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史,主来自要讲述了近现代以来亚洲各国的政治体制、革命运动、宗教发展等各方面的历史。另有同名书籍《亚洲史》。
来自这是一部材料充实有新理、观点材料纵横贯通的著作。它聚焦于伊朗以西、俄罗斯以南的"季风亚洲"地区,即东亚、还益从名家镇爱令然钟永南亚、东南亚,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述。从而,此书不致成为国别史的堆砌,而全面详细地展示季风从亚洲古代至今数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历程。其中,尤以中国、印度、日本、朝鲜、越南为重点,是一本了解亚洲历史的很好的入门书。罗兹·墨菲是著名的美国中国史学家,曾师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其理论360百科框架和治史风格也继承了费正清的治史传统,对亚洲饱含热情和赞扬。他直言不讳的宣称:"亚洲人及其文化因为代表着全亮引考讲高人类历史中最重要、最丰富、最多彩的篇章。对世界历史的任何探讨必须给予亚洲以显材洋你著地位,当然亚洲史本身也自有其重要的价值。"书中不但高度评价了亚洲各输封沉字只格普尼占主要文明的传统成就,对于它们的现代化历程和未来的发展也持肯定和赞许态度。
作 者:罗兹·墨菲(Rhoads Murphey)译 者:黄磷
书 号:978-7-510钱况属还视讲滑0-3710-8/C·165
开 本:787×1092毫米 1/16 印 张:40 插 页:4
字 数:656千 版 次:2011年8月第1版
印 次:2011年8月第1次印刷 定 价:80.00元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后浪出版视村轮群究标少已只呢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罗兹·墨菲,美国中国历史学和地理学专家,出生于费城,1950年获得哈弗大学博士学位。64年任密歇根大学教授,此前曾在华盛顿大学任教,也曾任台湾大学和东京大学客座教授。1954-1956年为驻亚洲外交官联来自合会主席。1974年获密歇根大学突出贡献奖。作为亚洲研究协会宽课范世斤将地前主席,曾担任《亚洲研究杂志》、《密歇根中国研究报》以及亚洲研究协会主办360百科的《专论》等刊物的编辑。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福特基金会、古根哥西输材每海姆基金会、国家慈善捐赠会和美国学会理事会会员。著有《上海:进入现马代中国的钥匙》(1953科血伯染翻为治复装维案)、《地理学入门》(197元委了助罪8,第4版)、《地理学的研究范围》(1982,第3版)、《条约口岸与中国的现代化身般火婷良》(1970)、《中国出迎西方:条约口岸》(1975).其中《外来者:西方人在印度和中国》(1977)获得密歇根大学出版社年度最佳图书奖。
我一直很欣赏这本书,因为它内容全面,地图清晰,饱含南亚、东南亚、东亚和中亚的地区安排……这本书至今仍是一本了不起的成功之作。
Sue Gronewold,基恩大学
本书的极大长处是对亚妒军谁队洲的所有方面进行了考察,没有品服依红买燃流其他书是这样做过或用过同样的方式做过。
哥情掉许更John F. Weinzierl、莱昂学院
在某种程植统业则度上可以说,罗兹·墨菲撰写的这部《亚洲史》足与其通余企派修望道死千房清师费正清和赖肖尔等人的《东亚文结甚明:传统与变革》相媲美。对于一个西方学者来说,撰写一部地域广袤、文化复杂多样的地域史务皮,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陈奉林,外交学院
早就需要编写一本亚洲史教科书了,这种需要因相关课程内容的膨胀及选修此课程的学生成倍增加而更为迫切。本书主要是为选修亚洲历史的学生撰写的,但对那些攻读世界史或非西方史的学生亦将有所助益。对大多数人来说,"亚洲"主要指波斯(伊朗)以东和前苏联以南厚课国较项武并局头甲的地区及其文化,而这也正是本书论述的焦点。地球上这一辽阔而多姿多彩的区域,从公元前300音油庆饭令守书犯左0年前后直到现在,容纳了全世界大约一半的人口,它有时被称为"季风亚洲",是架乱速工要超孔式左投亚洲的一个总体上比较温暖和潮湿的部分,它截然不同于中住头丝东地区的沙漠景观和经万严落五围决口案前苏联的寒冷地带。当然,它的有利气候造成了它那高密度聚居的大量人口,这又与西亚和北亚的空旷地带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样定义的季风亚洲,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处的开伯尔山口开始向东延伸,经过印度、东南亚的大陆部分及岛屿,直到中国、朝鲜和日本。
季风亚洲的不同地区居住着不同的民族,它们各有其悠久的文化,而且在两千年前或更早几乎全都达到了高度发展水平。考虑到这些亚洲文明所经历的悠久历史和它们在远古时期就拥有了大量人口,在亚洲生活过的人应该比世界其余部分的总和还要多。亚洲人及其文化因而代表着全人类历史中最重要、最丰富、最多彩的篇章。对世界历史的任何探讨必须给予亚洲以显著地位,当然亚洲史本身也自有其重要的价值。
了解亚洲主要文明的入门书
本书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辅之以每章后面列出的补充读物或原始资料(除正文中引用过的外)。各章的篇幅相近,因而全书既能作为半年学期或两个季度学期或全年的教程,也可以作为一门内容更广的世界史课程的一部分。
第3章对亚洲各类传统社会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与西方传统作了一定的对比。第12章讲述现代西方国家开始对伟大亚洲文明传统发起冲击,其后各章则越来越多地关注西方的压力和亚洲的回应,内容从殖民主义、半殖民主义和掠夺性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亚洲的独立和革命运动的兴起。最后一章考察了21世纪开始时亚洲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包括它空前高速的经济增长率,这种高速增长的原因,以及亚洲向当代世界领导地位的攀升。
几乎所有亚洲史教科书都集中论述四大文明中的某一个,仅有少数几本介绍了中国和日本之间相互紧密关联的历史,有时也简略涉及朝鲜,本书则对后者以及往往被忽略的越南给予了较多的注意。与其他课本不同的是,本书对不属于季风亚洲的中亚也有所涉及。亚洲四大文明的每一个都有大批专家在研究,这些专家的大多数都极少偏离自己的主要知识领域。但是,我们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把亚洲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学习,这样做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可能特别合适,对于专家也不无裨益。本书坦然声称崇尚比较分析法,并对每个主要传统给出一种从其开端至今的均衡的历史。第21章又回过头来探讨有关亚洲的普遍特质和跨文化比较这一命题。本书总的来说采用了最新的学术成就,它反映了作者40多年涉足亚洲事务及其历史的职业生涯,其中包括长期居留亚洲进行的研究和观察。它是为那些对亚洲史毫无背景知识的新学生们撰写的,它用明晰简洁的语言介绍了亚洲史的主要特征。
重点突出社会史和文化史
过去二十年或更长时期内,历史著述的一个新特点是越来越重视社会和文化方面,并力图尽可能多地再现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对这些问题给予了特别优先的关注,尽管有关古代亚洲,也和古代其他地方一样,可资利用的知识很少。然而,每一章除了重大政治和经济事件及其进展外,还尽量涵盖了有关社会、文化动向以及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内容。另一个特点是介绍了亚洲所有主要宗教(第2章),考察了每一种宗教信仰如何适应并反映使它得以兴旺起来的社会状况。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强调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书中采用的大量照片。几乎每章都附有的地图进一步表明了所述事件发生的舞台。本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反复强调每一种亚洲文明的地理基础,以及该文明演进中环境所起的作用。最后,每一章都特别注重了妇女所起作用的演变,既个别地介绍了各领域卓越妇女的作用,也整体地介绍了每个亚洲社会中妇女地位变化中的作用。
特色和原始资料
不仅仅是为了使叙述生动,同时也为了实现前述各项目标,本书多数章节都附有该章节所述时代某个城市的市民生活图,而且特别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出于同一目的,也收入一些人物传记性质的肖像,其中很多是著名妇女肖像。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再现历史真貌。几乎每章都有摘自有关原始文件的加框引文,这更加强了读者似乎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同时也提供了历史学家研究的文本。最后,除末章外,每章后面列出了相关的网址和很多推荐的补充读物,它们主要选自有关该章内容的最新学术成就,但也有一些出自经典的或权威的著作,这些补充读物通常都反映了不同的学术观点。
同其他学科一样,随着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观点的改变,随着每一代新人在历史事件中寻找新课题,历史著作的撰写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本书反映了这些变化,它呈献给读者的是大多数专业人士今日心目中的亚洲史。它的及时性,它收集的新近事件的完备,成了它的重要优点。亚洲史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知识领域,现在是放弃分别讲述单个国家(就像我们长期以来对西方史一样)的做法,而将它作为一个整体呈献给初学者的时候了。不论用何种标准衡量,亚洲史在全球舞台上至少与其他地区的历史同样丰富,同样重要,同样悠久或者更为悠久。21世纪的世界看来很可能会以亚洲为主导,它的影响甚至将超过它传统而辉煌的过去。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它,包括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而达此目的的最佳方法,就是学习它的历史。
第六版的修订
本书再次经过仔细审核修订,收入了直到2008年的新材料。我感谢许多读者提出的修改建议,它们几乎全被我愉快地采纳了。第六版的修改和补充内容有:
·论述中亚--包括蒙古、阿富汗和伊朗--的篇幅有所增加。
·增加了介绍所有亚洲国家妇女地位的材料。
·五篇新的"交叉文化短评",包括:
第10章:亚洲的妇女
第15章:帝国主义与亚洲
第16章:亚洲民族主义的兴起
第17章:糖和橡胶:生产过剩的谎言①
第20章:印度与全球市场
·十三份新加框文件,包括:
第6章: 马可·波罗谈南印度
第11章:一位母亲给儿子的信(顾若璞写于1632年)
第13章:17世纪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对方的看法
·对正文进行了许多修改,以反映最新学术成果和最新事件,如贝娜齐尔·布托的被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