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本病是由大肠杆菌埃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疾病总称),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年龄兔都易感,主要断乳至4月龄小兔来自的威胁最大。

大肠埃希氏杆菌是中等大小杆菌,其大小为1~3 um×0.5~0.7 um,有鞭毛,无芽胞,有的菌株可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阴360百科性,需氧或兼性厌氧,生化反应活泼、易于在普通培养上增殖,适应性强困比举。本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等极易觉九战也产生耐药性。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及解剖特点以下学板充月随痢为主要特征,排出黄棕色水样稀粪。急性病例一般1~2天死亡,亚急性1周左右死亡。体温正常或偏低,腹部现究诉十国吸航里帝膨胀,敲之有击鼓声,晃之有流水声。患兔四肢发冷、磨牙、流涎。

  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质脆;肺炎性水肿,有出血点;胃粘膜脱落,胃壁有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溃疡乱展殖官右布轴军另言斑;结肠、盲肠的浆膜和粘膜充血或出血,肠内充满气体和胶胨样物。有的病例肝脏和心来自脏有局灶性坏死病灶。

治疗方法

  螺旋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20毫格控负克,肌肉注射;多粘菌素E,每天每千克体重0.5~1毫克岁星充,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1.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3次(以上三者交替应用或合用效果更好);硫酸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5散龙左露校酸力例毫克,肌肉注射,每天3次;恩诺沙星,每千克体重0.25~0.5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360百科连续3~5天。为了提攻零石景和高治疗效果,应与补液同时进行。

预防措施

  本病与饲料和卫生有似教复掉在示夫哥区直接关系。应合理搭配饲料来自,保证一定的粗纤维,控制能量和360百科蛋白水平不可太高;饲料不可突然改变,应有7天技弦他字批图行皮水左右的适应期;加强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消除蚊家谁景尼子、苍蝇和老鼠对饲料和飞厂破并建吧饮水的污染;对于断乳小兔,饲料中可加入一定的药物,如痢特灵、喹乙醇、氟哌酸或氯霉素等;饲料中加入0.5%~1%的微生态制剂,连用5~7首连取优效天;对于经常发生该病的兔场,可用本场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制成氢氧化外名盐派矿管目杂余状重铝灭活苗进行预防,20~30日龄的小兔每只注射1毫升,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主要案例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疾病,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因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防治措施的效果,有无继发其它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

  集约化养鸡在主要疫病得到基本固福章底日格乙控制后,大肠杆菌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鸡群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饲料、饮水、鸡的体表、孵化场、孵团促化器等各处普遍存在,该菌在种蛋表面、鸡蛋内、孵化过程中的死胚及毛液中分离率较高。因经构成了养鸡全过故哥存查程的威胁。

  本病在雏鸡阶段、育成期和成年产虽超史或蛋鸡均可发生,雏鸡呈急性败血症经过,火鸡则以亚急性或慢脚说正性感染为主。多数情况下升固划死打见因受各种应激因素和其它疾病的影响,本病感染更为严重。成年产蛋鸡往往在开产阶段发生,死淘率增多,影响产蛋,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种鸡场发生,直接影响到种蛋孵化率、出雏率,造成孵化过程中死胚和毛蛋增多,健雏率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在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

  大肠肝甲混画挥菌病在肉用仔鸡生产过程中更是常见多发病之一。

  临床表现

  鸡大肠杆菌病没有特征的临床表现,但与鸡只发病了够和各被策克显离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部位、有无继发或混合感染有很大关系。

  (1)初生雏鸡脐炎,俗称"大肚脐"。其中多数与大肠杆菌有关。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他点晚度敌而里从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此种病雏多在一周内死亡或淘汰。

  另一种表现为下痢,除精神、食欲差,可见推出泥土样粪便,病雏1-2天内死亡。死亡不见明显高峰。

  (2)在育雏期间其中包括肉用仔鸡的大肠杆菌病,原发感染比较少较少见,多是由于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尤其是当雏鸡阶段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过程中,或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常有本病发生。病鸡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拉稀。同时兼有其它疾病的症状。育成鸡发病情况大致相似。

  (3)产蛋阶段鸡群发病,多由饲养管理粗放,环境污染严重,或正值潮湿多雨闷热季节发生。这种情况一般以原发感染为主。另外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鸡白痢、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不高,产蛋高峰上不去,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鸡群死淘率增加。病鸡临床表现有如鸡冠萎缩、下痢、食欲下降等表现。

  3、病理剖检变化 初生雏鸡脐炎死后可见脐孔周围皮肤水肿、皮下瘀血、出血、水肿,水肿液呈淡黄色或黄红色。脐孔开张,新生雏以下痢为主的病死鸡以及脐炎致死鸡均可见到卵黄没有吸收或吸收不良,卵囊充血、出血、囊内卵黄液粘稠或稀薄,多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见到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

  与霉形体混合感染的病死鸡,多见肝脾肿大,肝包膜增厚,不透明呈黄白色,易剥脱。在肝表面形成的这种纤维素性膜有的呈局部发生,严重的整个肝表面被此膜包裹,此膜剥脱后肝呈紫褐色;心包炎,心包增厚不透明,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气囊炎也是常见的变化,胸、腹等气囊囊壁增厚呈灰黄色,囊腔内有数量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如同蛋黄。

  有的病死鸡可见输卵管炎,粘膜充血,管腔内有不等量的干酪样物,严重时输卵管内积有较大块状物,输卵管壁变薄,块状物呈黄白色,切面轮层状,较干燥。有的腹腔内见有外观为灰白色的软壳蛋。

  较多的成年鸡还见有卵黄性腹膜炎,腹腔中见有蛋黄液广泛地布于肠道表面。稍慢死亡的鸡腹腔内有多量纤维素样物粘在肠道和肠系膜上,腹膜发炎,腹膜发炎,腹膜粗糙,有的可见肠粘连。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较少见到。小肠、盲肠浆膜和肠系膜可见到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易分离,肝脏则表现为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灶。

  其它如眼炎、滑膜炎、肺炎等只是在本病发生过程中有时可以见到。

  总之,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和较典型的病理变化,可以作出诊断。

  临床诊断

  用实验室病原检验方法,排除其他病原感染(病毒、细菌、枝原体等),经鉴定为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方可认为是原发性大肠杆菌病;在其他原发性疾病中分离出大肠杆菌时,应视为继发性大肠杆菌病。

  防治方法

  鉴于该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在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逐步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种鸡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另外应搞好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工作。所有这些对预防本病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在防治本病过程中发现,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几乎没有治疗作用。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这些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已经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防治本病时,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或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可收到满意效果。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同时可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鸡已患病,体内已造成上述多种病理变化的病鸡治疗效果极差。

  本病发生普遍,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药物治疗效果逐渐降低而且又增加了养鸡的成本。国内已试制了大肠杆菌死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制苗菌株应该采自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毒株,或本场分离菌株制成自家苗使用效果较好。种鸡在开产前接种疫苗后,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明显减少,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有所提高,减少了雏鸡阶段本病的发生。

  在给成年鸡注射大肠杆菌油佐剂苗时,注苗后鸡群有程度不同的注苗反应,主要表现精神不好,喜卧,吃食减少等。一般1-2天后逐渐消失,无须进行任何处理。因此应在开产前注苗较为合适。开产后注苗往往会影响产蛋。

  预防指南

  1、优化环境

  (1)选好场址和隔离饲养,场址应建立在地势高燥、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居民区(最少500m),特别要远离其他禽场,屠宰或畜产加工厂。生产区与生产区及经营管理区分开,饲料加工、种鸡、育雏、育成鸡场及孵化厅分开(相隔500m)。

  (2)科学饲养管理:禽舍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饲料和管理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

  (3)搞好禽舍空气净化:降低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和积聚是养鸡场必须采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常用方法如下:

  ①饲料内添加复合酶制剂:如使用含有β~葡聚糖的复合酶,每吨饲料可按1kg添加,可长期使用。

  ②饲料内添加有机酸:如延胡索酸、柠檬酸、乳酸、乙酸及丙醇等。

  ③使用微生态制剂:A:可赛优;B:EM制剂,国产商品名称为"亿安"。

  ④药物喷雾:A、过氧乙酸,常规方法是用 0. 3 %过氧乙酸。按30ml/m3喷雾,每周1~2次,对发病鸡舍每天1~2次。B、多聚甲醛:在25m2垫料中加入4.5kg多聚甲醛,它可和空气中氨中和,氨浓度很快下降到5×10-6,但21d后又回升到100×10-6,因此应重新使用。

  ⑤惠康宝使用:该制剂是由丝兰科植物茎部提取物,主要成分是沙皂素。

  ⑥寡聚糖又称寡糖,A、糖萜素,使用方法,蛋鸡(鸭)400×10-6(配以25 %大蒜素50×10-6),肉仔鸡400~450×10-6,猪300~350×10-6拌料。B、飞尔达2000,使用添加剂0.1%(抖料或饮水),发病群(如MD、ND、IB、IBD、AI)等增加0.2%~0.5%,连用3~5d后,再按0.1%添加使用。C、速达菌毒清,使用方法:肉仔鸡保健程序,1~10日龄、21~30日龄、31~40日龄及41~50日龄各阶段饮用4~5d,每毫升速达菌毒清加水1kg饮用。蛋鸡保健程序,每隔10d饮水4d,其他同上。

  ⑦机械清除:及时清粪,并堆积密封发酵,及时通风换气。

  ⑧重视环境治理,饲养场地绿化,种草植树。

  2、加强消毒

  (1)种蛋,孵化厅及禽舍内外环境要搞好清洁卫生,并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以减少种蛋、孵化和雏鸡感染大肠杆菌及其传播。

  (2)防止水源和饲料污染:可使用颗粒饲料, 饮水中应加酸化剂(唬利灵)或消毒剂,如含氯或含碘等消毒剂;采用乳头饮水器饮水,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

  (3)灭鼠、驱虫。

  (4)禽舍带鸡消毒有降尘、杀菌、降温及中和有害气体作用。

  3、加强种鸡管理

  (1)及时淘汰处理病鸡。

  (2)进行定期预防性投药和做好病毒病、细菌病免疫。

  (3)采精、输精严格消毒,每鸡使用一个消毒的输精管。

  4、提高禽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1)疫苗免疫:可采用自家(或优势菌株)多价灭活佐剂苗。 一般免疫程序为7~15日龄,25~35日龄,120~140日龄各一次。

  (2)使用免疫促进剂:首选乳化维生素ADE,左旋咪唑200×10-6。Vc (高稳西为微囊化Vc)按0.2%~0.5%拌饲或饮水;VA1.6~2万u/kg饲料拌饲;加强维他旺多维按0.1%饮水连用3~5d。

  亿妙灵:可以用于细菌或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的治疗,提高疫苗接种免疫效果,对抗免疫抑制和协同抗菌素的治疗。使用方法,预防:1:2000倍,治疗:1000倍, 加水稀释,每天1次,1h时内饮完,连用3d(预防)及5d(治疗)。

  (3)搞好其他常见病毒病的免疫:如ND、IB、IBD、MD、及AI等。

  (4)控制好枝原体,传染性鼻炎等细菌病,可做好疫苗免疫和药物预防。

  5. 药物防治

  应选择敏感药物在发病日龄前1~2d进行预防性投药,或发病后作紧急治

  【1】抗生素

  (1)青霉素类

  A、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按0.2g/l饮水或按5~10mg/kg拌料内服。

  B、阿莫西林:按0.2g/l饮水。

  (2)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d然头孢菌素作原料,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常用的有20种,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不同而分为1~4代。

  第三代有头孢噻肟钠(头孢氨噻肟),头孢曲松钠(头孢三嗪),头孢呱酮纳(头孢氧哌唑或先锋必),头孢他啶(头孢羧甲噻肟、复达欣),头孢唑肟(头孢去甲噻肟),头孢g肟(世伏素,FK207),头孢甲肟(倍司特g),头孢木诺纳、拉氧头孢钠(羟羧氧酰胺菌素、拉他头孢)。先锋必1g/10l水,饮水,连用3 d,首次为1g/7l水。八仙宝:0.5g/l水,连用3d,首次为1g/7l水。

  (3)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2~4万u/l饮水。

  卡那霉素:2万u/l饮水或1~2万u/kg肌注,每日一次,连用3d。

  硫酸新霉素:0.05%饮水或0.02%拌饲。

  链霉素:30~120mg/kg饮水,13~55g/吨拌饲,连用3~5d。

  (4)四环素类

  土霉类:按0.1%~0.6%拌饲或0.04%饮水,连用3~5d。

  强力霉素:0.05%~0.2%拌饲,连用3~5d。

  四环素:0.03%~0.05%拌饲,连用3~5d。

  (5)酰胺醇类

  氯霉素:按0.1%~0.2%拌饲,连用3~5d或按40mg/kg肌汪。

  甲砜霉素:按0.01%~0.02%拌饲,连用3~5d。

  (6)大环内脂类

  红霉素:50~100g/吨拌饲,连用3~5d。

  泰乐菌素:0.2%~0.5%拌饲,连用3~5d。

  泰妙菌素:125~250g/吨饲料,连用3~5d。

  【2】合成抗菌药

  (1)磺胺类

  磺胺嘧啶(SD):0.2%拌饲,0.1%~0.2%饮水,连用3d。

  磺胺喹恶啉(SQ):0.05%~0.1%拌饲,0.025%~0.05%饮水,连用2~3d,停2d,再用3d。

  (2)硝基呋喃类

  呋喃唑酮:0.03%~0.04%混饲,0.01%~0.03%饮水,连用3~5d,一般不超过7d。

  (3)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等,预防量为25×10-6,治疗量50×10-6,连用3~5d。

  (4)抗感染植物药(中草药)

  黄连、黄岑、黄柏、秦皮、双花、白头翁、大青叶、板兰根、穿心莲、大蒜、鱼腥草。

病因研究

病原学

  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已知大肠杆菌有菌体(O)抗原170种,表面(K)抗原近103种,鞭毛(H)抗原60种,因而构成了许多血清型。最近菌毛抗原被用于血清学鉴定,最常见的血清型K88,K99,分别命名为F4和F5型。在引起人畜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简称EPEC)、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简称ETEC)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间称EIEC)等之分,多数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都带有F 抗原。在170种"0"型抗原血清型中约1/2左右对禽有致病性,但最多的是O1、O2、O78、O35四个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木糖、甘油、鼠李糖、山梨醇和阿拉伯糖,产酸和产气。多数菌株能发酵乳糖,有部分菌株发酵蔗糖。产生靛基质。不分解糊精、淀粉、肌醇和尿素。不产生硫化氢不液化明胶、V~P试验阴性,M.R试验阳性。

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等处的常在菌,在1g粪便中约含有106个菌。该菌在饮水中出现被认为是粪便污染的指标。禽大肠杆菌在鸡场普遍存在,特别是通风不良,大量积粪鸡舍,在垫料、空气尘埃、污染用具和道路,粪场及孵化厅等处环境中染菌最高。

  大肠杆菌随粪便排出,并可污染蛋壳或从感染的卵巢、输卵管等处侵入卵内,在孵育过程中,使禽胚死亡或出壳发病和带菌,是该病传播过程中重要途径。带菌禽以水平方式传染健康禽,消化道、呼吸道为常见的传染门户,交配或污染的输精管等也可经生殖道造成传染。啮齿动物的粪便常含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可污染饲料、饮水而造成传染。

  本病主要发生密集化养禽场,各种禽类不分品种性别、日龄均对本菌易感。特别幼龄禽类发病最多,如污秽、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过冷过热或温差很大的气候,有毒有害气体(氨气或硫化氢等)长期存在,饲养管理失调,营养不良(特别维生素的缺乏)以及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及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应激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