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土家族山歌

土家族山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特定的山地自然环境中形成并传唱,来自以传递土家族历史记忆、社会发展、民360百科族情感、民风习俗、生产生活等信息为内容的歌曲总称。土家山歌的历史渊源与土家族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息息相关。2010年10月18日,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授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 中文名称 土家族山歌
  • 释义 土家族口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 流行地区 重庆、贵州、湖北土家族地区
  • 文化遗产名称 土家族山歌
  • 遗产编号 Ⅰ-4

背景

  土家族音乐是一种富有鲜明风格特点的民族音乐,它与歌词及演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旋律、节奏、调备宗式、歌唱、歌词、衬词等是由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因七载岁帝皇记克天素所决定,并体现出土家族独特的音乐风格。

  土家族音乐也是一种具象的观念乐思,它不以实验、形式逻辑与大型曲式结构为标志,而是来自以社会伦理、自然音响、直觉感受、整体辨证、乐种功能、传播方式与线的艺术为标志,不似西方传统音乐所体现的数理逻辑的平衡、对比、和谐、一律的乐音运360百科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在土家族音乐中主体架每里活动方式及对象并非"乐理"所类比型归、条分缕析的认知对象,而是提倡天人合一、心物一体、情景交融以及掘井及泉的感受,体验土家音乐美的智慧结晶。

艺术风格

  土家族音乐艺术从各个乐种的音乐旋律、节奏、演唱、表演中所体现的粗究脱犷豪放、雄伟壮丽、肃穆凝重只头、慷慨悲歌、古朴严谨、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的音乐个性,显福屋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高度统一中所表现出的具有共同性的、相对稳定性的艺术特色。它是土家族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风、民族风格的展现,是土家族音乐艺术之生命。风格作为土家族音乐艺术中所体现的审美范畴,是从音乐艺千卷调东术整体上所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而被人们感知的,是土家人民在歌唱其民歌的主观心态特征和表现其音乐内容与形式的物质外壳的特征相统一而形成的难以说明却又能感受的艺术特质。作为一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其特质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在土家族群居的社会群体中逐渐形成的。

  在土家族山歌中,一定特点的音调的成音与该地的语音音调有着配纪李觉日政误卫植意袁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要入倍预古与渐质次验真正体现审美意义上音乐风格的能力却是语言所不能及的。如土家族地区湘、鄂之刘教护斯期比,鄂西利川的口音与四川相近,但和湘西的口音比较却有很大的区别,而在音乐上也有近似与差别之处,其共越红波甲统甚并元性是都采用五声性音阶,而不同点则是旋律进行中音程上的区别。

歌词形式

  土家族歌词多采用七字句,如:"晚风轻轻摇树梢,月亮静静上楼角,么妹轻轻往外走,金竹林里会阿哥。"五句子歌也是土家族一种独具特色的山歌,如:"男在高上打一望,妹在河里洗衣裳,男向妹子把手招,妹在河里抬头看,棒槌捶在石头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土家族山歌的多样性。多样化的题材不仅本身成为风格的一个特点,而且必然会反映在作为音乐形态主体的曲调之中,从而对土家族音乐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衬词在土家族山歌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衬词来自运用较为广泛并具有独到之处,如"哎呀佐"、"嗬也嗬"、"哎哟也"、"喂衣哟"、"罗"、"哪"、"嘛"、"哦"、"啊"、"哇"、"唉"、"罗姐儿"、"里兰当"等等,这些衬词作为语言成份的表义是有限的,但与曲调360百科结合后确有很强的表情作用,它也是土家族山歌歌词中能影响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演唱特点

  在土家族聚居的这一群体中,其山歌的歌唱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以音高、音色、力度和时值上的细微变化,歌唱中以"滑"、"倚"、"颤"、"假声"等手法的不同运用,体现出土家族山歌歌指取研航各况企就握器多唱中特殊的内涵,它是歌唱中具有风格标志的艺术手段;同时,土家族山歌歌唱中也注重使用悠长的气息演唱音域宽广与跳度较大而波浪起伏的旋律。这些特殊的歌唱方法却因不影响信息的交流而更多的受着传统心态的控制,故更长期的保持了原有的状态。土家族山歌在原生的状态传承中,不仅是歌词传承,而且独特的唱法也作犯倍李了张输带井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较忠实的传承。由此,通过山歌唱法而更加显示出土家族音乐艺术独有的风格。

曲调特点

  土家族传统山歌的曲调,可以配唱多种唱词,可以为多位不同特点的歌手演唱,也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中流传。头践然土省第气势我国戏曲、曲艺音乐的程本演八答职做处高台式性在山歌中同样体现出来了。土家族山歌多是五字早征察善用群言句、七字句,后才有散句,每类歌都有固定的曲调。另外,与专业音乐创作不同,它的一度创作(编曲)和二度创作(演唱),是共同进行的,是歌手与欣赏者综合创造的结果。人们在生活过程中进行审美活动,审美过程又积极烧直红参与,使这一民间文艺样式影响渐毫夫坐希着生产劳动、民俗活动和日常生活。歌师傅大多不识字、不识谱,没有系统的音律理论,却参三帝能产生五声、七声为氢夜乡的终变和各种特殊音阶、调式;没有系统的曲式结构理论,却能编出各种逻辑严密、结构严整的曲式来,这不能不令人惊叹他按志们的音乐才能。

传承方式

  土家族的山歌不像作曲家的歌曲一旦完成即便定型,它是口头经操汽些仅察游传承的民间艺术,是在不断的口耳相传中衍化与完善的,它的艺术风格也是在这种传承过程中得以形成的。土家人民既是创作者、歌唱者、演奏者、表演者又是欣赏者,同时也是批评者。这种六位一体的土家族音乐艺术风格得以形成的传承过程,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自然与文化背景中完成的。而其中对土家族音际边冲号环乐艺术影响最为明显的乃是人们赖以儿充办展减亚放觉及风生存的条件-- 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与民风民俗。操作方式是一代代口传心授,一辈辈衍展传递,并由口头语与符号的操作方式而传承。音乐语言的口头传承主要是师傅所授,习学者从其音响去感悟,体验音乐语言中的美及音高的准确;从气口、气息、语气、句法去获取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强弱关系,把握音响变量;从方言音色、发声方法上操作,掌握土家族音乐特点团才送业输湖毫势被医。他们与听众直接从声衡现敌曲裂须丝胜周争参音交感,而听众也具有一种开放性的态度,他们不以某种固定性或封闭性的情绪期待、创作与欣赏行为方式约定,而使一切都是合理的。

山歌之乡

  2010年10月18日,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授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称号,并于10月18日举行授牌仪式。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授牌仪式

  沿河土家族山歌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质朴无华,情感真挚热烈,内容丰富,取材多样,构思精巧,语言清新,几乎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内容。"山里人、爱唱歌,不唱山歌不快活"。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发扬光大土家山歌,沿河自治县委、政府近年开始将其作为主要的文化品牌加以打造。2010年4月,该县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由中国民协副主席余未人、副秘书长赵铁信等组成的专家组,前往沿河实地考察。 专家组一致认为,在沿河建立"中国土家族山歌之乡",条件已完全成熟,并符合中国民协"文化之乡"的命名条件。10月8日,中国民协正式批复,授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称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会议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