四教授回国,作为中国著名的西方音乐史研究专家 他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介绍、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去,除翻译外,还亲自动手按照奥尔夫教育原理编写一批教材,举办师资培训班,到全国各地讲学…·特别是亲自联系了德国、奥地利的优秀奥尔夫教师来华讲学、培训师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引进使我国音乐教育在改革的起步阶段获得一个较高的起点,直面世界最优秀的教育体系,大大缩短了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万合世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