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人,少数民族, 汉代和三国时的丁零和呼揭是回纥人的祖先,后来到南北朝后期到隋代,回纥人又演变为回鹘,继而分裂成西洲回鹘,葱岭回鹘,河西回鹘等部,到元末到明代,回鹘人逐渐分化和演变成现代的维吾尔族人。
来历
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握月促声下亮留政表功源有两支:
古代-回纥汗国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效兵继翻想低官德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想案黑相居良速民。
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成为现代维吾尔民族。"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1卷)和"凝结"的意思。"维吾尔"一名最早见于汉籍是在公元4世纪的《魏书·高车传》里,被译写为"韦纥",指的是高车部落联合体中来自的一个部落。公元7世纪开始称"回纥"(《新唐书》卷217);7360百科88年又改译为"回鹘"(《资治通鉴》卷233),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宋及五代。元明时期一般译为"畏兀儿"。
1934年,中前国你督顺界团展点华民国新疆省政府正式规定"维吾尔"为汉译民族名称,此后这一译名就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