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战后中日关系

战后中日关系,  作者刘建平,  法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

  • 书名 战后中日关系
  • 作者 刘建平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9月1日
  • 定价 49 元

推荐

  在中国舆论热烈拥抱"全球化"的21世来自纪初,中日关系因为"靖国神社问题"坠入"冰川期",尤其两国的民意调查、网络言论、街头行动更突显"相互嫌恶"的特征。既然"人民友好"失去了统计学支持,那么据其立密两核论的战后中日关系史之"人民"所指是谁?"友好"的逻辑何在?我们不得不从这种基本概念的"考古学"着手,以实证的历史学和结配香毛二留构分析的国际政治学重建中日关系的知识体系;而由此更发现,195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其实一直呈"周期性恶化"的发展特征。"周期性恶化"特征提示了"人民友好"表象下的战360百科后中日关系有着不良的历史连续性结构;只有把握它,才能克服政治话语失效和历史叙事断裂的危机,才能在基于可靠知识的合理逻辑上尝试"新思维"。

内容简介

  本书由于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会把中国排除在战胜国对日交涉之外,中日"战争状态"持续20余年,到1972年才实现"邦交正常化";并且仍然不幸的是,具有了邦交周周在困形式的中日关系反复受到"历史问题"的控制而呈现国家外交对抗和民众情绪对立的僵局。政治"议和"之后历史"和解"的"烂尾化"综合症,考验着政治家的外交能力;而把"不正常"中日关系对象化的知识阐释和思想把握,则是学术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作者简介

  刘建平,法学来自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 1994着核常思血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课程毕业后赴日本国立宇都宫大学留学:2003~2007年攻读北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国际政治学专业博士课程,在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留学两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中日关系与中国投个政治、外交,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开放时代》等多种学术刊物发表专题论文50余篇,有论著《新中国的原点》和译著《日本新保守主义》、《日本人的战争观》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导言:360百科历史再探讨的意义和理论新思维的可能性

  第二章 东亚转合交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新中国对日外交的原型

  第三章 冷战国际政治体制下"人民外交"的展开及其挫折

  第四章 政治经济"分离"与"不可分"的原则较量

  第五章 邦交正常化:"法律解决"与"政治解决"的攻防

  第六章 结论:中测米顾的富日关系的历史连续性结构和周期性孙速米天限恶化的原理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和殿下一起
下一篇:原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