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位能法旧急曲用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2020纪念版)随境贵粉请皇巴令宽》是2020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白落梅。
作者:白落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或送合杨别流呼根社; 第1版 (2011年8月26日)
平装: 27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来自 开本: 32
ISBN: 9787511316585
条形码: 9787511316585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内容简介:她是中国第一代火意万顶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活激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360百科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记血状罪天:林徽因传》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林徽因,一代风华的绝世佳人,才华横溢倾倒众生;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痴迷钟爱一生。就是这个走在人间四月天的女子,让众男子“渴望仰慕爱”,让众女子“羡慕嫉妒恨”。21世纪隐世才女白落梅走近20世纪最传奇的女子,展现一代才女多情动人的人生传奇。
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冰心
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来自、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张幼仪
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萧离则360百科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粉宪喜饭力受洲价控气益痕”。
——卞之琳
林徽因的聪明和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距离……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提离款务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植阳技鱼白外称全把她当做仇敌。
——李健吾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简单自持。心似兰草。文字清淡。已出版作品《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恨不相逢未剃时——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容若词传》《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等。
第一卷 梦中期待的白莲
01刹那缘起
02梦中白莲
03老宅光阴
04人间萍客
05青春初识
第二卷 那一场康桥绝恋
06漂洋过海
07邂逅伦敦
08康桥之恋
09相逢是歌
10转身天涯
第三卷 爱真是一场修行
11碧海情天
精致站格会景四贵 12落花流水
13烟火幸福
14爱是修行
15各自安好
第四卷 漫步红尘烟火里
16陌路交集
1又频包刻业7尘埃落定
18山间静养
矛逐兴班能院 19痴爱一生
20后会无期
第五卷 你是人间四月天
甚抓仍题敌职足往阻燃作21阴晴冷暖
22离合幻梦
23人间四月
二手呢约环又州普环述岩24遭遇战火
25小镇驿站
26自我救赎
第六卷 人生聚散两依依
27焚书取暖
散妒 28此消彼长
29聚散依依
30翩然辞别
31盛筵散场
32化生千百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正抓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关背素杨末些煤质华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
时光微小念主节济江盟杀燃现镇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些攻举段源两聚搞保洋世种种烟火,应该承担岁月带给我整福执威燃工封假们的沧桑。可流年分明万架制望手判云安然无恙,而山石草木是这样毫和殖模诉把发无伤。只是曾经许过地老天荒的城,在细雨中越发地清瘦单薄。青梅煎好的茶水,还是当年的尔服举货可宁阻液千再单味道;而我们等候的人,不会再来。
后来才知道,那一袭素色白衣的女子已化身为燕,去寻觅水乡旧巢。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梦。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有着美丽的容颜。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最后都可以全身而退。
她叫林徽因,出生于杭州,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在雨雾之都伦敦,发生过一场空前绝后的康桥之恋。她爱过三个男子,爱得清醒,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可她懂得人生飘忽不定,要学会随遇而安。
所以,当爱情接踵而至时,她会做短暂的停留,又义无反顾地离开。看着她决绝的背影,又无比的优雅,那时候,仿佛连一声珍重都是多余。她让每一次转身都成隔世,又让每一次相逢都成永远。她总是那样洁净,任凭世事万象丛生,她的内心始终山明水秀、一清二白。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梦中白莲相信许多人对江南水乡都有一份难舍的情结。无论是身处江南的,还是不曾踏足过江南的,对江南的风物人情都有着近乎宿命般的眷念。时间久了,江南就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一个常常想起却又不敢碰触的梦。因为生怕这个梦会在有生之年无法成真,怕生命旅途走到尽头还不能得偿所愿。
每个人都无从选择自己的故乡,你是出生在花柳繁华的江南,还是长成于草木荒凉的塞北,早在前世就注定。命运之神编排了我们的来处与归所,纵然那个被称作故乡的地方不是心中所爱,也不能改变其真实的存在。但我们可以选择迁徙,也有可能被迫放逐,这一切亦早有定数。从来,我们都是人间匆匆过客,凡尘来往,你去我留,不过如此。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杭州,这座被世人赞誉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许多人魂梦所系之地。这里有闻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难以言说的梦里情怀。无论你是出生于杭州,还是和西湖仅有一面之缘,都为可以与这座城有所相关而深感幸运。都说同一片蓝天下,有缘自会相逢,而同在一座城,是否真的可以魂灵相通?
林徽因有幸地,一百多年前,在那个莲开的季节,她降生于杭州。这座诗意含蓄的城,因为她的到来从此更加地风姿万种。一座原本就韵味天然的城,被秋月春风的情怀滋养,又被诗酒年华的故事填满。它真实美好地存在,无需设下陷阱,所有与之相遇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从此沉迷不醒。
像林徽因这样温柔而又聪慧的女子,她的一生必定是有因果的。所以祖籍原本在福建的她,会出生于杭州,喜爱白莲的她,会生于莲开的六月。这座繁华骄傲的古城,不会轻易为某个人低眉含笑,而林徽因却可以做那倾城绝代的女子。微雨西湖,莲花徐徐舒展绽放,多年后,这个叫林徽因的女子成了许多人梦中期待的那朵白莲。唯有她给得起杭州诗意闲淡的美丽,给得起西湖温润洁净的情怀。
林徽因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林孝恂考中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而祖母游氏典雅又高贵,是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林徽因身上沿袭了他们儒雅优秀的血统,所以此生拥有斐然才情与绝代容颜。也许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林徽因注定会成为那个风云时代的倾城才女。
那个莲开的夏季,杭州陆官巷,一如既往的古朴宁静。青石铺就的长巷,飘散着古城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这是一座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城,我们时常会被一些细小的柔情与感动潜入心底,忘了自己其实也只是小城的过客。从哪里来还要回到哪里去,短短数十载的光阴,不过是跟岁月借了个躯壳。我始终相信,身体不过是装饰,唯有灵魂可以自由带走,不需要给任何人交代。
杭州陆官巷林宅,是一座古朴灵性的深深庭院,带着温厚的江南底蕴。只是不知道黛瓦白墙下,有过几多冷暖交替的从前;老旧的木楼上,又有多少人看过几度雁南飞。无论你从何处来到这里,都会误以为这座老宅就是梦里的故园。时光仿佛还停留在昨天,却真的好遥远。百年沧桑,岁月变迁,多少人事早已面目全非,不曾更改的始终是老宅所留存的旧日情怀。
院内的苍柳又抽了新芽,梁间燕子筑的巢还在,木桌上老式花瓶已落满尘埃。一百多年前的某个夏日,这座宅院里传来一位女婴的啼哭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已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她叫林徽因,从她降落人间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有了注定的人生故事等待她去演绎。或凡庸,或绚丽;或平淡,或起伏;或欢欣,或悲苦,这一切过程,在命册上早已写好。
相信命册吗?《红楼梦》中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翻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和“金陵十二钗副册”。这册子里面写的判词就是金陵十二钗的命数,是她们人生结局的暗示。只是红颜多薄命,所以匾额上写就的是“薄命司”。那么多风华绝代的女子,花容月貌终究抵不过春恨秋悲的凋零。有些人在意过程是否华丽,无谓结果,而有些人不在意过程有多辛苦,只图有个善终。
每个哭着来到世间的人,带给亲人的是无尽喜悦,每个微笑离开尘世的人,带给亲人的则是永远的悲痛。难道一个人自生下来开始,就真的有一本命册,如同生死簿那般醒目地搁在阴冥之境?而我们就必须按照书页里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将其演完才能罢休?若是如此,就真的不必过于奔命,须知因果有定,得失随缘。
都说人生下来就是为了承担罪孽的,但对于一个新生命,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无法制止的愉悦。然而,繁华世间又何尝不是一杯毒酒,你以为自己早已厌倦,其实却总想一醉贪欢。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亦是幸福。
林徽因的出生给林氏家族无疑带来了莫大的喜悦,虽为女婴,可她粉雕玉琢的容颜让人一见欢喜。这个漂亮的女婴瞬间就给厚重的大宅院增添了灵气与欢颜。祖父林孝恂从诗经《大雅·思齐》里采了“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的句意,给女婴取了徽音这个美丽的名字。后来,为避免与当时一男性作者林微音相混,从1934年起改为林徽因。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名字,林徽因这一生被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深爱。尤其是金岳霖,他温和又执著地爱了林徽因一生,终生未娶。他就这样为林徽因守候一生、寂寞一生、也缄默一生。试问,如此深刻的情感,又有几个男子担当得起?
我们无法从一个婴孩脸上读出任何故事,每个全新的生命都有着一尘不染的纯净,都是那么的完美无瑕。一个人只有在出生和死去的时候是最干净的。刚刚出生的人,删除了所有前世的记忆,纯粹地来到人间。而一个行将死去的人,则是空手离去,带不走这凡世半点尘埃。
但是我始终相信,无论你多么纯然,冥冥中总会有所昭示。一滴水中,可以看到其深沉的含容;一朵花里,可以读懂其微妙的心事。所以,幼婴时的林徽因一定隐透出逼人的灵气与聪慧。或许他们都明白,这个小小女孩注定用诗意和美好的情怀,来完成降落人间的使命。
青春初识世间真的有许多难以言说的奇缘偶遇,置身于碌碌红尘中,每一天都有相逢,每一天都有别散。放逐在茫茫人海里,常常会有这样的陌路擦肩。某一个人走进你的视线里,成了令你心动的风景,而他却不知道这世界上有过一个你。又或许,你落入别人的风景里,却不知道这世上曾经有过一个他。不知道多年以后,有缘再次相遇,算是初见还是重逢?
有时候,伫立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心底会涌出莫名的感动。觉得人的一生多么不易,我们应该为这些鲜活的生命而感到温暖,为凡间弥漫的烟火感到幸福。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都将后会无期。既知如此,又何忍为一些微小的错过做出深刻的伤害?何忍为一个回不去的曾经做出悲情的沉迷。
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萍水相逢随即转身不是过错,刻骨相爱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在注定的因缘际遇里,我们真的是别无他法。时常会想,做一个清澈明净的女子,做一个淡泊平和的女子,做一个慈悲善良的女子,安分守己地活着,不奢求多少爱,亦不会生出多少怨。无论荣华或清苦,无论快乐或悲伤,都要一视同仁。
看过世间往来女子,知晓每个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风华和韵味,但可以在史册上留下一笔的人不多,能够让众生铭记的人更是太少。民国,那是一个拥有古典气质,又携带现代风情的时代。在乱世风云里,出现了那么一批才情万千的女子,她们用自己的高贵、风华、睿智、美丽,演绎着或璀璨绚丽,或陡峭孤绝的人生。
我不得不承认,林徽因是一个可以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的女子,仿佛只有她可以在滔滔不尽的尘世里淡定自若,可以令徐志摩为她写下最美丽的诗章,令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才华横溢的男子相安无事地甘于为她守护一生。都说文如其人、其性、其心,读林徽因的文字,永远都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那般清新美好。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莲的一生,纯净、柔美、优雅。
十四岁的林徽因已是一位娉婷女子,她的才情以及落落韵致随着流年生长,仿佛所有从她身边走过的人都会被其少女独有的清新给迷醉。那时候,林长民与汤化龙、蓝公武赴日游历,家仍居北京南长街织女桥。徽因平日里除了料理家事,空闲时间她便一心编字画目录。徽因自信地显露才情,她甚至觉得,那个手捧诗书、静弹箜篌的女子才是真正的自己。
书上说,这一年林徽因认识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也有记载,把林徽因、梁思成相识时间定在林徽因从英国归来的一九二一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子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应该说,林徽因认识梁思成应当是在去英国之前。因为林、梁两家属于世交,他们有许多可以结识的机会。后来梁思成女儿梁再冰在《回忆我的父亲》中有这么一段记述,让我们更加确信,林徽因初遇梁思成是在十四岁的那一年。
“父亲大约十七岁时,有一天,祖父要父亲到他的老朋友林长民家里去见见他的女儿林徽因(当时名林徽音)。父亲明白祖父的用意,虽然他还很年青,并不急于谈恋爱,但他仍从南长街的梁家来到景山附近的林家。在‘林叔’的书房里,父亲暗自猜想,按照当时的时尚,这位林小姐的打扮大概是:绸缎衫裤,梳一条油光光的大辫子。不知怎的,他感到有些不自在。
门开了,年仅十四岁的林徽因走进房来。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我想梁思成应该是对林徽因一见钟情的,那时候梁思成已经十七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少年郎。在他的身边也许不缺美丽大方的俏佳人,可是像林徽因这样清新动人的江南女孩,应当是绝无仅有了。初见时,他只觉徽因似一朵出水芙蓉,清新淡雅,飘逸绝尘。而林徽因初见梁思成这位俊朗文雅的少年又有怎样的感触?
相信每个男孩心中都幻想过这样一个清纯女孩,渴望肩并肩行走的喜悦,渴望十指相扣的温暖。而每个女孩心中亦构思过这样一幅美好的图景,和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坐在草坪上,背靠着背谈论青春梦想。这个过程很短暂,但是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感觉令人怀想一生。
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林徽因初见梁思成一定没有怦然心动之感。或许有的只是一个少女见一个少年的喜悦心情,有些许腼腆,些许快乐。而梁思成这一见,就再也没能忘记林徽因,只是他们之间注定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才能并肩走在一起。原本是两个一同行走的人,其间一个人在路途上探看了别的风景,而另一个人一直在原地等待。
想起了三毛与荷西的那场恋爱,这位比三毛小了六岁的大男孩对她许下永恒的爱情。那时的三毛唯有感动,却不愿相信。六年后,他们再度重逢,荷西一如既往的真心将三毛打动。他们携手走进了撒哈拉沙漠,开始了风雨相伴的人生。他们用了六年的时间来辜负,又用了七年的时间相偎依,再用一生的时间来离别。
林徽因是那个采撷风景的人,梁思成则一直立于原地相守,待林徽因停下脚步,偶然回眸,发觉那个人还在,一直在。也许是累了,也许是感动了,总之,有一种遗憾,叫错过;有一种缘分,叫重来。林徽因既无悔于过往的痴情,梁思成亦没有追究曾经的失去。没有谁的过去是一纸空白,再乏味的人生都会不断地有故事填满。爱过的人,不能当做没爱过;拥有过的岁月,永远是属于自己。
都说女孩要真正爱过才会长大,就像破茧而出的蝶,有一种蜕变的美丽。林徽因第一次心动,是在英国的伦敦,在美丽的康桥,为了那个风流倜傥的男子——徐志摩。之前所有的邂逅都只是一种简单的存在,对于她,没有意义。因为我们都相信,这样一位纯粹静好的女子,在最美的年华里拥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是源于对清澈灵魂的认可。
十四岁的林徽因不会知道,梁思成会是她携手一生的伴侣。尽管梁启超有意与林家联姻,但他仍主张自由婚恋,相信感觉才是最重要的。再后来,林徽因去了英国,她以绝代容颜和才情令许多中国留学生生出爱慕之心,追求之意。她独恋上徐志摩,只是他们的爱情像一场烟花,璀璨过后只留一地残雪。之后,林徽因再没有丝毫旁骛之心,只钟情于梁思成了。
那时,同在美国留学的顾毓琇说:“思成能赢得她的芳心,连我们这些同学都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慕求者之多有如过江之鲫,竞争可谓激烈异常。”可见当时的林徽因是怎样的风华绝代,她的纯净美好,仿佛是为了应和一场青春的盛宴。这个叫林徽因的女子,将最美的风华酿成一坛芬芳的酒酿,让人闻香即醉。
漂洋过海一直以来都认为,最美的女子应当有一种遗世的安静和优雅。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何种心情,她都能让你平静,让你安心。这样的女子应该有一处安稳的居所,守着一树似雪梨花,守着一池素色莲荷,缓慢地看光阴在不经意间老去。可直到后来才明白,每个女子都要经历一段热烈的过程,才能显露她非凡的美丽与惊心的情怀。她的安静不是画地为牢,而是在紫陌红尘独自行走、听信缘分。
所以之前,每当看到林徽因安静清纯的模样,看到她美丽洁净的诗篇,我们都会以为,她的人生应该静美到无言。她应该是一个筑梦的女孩,在水乡江南,在温暖的小屋里,筑一帘幽梦。可许多年前,她就和江南优雅地告别,从此接受了迁徙的命运。这种迁徙不是颠沛流离,是顺应时代,是自我放逐。本是追梦年龄,又怎可过于安静,枉自蹉跎流光。
所谓诗酒趁年华,也只有青春鼎盛之时才敢于挥霍光阴,一醉求欢。十年之后,再去回首,只觉红尘如梦,我们不过在梦里做了一场春朝秋夕的沉迷。厌倦了凡尘的五颜六色,独爱岁月清欢,只希望可以有个妥当的归宿,安排落拓的自己。在此之前,无论你多么深晓人间世事,博览群书,依旧无法做到淡定从容。世间百态,必定要亲自品尝,才知其真味;漫漫尘路,必定要亲力亲为,才知晓它的长度与距离。
一九二○年春天,林长民赴英国讲学,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其父去伦敦读书。这一次远行让林徽因从此走上新的人生历程,也意味着她行将彻底地告别青涩的少女时代。此番漂洋过海,她所能看到的是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人物,汲取新的知识,面临新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个刚刚长成的女子来说,这些新的事物带给她的应该是鲜活与神奇的美丽。
有人说,假如林徽因没有跟随她的父亲林长民飘洋过海,甚至没有出生在官宦、诗书世家,而是在一户平民百姓家庭过平凡庸常的日子,以她的聪慧也能把握得很好。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境况,她都不至于让自己过得狼狈。世人心中的林徽因,又或者真实的林徽因,就是那朵莲,根茎种植在泥淖中,却永远是那么清白纯净。
一个女子可以在众人心中赢得一世的清白,是多么的不易。跳不出万丈红尘,就只能与它交好,在俗涛浊浪面前,就算你跪地求饶也于事无补。林徽因自小就明白这个道理,可她不说,只默默地与人间万物妥协,让我们永远看不到她的累,看不到她的伤。有时候,甚至觉得她的聪慧与淡然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经过漫长的修炼就有着比寻常人更深的道行。可她分明还是个孩子,那一双水灵清澈的眼眸告诉我们,她未经多少世事,她是那么的漫不经心。
自己是个怀旧的女子,总以为她亦是如此。后来才相信,这世间有相同情怀的人,但他们绝不会有相同的故事、相同的人生。让我静守淡泊流年,不理繁华万千,是甘愿的;如若命运安排好我要在天涯,亦无可回避。或许林徽因的心情也是这般,从来没有固执地想过要什么,也没有刻意去拒绝什么。每个人自从拥有生命的那刻起,就注定要扬帆远航。一旦没入苍茫江海,又何来回转的余地?
漂洋过海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时尚。林徽因这位大家闺秀自是顺应潮流,因为任何的执拗都不能改变初衷。当徽因乘上远航的船只,看着浩渺无边的大海,她第一次深刻地明白,自己只是一朵微小的浪花。她是一个素淡女子,没有想过要风云不尽,只想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做梦,浪漫自由地生活。
喜欢一个词语,同船共渡。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期待有一位可以和自己同船共渡的人。今生所有缘分都是前世修炼所得,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所以我们应当相信,今生所有与自己相识的人,前世都结过深刻的缘法。所有与你我擦肩的路人,前世可能是邻居,是茶友,甚至是知己或亲人。而我们今生所有的邂逅,又会为来生的缘分做好安排。十六岁,多愁善感的林徽因,是否亦会有如此的念想?希望可以和某个浪漫诗意的男子同船共渡,结下一段美好的缘分。
自从徽因随父亲离开中国之后,就同他到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行。看过了法国巴黎的浪漫风情,去过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领略过欧洲城堡建筑的艺术与华丽,徽因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的宽大,她被异国风情那些无以言说的美丽彻底征服了。原以为世间熙攘繁华莫过如此,山只是山,水也只是水,人亦只是人。可当林徽因赏阅过各国不同的风物人情,参观过风格迥异的建筑之后,她就再也不能停止对建筑业的追求。
游览各国,林徽因体会最深的就是建筑震撼心灵的力量。一直惊叹造物主是何等的神奇,可以将自然山水装扮得那般圣洁和至美。平日里,我们总是太沉迷于繁琐的名利,而忽略了人生除了浮名还有太多的美好值得留恋。比如世间旖旎的风光,万古不变的青山,滔滔不尽的江水。这种干净、这种大美,成了每个人心中至高的信仰,搁在最神圣的角落,不轻易与人言说。
后来,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两个人一起攻读建筑学,相濡以沫走过风雨人生。读过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人,或许都会以为,林徽因应该是个诗情柔弱的女子。在她生命中,爱情应该高过事业。然而,她竟是一个高旷女子,她执著于事业,觉得事业的成就远比小儿女的情感要豁达。所以她将自己的一生都交付给了事业,哪怕到最后病痛缠身,亦不曾有过丝毫的放弃。面对感情,她却多了一份清醒。
一九二○年九月,林徽因以优异成绩考入St.Mary′s College(圣玛莉学院)学习。在英国,林徽因也经常加入到父亲的各种应酬中,她以女主人的角色接待许多文化名流,这对于她后来的文字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她不是普通的小家碧玉,在屋里翻读几本书,就开始闭门造车。她领略过名山大川,结识过许多著名史家学者,所以她在文坛上的起步高于其他女作家。
更多时候,林徽因喜欢一个人待在居住的寓所,调一杯咖啡,偎在壁炉旁,读她喜欢的书。许多名作家的诗歌、小说、剧本,她都一一阅览。伦敦,这座美丽的雾都,总会飘起缠绵悱恻的烟雨。而这位寂寞的诗意少女,总是独自守着窗外的雨雾,筑一场又一场无约之梦。她期待在这异国他乡,会有一个多情男子走进她的生活,与她共有一帘幽梦。
烟雨总是太过撩人情绪,孤独的时候,总是希望生活中有浪漫发生。林徽因希望可以像童话里所写的一样,和喜欢的人围着壁炉喝咖啡,闻烤面包的清香,彼此若有若无地诉说心情,岁月在旋转的韵律中缓慢流淌。尽管那个人还没有出现,但聪慧的林徽因心里有预感,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一定有属于她的故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