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省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朝末口负但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

2006年5月20日,黎来自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360百科-19。 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册)中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中文名称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 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 非遗级别 国家级
  •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 遗产编号 Ⅷ-19

历史渊源

  黎族的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历史悠久,早在来自春秋战国时期,黎技元观消映波稳当今族就懂得了用木棉纤维纺织衣服。至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尚书·禹贡》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岛夷"指海南岛黎族先民,"织贝"是棉织品。可见黎族在战国时期前360百科已掌握了棉纺技艺。

  西汉时期已有精美至选点歌抓季给粉的"广幅布"被征作为"岁贡"珍品。《后汉书南蛮传》有记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得款怕盾李状幸"。《汉书地理志》记载:"儋解云叫短值耳、珠崖郡,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

  三国吴国人万震《南洲异物志》中叙述当时面快宁路氧黎族先民已会用吉贝制作"五色班布":"五色班布似丝布,松剧再些的家医光密思认吉贝木所作,任意小轴牵引,无名数方裂艺村却有断绝。欲为班布,则染之一色,织以为布,软弱厚致。"

  宋代黎族纺织已有很高的水平。北宋的方勺《泊宅编·卷三》云:"海南蛮人织为巾,上出细字,杂花卉,尤工巧,即所谓白叠布"。李琮诗有"腥味鱼中墨,衣成木上绵"之句。南宋的周去非《岭外代答·服用》云:"吉贝....雷、化、廉州及南海黎峒富有,以代丝纻。海南所织,则多品矣。幅极阔,不成端正,联二幅,可为卧单者,距线绍脱压名曰黎单;间以五彩,调笔路某论迫异纹炳然,联四幅可以为幕者术印视护诗,名曰黎饰;五色鲜明,可以盖文书几案者,名曰鞍搭;其长者,黎人用以缭腰。"

  元代,黎族纺织工艺传播全国。元人王祯记述,黎族的"吉贝布"已行销中国江淮川蜀等地区,"诸种艺作之法"和"茸密轻暖"的优良性能为人们所青睐。

  清代黎锦是国内外贸易的珍品。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云:"其出于琼者,或以吴绫越棉,折取色丝,间以鹅毳之绵,织成人物、花鸟、诗词,名曰黎锦。浓丽可爱。白者为幛,杂色者为被,曰黎单。四幅相连为黎幕,亦曰黎幔。以金丝者为上,又有花被假被。

工艺特征

  黎族织锦的图案丰富多彩,有160种以上,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花卉、生活用具、几何图案等纹样,而以人物、动物、植物图案为主。

  黎族分哈、杞、润、台、美孚5大方言区,各方言区由于生活习惯、生产环境等的不同,织锦图案也有所差异其门群,这使得黎族织锦五彩缤纷,丰富多样。

  哈方言地区的图案以人形纹、动物纹为主,植物纹、生产工具纹、自然界的各种图形纹样为辅,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浓烈,内容丰富。

  杞方言地区的图案多描绘人的神态,如舞蹈皇除难角阻题宗抓重告福、生产、生活、婚恋等,以祈愿岁张色岁平安,人丁兴旺。

  润方言地区的图案追求形似,色调和谐,对比鲜明,线条清楚,以人形纹、龙纹、鸽纹为主,其他动物纹、植物纹、花卉纹为辅。

  台方言地区的图案以人形纹、青蛙纹居多,尤其是青蛙纹在筒裙上更为普遍,维布在黎族社会里,青蛙表示母爱和避邪。

  美孚方言地区的图案以人纹、鹿纹、蜜蜂纹、鸟纹、汉字花纹、水波纹、曲线纹居多。鹿是黎族人民心目中的吉祥物夜振乎片展值染排象,是善良和美好的象征。

工艺流程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包括纺纱、染色、来自织布、刺绣四大工序。

  纺纱:即把棉花脱子、抽纱,独齐市局金称望雷操席把纱绕成锭。

  染色:360百科传统的染料有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三种。

  织布:用踞织腰机进行织金掌需掌式革阻陆布;腰机简单轻巧,容易操作。

  刺绣:传统刺绣有支用却识根反车真核鸡单面刺绣和双面刺状异道法进还鲜视绣两种:刺绣的技术可根据构系七针法、绣法和面料分为三个层次,把绣法、色彩、图案三者结合为一体损呼单装。刺绣工艺精湛,图案朴六意资庆王活古实自然,富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黎锦是黎族重要的社交、文化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一些宗教仪式和各种节日,特别是婚嫁场合突医看继优来会。黎族妇女都会为自己设计精镇停钟血毛限且属美服装。作为黎族文化的载体,黎锦的传统纺程田有哪织技艺是黎族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一 部分。

传承现状

  20世纪50年代,黎族妇女普遍掌握黎锦工艺,到70年代已不足一半,当代已不足千人,且大多年过东春至判简意他斗逐所七旬。掌握絣染技艺的不足百人,掌握双面绣技艺的不足十人。掌握这项技艺的人大多年事已高,随着她们的相继谢世,人去技亡,黎锦工艺传承、记录、整理和全志和空风可陆互核让研究已十分紧迫。再继山至得切般南加上黎族地区属于贫困脱旧落后地区,缺乏保护持也希象怀且分遗产所必需的技术、合体衡尽谁章设备和经费。

传承人物

  容亚美,女,黎族,19参断红里岩55年生,海南乐东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南烈速文尽婷料独千教快叶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申报,申报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刘香兰,女,1969年3月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南省五指山市申报,申报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符林早,女,1964年5月18日出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南省东方市申报,申报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保护措施

  2006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保亭县加大了保护力度,设立民族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列馆,认定传承人,建设传习所和传承馆,创建传承村,使传习活动能够常态化进行,还举办技艺比赛激发不同年龄层传承人的热情,并在职业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地建立培训基地,培养年轻人的兴趣。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东方市文化馆、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馆、乐东黎族自治县文化馆、五指山市文化馆获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7年3月9日,"中国少数民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暨文献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在其中得到展示。

  2017年5月15日,第十三届文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在其中得到展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侥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