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陶晴贤

陶晴贤(1521年-1555年10月16日),  父亲为大内家臣陶兴房。  晴贤原名陶隆房,大内氏名将,被主公大内义隆称作"西国无双的侍大将"。后因主公大内义隆不理政事而沉醉于玩乐之中而发动了政变杀死了主公,招致讨伐。1555年10月,陶晴贤率3万大军在严岛与毛利军交战,毛利军在村上水军协助下发动奇袭,导致陶晴贤的军队陷入混乱,陶晴贤在混战中自刃而死,享年35岁。法名是卓针轩吕翁全羡,墓地在广岛县廿日市市洞云寺。

  • 中文名称 陶晴贤
  • 别名 陶隆房
  • 国籍 日本
  • 民族 大和民族
  • 出生日期 1521年

人物简历

  陶晴贤(1521年-1555年10月16日),父亲为大内家臣陶兴房。晴贤原名陶隆房,大内氏名将,被主公大内义隆称作"西国来自无双的侍大将"。后因主公大内义隆不理政事而沉醉360百科玩乐而发动了政变杀死了主公,招致讨伐。

掌权之后

  他掌握突两刘套径有大内家实权后,仍与另裂切毛利元就表示友好,不过毛利元就却采取消极的态度,终于使两者的同盟关系瓦解,晴贤在折敷畑之战对毛利军大败,失去了安艺国的领土,1555年陶晴贤率3均叶早沙细助日列操夫文万大军在严岛与毛利军交战,毛利军村上水军协助下情况导致陶晴贤的军队陷入混乱,晴贤在混战中自刃而死,享年35岁。法名是卓针轩吕翁全羡,墓地在广岛县廿日市市洞云寺。

生平

  陶晴贤(すえ はるかた),原名陶隆房(すえ たかふさ),幼名五郎,家族一直是周防国大内氏的最重要的家臣(事实上,他们与大内氏的先祖都是出自多多良家族,因此家纹也同为大内菱,又称花菱),历代都担任周防守护代之职。陶晴贤本人以勇武善战著称,被人称为"西国无双护氧群妈压镇抗足移的名将"。然而,在后世的人们眼里,他更多的被视作叛将的代名词。这都是因为他背叛了自己的主人大内义隆。

少年

  年少时因美貌大内义隆所重用,元服后的名字为隆房,1539年父亲病逝后继承家督。1541年月,协助毛利元就击退进攻吉田郡山城的尼子军(吉田郡山城之),当时义隆授权为隆房回长造吗为大内军的总大将。1542年,隆房率领大军反攻尼子氏的根据德互地月山富田城,最终惨败而回,大内氏失去了多名大将。隆房则与文治派相良武任对立,加上义隆重用相良武任,导致隆房势力渐失。1545年,相良武任出家,陶隆房重新得势,1548年就任官位从五位上。1550年,隆房与内藤兴界整盛试图暗杀相良武任,却被义隆发现。隆房在大内家的实力酸江胡说学压大为削弱。

入仕

  大内氏祖上,据说出自朝鲜半岛百济国的琳圣太子。室町时代,大内弘世身任周防、长门两国守护,此后四传到一代枭雄大内义,其势力囊括了整个西部中国山地和北部九州,进而入京都领受管领代之职,声威之盛图最思念放视伤足以与当时被目为"半将军"的细川政元相抗衡。到其子义隆的时代,领有周防、长门、安艺、石见、备后、筑前和丰前七国守垂略吧深局玉理护,更完全垄断了今要操遣明船的贸易巨利。然而,大内氏就是在他的手里走使劳院但大策式渐向衰亡。

  大内义隆原本一直为无子苦恼,于是过继了姐姐与一条房家的儿子慢降明安越怀唱为嗣,就是大内晴持。可惜,1542年在征讨出云的尼子经久时,大内晴持战死。因命食件终在序陈孙电庆此,到1544年,义隆不得不从大友家过继另一姐与丰后国大名大友义鉴儿子为嗣,是为大内晴英。然而世事难料,次年,他的嫡子义白房尊出生,义隆随即便与晴英解除了过继关系。此后,受到兵败的沉重打击的义隆沉湎在京都文化中,生活日渐奢靡。内政上宠幸相良武任,结果激怒了陶晴贤。

末路

  1551年,陶晴贤联合同样对于大内义隆宠幸相良武任不满的长门守护代内藤隆世与丰前守护代杉重矩,发动叛乱。陶隆房亲率3000军队从陶氏主城、周防的富田若山城出阵,大内义隆亲自率领10000余人应战。结果阵前即有2000人被陶晴贤策反,最终一败涂地。大内义隆逃至长门的天宁寺,在走投无路中自杀。陶晴贤重新迎回大内晴英继承大内氏族,更名大内义长。而他自己也将名字从原来的陶隆房改为陶晴贤(隆字来源是大内义隆的赐字)。

  原本陶晴贤对大内义隆是有着相当深厚的感情。他从小作为义隆的侍童长大,一直忠心耿耿。在从出云撤退的时候,他亲自殿后保护大内义隆撤退。但是,随着义隆沉湎于奢华生活,玩物丧志。不希望与主家一起陷入衰亡命运的陶晴贤,本着"天予不取,反受其祸"的信念,发动了以下克上的叛乱。然而,正是这次叛乱,导致了他走向末日……

  在事实上掌握了大内家的实权后,陶晴贤的主要对手是逐渐崛起的安艺国的豪强毛利元就。元就以为大内义隆报仇为名,拒绝陶晴贤的支配。

  1555年,毛利元就派兵在严岛西北部的有之浦筑宫尾城。陶晴贤则亲率大军两万五千出击,在折敷畑合战小胜毛利军以后,直扑严岛,踏入了毛利元就为他设下的陷阱。

  当时,毛利元就的兵力只有4000。但是,依靠儿玉就方率领的直属水军、乃美宗胜率领的过继给小早川氏的三子小早川隆景的沼田水军,以及临时前来助阵的因岛的村上水军,毛利元就的水军并不处于下风。9月30日夜晚,风雨大作,毛利元就率领2000士兵潜渡大海,来到了陶晴贤的前军本阵所驻扎的塔之冈之后,第二日清晨六时,毛利元就下令突击。2000士兵直冲陶晴贤本阵,巧妙混过敌军防线登陆的小早川隆景军从正面向塔之冈发起冲锋,宫尾城守军也杀出城中,陶晴贤的2万余大军全线崩溃。陶晴贤与大将三浦房清逃至大元浦。只见波涛汹涌,全无舟船。眼见走投无路,一代名将陶晴贤在绝望中自杀,年仅35岁。

陶氏源流

料简介

  陶氏出自多多良系的大内支裔,大内盛房第弟盛长出居周防国佐波郡右田村始称右田氏,而后右田来自弘俊儿子弘贤出居吉敷刻行况站用息赶件郡陶村,称陶六郎弘贤,此为周防陶氏之始。弘贤之子弘政从陶村迁移到都浓郡富田,筑若山城作为居城。从南北朝时代以来,陶氏一直是大内家的重要家臣,弘政儿子弘长出任长门守护代,弘长孙子阿树者王二有策掌兵争原盛政出任周防守护代,从那时起,360百科周防守护代一职与大内家树得危露算存父重臣笔头的位置就为陶氏所世袭了。盛政儿子弘政战死,右田家的弘房作为弘政第弟出继到陶家。大内氏的家纹为"大内菱",又称唐花菱。而陶氏的家纹,在各种文献中一直没有被提到,但在吉川弘文馆版《国史大辞典》中的"大内菱"条里有一段说明:"大内菱与山口菱一起被以周防山口大内氏为首的多多良系家族作为各家的纹广泛使用",因此,作为多多良系大内庶支的陶氏,因该也是用"大内菱"作为家纹的。另外,日本的寺院一直有在屋瓦里印上捐建寺院的豪族的家纹这样一个传统,而在陶弘政所建的正护寺和陶弘政创立的辰文寺的屋瓦上,都印有大内菱的标记,这就为陶氏以大内菱为家纹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

应仁之乱中的陶家

  弘房儿子弘护,被称为英明将军,在应仁之乱当主大内政弘上京之时斤声协担任留守一职,而后又在去袁只文平定政弘叔父教幸的叛乱中立下大功,文明十四年(1482)五月27日,在山口城的宴车粒收艺动概封留赶会上,陶弘护被石见吉见氏当主吉见信赖用家传宝刀"鹈噬"刺死,享年28岁,信赖本人随后被内藤弘矩当场斩杀,史称"山口馆事件"。然而,在这样的大乱年代,吉见家竟没受到注反读士套任何处罚。此后陶家由弘护之弟弘诠继任家督,吉见家由信赖弟弟赖兴(正赖之父)继承。弘护之子武护长大后继承了陶家,然而由于武护的死陶家渐显衰弱,另一方面斩杀了吉见信赖的内藤弘矩一族逐渐成为大内重臣首领。陶武护恐内藤氏势力进一步扩大,在1495年初向行将就木的大内政弘进言内藤预谋立大内高有研大混久洲尼仍化程弘为当主,政弘一怒便处死了内藤弘矩内藤弘和父子。时过不久,大内义兴继承大内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随即便诛杀了陶武护。陶家由武护弟弟,也就是陶晴贤的父亲陶兴房继承。

家庭

陶兴房

  陶兴房(1480?-1539),入道后称道麒。兴房继承陶家家督,很有可能是经支那过大内义兴的一番谋划的,虽无实据可查,从三个方面能略窥其迹:陶武护在铲除内藤氏的同时,也打击了义兴之弟高弘医早绿,为义兴扫除了继任的障碍,事实上义兴大概一直对高弘就有猜嫉,所以在1499年处死谋乱的杉武明后,毫不犹豫的杀死了高弘的2个儿子,迫使高弘出奔大友家,因此诛杀武护这一拥立自己的功臣的行为,颇令人不解;然而义兴的正室正是被陶武护害死的内藤弘矩之女,这就给他一起章照田怀且个杀陶武护的理由;另外,陶兴房的兴字,就指帝往妈整节药是受义兴的赐予"兴",而且二人年龄相近,由此可以猜测君臣二人的关系事先定是很不错的,以致终义兴一生,都对兴房信重不疑。有此三条,再汉四斯曲加上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武护被杀兴房继任就不难理解了。然事已远矣,只能试推一二,再难深考。

  明应五年(1496年)12月,大项省足最包思让英所内义兴出阵九州讨伐势力扩大到肥前的少贰氏,少贰政资在筑前高祖城笼城,但陶兴房从箱崎的包抄,促使政资在次年4月弃城逃走。这大概是兴房最早的出阵了,在此战中,陶兴房初显了智将风度。此后,陶兴第斗诉许连纸怎先房作为大内氏重臣的笔头转战各地,并在永正五年(1508)随义兴上洛,在船冈山合战担任大内联合军的先锋中立下大功。关于此役的先锋一职事先还有一番争抢,最终年纪大约31岁的兴房从54岁的尼子经久承入大关迫含独诉手上抢得先锋一职,率前毫下李降话严刚造学收阵完美的击溃了敌军。陶兴房作为大内氏的首席重臣,与号称文武大将的一代名主大内义兴一起创造了西国之雄大内家的全盛期。

  义隆继承家督后,兴房随义隆出阵九州,参加了与少贰余党及大友氏的战斗。在天文三年(1534)年的势场原合战中,陶兴房用谣言诱敌,然后绕道突袭大友势主力得手,再一次显示出了一代智将的风采。在以优秀的军略著称于世的同时,他也是一位擅长和歌的风雅之士。

陶兴房之死

  1539年陶兴房病死。据说他在临死前常叹息儿子隆房短虑的性格一定会给家族带来灾祸。智者之虑,必有所中。兴房死前后,大致是大内义隆战绩的分界线,在兴房生前辅佐义隆的十几年间,大内家的继续稳健发展,而兴房死后,义隆的战绩伴遂着大内家的衰落便逐渐失去光茫。另一方面,兴房的早死使隆房过早的继任,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短虑的隆房很自然的犯下了一些不可挽回的过失,所以也可以说陶兴房之死乃是大内家由盛转衰的时刻。

隆房之名

  西国无双侍大将:陶晴贤(隆房)(1521年-1555年10月16日),以叛将的名字著称在世的牛人。他是陶兴房二儿子,原名五郎,母为陶弘诠女儿,有小说说他是兴房与京都的艺伎阿夏所生儿子但不足为信。晴贤幼时作过大内义隆的侍童颇得宠爱,元服后受赐一"隆"字称为陶隆房。

陶隆房

  陶隆房作为兴房的二子,本来是无法继承家督的,因为上尚有一兄兴昌(义清),然而这个兄长却在兴房之前死掉了。关于兴昌之死,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战死,另一说是作风不正被暴怒的兴房所杀,此事无从考证。不管怎样,最终1539年隆房继承了陶家,时年19岁。

  天文九年(1540)八月下旬,尼子晴久率三万大军出阵吉田郡山城讨伐投向大内一方的毛利家,毛利随即向大内氏求救,到十一月大内的援军才出发。因为大内家内意见不一,中间牵延了数月之久的原因,最后作为家中重臣的笔头,陶隆房进言:"若此次不救毛利家,大内的武名不立,再则,尼子是因毛利投向我方才出兵的,若此次置毛利不顾,将来恐再无豪族会投向我大内,而且现有的豪族也都会叛离大内家,这不光是毛利家的事,更是大内家的一件大事!"于是,大内义隆派隆房带领一万大军出援,十一月二十三日从山口出发由海路前往安艺。中途在严岛神社祷告后,在安艺的海田登陆,十二月三日在山田中山布阵。一月十一日,又把本阵迁移到郡山城的天神山,十二日,元就派儿玉就忠通知大内势决战定为十三日,十三早晨毛利元就亲率三千骑突入尼子势阵地,然后战斗陷入胶着状态,此时受命牵制尼子的陶隆房,果断的下令出击,在迂回渡河后,从背后突袭了青井山顶尼子势的本营,造成尼子久幸战死,尼子军全军夺气,连夜撤退。这就是吉田郡山城之战,陶隆房当时20岁,此战是他的初阵。对于这一战,一直以来人们都把主要目光集中在毛利元就无与伦比的谋略上,战前的坚壁清野,战时的柔韧防守与出其不意的突袭固是精妙无比,但没有陶隆房最后对尼子本阵的突袭这一神来之笔,那么元就的一切努力终究是徒劳的。一战成名,陶隆房由此便开始被人称为西国无双的侍大将了。此战也是元就之子吉川元春的初阵,元春与陶皆以勇猛著称于世,二人在一次比武后对对方的本领都甚感钦佩,意气相投之下结为了异姓兄弟。在陶与毛利一族交好之时,他又是否想到日后两家会兵戎相见呢?

兵戎相见

  郡山城之战尼子的败北,再加上同年年底战国巨星尼子经久病逝,安芸、备后、石见、出云诸国的领主纷纷投向大内,新投豪族怂恿因势力空前壮大而志得意满的大内义隆出兵出云,大概陶隆房本人也由胜生骄,对此竟表示支持并主张尽快攻占出云,他的观点是放弃这个机会的话投靠过来的大小豪族不久又会叛变,另一方面,文治派重臣相良武任却极力反对,主张即使作战也要步步推进,由攻击石见。现在想来,陶与相良斗争的冲突大概就是由此次开始的吧。在争议最后,大内义隆义隆采取了折衷策略,于天文十一年(1542年)正月十一日率一万五千人出征尼子,19日,登上严岛,在神社里祈祷胜利[又是严岛],而后继续进军中与安芸、备后、石见、出云等国的豪族合流,总兵力达到三万人左右,然而由于中途的延误,到第二年初大内义隆才在月山富田城附近布下本阵,这时,陶晴贤为首的急进派与毛利元就的缓进派又发生了冲突,在陶与相良、毛利的两次冲突中,陶隆房表现出刚猛急进的性格。最终,月山富田的险峻地形和三刀屋久扶、三泽为清、本城常光等豪族叛离等不利因素产生了巨大影响,再加上出征时间过长导致士气低落,经过几场草草的作战后,5月7日,义隆下达了撤退令。这一战,若按陶隆房事先主张的抓紧时间攻击出云这一战略执行,或许能胜也不一定,但最终却与此方针背道而驰了,事实证明时间的无止境拖延乃是此战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在主张缓进的意见上,我们大约也可窥见以毛利为首的各豪族欲借拖延来消耗大内实力的不良动机吧。而后,大内义隆从相对安全海路向山口逃跑,而陶隆房却决定亲自在陆路殿后,虽然义隆对隆房说了"你我即使是死也要在一起"这样的话,还是改变不了隆房殿后的决定。最终隆房与义隆从海陆两路各自安全的撤回山口。在此次撤退中还有一个插曲,义隆的嗣子大内晴持(义房)在出云的揖屋浦溺毙了,此事对大内家乃是最大的打击之一。

陶晴贤故事

与大内义隆

  大内义隆原本一直无子,于是过继了其姐与一条房家之子为嗣,是为大内晴持,晴持一死大内本家至此就绝后了,到1544年,不得不从大友家过继另一姐与大友义鉴之子为嗣,拜领将军足利义晴一字,是为大内晴英,因为大友家的强大,所以大内氏一直是不主张从大友过继嗣子的,晴英的过继,只是大内家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妥协。1545年,大内义隆的嫡子义尊出生,义隆随即便与晴英解除了过继关系。在1542到1545这三年里,大内义隆一直一蹶不振,因为出云之战的失败使之丧失了对武事的兴趣,再加上嗣子上的打击和不顺心,精神接近崩溃的他便开始寄情于京都文化。而京都文化在山口城长期以来积累的底蕴,也在此时完全被激发了出来,另一方面,大内义隆开始宠任文治派的相良武任,究其原因,此公在出云远征前曾大力反对过,由此也可见大内义隆在远征一事上深感后悔了,而事前急力主张出征的陶隆房,也由此能感觉到空前的信任危机吧。逐渐的,相良的地位达到了能与陶平起平做,这就成为大内氏之笔头陶家的最大威胁。此时,大内家的内部矛盾由最初的蕴酿开始慢慢走向高潮,在1551年达到顶点。陶隆房与相良武任的斗争,最初只是由几次争论开始,随着大内义隆对相良一派变得越来越偏袒,隆房的情续慢慢起了变化,乃至称呼相良武任为"迂讷腐败的老和尚"。而大内义隆为调和两派矛盾,一度要将相良武任之女嫁与陶隆房之子长房,这令素来瞧不起武任的隆房感到莫大的耻辱。另一方面,相良甚至背着义隆强占陶家的领地,这动摇了陶家最根本的利益。最终这一切成了隆房叛乱的导火索。

隆房叛乱

  同时,隆房作为臣子对主公义隆的态度也是很微妙的,作为义隆的侍童与之一起长大,隆房从小就对义隆有着深厚的君臣感情,对于义隆,他一直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忠心,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出云撤退时隆房挺身冒死殿后。然而,义隆长达八年的玩物丧志,足以令任何人对义隆和大内的前途灰心,在纷乱的战国时代,这样的过失是致命的。作为大内的庶家,陶氏与大内一直以来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主家的没落乃是庶家衰败的兆头,加上在与相良的争斗中处于不利地位,使陶氏已处于渐将衰亡的危急时刻。经过八年的压抑之后,向来行事激进的陶隆房不顾一切的奋力一搏也就不难理解了。

  除陶隆房以外,对大内义隆失望的家臣还大有人在,长期的重税招致无法揣息的领民的愤怒,从而导致义隆在领内基本上失去了向心力,所以当陶隆房谋反之时已有了众心所向的味道,最终这一切直接导致了与陶交战时义隆手下士兵的不战自溃。作为谋反的准备,隆房一面聚集兵力,另一方面运用灵活的手腕拉拢大内家内外的各方势力:对内,拉拢长门守护代内藤隆世与丰前守护代杉重矩,取得了家中实力派的支持,对外,与毛利元就进行商谈并向大友氏派遣了使者,保证了周边环境的稳固。天文二十年(1551年)8月29日,以青景隆著传言陶将造反为契机,陶隆房与江良荣房率3000陶军从富田若山城出阵,大内义隆事先已得到了消息,与亲信冷泉隆丰率10000大军应战,然而在对阵当场就有约有2000余士兵被陶策反,在随后的战斗中大内方逃兵渐多以致指挥不领,最终全军溃退,在从周防向长门的逃跑中只剩60人左右。义隆到了长门,准备渡海前往石见吉见正赖处(另有说法是逃往北九州),结果偏偏遇到海上起暴风,最后逃入长门太宁寺,九月一日在寺内自杀,年仅四十五岁,法名龙福寺殿瑞云珠天。一同殉死的还有冷泉隆丰、冈部隆景等人。而隆房的死对头相良武任事前已得知消息并逃亡筑前的杉兴运处。除此之外还要说到的一点就是陶一族的另一支,弘诠之子隆康在此次叛乱中却站在了隆房的对立面,为掩护义隆逃跑而奋战至死。

平定异己

  下克上成功的陶隆房并没有取而代之,而是着力于平定家中的异己势力,当时大内的实力派家臣有陶、内藤、杉这三家,分别世袭周防、长门及大内在九州领国的守护代。在陶晴贤下克上的过程中,内藤氏总体上是属陶派的,内藤氏的家督兴盛消极出战,同时其孙隆世又支属支持陶的一派,其结果就是坐视大内义隆在长门国内败死;而杉家则不同,杉兴运与杉重矩分别担任住筑前与丰前的守护代,杉兴运坚决支持义隆并收留了逃过来的相良武任,故遭到陶隆房的攻击,于1551年战死,同时相良武任也被陶处死,然而,在查阅相良最后的书状后,陶开始怀疑丰前守护杉重矩也曾向大内义隆进过谗言,一怒之下,毫不犹豫的又攻击了重矩。重矩事前已预料到迟早有这一刻,因此事先已将家督之位传给了儿子重辅,想借此来化解陶的不满,最后还是失败了。大敌当前之时杉重辅主张坚决抗战,重矩知道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抱着必死的觉误说:"陶家也有衰弱的那一天的,再那时你再完成父亲我的遗憾吧!"在重辅与兄弟正重一起逃往安艺后,杉重矩便被杀了,至此陶隆房以铁腕平定了大内所领的北九州与防长各国。另一方面陶大概对义隆仍抱有深厚的感情和无可奈何的遗憾,在天文二十一年(1552)3月1日执着甚至是有点偏执的从大友家迎立了义隆最近的亲人、曾经的嗣子晴英为主公,隆房也拜赐"晴英"的一个"晴"字,此后便称作陶晴贤,并于同年出家入道,后来大内晴英改名为大内义长。

  在大内势力范围内,陶家只剩下了最后一个敌人-------石见的吉见正赖。石见的吉见家在信赖山口馆刺死陶弘护后,经正赖之父赖兴的积极奔走家名才得以保留下来,因此世世代代都是陶家的死敌。到了正赖这一代,吉见家再度成为西石见的强大豪族,而且吉见正赖也娶了大内义隆的姐姐为正室,故义隆在战败后,就是准备从长门渡海逃往吉见家的。1553年十月,吉见正赖正式宣布从大内家独立,随后击败了来犯的陶军,次年(1554)三月一日,陶在山口集结了13000人的兵力,亲自出征,对吉见氏展开了长达五个多月的攻击,另一方面也遇到了正赖步步为营的顽强抵抗。5月11日,背后的毛利元就开始对大内的佐东银山城己斐城,草津城展开攻击。到了8月,石见诸城大部分已陷落,待援无望的吉见正赖不得不于23日以幼子广赖为质与大内势议和,另一方面,面对吉见一直战斗到底的决心,加上受到毛利背后的攻击,陶晴贤也是进退两难,于是便乘此机会与吉见氏达成了合议。9月15日,大内军先锋3000人与毛利发生折敷畑合战,在以逸待劳的毛利军面前大内败北,大将宫川房长战死。再加上对石见已进行了半年多的攻略,士兵已无心再战,于是陶停止了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回到本领开始集中军力,休整士气,这时他大概已经意识到毛利才是目前最大的敌人,并开始进行周全的战斗准备,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年左右。

与毛利相争

  然而,大内方利用充足的时间备战正是毛利元就不希望看到的,因为毛利与大内实力相差悬殊,若正面对抗有准备的大内军,毛利是无法抵挡的。因此元就不得不用尽平生谋略来布下一个陷阱,引诱大内方出兵。他于1555年春严岛筑宫尾城,这一行为暗藏了许多深机:严岛是近海的一个小岛,本身地形狭窄易守难攻,但又扼着周防通往安艺的海陆两路的咽喉,若大内进攻毛利时弃严岛与不顾,随时会被岛上的毛利军突袭后方;另一方面,对于大内来说,严岛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岛上有着全日本著名的严岛神社,此社乃是桓武平氏的家庙,然而在应仁之乱以来,颇有变成大内一族家庙的味道,从大永三年(1523)到天文十年(1541)这一段时期,严岛神社的活动记载基本上都与大内有关。在大内义兴与陶兴房时代,大内就与神社有着密切关系,据说社家奉行棚守房显名字中的"房"字就得自陶兴房的"房",到了义隆时代,义隆本人与房显来往一直密切,更重要的是每次大内对东面用兵,都是从海路经过严岛,而且总大将都要顺便到神社内祈祷胜利,据神社的记载:天文九年(1540)10月4日,大内氏将陶隆房等经过严岛,随后往援郡山城;同年11月1日大内义隆为战事祷告并献上长明灯;天文十年(1541)4月18日,大内义隆再次参拜神社。而且在天文十一年(1542)年的出云远征中,义隆于正月11日再度登上严岛,在神社祈求胜利,大内几十年来已经形成战前在严岛祷告的传统,假若元就事先不在严岛筑城,陶很有可能会再度到严岛去祷告,而宫尾城的修筑,明显犯了大内家与陶的大忌,这是陶无法容忍的。

  元就在严岛筑宫尾城,正是想引诱陶晴贤率主力攻击,这样,在严岛狭窄地形的制约下,大内军的兵力优势就无法展开,而元就进可以以不太占劣势的水军进行决战,退可以回安艺进行陆上合战我,完全掌握了主动。关于两方的对比,陆战兵力的人数差矩很大,水军的差距则小得多,在1540年的郡山城合战后,毛利乘势攻下了佐东银山等城,被大内义隆的嘉奖,从而获得了广岛附近有出海口的一片土地,接着元就通过各种策略收编了附近的一些海贼,再加上三子隆景出继小早川家而支配了小早川水军,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毛利家已经拥有了一支船数将近200艘的中等规模水军。另一方面,长期统领水军的冷泉隆丰在陶晴贤谋反时随大内义隆一起自杀,大内家的水军不可避免的受到削弱,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变数------海贼霸者村上三岛水军。在作好战备的同时,元就又对大内方的武将进行调略,首先向陶洒下江良房荣将作毛利家内应的传言,房荣被称作文武兼优之将,而且又在陶晴贤谋反时为陶立下大功,这样一个人在被毛利元就深忌的同时自然也会被欲大权独览的晴贤嫉视,然而房荣看破了元就的严岛陷阱,多次谏言陶不要出兵,再加上有关他要内应流言,陶便有了杀房荣的借口,1554年,陶晴贤派弘中隆兼屠灭了江良一族。毛利的另一招,就是密令手下的桂元澄投到大内方,元澄之父广澄本来就是因反叛元就而死的,这就已经给了元澄一个背叛毛利的很好借口,再加上元澄反叛过来时使用了苦肉记,足以使陶相信他的真心,更绝的是他还向陶递交了一份"起请文"表示忠心,这一切完全都是元就的授意,在那个时代,人们都相信违背了自己的"起请文"的话子子孙孙都会受到神的惩罚,当然,元就这样的绝世枭雄就不一定信了,不过陶晴贤却对这个东西深信不疑。从而对桂元澄产生了绝对的信任。

  乘此机会,桂元澄又向陶进言宫尾城的修筑尚未完成,乘此往攻立即可下。弘治元年(1555)9月21日,陶军20000人乘500艘船出发,22日在大元浦上岛,然而到30日还未攻下宫尾城,不过离陷城只差一步了。从陶军的布阵来看,可以说晴贤根本就没料到会遭受奇袭,他的战略大概是攻下宫尾城之后顺便在严岛神社里祷告胜利,再渡海上陆进攻安艺,城破前的这一刻也正是陶最松懈的一刻。在此关头毛利军于27日出阵,在29日与赶来增援的村上水军300艘船会合,不过这里村上水军的态度是颇令人玩味的,一直以来他们都没答应毛利的求援,到了此时宫尾城一破,下一步就是毛利的灭亡,在这个当口,他们很有可能是赶来观望的,甚至会在宫尾城破之后马上投入陶军的阵营,相对于援助弱小的毛利,这样才更合理更能保全自己的势力吧。然而次日也就是30日,一切开始走向历史注定的方向,当日突然出现了罕见的暴风雨,最佳的奇袭机会已经来临,此时村上开始遵照毛利指示向大内水军迂回,而毛利军则向陶军背后移动。10月1日晨,水陆两边的奇袭同时开始,最后在水军被灭,本阵被袭的情况下陶军陷入混乱,进而被完全歼灭。(关于此战的详细过程具体战况,在盟内有两篇详细介绍过,因此不再叙述)但据说在30日陶军只要进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攻下宫尾城,从而决定胜负了,而30日是"庚申"日,根据日本一直以来的传说,在当天晚上人身体中的"三尸虫"会在主人睡着的时候升上天空去向神报告这个人的罪行,所以这一天每个人都要行事谨慎,不要犯下令神愤怒的罪恶,而战争杀戮在此日更是不可饶恕的,因为这个原因,陶才没有在30发动进攻,从而丧失了那稍纵即逝的胜机,如果真有此事的话,那么元就选择在这一天行动,事前肯定已经预料到陶的按兵不动了。

  虽然遭受了重创,但能逃出严岛的话,陶晴贤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逃到岸边后陶却找不到一艘船,这和当年大内义隆临死前的情况颇为相似的,不知是不是讽刺。万般绝望的情况下陶晴贤在高安原(地点一直存在争议)自尽,为自己一生的风云划上了句号,享年三十五岁。随行的七名武士一起殉死,10月3日抵抗到最后的弘中隆兼父子也一起战死,至此严岛合战完全落幕,大内家的精英武将损失殆尽。

陶晴贤之死

  此战之后毛利氏遂对大内展开了全面进攻,而大内方元气大伤,同时因为再无一个像陶晴贤这样的人能将全家凝聚在一起,领内大小豪族纷纷投向毛利。1557年,毛利氏攻入周防,在杉重辅与杉正重兄弟的奇袭下,陶氏居城富田若山城陷落,陶晴贤之子长房被杀,(因果循环,杉家兄弟总算完成了其父的遗憾,不过另有说法是陶长房在落城后不知所踪)不久之后山口城陷落,陶长房之子鹤寿丸也死于乱军之中,至此陶家伴随着大内氏的灭亡一起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后记

  悲剧是一步一步酿成的,陶晴贤作为一个武者最大的悲剧是和一代智将展开了全面对决。晴贤是一个耿直,恪守传统的武将,,也无愧于西国第一勇将之名,若无元就,晴贤足以横扫西国,但在毛利元就这西国第一智将为求胜利不择一切手段的谋略面前,武勇变为次要,所谓的耿直和恪守传统更成为致命的弱点,最终陶完全没有发挥己方的实力,反而一步步走向对方的陷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猛将的悲哀,据说陶自尽之前,留下"なにを惜しみなにを恨まんもとよりも このありさまの定まれる身に"的辞世句,大意为"事已致此,不必再惋息悔恨,一切结果都是自身造成的",在无奈中表现出一种豁达。成王败寇,史书也只是为胜者所书,毛利称霸了关西十国,陶却留下千古叛将的骂名,事实上,身为大内庶家的陶若下定决心取大内本家而代之,也是不难的,然而正好相反,他却坚持拥立了更近嫡流的义长,一方面可见他对传统的尊重,同时也可见他对大内的真正忠心。话再说转来,他之所以反叛义隆,也是因为义隆身上有太多足以令家臣叛变的理由,这样的反叛,比之于美浓腹蛇斋藤道三对土岐氏的下克上,在动机上不知要好多少倍。从陶事后的一切行动看,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再度振兴大内家,因为大内兴,陶方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陶景洲
下一篇:手机密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