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研究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研究》是200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书名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研究
  • 页数 平装: 321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9月1日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平装: 321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07451742, 9787807451747

  条形码: 9787807451747

  产品尺寸及重量: 23.8 x 16.8 x 2.2 cm ; 540 g

  ASIN: B001HZCZHS

容简介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研究》研究目标是明确的:一是描绘了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特征全貌,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特征、认知特征、情感动力特征,及其与社会区域环境的关系;二是建立大学生人际关系特征系统心理模型,包括认知系统模型石见致握冲应承自死、人际关系动力特征与行为策儿边松略关系模型;三是阐述了大学生人际行为塑造的教育对策,利用社来自会化强化因子在人的行为塑造过程中的影响作用,从人际关系的协调入手,从销陈识道者镇听里初和谐关系认知技术、人际交往技巧、人际共情体验几个方面360百科,提出培训建议,培养大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和团队精神。

目录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模式调查研究的背景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其功能

  二、举顶成得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第四节 我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视角

  三、研究内容

  第五节研究方法

 刻损代则台角屋具争等绿 一、调查问卷结构

  二、访谈大纲的编制

  三、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取住伟陈低足跑感英我苦

  四、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利用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看征京儿州状况概貌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一、当代大学生主充突统急富必组要人际关系网络概况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动因

  三、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水平

价稳种养策冲振容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一、注序色父母关系

  二、朋友关系

  三、网络交友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动机

  五、大学生人际交垂那刻永爱解独章娘帝往技能

  第三节 当代大日格算脱宜速色伤哪谓传学生人际关系概况的总体印

  一、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网络状况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动才全段力结构分析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总体分析

  第三章 人际吸四陆乐汉你信雷灯皇构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一、人际吸引的认知特征

  二、人际吸引的行为特征

  三、人际吸引的情绪体绝爱师士型香

  四、人际吸引的动力特

  五、主要人际关系的相互吸引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一、师生间的人际吸引

  二、朋友之间的相互吸引

  三、与网友的相互吸引

  第三节 人际吸引模式

  一、家庭关系与人际吸引

  二、与同龄人的人际吸引

  三、师生之间的人际吸引

  第四章 人际互动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一、人际互动认知特征

  二、人际互动行为特征

  三、人际互动动力特征

  四、主要人际关系类型的互动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一、家庭内部互动

  二、师生互动

  三、朋友间的互动

  四、亲密朋友间的互动

  五、与网友的互动

  第三节 人际互动模式

  一、当代大学生与同龄人的互动

  二、当代大学生亲子互动

  三、当代大学生师生互动

  四、当代大学生人际互动模型

  第五章 人际沟通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一、人际沟通行为特征

  二、人际沟通认知特征

  三、人际沟通动力特征

  四、重要人际关系中的沟通行为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一、亲子沟通

  二、师生沟通

  三、普通朋友间的沟通

  四、亲密朋友间的沟通

  五、与网友的沟通

  第三节 人际沟通模式

  一、当代大学生的亲子沟通模式

  二、当代大学生的同伴沟通模式

  三、当代大学生的师生沟通模式

  第六章 合作行为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一、合作的认知特征

  二、合作的行为特征

  三、合作的动力特征和技能水平

  四、不同类型大学生合作模式特征比较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一、与朋友在一起的活动内容

  二、影响合作进展的因素

  三、小团体

  第三节 人际合作模式

  一、大学生合作模式的总体分析

  二、合作者与非合作者反应模式的比较

  三、大学生合作认知、合作情感与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式

  第七章 角色担任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一、角色丛

  二、角色间冲突

  三、父母对大学生的角色期望

  四、角色担任认知特征

  五、处理角色间关系的能力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一、角色丛(子女、学生、班干、朋友、恋人、社团学生会)

  二、父母的角色期望

  第三节 角色担任模式

  一、角色占有

  二、角色扮演和角色失调

  三、模型描述

  第八章 利他与受助行为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一、利他认知特征

  二、利他与受助行为特征

  三、利他动力特征和技能

  四、受助后的情绪体验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一、与朋友交往的互相帮助

  二、与老师的互帮互利

  第三节 利他行为模式

  一、利他行为认知的地区差异

  二、利他的道德归因倾向

  三、助人状况和受助状况的巨大反差

  四、利他的积极情绪体验

  五、有良好的利他意愿,但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

  第九章 人际冲突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一、人际冲突认知特征

  二、冲突行为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一、冲突的状态

  二、发生冲突时的情景

  三、如何避免冲突

  四、处理方式

  第三节 人际冲突模式

  第十章 攻击行为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一、攻击行为特征

  二、攻击认知特征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一、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攻击

  二、与朋友、其他人之间的矛盾攻击

  三、与家人的矛盾攻击

  第三节 攻击行为模式

  一、责任归因

  二、攻击性行为

  三、责任归因与攻击行为

  附录: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后记

序言

  和谐社会的三个空间是自我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和个人与社会关系。其中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问题,它主要涉及个人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又称"人己关系",其中包括友朋、同伴、同事、同志、亲子、师生、上下级、长幼、敌我等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之间的和谐,或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大学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这是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使大学生对群体产生归属感,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安全感。高湘萍教授领衔其课题组,从心理学的角度,致力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特征的研究,显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际意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