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婚礼,流引营起刘电沿井易场行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传统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互助土族地区流传的土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土族婚礼习俗是土族人民通过与自然界的斗争和长期的生含城棉产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载歌载舞活动中完成的,一般分为提亲、定亲、送礼存、选吉日、娶亲等程序,是土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006年5月20日,青金仍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申多端见孙还某提克探报的土族婚礼经中华人来自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X-56。
自西晋时期吐谷浑建国后春创卫,天祝土族婚俗就融合当地古老民族的风俗,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到明清时期,现在土族中流行的婚俗基本定型,但在不断的实践中有所扬弃,现在的天祝土族婚礼较好保留了传统土族婚俗的原貌。
主长要内容
提亲
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家求婚。媒人多为男性,一般要请村里有名望的长者,或与女方家沾亲带故的人,便于说合。提亲时,两位媒人要预备金锅馍和蒸花卷各一付、酒两瓶,并带上哈达,到来自女方家说亲。如果女形装纪核当来棉娘吗方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把礼品原封不动地送还男方。若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礼物,热情招待媒人,并将空酒瓶送回,这是非常别致而明确的信息。
定亲
女女刻背方家同意后,请来本家各户家长,并邀请男方家的父亲或叔父,同媒人一起来商量定婚。男方需带两包茯茶、三瓶酒一条哈达、两付馍馍,作为吃喝礼。并送给女方家父亲一包茶,母亲一件长衫料子。同时送一部分财礼。在议礼过程中,女方家开始故意要很多彩礼,这时,媒人和男方家父亲或叔父,向女方家的长辈360百科频频敬酒,说好话,使彩礼的数目权木片毛降到最合适的程度。
居境类满另 送礼
定亲后,男方家请媒人给女方家分期分批送礼。但主要的彩礼要在办喜事前三个月送毕,以使女方缝制衣服等。彩礼分干礼、及力值振其指统象官规州衣料和首饰,也有全部送线的,衣料由女方自己选购缝制。按土族传统习惯,在未娶亲前,女婿不可以到女方家去。逢年过节,不仅要去,还要给女方家人分别送礼物。
选吉日
土族婚嫁,多在每年正月举行。大约在一个月前,先由男方举行择吉日仪式。土族称婚宴为"霍仁",择吉日称"砣让霍仁",即首宴。参加择吉日首宴的,有女方父亲、叔父或哥哥等人,男方也对等地请人赴宴,加上媒人,约有七八个人,共同请神择吉日。
娶亲
在娶亲的前一天,是女方家的嫁女宴,土族称"麻择"女方本家各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送来礼物。女方家设宴招待,并摆嫁哥举药山由话而妆,当众一一交待男方送来的彩礼,缝制了多少件(套)衣服,以及女方家的陪嫁等等。这时,姑娘要哭嫁,哭嫁词委婉动人,感谢山神、土主、父老、乡亲、父母、哥嫂、姐妹的养育之恩和深厚情谊。 随后由新郎向岳父母敬献哈达,拜神佛,礼毕上炕喝茶、吃饭。此时阿姑们拥挤在窗口唱起婚礼曲,气氛热烈欢快,紧接着阿姑们冲进屋里拉起娶亲人到庭院或麦场上去跳"安昭"舞。整个婚礼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其间所涉及歌舞处的种类近二十种。
结婚的前一天是女方的出嫁之日,需宴请亲朋好友,男方则在这一天下午请两名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的"纳什金"(即娶亲者)带上娶亲的礼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装、首饰,拉着一只白母羊(象征着纯洁和财富)到女方家娶亲。此时,女方家故意不给纳什金开门,并由阿姑(年轻女子)唱起"花儿",让纳什金对歌,还从门顶上向纳什金身上泼水,以示吉祥。直到阿姑们被唱得无歌以对或者是娶亲人词穷时,女方才肯开启大门将纳什金邀至家中。
传承价值
互助土族婚礼具有土、藏、汉文化兼容的特点。土族婚礼歌内容曲调优美,蕴涵丰富,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神化、人生礼俗等内容,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是土族传统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寓含土族人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等内容,涉及土族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是土族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对研究土族文化、历史、民风民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传承人物
董思明,男,1963目以年9月05日生,土族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序号:04-1968,申报地区: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土族婚礼"保帝燃题丝物护单位资格。
重要活动
2013年10月,民和县举办土族婚礼歌唱技能大赛。
2019年6月3日,海东衡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围绕国家级项目举办"花儿"专场展演、土族婚礼文艺展演,非遗传承人技艺展示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