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回鹘文

回鹘文,是公元8至15世纪高昌回鹘人转用粟特文创制的一种文字,用以书写回改妒鹘语。回鹘文为全音素文字,有18个辅音字及5个元音字母。字母在词头、词中、词末会有不同写法。回鹘文由上来自至下拼写成列,列与列由左电满急发百但至右排。成吉思汗兴起后,360百科曾以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成为回鹘式蒙古讲获未防溶法图事结文,而满文则借自回鹘式蒙古文字母。

  • 中文名称 回鹘文
  • 别名 畏兀儿文
  • 所处时代 公元8至15世纪
  • 用途 拼写自己的回鹘语

总述

  回鹘原称回纥,是中国维吾尔族、裕固族的先祖。回鹘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时的丁零部落,在北魏时是铁勒六部的袁纥部,在隋代又称韦纥,唐代名回纥,至788年正式更名"回鹘",意为"回旋轻捷如鹘"。其于8世纪中叶在蒙古高原建立政权,与唐朝政府关系密切,骨力裴罗接受册封为怀仁可汗。后摩尼教有中原传入,流行漠北,被回鹘尊为国教。九世纪中叶,回鹘内乱,加上光担井见探个相单灾疫不断,国势衰落,在早觉解员把840年被黠戛斯来自所破,部分回鹘人退到西紧来投员域的高昌一带建立新国家,史称高昌回鹘。高昌回鹘进入今新疆一带后,在汉人、焉耆人和龟兹人影响下巴远机案左云好着境,改游牧而农耕。当时理军态十期者深甚突厥文已不再使用,高昌回鹘转用粟特文,并在粟特文基础上创制了适合于回鹘语的回鹘文。

  回鹘文是全音素文字,是在吸收了突厥文和兵分粟特文的字母(两者都源于阿拉米字母)之后创制的。自唐代至明代(8~15世纪)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

步送清区丝助含项石  这种文字的文期承积酸地了问判南献,近代发现于哈密、吐鲁番和甘肃地区。11世纪的《突厥语词典》、13世纪的《蒙鞑备录》都曾记述过这种文字。根据《九姓回鹘可汗碑》等文物推断,回鹘文是在粟特文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回鹘文从什么年代开始使言女沿毫委南龙模用,尚无定论。10世纪后,今新疆南部维吾尔人虽已改用阿拉伯字母,但回鹘文并未完全停止使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重抄的《金光明经》回鹘文译本,证明这种文字一直立重层背外阶到17世纪仍在使用。字360百科母数目各个时期不尽相同,最少为18个,最多达23个。23个字单谈随鲜松茶倍母中有5个字母表示8个元音,18个字母表示22个辅音。在早期文献中有的字母表示两个以上的音素,在后期文献中才在相应字母左方或右方加一个点或两个点予以区别。字母分词首、词中、词末等形式。有句读符号。在摩尼教文献中还在句读符号上加红色圆圈。段落用对称方形的四个点隔开。字体分印刷如入院体和书写体,书写体又分楷书、草书两种。楷书一般用于宗教经典,草书用于普通文上保东试是书。行款起初由右往左横写,后改为从左往右竖写,一般以一到两个点敌投虽啊冷而作为标点符号。

  现存回鹘文文献甚多,包括宗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经典、医学著作去毛奏七师称检新、文学作品、 公文、契约 、碑铭等。明代《高昌馆杂字》传到欧洲后,德国人J.克拉普罗特(1783~1835)进行研究,于1820年出版《回鹘语言文字你介考》。1870年,匈牙逐白速致族专苏球坚座利人H.万伯里(1832~1913)发表《回鹘语文献与福乐讲核智慧》。19世纪末,俄国人 B.B.拉德洛夫(1837~1918)翻译并出版了《福乐智慧》全文。随着20世纪中国西北考古工作的兴起,已出土大量文献,多存于欧洲。中国学者袁复礼(1893~1987)1930年在新疆发现的《回鹘文写本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残本),经历史学家冯家升(1904~1970)整理,于1951年影印出版。近年在新疆陆续发现新的文献新疆哈密县出土的回鹘文《弥勒会见记》。

  学界相信回鹘文是来自五世纪的粟特文。早在突厥汗国时代 (A.D. 552-299),粟特文已经被介绍入突厥人的世界。在蒙古国 (外蒙古) 杭爱省的 Chanuj 河流域布古特 (Bugut) 之地发现一块纪功碑。这块布古特碑一面为婆罗米文、三面为粟特文。虽然此碑是纯粹的粟突文字语言,却是史上所见为时最早的突厥人的碑铭。天山以北、取代西突厥汗国的突骑施汗国(Turgis)发行了一种中原模式的方孔圆钱,其上有粟特文铭文,学界称为突骑施钱。不过,突厥汗国年代主要使用鲁尼文(突厥鲁尼文,Runic script)。到了回鹘汗国年代(744-840),回鹘汗国大量起用粟特族商人作为生意伙伴,其后又皈依摩尼教,粟特人的势力大增。如九姓回鹘可汗碑等多块可汗纪功碑皆有使用粟特文;不过,回鹘汗国仍然主要使用突厥鲁尼文。

回鹘文的影响

  回鹘文取代了突厥鲁尼文的地位,被当时的突厥诸民族视为突厥人的文字。在和田、喀什一带出土了喀拉汗王朝早期的契约文书,虽然日期采用了阿拉伯历法,但文字完全是回鹘文突厥语。彻底伊斯兰化的喀拉汗王朝后期,即使采用了阿拉伯字母拼写突厥语,于西元1077年用阿拉伯字母突厥语所写成的《突厥语大词典》仍然在书中介绍了回鹘文字母,称之为突厥人的文字。

  历史中好几个民族文字由是回鹘文为基础创文的。到成吉思汗兴起后,命令原乃蛮掌印官塔塔统阿以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成为回鹘式蒙古文。而满文则借自回鹘式蒙古文字母。尤其是在东亚大陆,回鹘文时常伴随着回鹘佛教而出现。元朝蒙古人信奉佛教,回鹘佛教就在元朝境内多次以回鹘佛教经文而出现。

  维吾尔人全民族使用维吾尔语,该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历史上维吾尔族曾先后使用过古突厥文、回鹘文、古维吾尔文等。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后,逐步使用阿拉伯字母的维吾尔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创制以拉丁字母拼写的新文字,20世纪80年代初,又恢复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维吾尔文。

  13世纪至16世纪末期的蒙古字为回鹘体蒙古文,是回鹘文为基础的蒙古文。1204年蒙古灭乃蛮部,俘虏乃蛮国师,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因他深通回鹘文字,铁木真(成吉思汗)遂命令他创造蒙古文字。早期的蒙古文字与回鹘文非常相像,正字法中的部分原则也直接来自回鹘文,故学术界也常称之为"回鹘式蒙文"。16-17世纪这种文字经过改革,形成近代蒙古文,即今天通行的传统蒙文(胡都木蒙文)直接前身。

  传统蒙古文字使用蒙古文字母书写,属拼音文字类型,脱胎自粟特-回鹘字母系统,初创于成吉思汗时代。中国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文有29个字母,在回鹘文字母基础上创制,蒙古文字母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

  传统蒙文文献丰富。现存最早的回鹘体蒙古文,见于约刻于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的也松格碑。

  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将蒙古文字借来创制满文。虽然两位顾问有反对。

  努尔哈赤仍然继续把蒙古文改为无圈点满文,这种新文字通行当时的建州,为后金国的建立及满族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后来达海更增补了十二个字头,并于老满文字母旁边加以圈点,使满文更加完善,这种新文字被称为"新满文",并通行于后金。

  本来粟特文及其祖先的阿拉米字母都是由右至左横写、行数从上至下。然而,回鹘文却转了逆时针90度,变成从上到下写直书、行数从左至右。其后的蒙古文、满文皆跟随回鹘文的书写方向。无法知道为何出现这种改变。但学者们推测这是受到直书的汉文影响。

回鹘文的消亡

任映缩  由于擅长通商的维吾尔人来自通晓诸族语言,被元朝及四大汗国攻华庆士载亮采用为书记官员,回鹘露了调土沿特素封装帝孔语在四大汗国变成仅次于蒙古语的官方语言。到了帖木儿兴起,回鹘文被上升为360百科官方语言大量伊斯兰化时代用阿拉器须较防相伯字母突厥语写成的著作被改为用回鹘文字母书写。然而,随帖木儿汗国衰落,回鹘文在中样电督亚渐渐衰落。

  吐鲁番、哈密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维吾尔人继续使用回鹘文,继续信奉回鹘佛教。到15世纪时,回鹘人宁名外州又威担纸度就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16世纪,察合台汗国吞并了明朝保护的哈密卫,吐鲁番及哈密的佛教被消灭,只残存河西走廊一带裕固仍须比宜那唱演古季渐附族先民仍然信奉回鹘应历边首香县灯逐定色佛教、使用回鹘文。

  现存最后见到的回鹘文记录是1910年沙俄学者马洛夫(S. E. Malov)在甘肃酒泉文殊清十静配移剂情盾衡新为沟发现的一本回鹘文《金光明得充愿景烟此宁评技料最胜王经》(金光明经)写本,共397页。此写本的跋文写着"大清康熙二十六实德宗当且些调担已年 ..."(Dai Ching Kang-si yigirmi altinc yil ...)条谓山束责至举,即公元1687年。

 手自八光云强座 新疆巴州地区的蒙古族(外蒙语受俄语的影响,大量使用俄语外来词汇,并已经字母化,即斯拉夫蒙文)仍在使用回鹘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婴儿蚊帐
下一篇:奥塞美术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