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属五县之一,是青海藏区人口较多、地域辽阔、畜牧业经济比重较大的一个县,在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来自,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咽喉"之称 ,北靠青海湖,南临"母亲河"-360百科--黄河,东以日月山与东部农业区为界,西与青海青南藏区毗连。共和县县辖11个乡镇,99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截见作号够造止2012年,总人口为13.4万余人,有藏、汉、回、撒拉、蒙古族等22个少数民族,其全左组速棉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0%,有可利用草场1876.16万亩,耕地45.轴万资祖76万亩,全一众丝杨及终绍求白县平均海拔3200米。
共和县府、州府所在地恰卜恰镇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藏公路109国道、青康公路214国道穿境而过,县府所在地恰卜恰镇距省会西宁142公里。共和举粮年接伯毫领县拥有农、牧资源,矿藏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动植物资源,风、光资源等七大优势资源。
2017年11月,共和县阻值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
共和县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斤热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周、秦时羌族部落以青海湖为中心,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西汉末年,王莽秉政,以金钱财物利诱羌人献西海(今青海湖)之地。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汉设置西海郡,治龙夷,又名龙耆(今海晏县三角城址),辖今共和县地区。新莽地皇四年(23年),王莽政权垮台,西海郡废,共和复归羌人。东晋隆安元年(397年),鲜古口督架死众年一复由卑乙弗部落迁到青海湖滨,称乙弗勿敌国,共和为其辖地。义熙十年(4官胡连海调在我支氢如动14年),乙弗部落臣服于西秦,共和大部地区又属西秦王朝。
南北朝时,南宋文帝元嘉六年,北魏神嘉二年(429年),吐谷浑兵临环湖地区,乙来自弗鲜卑降并于吐谷浑,共和旋为吐谷浑地。360百科梁大同六年,西魏大统六年(540年),吐谷浑王夸吕建都于伏俟城(今共和石乃亥乡铁卜加兰古城)。
友心兰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征击败吐谷浑住讲波延个班好及,置河源郡与西海郡,今共和倍百客南部地区属河源郡远化县请也夫胞获溶受顺元望虽,治曼头城,址在今共和城胞督牛居其伤县切吉以东塘格木数农场一带;北部地区属西海郡宣德县,郡、县同治于伏俟城。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唐军击败吐谷众深困花北元械校介浑,封其慕容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从此,以共和在内的海南地区为中心的吐谷浑王国,成为唐帝范滑守互茶班国的藩属。咸亨元年(67业其态际0年),唐将薛仁贵率军反击吐蕃北侵失败,吐谷浑亡国,共和全境陷入吐蕃。天宝十三久么印言年(754年),唐陇右节度使高舒翰攻占共和东南部黄河沿岸地区,在今龙羊峡西口设置金天军,不久重陷吐蕃。
宋代,共和地区为河湟吐蕃唃厮啰政权辖地。一度曾为宋积交报新认饭船石军(治今贵德河阴镇)辖地。
元代,共和大部地区为吐蕃等处招讨司,贵德州地。明代,共和南部地区属必里卫(治贵德),北属西海蒙古有蛋气放坐。
清代,共和地区为西宁办事大臣辖地。雍正三年(1725年),编青海蒙古为二十九旗,共和西部地区为和硕特西后旗牧地;岁没弱传获中西部为南右末旗牧地;东部地区为辉特部南旗牧地。
民国三年事另愿命升至十七年(1914-1928),共和归蒙番宣慰使管辖。民国十八年(五困矛输罗给续妈1929年)7月11日在曲沟成立共和县,取"五族共和"之意。即将西宁县所属上郭密、下郭密和湟源县所属恰卜恰等地,划归共和县管辖。
1949年9月27日,共和县成立人民政府,直属青海省人民政府。1953年海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后隶属自治区,1955年自治区改为自治州,共和县为州属五县之一。
区划沿革
2000年,共和县辖1镇、12乡。其中各乡镇: 恰卜恰镇、恰卜恰乡、廿地乡、沙珠玉乡、英德尔乡、铁盖乡、曲沟乡、东巴乡、倒淌河乡、江西沟乡、黑马河乡、石乃亥乡、切吉乡、龙羊峡虚拟镇、塘格木农场虚拟乡。
共和县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共和县恰卜恰乡,并入恰卜恰镇;撤销倒淌河乡,设立倒淌河镇。2001年底,全县辖2个镇、10个乡,7个居委会、91个村(牧)委会。
2001年底,共和县辖2个镇、10个乡,7个居委会、91个村(牧)委会。
2002年4月2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龙羊峡行委,设立龙羊峡镇;撤销曲沟乡并入龙羊峡镇。
2003年底,共和县辖3个镇、9个乡,10个居委会、93个村(牧)委会。人口122845人。
2005年,共和县辖3个镇、9个乡:恰卜恰镇、倒淌河镇、龙羊峡镇、石尕亥乡、沙珠玉乡、英德尔乡、铁盖乡、廿地乡、东巴乡、江西沟乡、黑马河乡、切吉乡。
2006年8月,共和县撤销英德尔乡,设立塘格木镇,镇政府驻地迁至原塘格木农场场部所在地塘格木,实行镇管村体制;撤销东巴乡,并入恰卜恰镇。
区划详情
2009年,共和县辖4个镇、7个乡:恰卜恰镇、倒淌河镇、龙羊峡镇、塘格木镇、石乃亥乡、沙珠玉乡、铁盖乡、廿地乡、江西沟乡、黑马河乡、切吉乡。
恰卜恰镇 | 辖15个行政村:尕寺、加拉、西台、西香卡、索吉亥、上塔迈、下塔迈、东香卡、次汗素、上梅、下梅、乙浪堂、索尔加、加隆台、东巴。辖城北、城东、城中、金安、城南、城西、工业园区等7个社区居委会。 |
倒淌河镇 | 辖9个行政村(甲乙、元者、黄科、哈乙亥、蒙古、黑科、东卫、拉乙亥麻、次汗达哇)、1个社区居委会。 |
龙羊峡镇 | 辖麻尼磨台、瓦里关、龙才、克才、曹多隆、阿乙亥、后菊花、德胜、黄河、多隆沟、次汗土亥、龙羊新村等12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 |
塘格木镇 | 辖更尕、黄河、浪娘、中果、加什达、治海、哈干、曲宗、智德、金塘、华塘、达拉、曲让、吾勒、东格、尕当1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 |
石乃亥乡 | 辖向公、肉龙、铁卜加、切吉、尕日拉村、鹿色6个行政村。 |
沙珠玉乡 | 辖扎布达、上村、直乃亥、珠玉、种子、上卡力岗、下卡力岗、耐海塔、曲沟、达连海10个行政村。 |
铁盖乡 | 辖委曲、吾勒、七台、拉才、铁盖、上合乐寺、下合乐寺、托勒台、马汉台、哈汉土亥10个行政村。 |
廿地乡 | 辖曲什纳、羊让、拉龙、切扎、廿地5个行政村。 |
江西沟乡 | 辖莫里、元者、大仓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 |
黑马河乡 | 辖文巴、然去乎、正去乎、加隆村4个行政村。 |
切吉乡 | 辖祁加、乔夫旦、新村、莫合、塔秀、东科、哇合、加什科8个行政村。 |
来自 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咽喉"之称,位于著名的青海湖之南。其地理坐标为东经99°-101.5°,北纬35.5°-37.2°之间,其北部是日月山隆起带及青海湖盆地,中360百科部是青海南山及山南侧的共和盆地,南部是鄂拉山区和黄河谷地见城此政谓药台握直。
共和县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3200米。最高峰为鄂拉山的切龙岗,海拔5290米,最低处是黄河谷地龙羊峡、海拔2460米。
共和矿儿尽移兴告英盐王收牛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记省握甲兵马含资所牛依气候温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4.1℃,年均降水量250--450毫米。
共和县明保磁断地尽做办太耐短内有倒淌河和黄河流经,黄河在县境内流长90公里。北靠青海湖。
共和县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干燥少云,空气洁净,阳光灿烂,日照充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光能资源。据测定,共和县各地日照提百分率高达61--69%,太阳直辐射很强,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6564.26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907.8小时;风能可妈支道娘并好格请用时间频率在60%以上,全年时数超过5000小时,是青海省可用风能次始开田希架村复的主要地区之一。共和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区(倒淌河、塔拉滩、切吉滩等地)均可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
共和县共洲包假阿越排房短本和县全县水资源总量为6.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6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702亿立方米。
共和县境内有龙羊峡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0亿度。其库区面积达380平方公里,具有水温适宜、水质好、湖水平稳等发展渔业们议块钟殖决的优越条件。
截止2012年,共和县已探明的主要矿沉早后安初出限胜重种有铜、铅、锌、白钨、锑、金、银、汞及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白云石等20种矿产。探明倒淌河裕龙沟铜镍矿铜储量4699万吨,镍储量4855万吨;切吉乡哇洪河矿区律显准条为样垂语该华花岗岩矿储量537万立方米;沟后大理石矿储量1亿立方米,花色品种多、储量丰富,特别是白色的大理石有"汉四假架进划丰福白玉"之称,储量大境标阶联车请每异短反、易开发、价值高、行构别含钙量丰富综合利用价值高;红色花岗岩称为"高原红",与国内生产的"晚霞红"、"贵妃红"相媲美。
共和县境内珍稀动物主要分布在鄂拉山区,青海南山和哇洪山等地,主要有马鹿、麝、猞猁高山雪鸡等,其中高山雪鸡被国家列为三类保护动物,境内天然中草药资源丰富,主要品种有:冬虫夏草、甘草、大黄、雪莲、当归、羌活、麻黄草、沙参、贝母、枸杞、秦艽、当参等200余种。。
高跟后燃山雪鸡截止201获孔仅留今2年,共和县总人口为13.4万余人,有藏、汉、回、撒拉、蒙古族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0%。
2014年上半年,共和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62亿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19.8%;完成县属投资36.22亿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32.84%;完成财政收入1.86亿元,与2013年同比增收9790万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亿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733.82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11.15%;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4722.68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10.05%。
2014年上半年,共和县完成农作物播种46.6万亩,其中特色农作物种植4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0%。生态畜牧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县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71个,种养殖示范场累计达49处,牲畜总增71.26万头只,总增率47.03%;出栏各类牲畜14.65万头只,出栏率9.7%。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持续跟进,核心区425座温室实现全部种植,8000㎡智能温室已正式投入运营,180座"半坑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已全面开工建设,相关种养殖辐射产业已达12个。同时,种植露天蔬菜1000亩,"菜篮子"产品市场自给率达到20%。
2014年上半年,共和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8.67亿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51.34%;销售产值18.02亿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56.42%;实现工业增加值8.23亿元,同比期增长43.5%。光伏、风力和水力发电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全县并网发电的27家光伏及风力、水力发电企业共实现增加值6.24亿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79.5%,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5.8%,拉动全县工业增长52.1个百分点。积极开展"产能倍增计划"、"育小工程",已初步确定改扩建项目10个,总投资3.7亿元,其中青海湖肉业和香三江等企业项目预计8月底可生产运营。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增速加快。同时,工业经济过度依赖龙羊峡水电的局面有所好转,1至6月份龙羊峡水力发电企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与2013年同比下降32.52个百分点,全县工业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共和县千卜录寺2014年上半年,共和县总投资1亿元的得礼建材市场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8%,预计年底交付使用。投资500余万元的恰卜恰餐饮美食一条街初步引入20余家商户,立面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近期实施,预计2014年9月底正式投入运营。"青洽会"成果丰硕,在新能源建设、房地产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食品加工4大领域与6家省外客商成功签约,投资总额达40亿元,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35亿元招商引资目标。同时,组织8家企业参加了现场宣传展销活动,累计销售金额达23万元。上半年旅游人数达23.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03.61万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76.72%。
共和县塔秀寺共和县在州庆期间共同承办"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藏语原生态唱法)情歌大赛暨第九届全省藏族拉伊大赛",目前制定方案等工作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新闻发布会等相关赛事筹备工作;计划在5月-8月期间,以传统射箭比赛、拉则恰热、农牧民运动会、赛马会格萨尔说唱专场演出等活动为平台,举办以乡镇村(社区)为单位,各具特色的区域性文艺演出、赛马、射箭、趣味竞技赛等文体活动,努力营造庆祝建州60周年浓厚节日氛围。
共和县青少年节目2013年,共和县将全县各乡镇及19所学校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指标,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整改。并对各乡镇和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滞后的乡镇、学校蹲点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县政府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并追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经费5万元,购置配备了相关设备,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教育部门定期不定期督查教育质量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督促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3年科技部公布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和先进个人名单,共和县荣获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称号。县委、县政府部分科技主管领导被评为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受到科技部通报表彰。
2013年,共和县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从380元、420元统一提高到470元,同步完成了基金划分和调整,严格执行各项基金管理规定。截至2014年,新农合参合80076人,参合率99.6%;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9595人,参保率77.76%。推行农牧区就医"一卡通"服务。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看病刷卡就医、费用即时结报,截至目前,共为50558人次农牧民报销医疗费用3348.26万元。健全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制度。截至目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人数达10.54万人,筹资总额达526.74万元,共为180人次赔付115.74万元。"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广泛推行,已有4622人次享受了该模式带来的便利。
倒淌河2013年以来,共和县积极申报各类扶贫政策和项目,扶贫开发工作持续跟进。总投资855.3万元的2013年连片特困地区开发项目全面启动,项目涉及全县8个乡镇11个村1184户4916人。总投资1288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已下达,计划实施移民搬迁322户。总投资1050万元的2014年整村推进项目已委托省区划所编制实施方案,项目涉及全县5个乡镇9个村1690户6142人。积极申报"雨露计划"培训项目,计划争取资金45万元,年内完成养殖、种植、三产等产业培训300人次。
共和县为先后整合扶贫、民政、建设等部门有关项目资金2577万元,累计实施移民盐碱化危房改造项目1200户。同时,切实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检查、监督力度,指派专人常驻工地,指导监督项目建设,从源头上杜绝了"豆腐渣"工程,保证了移民群众的住房安全。
2013年共和县城北新区"三横四纵"等十条道路建设工程、供排水及供热、燃气、通讯等各类配套管网建设等骨干基础设施全面完成,恰卜恰镇滨河西路、切吉西路、同德路等道路改造和城镇交通标识标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积极筹措各类项目资金8.2亿元,新建牲畜暖棚1850座、日光节能温室218座;实施农牧区水利项目48项,解决了19198人和13.08万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及2.67万亩的农田灌溉需求;实施道路交通项目14项,建设里程达289.6公里;实施通电项目15项、基本农田整理项目2项。
龙羊峡水电站共和县民族风情淳朴,底蕴厚重的安多文化,民俗、服饰、饮食、宗教、歌舞、礼仪等浓郁的民族文化,富有地方特色的赛马、射箭、民歌弹唱、民族歌舞、民族体育等文体活动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展现出共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
日月山共和县地域特点、民族文化特点独具特色。尤其是以藏族历史、宗教、服饰、饮食、节庆文化和民族歌舞、神话传说等,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历史上的"羌中道"、"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跨越县境。唐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经过的日月山、高原明珠青海湖、万里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站就在境内,还有尚待开发的生态、宗教文化、高原避暑等旅游等资源。
共和高原风光雄伟壮观,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的世界屋脊风光,神秘的藏传佛教和精深的藏区文化,遐尔闻名的草原门户--日月山、屋脊宝鉴--青海湖、黄河明珠--龙羊峡水电站、吐谷浑故都--伏俟城、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倒淌河,都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青海湖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2011年8月29日,国家旅游局授予青海湖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水电站,以最高的海拔、最高的大坝及最大的单机容量著称于世,200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级旅游景区。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
因距离西宁151公里,这里之前又被称为151基地,是我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二郎剑景区大门位于109国道边,现在已成为青海湖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二郎剑又名为"海带",藏族人称之为"海虎"。位于青海湖东南岸,为一狭长的陆地提带,宽约百步,长约25公里,自南向北没入海中,开头酷似一把长剑。古籍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南岸一堤,阔仅百步,北亘数十里,直奔海腹而没,名为海带"。
二郎剑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二郎剑已经建成了以观鸟台、观鹿园、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码头广场、"吉祥四瑞"雕塑为组合的休闲区,以水上摩托、自驾游艇为活动内容的水上娱乐区。
元者寺
亦称"元真寺",藏语称"元者具喜吉祥兴盛洲",位于倒淌河乡西北15公里的元者冬季牧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初为帐房"蒙古包"寺院,为化隆县支扎寺属寺,1935年始于元者山脚下建土房寺院。进行经事活动。
伏俟城
"伏俟"为鲜卑语,汉意"王者之城"。伏俟城遗址位于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加村,是古代连接东西交通的重镇,伏俟城遗址1986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540年,吐谷浑夸吕即位称汗,定都于此,名伏俟城。古城墙东西长220米,南北宽200米。墙基厚17米,南墙开一门,宽10米。城内自城门起向北有一轴线,中轴两旁有隆起的长50米、宽35米的3个互为连接的房基遗址,最西还有一小方院(亦说乃小方城),东西长70米,南北宽68米,东边有门,南北及东墙略高于现在的地面,西墙与城的西城墙重合。小方院与南城墙之间有一夯土台,长15米,宽9米,台上有房屋遗迹,城内有通衢,与城墙的方向一致,东西向与南北向交织成棋盘式的布局。城内发现大量碎瓦片和陶片等遗物。
伏俟城倒淌河嘛呢石
嘛呢石刻文化旅游景点位于倒淌河至青海湖风景区8公里处, 109国道左侧,是集嘛呢石刻、白塔、转经桶、敬香台及供佛台等景点为一体的旅游地。
倒淌河嘛呢石 嘛呢石刻的形式源于藏区原始的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观念,衍生于一种古老的被称为"拉则的山神崇拜"的祭祀石堆--灵石崇拜的祭坛。随着这种祭祀石堆的发展衍生,嘛呢石刻艺术便运营而生。嘛呢石刻的内容更多是表示对神佛的祈祷尊崇--顶礼膜拜和积累功德的虔诚之举。信徒们每过嘛呢堆必丢一颗石子或放一块刻有经文图符的石块,作为一次祈祷。嘛呢石是高原人精神生活的寄托,是信仰驱动的产物。
日月山
以唐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途径此地的故事而闻名于世。日月山历来被称为"草原门户"和"西海屏风",最高海拔4877米,最低处3452米,因山体土质呈红色,所以古称赤岭。日月山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唐蕃会监和"茶马互市"之所。唐代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日月山虽然高不及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苍茫。然而,从古到今,许多过往行人都愿登上日月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日月山时留下的踪影。为此,人们早先在日月山顶修筑了庙宇。可惜被人破坏。近年,人们又在日月山口修建了两座造型美观、风格独特的日亭和月亭,供游人参观。
日月山2017年12月26日,共和县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