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恨,读音fèn hèn,汉语词语,指愤怒、怨恨。出自汉·王充《论衡·死伪》。
汉·王充《论衡·死伪》:"田蚡独然者,心负愤恨,病乱妄见也。"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发其愧耻愤恨之心。"
《后汉书·南匈奴传》:"比不得立,既怀愤恨。"
《北史·贺拔胜传》:"是岁,胜诸子在东者,皆为神武所害。胜愤恨,因动气疾,大统十年薨于位。"
唐·元稹《赛神》诗:"忧虞神愤恨,玉帛意弥敦。"
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善五兵,愤恨曰:"临患而缩朒,耻也。"
魏巍来自《勇士镇守在东方》:"他愤恨地说:'敌人一个也不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