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古巴比伦神话

古巴比伦神话是指古巴比伦时代的神话,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早的叙事长诗就是《吉尔加美什史诗》,神话人物有伊休坦、女神伊什干塔尔等。其中也有大洪水传说的出现。

巴比伦文化多继承苏美尔-阿卡德文化,神话则更是如此(来自也是继承苏美尔神话)。由于两河流域国家的统一,宗教信仰也逐步趋于一致。在阿卡德王国时,天神安启改称安努,都姆兹改称坦姆兹,埃阿神与安启共用。巴比伦王360百科国时,宗教表现为多神崇拜和一神崇拜。天神安努、地神埃阿、大气神恩里尔等仍为主神,此外也有月神辛、太阳神沙玛什,农神坦姆兹和伊什塔尔(即印南娜),其它的神统称为安努那基。但是,由于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每穿极场巴比伦城成为王国首都,为表现王国的统一,这时出现了许多表现巴比伦保护神玛尔都克和反映帝王业绩的颂歌,其主要代表作品即导面只检半是《埃努玛·埃立什》和《咏吉尔伽美什》

  • 中文名称 古巴比伦神话
  • 外文名称 The ancient myth
  • 神话来源 《埃努玛·埃立什》
  • 释义 是指古巴比伦时代的神话

来自话来源

  著名史诗《埃努玛·埃立什》(又称《咏世界创造》)主要宪势进这年肉汇集了苏美尔民族的创世思想,着重歌颂地神埃阿之子、主神玛尔都克的事迹。这首诗360百科约一千行,成书于约公元前十五、十四纪世,后经学者从七块泥板中考据整理出来,故又称"七块创世泥板",它是历史上最早关于创世神话的题材之一。

  温龙李在神话故事

  埃努玛·埃立什

  相传太古之初,世界一片混沌,没有天,没有地,只有汪洋一片海。海中有一股咸水,叫提亚玛特,还有一股甜水,叫阿普苏,它们分油构粒型法写破别代表阴阳两性,在已已少爱温为衡汪洋中不断交汇,生出几个神只,到安沙尔和基沙尔时板庆凯阳严留们汉,他们又生出天神安努和地神埃阿,于是宇宙出现了最初的几代神灵。随着神灵逐渐增多,众神发生争端,提亚玛特和已困多阿普苏日益感到自己的势力在缩小,于是他们决定惩治众神。可是阿普苏并不满意提亚玛特的计划,决心将众神赶尽杀绝。当众神得知这一秘密消息,便在埃阿神带领下,杀了阿普苏,埃阿神因此成了众神之首。不久,埃阿神喜得贵子玛尔都克,他生来便与众不同,浓眉大眼,身强力壮,埃阿神又赋予他一切智慧和力量。后来阿普苏的儿子为报父仇,开始向天地神挑战,提亚玛特也况江更设前去助阵。天神与之跑物鸡交锋初战告负,决定让马尔杜克一展威风。马尔杜克欣然应允,并做了众神的统治者,他不负众望,英勇作战,一举歼灭来犯者,并亲手切断提亚玛特的腰身,用她的上身筑成苍穹,用她的下半身造出神只鲜手策航待马排培既大地。而后他又杀死了提亚玛特的一个辅助神,用他的血造出了人文伟似察套他类,并规定人的天职便是侍奉众神。这样马尔杜克终于察信少创建立起巴比伦王国,他则成为天国之主,众神之王。

  该史诗最初是由英国人于1848-1876年在尼尼微阿淑尔巴尼帕图书馆的遗址(该处位于伊拉克摩苏尔)中发掘出土。架黑1902-1904年,德国考古队在亚述帝国的首都阿舒尔城又发掘出木牛了该史诗的亚述版本,在这个版本中亚述人用阿舒尔城的主神替代了马都克神的位置,并且赫神和拉哈穆神成了阿舒尔神的父亲和母亲,这种变化在第一块、第六块和第七块泥板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之后,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博物馆在1924-1925年期间在基什遗址中挖掘出了完整的新亚述版本中的第一块和第六长吃任块泥板。1928-宜九盾1929年,德国考古队在乌鲁克遗址发掘出了新亚述时期版本的第七块泥板。通过以上的考古发现和从古物市场对残片的购买,这部史诗大体上被修复,只有第五块泥板残缺及李回的较为为严重。

  巴比伦洪水神话--《阿特腊哈西斯》

  《阿特腊哈西斯》最早发现在出土于苏鲁巴浓了限究察危语克遗址的苏美尔王表内,这是在巴比伦地区发现的三块洪水神话泥板中的一块。该神话拥有多个版本,已知最古老的版本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国王阿米萨杜卡(公元前1646-公元前1626年)统治时期,该版本流传了近1000年左右。同样在阿舒尔巴尼帕图书馆内也发现了一些零碎的亚述人版本。由于该神话刻在残破的泥板上,使得翻译工作异常艰难。1876年,在大英博物馆担任东方考古系助理的乔治·史密斯,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和自己丰富的学识,出版了《迦勒底人的创世纪》一书,书中收录了许多巴比伦文学作品,其中篇名为"The Story of Atarpi"的作品就是著名的巴比伦洪水神话--《阿特腊哈西斯》。虽然史密斯只是对三块破碎泥板进行复原,甚至把泥板的正面当做反面来研究,但他的工作还是迈出了对该神话研究开创性的第一步。1876年,斯密斯死后,三块泥板又被分离开来,直到1899年,其中的两块泥板被聚合到一起,被拉丁化并翻译出版。1899年,法国学者海恩希里·齐默恩,凭借其对巴比伦和苏美尔文献超人的理解能力,拉丁化并翻译了斯密斯整理的三块泥板中的两块,并且把神话中英雄的名字从斯密斯翻译的"Atar-pi"纠正为"",这为巴比伦洪水神话的研究奠定了里程碑式的基础。1956年,丹麦学者尤根·莱梭终于证明了神话内容的顺序,并将其连接成一个内容详实、生动的故事,故事开始讲述的便是人类的创造。之后又相继发现了一些古巴比伦时期和亚述晚期的小泥板碎片,于是,兰伯特和米勒德搜集了所有材料于1969年出版了《阿特拉-哈西斯:巴比伦洪水神话》,该书于1999年再版,书中还收录了米格勒的苏美尔洪水神话,这可以更好地比较两个不同时期的洪水神话,同时为苏美尔时期洪水神话的修复提供启发。

  神话的内涵

  这个神话故事是巴比伦文学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不仅表现了巴比伦人对创世、人类起源问题的关心,对自然的崇拜,也反映了两河流域国家政治的统一,宗教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还表明巴比伦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和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转变的历史进程。在诗中,提亚玛特代表了阴性世界,她不满众神的强大,欲惩治众神,代表阳性世界的埃阿神不畏先辈的威力,先斩后奏,夺取王位。埃阿之子马尔杜克继承父业,成为阳性世界的首领,他勇猛顽强,不屈不挠,经过殊死搏斗,终于战胜神母提亚玛特,体现了阳性的刚强和伟大。这个故事与古希腊神话中地母盖亚和众神之主宙斯的故事有些相似,它表现了历史在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反映了巴比伦王国在两河流域不断强大统一的现实,以及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王权神授的宗教观念。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