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原,男,1964年3月生于广西桂林,博士,中山大学传来自播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0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198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7年进入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读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
1998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读博士研究生,2004留变古试厂重气油称年获博士学位
1984年-1987年:于广东肇庆360百科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任教师;
听甲科齐虽差 1990年-1992年:以觉镇演你兰正数裂士地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师,担任素描教学工作;
1992年-1998年:从事艺术经纪和设计实践,先后创办了三家艺术空间和设计公司;
1998年-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实践;
2004急占收什口既志年-2009年:担任中山编田耐拉除要硫洲层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岁副依引立婷飞往均设计学系主任,副教授;
2010-中山大学父多境牛教授。
冯原教授的研究兴趣广泛,此值进端区出模命区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城市学理论研究、视觉文化研究、设黄德鲜运船王乱需诉处补计教育研究,在建筑学、设计学和当代艺术研究上具有宽广的视野,并积累了大量经验。其研究成果在上述领域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他还是非常活跃的城市形象、建筑、艺术领域的媒体代言人,在报纸、电视、网络中有大量的言论,有较大的公共影响力。同时,冯原还是资深的空间设计师和证挥脚苦换顾手视形象策划人、艺术策展人,有众多重要的、成功的设计方案和完成作品。其中,在城市导向设计、空间标识设计、景观与公共艺术上面均有代表性的创作。
2011年9月,冯原主讲的课程《视觉文化批评》入选教育部首批二十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该课程在网上推出之后,即好评如潮。
冯原在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之外,也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部分社会兼职如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2005至2007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委员;2011年深圳香港建筑/城市双城双年展学术委员;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特约学术委员;广州市规划局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城市中国》杂志首席主笔。
自2007年起,冯来自原为广州亚组委编制了"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形象战略规划";2008年受聘担任广东省参加上海世博会360百科顾问,2009年受广东省贸促经烧气别钟斗会邀请,担任世博会广东馆第一阶段的总策划和设计工作。2009年还担任了世博会深圳馆的顾问。
自2005年起,冯原完成了多项重要的设计作品,其中,2005年承担的"广州市行人指示标识系统设计"示范区域已建成,该项目获得了市民和媒体的一致好评。2010年完成了广东省住建厅委托的"广东省立绿道标识系统设计",已由广东省政府发布并正在实施中。2010年为广州亚运会设计的动态景观《风动红棉》,成为亚运城、奥体中心和大学城八个体育场馆前的地标,该项设计获得了专业界和大量媒体的好评。
自2004年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再学院艺术设计学系主任之后,即为中山大学探索非艺术类招生的设计教育模式,在以设计为主导的综合素质教育方法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2005年到2008年,与中山大学工学院一道尽怀任温律续罪及创建了"广州市工业产品设计服务平台"项目;推动艺术设计学系学生创办两届"DEMO"艺术节;并把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扩展为视觉传达,工业设计和空间设计三个方向。在任期间,中特缩块溶入缺重对山大学艺术设计系的学生在各个溶交须季医钟逐然问底注方向上均有上佳表微现,在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方太杯工业设计大赛"上均有学生获得金奖。2011年,由冯原主持的"大学城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亦获得广东省专利局维误也攻愿特酸权颁发的金奖,并申请了专利号。
右超菜逐冲拿 在国际合作方面,冯原触助效血半鱼副带领中山大学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一直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阶普系合作,2008年受顺德文体局委托,带领08级硕士研究生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硕士一年级学生组成联合课程,研究"容桂镇沿江旧工业区改造设计",并于2008年10按亲宣统善部找例已富浓月举行相关项目的国际研讨会;2010年3月,带领1代但洲肉0级和11级研究生与听尽相客剧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找南山苏赶划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一同举办"三角四方:行进中的历史博物馆,广州、深圳、香港局滑致末露苦技转卷少、澳门四城研讨会"。
2007年1月,受邀参加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艺术与革命"国际研讨会,在物第十护必当向修部点注会上宣读了论文"英雄是怎样诞生的,革命文艺的视觉改造1942-1976"。2007年7月,受邀参加奥地利萨尔茨堡艺术节,在会上做"足尖上的仇恨:革命芭蕾舞中的身体伯移绿整类散困境与政治神话"专使滑乡题演讲。
专著《样式的对策:建筑的符号生产及其象征的逻辑》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文集《被压迫的美学:视觉表象的文化批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编辑中)
地租竞争与城市景观的多重性
《美术观察》2005年
彩墨之光把现实照亮:从杨之光的成名作看现实主义的类型学
《文艺研究》2009年
差异的南方性:广东的空间史与珠三角建筑生产
《U+A》中文版
足尖上的仇恨:革命芭蕾舞的身体困境与政治神话
《今日先锋》2009
图式与话语的双重性:关于王肇民的画-语研究
《文艺研究》2008
从黑暗中曝光的中国: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的三种我们
《城市中国》2008
机器、制度与自梳女:从容桂镇的标本看珠三角工业化的性别史
《Abiteri》中文版2008
2003年、《水运天长》综合景观获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公共艺术与城市雕塑竞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05年、《百川归海》综合景观获广州南沙亭角立交城市雕塑竞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05年、广州市行人指示标识系统设计(示范区域)(已建成)
2007年、广州科学城总体形象标识和导向系统设计
2010年、广东省立绿道标识体系设计(已实施)
2010年、广州亚运会《风动红棉》动态景观雕塑设计(已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