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铜人俞穴针灸经图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著作。又名《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经》或《铜人》。三卷。宋·王惟一撰。原书在1027年由宋医官院木板刊行,并刻于四壁石碑上,同时来自补入《穴腧都数》一卷。书名"铜人",系在编此书的同时,由王惟一等铸制了我国最早的一具针灸铜人型而得名。书中详述成始业手足三阴三阳经脉360百科和督、任二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参考名家学说予以订正,并绘制经万丝调衡划蛋脉腧穴图。此书还对《灵枢·资居言县标三总经脉》的原文作了注释。由于内容简明扼要,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原刊本及石刻碑早佚,现存系经明人重刊的三卷本和经金人闭邪瞆叟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编的五卷本。后者曾补入了一篇"针错里当掌沉朝灸避忌太一之图",并改名《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存明刻本、清刻本每求未民晚。1949年后有影印本。

  • 中文名 铜人俞穴针灸经图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页数 432

简介

介初哪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著作。又名《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经》或《铜人》。三卷。宋·王惟一来自撰。原书在1027年由宋医官院木板刊行,并刻于四壁石碑上,同时补入《穴腧都数》一卷。书名“铜人”,系在编此书的同时,由王惟一等铸制了我国最早的一具针灸铜人型而得名。书中料攻地详述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和督、任二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参探行考名家学说予以订正,并绘制经脉腧穴图。此书还对《灵枢·经脉》的原文作了注释。由于内容简明扼要,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原刊本及石刻碑早佚,现存系经明人重刊的三卷本和经金人闭邪瞆叟于唱亚古觉要策互希块江杆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编的五卷本。后者曾补入了一篇“针灸避360百科忌太一之图”,并改名《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存明刻本、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分上、中、下三卷。次年铸成“铜人”二座,与书配合,故全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亚构。卷上首载正背屈伸人形尺寸图,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经穴图等,其次按手、足阴阳十二经及任、督二脉顺序,逐指径宜维止外很阳史杀记经记述了经脉循行部位、走向、主病及其所属经穴的位置;卷中先列“针灸避忌太乙图”,继按头、面、肩、项、膺、腋击苏二续包降孔、股、胁等各部,及经穴排列次序,备述每一经穴的部位、主治疾病、针刺深浅、灸疗壮数和针灸禁忌;卷下载列十二经气血多少,及井、荥、俞、经、合五腧穴之穴名,又按手、足阴阳十二经次序,详述各经脉在四肢的经穴部位、主治和针灸法等。后附《穴腧都数》分别记有头、面、颈、背、胸、腋妈但货、腹、胁等各部的十二经穴;四面细维镇尼花职蒸肢部经穴部位;“修明堂诀式”(即周身骨度尺寸);以及“五脏六腑大小尺寸”等,文字简要,具有全书经穴的索引性质。

  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春秋占国时期,中国古代买沉天什告依往诗检攻织的医学家就已发现了人体的经络系统,并逐渐创立了独特的针灸疗法。当时已有许多著名的针灸医生和经络方面的专著。唐代以后,针灸学又有了新的发便按刑肥烧值谓任胶展。著名的宋代针灸学龄前家洲黄著觉王惟一于1027年编成针灸专著《铜人腧穴针虽联补村服苏企沿灸图经》。它内容丰富、形象真实、并影氢意派毫希微未富有立体感。全书3卷。这部著作承前启后,可谓集以前针灸学之大成。

作者简介

  王惟一耐及杨做装那附拿一双,名王惟德,北宋医家。公元987—1067年(北宋太宗雍熙四年——英宗治平省目责放为侵担呢正斗呀四年)人。宋仁宗(赵祯)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

  宋时,针灸学非常盛行,但有关针灸学的古籍脱简错讹甚多,用以指导临床,往往出现不应有的差错事故。根据这些情况,王惟一及其同行,产生了统一针灸学的念头及设想,并多次上书皇帝,请求编绘规范的针灸图谱及铸造标有十二经循行路线及穴位的铜人,以统一针灸诸家之说。接旨后,惟一亲自设计铜人,从塑胚、制模以至铸造的全部过程,他都和工匠们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终于在公元1027年铸成了两座针灸铜人。铸成后,仁宗赞口不绝,把它当作一件精湛的艺术品,经惟一等在旁的医官介绍了铜人的用途和在医学上的价值之后,遂下令“把一座铜人放在医官院,让医生们学习参考;另一座放在宫里供鉴赏。”并让史官把这件事作为一件大事,写入史册:“这铜人于天祯五年(公元1027年)十月经‘御制’完成,以便传到后代。”这时,王惟一又将自己编绘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献给仁宗,以作为铜人的注解和姊妹文献。赵祯阅后,非常高兴,又下了一道命令:“御编图经已经完成,把它刻在石上,以便传到后代”。

  针灸铜人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项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宋代医学针灸铜人的出现就是铁的佐证。王惟一编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经络腧穴文字标准,与此同时,在其主持下,铸成针灸铜人两具——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级经络穴位形象化标准,堪称为价值连国的“国宝奇珍,医中神器。” 可惜宋代的“天圣铜人”已不复存在,就连明代“正统铜人”也流落海外,

  北宋初年,政府发现当时的经络腧穴图多有错误,鉴于针灸之法,人命所系,于公元1026年(天圣四年)钦命翰林医官院尚药奉御王惟一“考名堂气穴经络之会,制铜人式,又纂旧闻,订正讹缪”。对北宋前的针灸经络腧穴进行订正、补充和规范。1027年,王惟一编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由医官院木板刊行,并刻于石碑上,同时补入《穴腧都数》卷,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经络腧穴文字标准。王维一是北宋著名的医学家,历任宋仁宗、英宗两朝的医官。1028年(天圣五年),在王惟一主持下,经过3年的努力,铸成针灸铜人两具——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级经络穴位形象化标准。因针灸铜人在北宋天圣年间制成,故称其为“天圣铜人”。

  宋代天圣针灸铜人的基本特征,一是“背面二器”——铜人前后可肢解为两片;二是五脏六腑无一不具——肢解后可见到脏腑;三是中空,外封黄腊可以注水(汞),以之考试医者时针入水(汞)出。因此,至少具备此三种基本特征,方可考虑其是否是宋代天圣针灸铜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和天圣针灸铜人,集宋朝之前腧穴经络之精华,使之形象化、规范化,作为国家级标准,供全国医者临床治疗取穴参考;作为针灸教学的规范供学生学习;用作对医生和学生进行考核的最标准的用具。《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和天圣针灸铜人对宋以前的针刺法、灸法、配穴法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总结,发明了“男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侧两横纹相去为一寸”的“同身寸”法;腧穴方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穴657个(若计双穴为一穴,则有腧穴354个),在《针灸甲乙经》基础上增加了青灵、厥阴俞、膏肓俞3个双穴和灵台、阳关两个单穴;在腧穴排列方法上,采用经络与局部分区相结合,既可使人系统了解经络,又便于临床按部位取穴的需求,至今为人所遵从。展示了中国在针灸学、解剖学上的成就,为后世针灸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宋末年在战火中丢失一具,另一具运至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公元1232年后为元朝皇帝忽必烈所得,公元1277~1294年间将天圣铜人与图经碑石一起由汴京(今开封市)移至大都(今北京市)。至明代英宗皇帝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天圣铜人已历400余载,“石刻漫灭而不完,铜像昏暗而难辨”。于是下令仿之重新铸造了一具——史称正统铜人,并重刻《图经》碑石。宋代的图经碑石被劈毁填于城墙中,宋代天圣铜人此后无闻。

  值得庆幸的是,1965年、1973年、1983年,北京市在拆除明代北京城墙的考古工作中,陆续发现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图经》残石六方及石雕碑檐仿木结构斗拱残石一段,为针灸学术界所瞩目,亦为“宋天圣针灸铜人”的再现提供了依据。1985年,经过对宋代天圣针灸铜人的发掘和考证,经专家们的精心指导,经过三年艰苦努力,整理设计、论证修改,塑形定穴,铸造调试,1987年重新铸造成功。

  重铸宋代天圣针灸铜人从造型到尺寸、从结构到功能、从经络到腧穴、从穴名字形到铸铜配方等均符合史料对宋代天圣针灸铜人的记载,通过国内专家的鉴定,得到认可,使这一泯灭的国宝重现于世。于1987年10月进行了有卫生部、河南省政府及开封市领导出席的隆重落成典礼,与开封市相国寺文物管理处合作建立了“重铸宋代天圣针灸铜人馆”,2006年针灸铜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针灸铜人诞生

  针灸学一直是中医学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北宋演龙冷按四谈初,也有一些前世的针灸书籍流传于世,但是错误百出,容易引起误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宋仁宗赵祯诏令翰林医官院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考证针灸之法,铸造针灸铜人,吧即虽盐起律督作为针灸之准则。  王惟来自一是宋代著名针灸学家,曾任翰林医官院医官、尚药局奉御,他对古医书中之移觉北重又候推有关针灸理论、技术、明堂图经等都有深入研究。奉旨后,他又进一步对人体解剖、穴位、经络走行、针灸主治等进行细致研究,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宋仁宗看后认为书中论述虽然精辟,但是学习的人执行起来改纸料内角病点可能还是会有偏差,于是继续下令王惟一制作针灸铜人模型,以便更感性化地认知针灸理论。公元1027年,王惟一制成了两个铜人,这两个针灸铜人,高度跟成年男子一般,外壳可以拆卸,胸腹腔也能够规船树首商打开,可以看见腹腔内的五脏六腑,位置、形态、大小比例都基本准确,在铜人身体表面刻着人体十四条经360百科络循行路线,各条经名女离雷减油络之穴位名称都详细标注,都严格按照人体的实际比例。两个铜人铸倍间其父绝英布水形成后,一个放在翰林医官院保存,一个放越提员在大相国寺仁济殿中。针压乎扩跑板灸铜人的制成,使经穴教学更为标准化、形象化、直观化,很快针灸铜人就成为针灸教学的模型,对于指导太医局里的学生学习针灸经络穴位非常实用。

  针灸考试扎铜人

  有了针灸铜人,学生在进行针灸考试时,通过针灸铜人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查,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更真实的体现。铜人扎针灸考试的方法非常科学,考试劳免器前会将铜人的表面涂上蜡,用来遮盖铜人上刻的穴位、经络说明证呼用义装同啊维序减临,穴位上的针孔也被黄蜡堵塞,铜人体腔内还要注入水银或水。学生考试时,根据考官的出题原目良到争胶,用针扎向铜人的穴位发时陈季界,如果针刺的部位不准确,针就不能扎进铜人体内;引渐如果取穴正确,正好扎在被堵决介张是敌养茶冷构上的铜人穴位点,那么针很快就能刺进去,并刺到体腔内,这样拔针之后,水银或水就会从针孔中射出。学生对于穴位掌握得是否准确,可以非常明显地考查出来,而且标准统一,对于针灸教学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针灸铜人铸成后,颇受人注目,宋金战争时,金人曾以索取针灸铜人作为一项议和的条件,可见针灸铜人的重要性。但经过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后,针灸铜人还是没有保存下来,至今下落不明,在明代时曾经复制了宋的针灸铜人并被保存下来。

  王惟一在完成针灸铜人制作后,又重新编成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由翰林医官院刊刻印行,政府颁行于各州进行推广。《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经络腧穴图还被刻于大相国寺仁济殿的“针灸图石壁堂”,这些刻石有部分保存至今,残碑现分别展陈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们为研究我国医学史及针灸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铜业工程
下一篇:吴少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