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峡山村

峡山村,村东南沿海一带长山,由南向北延伸到下拦头,其西北与西山间原有一宽约150米之下拦港,称峡口。 峡口东、西各一小岛,西称西山,东称峡山,村坐峡山,即以命名。

  • 中文名称 峡山村
  • 行政区类别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福全镇
  • 所属地区 宁海县
  • 下辖地区 分为4个大队
  • 地理位置 地处象山港尾,黄墩港与狮子口的交汇点,距县城30公里

地理环境

  峡超害买把套山位于宁海县北部,地处象山港尾,黄墩港与狮子口的交汇点,距县城30公里。隶属强蛟镇,为镇人民政府驻地。北、东临象山港,海域与直委文啊来叶争清奉化、象山两县接界;南争啊考濒黄墩港,与大佳何乡隔海相望。三面环海,一面与陆地连接。交通方便,海运出象山港可直吃读抓造养达宁波、上海;陆运有公怕纸术议在养路通桥头胡接省道象西线。村民以明洪武年间从南田迁入的尤姓为主,还有周、陈、王、李等多姓。全村总面积25.22平方公里,其中海域20.88平方公里。人民公社时期分为4个大队,1983年合为峡山村。1992年分为6个行政村,计1589户、5180人。距村东北8公里的中央山岛,1981年农牧渔业部于此建动物隔离饲养场。离村北2.5公里之市读落审充队剂苗学超横山岛,松竹掩映,风景秀丽造训愿调奏况权心,有小普陀之称,来自为旅游胜地。

峡山村村貌

文化建设

  村党支部村委会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旧村改造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内容之一。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居团结,敬老爱幼,爱护环境,安居乐业的好风气。活跃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建立了阅报栏,阅览室、乒乓球室、台球室、棋牌室、电视室篮球场、360百科羽毛球场等活动中心。同时,反对封建迷信,反对聚众赌博,提倡科学文化,使村民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自觉养成文明卫生、环境保护的习惯。

历史沿革

  村民历来从事渔业为主,长期在海上作业,来自每与惊涛骇浪为伴,屡与海上盗匪斗争,民性强悍,不畏艰险,富有反侵略地吸手赵日损攻验终斗争的光荣传统。1941年8月30日下午,日本侵略军军舰一艘驶入360百科峡山洋面,日、伪军50余人改乘大钓船一艘,企图在峡山登陆。村民紧急携械集合,会同乡镇自卫队英勇抗击,毙伤日本侵略军数人,迫使日本侵略军窜回舰上。翌晨,日本侵略军疯狂地向峡山发炮36发,组块村民亦以猪娘炮回击。第三日,日回建害沙担住和适本侵略军军舰驶离峡山洋面,从此不敢再来侵扰。 1951年6月16日,峡山村护洋民兵,在队长最供啊尤小根带领下,于南孝顺洋面与海匪遭遇,激战2小时,毙匪大队长1名,俘4名,缴获步枪1支,手枪3支,子弹202发,受到华东军区通令端省积镇集别确型嘉奖。尤小根于1953年10月以民兵代表巴资洋根况色强边吃集棉参加赴朝慰问团,出访朝鲜。1960年4月出席中国首次民兵代表大会,获奖步枪1支。

福全镇峡山村

渔业发展

  古时,峡山渔业生产单一从事渔洋捕捞,以流网作业为主。据传,明代以竹筏在象山港沿海捕捞,清时改用木帆船,才赴三门湾蛇盘洋生产,至民国时扩大到韭山洋、岱巨洋一带作业。1949年后,峡山渔业不断发展。海洋捕捞由近海单一流网和沿岸游丝、拉钓等作业,逐步发展为流网、张网、对网、拖网以及70年代须弱出现的灯光围网等多种作业磁望杂就场么管青;近海渔船由载重8~10吨木帆船,从1958年始陆续改为载重40~120吨、120~250马力的机动船;网具由传统苎麻织制,自1964年起逐渐改为聚乙烯、尼龙锦纶制作;捕捞区域较吧散按争子赶坐级座由原来在韭山洋、岱巨洋,70年代开始扩大到北至黄海、渤海,南达闽东,东及水深100余米的渔外、台外渔场;助航助渔轴将击龙振答群去度践革设备由原仅有简单的罗盘(指南针),从60年代起发展到普遍使用磁罗经、报话机、对讲机、定位仪、鱼探仪等。捕捞鱼类,原以黄鱼、鳓鱼、带鱼、马鲛、鲳鱼、墨鱼等为大宗,至70年代大黄鱼资源枯竭,鳓鱼减少,除继续捕带鱼、鲳鱼、黑鱼等外,灯光围捕的青鲇鱼、黄鲇鱼、沙商新丁鱼、马面鱼等中上层鱼类增多。70年代,峡山被细跳列为中国重点群众倒助采渐渔港之一。1979年和1985年,峡山机帆船灯光诱围技术分别获省和农牧渔业部技术进步三等奖。

  峡业检争剧烟面单固山海水养殖始于195宪督扩协反素随怕8年的海带生产。当年试养,次年从大连运来种海带在峡山自然人工育苗成功。19似过用办60年放养200亩矛简施鲜宽道线著,1970年增至2700亩。随后通过技术革新,海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使每个劳力从管理才较限兴接调船速24亩提高到40亩。70年代,海带收入一度超过海洋捕捞收入。1980年海带发展至3825亩,创最高纪录。此后海带滞销,价格下降,加之1985年遇赤潮危害,所养1444亩海带棵株无收,导致1986年暂停生产。1987年恢复海带生产330亩,同时养蛏子51亩、牡蛎32亩、蚶子30亩。1992年,养海带550亩、牡蛎315亩、蚶子126亩、蛏子22亩。

  渔业产量逐步提高。1952年,全村有渔船126艘,水产品总产量532吨,并捕获体重3吨大鲨鱼一条,受宁波专署奖励。1957年有渔船178艘,总产量首次突破千吨关,为1105吨。1970年海带养殖面积扩大,水产总产量增至1922吨,其中捕捞1111吨,养殖(海带)811吨。此后,近海捕捞向远海深海扩展,并实行对、拖、网结合,1979年尤全根单位产鱼528吨,领先突破万担关。1980年,全村总产达4921.9吨,其中捕捞3582.4吨,养殖(海带)1339.5吨,均为历史最高纪录。1992年,全村有渔业机动船73艘,2447吨位,6132马力;非机动船14艘,40吨位。从事渔业劳动力597人。捕捞产量2472吨,养殖产量316吨,全年总产量2788吨,总产值935.8万元。

现代工业

  峡山围绕渔业办工业,由支渔手工业逐渐发展为现代工业。1949年前,仅有修造小型木质渔船、织网打绳、加工渔钉、缝制船帆和卤制咸鳓鱼等为渔业服务的手工业。其中峡山三抱鳓鱼,质优味美,闻名遐迩。1950年办起织网厂,职工20余人,仍以手工操作。随着1958年峡山村渔业机动船的出现,1966年峡山人民公社在峡山创办渔业机械厂,从事渔机修理安装,也生产船用螺旋桨,后改称精工机械厂。1979年,人民公社新办船舶修造厂、织网绳索加工厂、水产食品厂等。80年代,改革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现代工业崛起。乡(镇)办企业迅速发展,先后在峡山改办和新办冷冻食品、罐头食品、海味加工、鱼粉、电器、仪表、机械、轧钢、纺织、塑料制品等工业企业。其中船舶修造厂能生产1000吨以下的铁、木壳运输船和渔船。探伤机厂生产的录磁探伤仪,1986年获电力部科技二等奖。精工机械厂生产的无碳复写涂布机填补国内空白,束线机和大型汽缸套为出口产品。村联户和家庭工业也迎头赶上,陆续办起渔网绳索塑料厂、网线加工厂、塑料彩印包装厂、层压轴瓦厂、绝缘铸压厂等一批企业。1992年,共有工厂34家,职工1496人,总产值5259万元,税利728万元。其中村联户和家庭办16家,职工136人,产值243万元,税利42万元。

福全镇峡山村

运输业

  峡山村历来四季靠一春,即靠春季从事海洋捕捞,其余时间均搞海上运输,主要为商贾运竹木柴炭至宁波、舟山、上海。50年代初,全村有专业运输木帆船7艘,总吨位700吨左右。至1979年全部改为机动运输船。1987年,有专业机动运输船33艘,计2104吨位,2209马

  力,装运货物有农副产品、工交物资、建筑材料等,加上部分陆运收入,运输总产值182.5万元。此后,运输船数量减少,但船体增大,装载能力提高,运输地点北至辽宁,南及广东。1992年,共有专业机动运输船22艘,计3001吨位,4320马力,船员191人,总产值424.5万元。其中镇办运输公司运输船4艘,770吨位,879马力,职工47人,产值127万元。距峡山北3公里的3000吨级的强蛟码头已建成,一旦投入运行,峡山的运输业必将更为兴旺。峡山于1975年围垦海涂800亩,从此增加了一项新产业--种植业。80年代,新围海塘种上柑桔。1992年,全村种植水果752亩,总产1561吨。其中柑桔717亩,投产580亩,产桔1549吨,产值162万元。

福全镇峡山村

生活状况

  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86年全村人均收入886元,1992年达1285元。90%左右的居民盖了新房,高楼耸立,设施配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1982年,浙江电视台曾来峡山拍摄了电视新闻纪录片《海岛新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