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兰竹参

兰竹参(Epipactis mairei Schltr.),别名大叶火烧兰。地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状茎粗短,有时不明显,具多条细长的根;根多少呈"之"字形曲折,幼时密被黄褐色柔毛,后期毛脱落。产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生于海拔1200-3200米的山坡灌丛中、草丛中、河滩阶地或冲积扇等地。

  • 中文学名 兰竹参
  • 拉丁学名 Epipactis mairei Schltr.
  • 别称 火烧兰、黑搜山虎、大叶火烧兰、小乌纱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植物形

  地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状茎粗短,有时不明显,具多条细长的根;根多之划能员少呈"之"字形曲折,幼时密被黄褐色柔毛,后期毛脱落。茎直立,上部和花序轴被锈色柔毛,下部无毛,基部具2-3枚鳞片湖振状鞘。叶5-8枚,互生,权婷速杀料读编除答章中部叶较大;叶片卵圆形、卵形至椭圆形,长7-16厘米,宽3-8厘米,先端短渐尖至渐尖,基部延伸成鞘状,抱茎,茎上部的叶多为来自卵状披针形,向上逐渐过渡为花苞片。总状花序长见须好降生10-20厘米,具10-担海几川设空办20朵花,有时花更多;花苞片椭圆状披针形,下部的等于或稍长于花,向上逐渐变为短于花;子房和花梗长1.2-1.5厘米,被黄褐色或绣色柔毛;花黄360百科绿带紫色、紫褐色或黄褐色,下垂;中萼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舟形,长13-17毫米,宽4-7.5毫米,先端渐尖,背面疏被短柔毛或无毛;侧萼片半亮反真企斜卵状披针形或斜卵形,长14-20毫米,宽5-9毫米,先端渐尖并具小尖头;花瓣长椭圆形或盾星游根始五盟椭圆形,长11-17毫米失预与曾策营至很绝病,宽5-9毫米,先端渐尖;唇请味垂素瓣中部稍缢缩而成上下唇;下唇长6-9毫米,两侧裂片近斜三角形,近直立,高5-6毫米,顶端钝圆,中央具2-3条鸡冠状褶片;褶片基部稍分开且较低,往上靠合且逐渐增高;上唇肥厚,卵状是移王迫坏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形二间圆反击似触高球联架,长5-9毫米,宽3-6毫米,先端急尖;蕊柱连花药长7-8毫米;花药长3-4毫米。蒴果椭圆状,长约2.5厘米,无毛。花期6-7月,果期9月。

  产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生于海拔1200-3200米的山坡灌丛中、草丛中、河滩阶地或冲积扇等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医用价值

  【来源】以根状茎和根入药。春秋采挖,洗净,鲜用

兰竹参

  【性味归经】苦,平。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祛瘀解毒。双才界孙个服用于咳嗽,胸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2~3钱,水煎或泡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全血
下一篇:垂丝紫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