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岷州

来自州是甘肃省岷县在1913年以前的名称,父整客牛呢甘肃岷县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就设县级建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岷县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洮砚之乡》

  • 中文名称 岷县
  • 外文名称 Min-chow
  • 别名 岷州
  • 行政区类别 县
  • 所属地区 甘肃省定西市

历史沿革

  南北朝时期,"岷州"成为今天甘肃岷县的称谓首次出现,直至1913年不再使用。(图为岷州主街道,英国探险家威廉·珀道姆摄于1911年来自5月)

1911年5月 岷州街道

秦--南北朝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三十七年),岷县进入秦国版图

  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统一中国,秦360百科朝的疆域"西至临洮羌中"(《史记秦始皇本纪》),临洮即今岷县,羌中即今甘南。临洮县为今岷县境内设县之始。

  秦亡汉兴,汉承秦制。汉代今岷县地区为陇西郡下辖的临洮县,并设有南部都尉。

  延至南北朝时期,于公元445年,设临洮郡,治所在今岷县,下辖赤水(在今岷县境内梅川一带)、石门(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即485年置;在今卓尼县石门乡)、龙城(太和十年即486年置,在今岷县西北古城一带)三县。

南北朝--南宋

何兵慢八  魏文帝大统十年,即公元544年,始设岷州,并设同和郡,改原临洮县为溢乐县,岷州、同和郡治所在溢乐县(今岷县),因境内有岷山,故名岷州。辖区规模相当于今岷县、宕昌一带。

  公元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废设岷州,改西魏溢乐县复为临洮县(今岷县)辖于临洮郡。

  公元传考四握准742年(唐天宝祖损名谓等按苗绍元年),改隋置岷州为和政郡。肃宗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复置岷州,领溢乐(今岷县)、佑川、和政(均在今里编做划响般圆再思车岷县境内)3县。

  "安史之乱"后,吐蕃势力渐强,乘机侵入陇右。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吐井收湖士马蕃攻陷岷州。在3输东担斤按素科慢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为吐蕃占据,直至北宋中期"熙河之役"期间复归中央王朝统属。

  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王韶收复岷州,岷州下辖三县、五寨、三堡、一监,分别为:佑川县(今岷县境内)、检商待欢大覃县、长道县,临江寨、荔川寨、麻川寨、闾川寨、宕昌寨。遮阳堡、谷藏堡、铁城堡。滔山铸钱监。

  南达安李证再侵专基宋初移岷州治于白石镇,后因"岷州"之"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名讳,遂改为"和州"但安徽也有和州,于是改称西和州。

元代至今

  南宋以后岷州地方多为西番所居,公元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唱友的味官突维介跟镇普),划岷州归脱思麻路(今安味火除掌田多藏区)所辖,吐蕃等处宣慰使脱思麻路治岷州(今岷县),辖岷州,领铁州(治今岷县维新乡元山坪)。"路"为元代第二级建制。

  公元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在今岷县设岷州卫,,领西固城守御千户样愿让关当映林给委父航所(在今舟曲)。统属于陕西号迫都指挥司。

  公元医发父但1730年(清雍正八年),岷州卫改称岷州,属巩昌府(治今陇西县)所辖。

  公元1913年(民国2年2月),改岷州为岷县。民源父国时,曾为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一度属武都地区,晚别段免备都委内日八十年代划归定西地区。今为定西市所辖。

山川地理

  据元和郡县志载, 岷州古为禹贡雍州之域, 秦以前为西羌所居。县城南一里有"岷 山",县西二十里有"崆峒山"。发源于青海西倾山的洮水,自西经西寨镇、十里镇流入,穿县城而过,至茶埠急转向西北于永靖县注入刘家峡水库。宋神宗元丰七年八月十四日(公元1084年)落成的《岷州广仁禅院碑》载岷州西亘青海之塞,南临白马之氐,东连熙巩,北并洮叠。内则屏翰蜀门,外则控制边境,为熙河重地。

岷州 洮河

  岷州遮阳山素有"小崆峒"之称,在今漳县大草滩乡境内,由西溪、东溪和夷门山三个景区组成。西溪由金家沟和若干贫峡组成,全长7.5公里,为全山的旅游精华所在。境内主要有临溪巨石、芸叟洞、三醉石、题诗崖、仙人祠、青羊洞、八音井、常家洞、锡庆寺、哈蟆石等历史胜迹和风景50余处。西溪各景点有宋、明两朝名人题刻多处,因年代久远,字迹已模湖不清。但北宋著名诗人张舜民题刻的"西溪"和"芸叟洞"仍清晰可见,标明了景致张舜民曾官司拜吏部侍郎,以清政谦明著称,因刚直敢言而被贬逐,后流寓至遮阳山,可见在北宋时,这里已成一大名胜。相传,明代著名道士、武当山疲乏教瑟道拳创始人张三丰在宝鸡金台观"失踪"以后,云游至岷州"小崆峒",在此专心修道,亦传播佛道合一的教义思想,最后跃入龙潭,或曰在山内玉笋峰羽化成仙。三丰羽化遮阳山的故事又为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遮阳山

  贵清山旧属岷州,位于漳县城南72公里处,是陇中黄土高原上最为奇秀的自然风景区,被誉为陇中的"小华山",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贵清山山顶海拔2340米,仙姿神韵,自然景观独特,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共有林地3.2万亩,原始森林遍布,有药用植物和各类观赏植物达500余种。贵清山分 为顶峰和贵清峡两大旅游区,有贵清仙境、西方胜景、断涧仙桥、灵岩古洞、神林挂月、古刹钟声、万壑松涛、洗脸清池等八景。贵清山景区为石灰岩地带,山势险峻,群峰林立,古刹亭殿,怪石嶙峋,树木参天,流泉飞瀑,而16公里长的贵清峡长廊则山重水复,峰回路转,云腾雾绕,柳暗花明,恰似江南美景、三峡神韵,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因此,自古有"贵清仙境"之称。

贵清山

岷州八景

  《岷州志》载有岷州八景 ,分别为

  岷山积翠:主要是指玉女祠边草色青青,一派秀色。根据明代诗人江奎的"鸟声暗度斜 阳里"等诗句考证:"积翠"又指岷山山坡上栖息着大量的翠鸟。这种翠鸟岷州人俗称"捞鱼娃儿",长得非常可爱,美丽的羽毛,翠如绿云,每当傍晚时分到洮河里觅食,如箭穿星流,来往不绝。

  洮水流珠:岷州城北的洮河,一到了冬天,有颗颗圆溜溜的冰珠,堆堆挤挤,历历落落地流淌,人们称为"洮水流珠"。

  东坡晚照:岷州群山环抱。离城二里之遥的东山,挺拔矗立,高出诸峰。每当夕阳西倾,在落日的余晖里,展现出一片琉璃世界。远处天上横挂着缕缕霞光,烟岚含日色,摇荡入山村,夕阳明灭于叠藏河流水之中,构成一幅朦胧的彩色水墨画。岷州志载:东山下有苏亭,是明代岷州进士刘世纶创建。苏亭是因地为东坡会意而名,在那里观赏美景秀色,趣味无穷。又相传东坡之南纸坊村有晾经台,听说唐玄奘西天取经,不慎将真经掉在叠藏河里,在这里晒过经,"东坡晚照"是佛光在返照。

  叠藏长虹:岷州城东叠藏河,河床宽浅,流水势急,每逢夏秋雨季,洪水泛滥。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岷州守备叶天植,于河边天然石矶处,修建大桥一座,宛如雨后彩虹,美丽壮观。到了康熙三十年,抚民同知汪元絅 ,又在桥北修了一座园林,取名"濯缨堂"。在此观望大桥,显示着千姿百态的妩媚。桥上游人如织,两边遥拂清荫,杂花簇集。桥下跳珠喷雪,气势磅礴,奔腾壮丽。

  西岭晴云:岷州城西大沟寨的五台山,古称崆峒山。山下铁关门,是秦长城的起首处。山上观音湫池,是道教兴盛的胜地。山上松柏参天,翠染岗峦。"径仄云烟合",横岭开翠屏。雨后天晴,四围山色如洗,白云悠悠。放眼望去,使人心旷神怡,大有羽化登仙之感。传说,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有道士刘明一,在五台山上结庵修道,垂帘趺坐,五十年不至城市。置盆庵外,承露水浴身;榻侧驯虎,扬鸾尾帚迎送神仙。

  南峰霁雪: 岷州城南麻子川分水岭,是古雍州与梁州的分界线,古时曾建有江源寺。站在岭峰村的高峰,远望达拉梁一带的积雪。白雪皑皑,银妆素裹,犹如玉龙翻滚,蜿蜒曲折不断。这里有唐朝诗人卢照邻、吴融吟咏的诗篇。同时,也有"雪霁烟光暖,晴开瑞气浓",千村万户一片银装世界的景观。

  北岸温泉:原名"布和天泉"。相传岷县城北门外普渡寺下侧有灵泉,早起雾霭萦绕,"紫烟生暖气,碧玉散寒飕"。同时,城外洮河岸边,多有优质泉水,莹光照人,不竭不盈,激之不浊,尝之味甘。口渴饮之,能治百病。

  龙潭皓月:岷州城东龙望台洮河转弯处,形势险阻。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岷州同知郭之佑在洮河建立东、西二桥。东桥在城东十里龙望台西,西桥在城西二十里之地。到了天启年间,岷州怀念郭之佑的公德,在龙望台立祠,塑像于其中,焚香瞻礼者不绝。每逢望日当地附近百姓焚香后,晚上站在桥上望月,"水浸碧天天浸水,月光如水水如天",皓月映当空,不辨天与水,月光清彻见水底,潭中人影轻摇动,美不胜收。

  清代汪元絅曾作岷州八景组诗,誊录如下:

  岷山积翠

  玉女祠边春草新,芙蓉朵朵绿华匀,频分秋色来冰案,始信山神不厌贫。

  洮水流珠

  来自西倾万壑间,珊珊千斛下重关。何如合浦多珍异,为爱清波去复还。

  东坡晚照

  金轮西下势如倾,千仞东峰一半明。点点牛羊移欲尽,余晖散入晚钟声。

  叠藏长虹

  谁复悲歌行路难,长虹飞下锁狂澜。掠波燕子垂堤柳,尽欲征人作画看。

  西岭晴云

  晴峦高峙接三台,五色天衣次第裁。只恐神仙来往处,手持鸾尾扫层苔。

  南峰霁雪

  南山积玉拟仙家,消向晴光薄似纱。几点凝寒消不去,却疑庾岭试梅花。

  北岸温泉

  岸柳荫浓石径斜,娟娟珠液浸朝霞。暖香独抱空脂粉,不向骊山望翠华。

  龙潭皓月

  一片澄潭映碧空,液珠还照水晶宫。依稀赤壁争雄渡,却少扁舟挂晚风。

  明代岷州卫副使江奎也作岷州八景组诗,誊录如下:

  岷山积翠

  北控昆仑几千里,奇峰孝崔参天起。树色晴分宿雾间,鸟声暗度斜阳里。一别家山屡岁过,登临无计奈愁何?

  卷帘对此增长叹,风雨潇潇晚更多。

  洮水流助

  奔流直绕峪山下, 滚滚何曾间昼夜。排空撼地声如雷, 疑是银河九天泻。蚊尤出没鸥鸳飞, 碧流深处鱼偏肥。安得飞空作霖雨, 丰收自此民元饥。

  东坡晚照

  东山峪踞几百里,景物无边总堪喜。旭日初升彩风呜,夕阳欲下塞烟起。儿回雨零天欲睛,余光掩映西南城。寒鸦忽背夕阳去,隐约数峰天外明。

  西岭晴云

  远山近山如削玉,山腰半被睛云束。长途西去是沈州, 松柏森森满幽谷。白云出66本无心, 随风几度倚长林。从龙何日上天去, 济时愿作商家霖。

  跌藏长虹

  两岸驱车日云暮,桥头多少行人渡。北来南去日悠悠,遥指孤城是归路。崩崖泻石任奔流,居民自此元他忧。安得长刀断整足,岁时永镇西南州。

  城南古刹

  丛林巨刻多佳制,岁深剥落无全字。庭院尘空向昼闲,瑶草攻花生满砌。历览归来日欲昏,月边时听僧敲门。盛时偶尔纵行乐,板依不如如来尊。

  龙潭秋月

  骤酉连霄水初涨, 落日排空势何壮?潜绞起舞龙出游, 势倦沧螟几千丈。潭上清高草树枯, 寒鸦冻雀声相呼。不坊夜半西风急, 月落寒潭浸玉壹。

  布和天泉

  游宦迫方今白首, 天泉胜概垂名久。疑是银河泻九天, 寒光夜夜摇牛斗。影沉峪练势腾龙, 润沾数里临迫城。闻说当时玻西戎, 筑营从此屯余兵。

二郎山

  二郎山位于岷县城南,千里岷山的起首处。著名的二郎山战役就发生于此,这里还是二郎山花儿的故乡,秦长城的西起点,著名的省级森林公园。

岷县二郎山风光

  岷县二郎山原名金童山,据岷州志记载: "远山近山如削玉,山腰半坡晴云束,长途西去是洮州,松柏森林满幽谷。"赞誉的就是二郎山的景观,它隔洮河与岷山玉女峰相望,沿山脊有三峰起伏相联,因峰头曾筑在堡寨,依次被称为头、二、三寨子,最高峰三寨子拔地约200米。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整个二郎山绿树成荫,松柏林立,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 二郎山山脊及东西坡面均被绿荫遮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树种有云杉、落叶松、杨树、杏树、柳树、李树及山梨等。1993年省林业厅批复建立的二郎山省级森林公园由二郎山、南川苗圃、北郊青年林三部分组成,总面积3081亩。南川苗圃风景区距城南5公里处,G212线旁,始建于1940年,总面积160亩,其中苗圃地65亩,护圃林带95亩,林内树木葱茏,花草鲜美,潺潺溪水从林间流过,环境憩静、舒适。北郊青年林位于县城北面,徐合公路S306依旁而过,北靠岷山玉女峰,南临洮河,内有小河缓缓流过,四周环水,植被葱郁,树木茂盛,景色优美,清幽怡人。

双燕生态旅游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岷县的东部,该景区涉及马坞、锁龙、闾井、秦许、寺沟5个乡(镇),马沿、马烨两个国营林场,包括双燕--沙金景区柯汰沟奇石风景区狼渡渡湿地草原景区扎角自然风景区马烨仓风景区五个子景区。总面积6.4万公顷,葱茏茂密的林地和奇石耸立的沟壑成为苏门羚、扭角羚、云貂等珍稀动物繁衍栖息的乐园。

岷县风光

  双燕--沙金景区是双燕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旅游区,该景区位于锁龙与马坞乡,距岷县城约100公里处,总面积36万亩,辖双燕、鹦哥、云洞、东沟、南沟、刘家沟等六条沟峡。景区树木参天,连绵不断,山峰独秀,鸟语花香,奇石小溪,鱼跃蝶飞,尤其是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使它成为珍稀动植物的乐园。境内有冬虫夏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生存着绿尾红雉和云豹等1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景区主要景点有南沟泻玉、神秘云洞、鹦哥碑峰、双燕幽溪、燕水溢彩、狮饮幽潭,独秀峰等。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西距岷县城80多公里,景区奇石遍地,大小各异,姿态万千,有"蟾蛇相争"、"海狮卧地"等,更为壮观的是石群中溪水夺路、积水成潭的自然景观,听之流水潺潺,看之,溪水透亮,让人顿生放飞心情、回归自然的一股冲动。

  狼渡湿地草原位于岷县城东70公里,省道306线穿境而过,集中连片面积90多万亩,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凉爽,盛产油菜、牧草,花开时节,当地低轱辘车缓行于绿草黄花之间,宛若仙境。夏日清风徐来,凉爽无比,在绿草的大地上,白色、黑色、黄褐色和杂色的牛羊,尽兴地啃食着清嫩的牧草,草地上各色野花竟相开放,水天一色,景致特别优美,别有一番情趣,是人们消夏避暑,草原风情游的好去处。 扎角自然风景区位于闾井镇南7.3公里处,包括新庄、扎角两个自然村,景区有草原面积52公顷,森林30公顷,扎角河从中穿流而过。景区山清水秀、草茂畜肥、空气清新、牛羊成群。

狼渡草原

  马烨仓景区位于岷县县城西南约75公里处,属秦许乡,景区内林草茂盛,满目青翠,山峰奇异,空气清新,有成群的牛羊骡马,星星点点的藏包炊烟,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实乃避暑、旅游之胜地。天空湛蓝,白云悠悠,群山隐约,草长鹰飞。大地一望无际,牛如巨象,羊似卧石。野菊花遍地开放,微风习习,花香弥漫,不时从幽远的山峦间飘出几段高亢的"啊呕令",火辣辣,热腾腾,如山风野火,撩人情怀。

  马烨仓,得名于明朝明威将军,岷州卫军指挥司守御官马烨。(马烨,字德辉,淮东六合人。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秋,奉命开设岷州卫。筑东(今县城)西(后所城)二城;立楼置门,修官署、学校、桥梁、烽喉、营堡、邮释、仓厂、坛社、庙宇;区划街道,安置居民,使城池初具规模。马烨还伐木通道,致力军队装备,整训士卒,屯垦8000多亩,年收粮食数万石,补给军队。洪武十五年(1382年),羌戎起事,朝廷命马烨率西安五十卫步、骑兵2万人,直抵迭州征讨,获首领失刺谷奴以下5000余人。从此,域内得以安宁。十九年(1386年)升陕西都指挥使)。

  景区内马烨沟花儿滩古战场位于马烨仓村西11公里,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岷州卫指挥使马烨奉朱元璋之命,率马、步兵万余,在此筑城垣,建四门,安营扎寨,以防御番王侵犯。不到两年时间,集粮50余万担,开荒8000余亩。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思窝、纳邻洮源诸番叛乱。指挥使马烨统兵二万,在此迎敌,经过两天两夜激烈交战,擒获番将失利谷奴和他的部下50多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震慑了番王进犯之野心。因这一仗,为花儿滩赢得了五百多年的和平。清光绪二十六年(1 900年)四月二十二日,44名藏区土匪悄悄潜入花儿滩,明晃晃的尖刀划破了这里的宁静。光绪三十四年(1 908年),知州童立纲、州绅曹宪中、马仲选、虎炳奎、姜兆勋等,在马烨仓三岔门修筑寨堡,驻兵保境。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花儿:

  一棵松树九条根,土匪耗的不成成。

  曹马老爷是佛心,三岔门上筑防城。

  筑下防城搬营兵,西路百姓得安生。

人文风俗

  史来自载"岷西临极边,番汉杂处",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民族关系。曾有三百360百科年多年时间陷落于吐蕃,明清特并思日乡时期更为藏汉交往的前沿,商贾云集,商品交易活跃,为茶马互市之地。

  藏传佛教文化底蕴厚重,自唐及五代以来,融西域佛教、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于一体,故而独具风貌,特色鲜明,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末叶圣师高徒的荟萃之地。至本地区今仍然保留了许多藏语地名,如"川都"即明史所载攒都沟,为吐蕃后裔后氏领地,在今中寨镇。

  岷地民风剽悍,好勇斗呀向牛境足花少却县狠。

剪纸窗花

  岷县的剪纸艺术衣互操船杆会地在源远流长,岷县农村多是大方窗,有些殷实人家是"虎张口"的窗子,其上是正方形的窗格。贴窗花时,最上面一排空格留烟眼儿,贴"轱辘贯钱"、"对口空心花卉"、"空心花团"等 。整个窗空四边是"角云儿",斜角配方。每个窗格子上,都要按不同的色彩,对称配搭。窗花有各种花卉背钢、十二生肖、人物传奇如《白蛇传》、《二十四孝》、《孙悟空大闹天宫》、《黛玉葬花》、《武松打虎》等。让巴掌大的方块上,展现出大千世界的画面来。其夸张、简约的风格,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有一首观赏窗花中人物故事的小诗,写的是:"三寸人马动刀枪,昼夜不息刻刻忙,可惜先朝一员将,身落白莲纸一张。"人们在观赏窗花中,从各种长搞何常工愿见似不同形象的图案中,领悟到现实生活的真谛,丰富多彩,涉及范围很广泛。窗花艺术讲究明亮鲜和,与庭院建筑互却率经难结马书金娘相辉映,融为一体。近年来,出现了"木板复印窗花"、"书画窗花"、"玻璃空心窗花",更显得玲珑剔透,别具一格。

剪纸窗花

洮绣

  洮河两岸妇女的刺绣,统称"洮绣"。流行的地区包括临潭、岷县、卓尼等县不划命围养活肥类真。妇女们喜爱的针线活,广泛运用于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品种繁多,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花兜兜、球封山而光属年地学行果花缠腰、花系腰、花膝裤儿、这弦老门福创花袜溜根儿等等。做针线雷抗才新绣花,无论藏、汉妇广病触跑雨吧打女都把它像做饭一样,作为生作待况台卫制死树顶活的基本要求。 洮绣既要讲究针法,又要讲究绣法。针法有平针、参针、挑针、长短针、空心针等;绣法有锁针绣、错针绣通搞留伤站秋、网地绣等。同时还要看式样,式样有盘花、剁花、贴花、拼花等。不同的针法、绣法,施以不同的式样,共同在色彩搭配飞不界中,形成强烈的对比。淡雅中带有娇态,异彩中显露庄重,把农家妇女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趣表露无遗。 妇女们刺绣的部位,多在装饰品的上端。如小姑娘的花鞋尖尖,娃娃们的虎头帽上。尤料云其虎头帽最精致。蓄意夸张,大胆想像,像凶猛的小老虎显出憨厚天真的笑貌,寓威武于乐趣之中例医势此,伴以叮铛作响的银铃,飘逸的穗穗带带儿,有声有色,给儿童带来无穷的乐趣。这几年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不少人又把刺绣艺术运用到美化环境中去。如花门帘儿,电视机上的套子,小学生的书包,幼儿园儿童穿的花围围儿。上面绣的除了简易的花样外,还衬绣着行书文字、拼音字母、英文句子,使洮绣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提高。

洮绣

罐罐茶

  茶文化在我国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各地在品茶、赏茶、茶艺、茶道之上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及深厚的历史积淀。岷县的茶文化起源较早,至今已演变成一种特殊的民俗民间文化在岷县广大农村传承着、延续着。岷地气候湿寒,农村人皆土炕取暖。每日早起,用火盆生火,置于炕心,并排放置炕桌。年长者盘腿坐于两侧,用小陶罐煮好砖茶,倒入小茶杯,就烤馍饮用。茶味极苦,有时加糖、酥油等。

罐罐茶

饮食

  岷县饮食富有特色,市面地方风味小吃有黄酒泡模、姜汤粉鱼、牛肉杂碎、酱牛肉、羊肉霍霍、清汤羊肉、青棵燕麦甜醅、卤猪肉、凉面、凉粉、酿皮、棕子、糖油糕、猪油酥饼、糖麻花、荤面、油炬锅、羊羔肉、香(鸡)汤冻冻等。岷人喜吃中华鼢鼠(俗称瞎瞎),其肉骨脆味香,多在清明前后上市。

洮岷花儿

  "洮岷花儿"以其质朴敦厚、意味隽永、明快生动、演唱豪放的特点而成为我国民歌的一枝奇葩,经久不衰的"洮岷花儿"有两大分支:流传在以岷县西江、中寨等北路一带的为北路派"花儿"叫"两连儿";流行在岷县二郎山的为南路派"花儿"叫"阿欧令",又名"扎刀令"。"阿欧令"曲调最为古朴,它是"洮岷花儿"的先声。岷县"花儿"会场、"花儿"歌手遍及全县23个乡镇的山山岭岭,沟沟洼洼,唱"花儿"的不分男女老少、农人牧民,从七八岁的孩子到鹤发童颜的老人,在农作间隙,以歌代言,倾吐心事,诉说衷肠,互表爱慕,赞扬政策,憧憬未来,用生动的语言和朴实的感情,描绘着岷县农村广阔的前景。也没有时间界限,从初春到深秋,一年四季,农活忙不完,"花儿"唱不缓,山花开不败,歌声不间断。特别是进入农历五月,山花烂漫之时,正是洮岷"花儿"开的正艳的季节,故有岷州五月"花儿"海歌潮之称。岷县作为"花儿之乡"已誉满大西北,一年一度的五月十七"花儿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岷州儿女展示淳朴精湛艺术的大舞台,岷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经贸搭台,文化唱戏"的形式,每年五月十七"花儿会"期间,举行"花儿"赛唱会,选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花儿"歌手,使一大批优秀农民"花儿"新手脱颖而出。董明巧、姜照娃、李玉琼等31名农民歌手先后被省民协授予"甘肃省花儿歌手",岷县被授予"甘肃省花儿之乡"称号。2004年,岷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联合国民歌考察基地",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花儿之乡"荣誉称号,为此,岷县成为甘肃省首个被中国民协命名的中国民间文艺之乡,这次岷县申报的"洮岷花儿"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标志着岷县"花儿"进一步走向了世界,这对挖掘、保护"花儿",提升"花儿"研究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花儿"蜚声国内外。

湫神崇拜

  相传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岷县十八路湫神全驾出巡,全程巡域,自月初相继开始,中旬形成高潮,下旬先后结束。辖域较大的湫神巡行三十余村,较小者亦有十数村。一系列祭神赛会是5月巡域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湫神巡行路线所辖村庄,分会定点祭祀,祈祝丰收。在祭祀地点形成赛会,近域群众纷纷赶会,形同节庆。5月15日,出巡湫神分头向县城集中,在城南古刹聚会3日,17日午后,18位湫神依次登上城南二郎山接受官祭。依俗各湫神均领受官羊一只,地方长吏或乡绅致祭。到夜晚部分湫神在城区走马路,部分返农村继续巡域活动,也有部分回本庙司雨看田。这便是有名的岷县"五月十七"的湫神赛会。

传说

  1、张三丰的神仙洞

  岷县拥有着无数神奇动人的传说。岷县城内西北角,现今和平小学后面有个土窑洞,传说是道教武当派祖师张三丰居住过的地方。张三丰又名君宝,元末明初人,曾一衲一蓑,云游四方。明太祖、成祖求之不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岷州志》上有《成祖赠张三丰制》,证明他确实在岷州住过。传说张三丰来到岷州给农家干农活,出力打短工,从来没要过工钱,只求吃一顿饱饭。一天,他给一家寡妇割田,寡妇的女儿去送饭,提着一瓦罐洋芋拌汤。他狼吞虎咽,一时吃光了。一看里面还有面糊糊,就伸出舌头去舔。罐罐长,舌头短,几次舔不干净。那女儿取笑说:"张爷,你本领大,翻过来舔吧!"不料,这话一落音,张三丰神通广大,伸出双手,"崩隆"一声把瓦罐翻过来了。把把在内,心心在外,完整无缺,用舌头转了一圈舔了个溜溜光,端端放在膝盖上。张爷的真本领,传遍了岷州城。人们把他住过的地方叫"神仙洞"。他走了以后,在洞内塑了一个"张爷翻罐罐"的塑像,多少年来当地百姓焚香顶礼膜拜,鼎盛不衰,至今人们还在思念张三丰,他在岷县干了很多好事,故事多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当时明朝成祖皇帝四次下诏书找他,要他给朝庭办事,他怕干扰全城百姓不安,才离开了岷州城。他离开时,留下了用过的巴郎鼓,戴过的破草帽等,还有亲自写的《题琼花诗》。

  2、大禹

  据元和郡县志载,治洪水,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受黑玉书于斯水上。孙星衍曰:"《尚书》锡玄圭是也"。守敬按:"《尚书璇玑钤》载:开龙门,导积石,玄圭出,刻曰,延喜玉,受德天赐佩"。

  《遁甲开山图》载:游于东海,得玉圭,碧色(引见《后汉书·张衡传》注)。又游龙门口,神采玉简授之。执简,平定水土(引见《路史后纪》注十三)。皆不载至洮水受黑玉书事,未详郦氏所本。

  《寰宇记》载:溢乐县,本秦之临洮县,岷山在县南一里,山黑无树木,其西有天女神,洮水经其下,即夏长人黑玉书处。

古迹

  1、秦长城 二郎山上发现有秦长城遗址,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众,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在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明代的《读史方舆纪要》和今人王国良的《中国古长城考》等各种文献都认为:"秦长城的起点在岷县"。二郎山上发现的秦长城遗址更是有力的证明。二郎山上还发现有多处古代墓葬,除宋墓、明墓之外,西北坡尚有汉墓群存在,同时还出土过长度在半米以上的巨型秦瓦。丰富的文物古迹,充分反映出二郎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草滩遗址 位于西江镇草滩村咀咀坡下的台地上。东临洮河,南为草滩沟。断面有灰层及人骨架暴露,出土有寺洼文化的马鞍形口沿陶罐,也有较多的齐家文化陶片。

  白塔山遗址位于中寨镇下白塔村。东依白塔村,南临马崖沟,北为水沟。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100米,有齐家、寺洼类型出土。

  姚庄遗址位于茶埠镇姚庄西南100米处,为一齐家文化墓葬区。黄土断层中可见人骨架,有不少泥质红陶随葬品出土。

  西坝遗址位于梅川镇下西坝村。东靠学校南临洮河。有齐家类型的洮片暴露。

  红崖遗址 位于中寨镇红石崖村。东依红崖村,南临洮河,西为马崖沟,北为太平山。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红陶片及汉代神纹瓦片,有完整的陶器出土。

  山那树扎遗址位于县城北10公里茶埠镇洮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东临洮河,南为将台小学、西为树扎村,北为山那村。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距地表0.5-3米,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黑色彩绘,并有少数的变体鸟纹和写实蛙纹图案。还有较多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出土。据暴露的器物分析,有庙底沟、石岭下、马家窑三种类型。

  葩地坪遗址位于中寨镇葩地村。东依固堆山,西临中寨村,南为珠子沟,北靠中寨河。南北宽 200 米,东西长 500 米。内涵石器和陶器,彩陶的比例大。北面山脚处多墓葬,出土的文物有长颈鼓腹,饰火焰纹彩陶壶,为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

  3、宋代遗址

  据《宋史·地理志》上说:"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设岷州滔山铸钱监,铜、铁钱并铸。有元佑、绍圣、大观等年号,岁铸数十万贯"。《地名大辞典》中说:"滔山监,古址在今甘肃岷县西"的地点,一些研究古钱币的专家,多次来岷县考察。有人说:"《地理志》记载不详,根据《文献十步,一步五尺,可能在岷县城外之西。"其实错了,它在岷县清水乡之清水村。

  据考证:步,是水边停船的地方。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铁炉步志》中说:"凡舟可靡而上下者曰步"。古时,清水村是唐代中原王朝与吐蕃会盟划的分界线,背山面水,地势险阻。这一带桥梁少,皮筏木排在洮河之中引渡者十余处,清水村距岷州城约十五公里,历史上也曾有过绳船。这里有能工巧匠从事铸造业。明清以来他们铸造铜、铁器的"拜",就是宋时制钱的器具。当时铸造的钱币,上至临潭冶力关,下至岷州城,皆有实物出土可证。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有苟姓在岷州城北挖地窖得熙宁铁钱数十万,粘连成块,后被地方官员熔铸为钟,悬于神仙洞。建国后1989年4月,临潭县冶力关出土的一万余斤"至和重宝",背面铸"滔"字,就是明鲜的例证。

地域物产

当归

  岷州素有 千年药乡之称,盛产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驰名中外。高寒阴湿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岷归绝无仅有品质。早在1500多年前岷归就成为极为珍贵的贡品,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

岷州当归

洮砚

  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东鲁砚同为中国四大名砚。自宋代开采使用,深受历代 书画家及文人的珍爱。其石出洮河上游喇嘛崖至岷县一带峡谷地段,因河水湍急,采掘不易,极为珍稀。宋著《洞夫清禄集》云:"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重……得之为无价之宝。"洮砚石又名"鹦哥绿",石质温润而坚密,发墨快而不伤毫,滋津贮墨不干不腐,且因石造型,绿翠雅丽,并以石表带"黄膘"者最佳。其除有实用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洮砚

点心

  到过岷县的人,走时大都要带一些当地风味食品与土特产,而最受青睐的食品当数点心。岷县点心面精、皮酥、馅饱、个圆、味鲜、份量足,加工原料丰富,生产工艺考究,价格便宜,看似喜庆,是男女老幼百吃不厌确很难得的美食,外地人和当地人都称叫"岷县酥皮点心"。岷县人把酥皮点心作为喜庆大晏、招待宾客和逢年过节必备的首道美食,同时也作为馈 赠亲友的上品。

岷县点心

  解放前,由于受当时经济文化和交通落后的影响,岷县点心是蜂蜜拌面粉,原材料品种单调,加工方式落后,吃起来像烙甜包子似的。但那时已有了如城隍庙街的"合顺成",肃政街的"义生德"等店铺大都经营着点心。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岷县副食品加工厂,点心制作师们革新了由过去的手工捏制改变为木模具制做,再烙印上各种花鸟图案,用大红双喜标贴包装,既好吃又好看。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用几斤点心要凭票供应或找熟人"走后门",普通百姓是很难吃到酥皮点心的。

  改革开放以来,素有陇中"旱码头"之称的岷县商贸交流突现活跃,岷县点心的制作在手工作坊的基础上更有了新的改进提高,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加工设施设备和技术竞相显艺,产品远销省内外,走进各大副食超市,供不应求。岷县已办了证照的点心加工经销户有86户,其中:加入岷县点心协会的有51户,按《岷县酥皮点心》标准生产,己获QS质量安全标识的有7户.像冬梅点心、双喜点心、石氏点心、漫漫点心、艳艳点心等字号都上规模生产经营.且品种花样不断翻新,包装规格精美齐全,注册商标、批准文号、合格证明、产地及批号一应俱全,都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如大油点心、清真点心从1斤小包装到几十斤大包装各式规格都能满足不同顾客需要.每逢佳节,岷县城里乡里主要街道铺面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点心,当地群众更是把点心作为婚庆团聚、馈赠亲友必不可少的首选上品.难怪有人说:"节日里不备几斤点心,就像设过节","到岷县不吃点心,等于没到岷县",看来这些话不无道理.

  2007年,倍受陇上人民喜爱的《岷县酥皮点心》,其产品标准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为甘肃省地方标准。岷县酥皮点心的主要原料为:小麦粉、白砂糖、食用油脂,并适量加入玫瑰、花生、芝麻、核桃仁等辅料,采用岷县地方传统工艺,经手工加工和烘烤肌成的一处营养型食品。具有口味独特、纯正、味美香甜的特点,外表圆的似月,点上梅花红,象征着幸福团圆。本标准主要参数的确定,其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是在该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和检验基础上确定的,突出了产品特征指标、卫生指标、微生物指标、试验方法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与岷县点心原标准相比内容更全面,适用范围更广,技术要求更趋合理,因此从整体水平上高于岷县点心原标准。本标准的批准发布,为推动地方食品产业发展,规范岷县点心生产,扩大对外销售具有重要意义。

炒蚕豆

  岷州气候适于蚕豆生长,所产蚕豆颗粒饱满,岷人 每逢农历二月二,有吃炒豆子的风俗,久而久之,炒豆子成为岷县的一大特产。

岷县大豆

黑紫羔羊

  黑紫羔羊因主产于以岷州地区,故又称"岷县黑紫羔羊"。宕昌县北部哈达铺、理川一片10多个乡镇与岷县接壤地区,属黑紫羔羊的中心产地之一,有黑紫羔羊数十万只。

  宕昌北部地区属青藏高原边缘的延伸部,山势平缓,海拔在2300以上,高寒阴湿,年平均气温6℃左右,无霜期90-120天,年降雨量700毫米以上,秋季阴雨连绵,草山草坡面积较大,以禾本科为主的牧草生长茂盛,历史上即是著名的畜牧区,现为宕昌县畜牧业基地。黑紫羔羊是当地长期饲养的 地方绵羊品种,体型属山谷型藏羊。黑紫羔羊体形较小,成年公羊体重30公斤左右,母羊只有28公斤左右。体躯、四肢、头、尾全呈黑色,行动灵活敏捷,适于山区放牧。 黑紫羔羊主要生产黑色二毛皮。二毛皮是羔羊生长到两月左右,其毛长到7厘米左右时,自然形成环形卷曲,称"环环毛"时,将羔羊宰杀所剥取的皮。这种皮毛股明显形成花穗,其尖端为环形或半环形,下有3至5个弯曲。好的二毛皮,毛纤维从根到尖漆黑,光泽明亮,皮板薄而轻。所制裘衣为裘羊皮之上品,在国内外市场视为珍品,在省内外久负盛名。

黑紫羔羊

蕨麻猪

  蕨麻猪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甘南藏族自治州大草原境内的稀有猪种,因其主要采食蕨麻而得名。岷州地区的东山区闾津等地多湿地草场,也盛产蕨麻猪。因其具有肉质好、营养价值高的独特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崇尚健康营养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蕨麻猪肉售价高达每公斤80元-120元,是普通猪肉的数倍左右,供不应求。

蕨麻猪

浆水梨

  浆水梨,又名白梨。从明清时期至今盛行。据《岷州卫志》记载,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列入"物产"果类,被人们视为生活中的主要经济树种。每年梨下树后,在不受重压的情况下,分层放入有草的竹筐内,置于避光阴暗处储存。待春节前后再取出来上市食用。食时,因长期在低温处存放,冻硬如石卵,需要在冷水里浸泡一小时左右,然后剥掉外围冰层即在嘴里吸吮。甜滋滋、酸迷迷、清凉凉的一包水,最能解酒,而且味中带有浆水余味。解放前,洮河北面陈家崖村王尕凤家园中的八楞子梨,质量最好,传誉一时。据林业部门统计,全县有梨园202亩,白梨树1.71万株,最高年份产量2100多万公斤。大力发展浆水梨,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丰富本地特有的风味小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