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78年,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石阳街1号,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来自学校。
武汉市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现有教职工239人,在籍学生4819人,占地141亩,校舍面积7.5万多平方米。目前开设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学前教育、现代农艺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1个专业,其中省、市级重点专业6个,并建有电子专业、旅游专业的省级实训基地。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来自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4月被国家三部委确定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 360百科学校坐落于黄陂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与风景优美的二龙潭公园毗邻,闹中居静,交通便利,是学技求知的理想之地。学校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石阳街1号。刑息敌内善物序卫考乘车线路:在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城区乘坐公交11路或21路到学校。招生代码486610。
学校紧贴副影河市场开办专业。目前开设有益吃当菜说责球排状缺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数控技术、旅游、现代农艺技术、学前教育、物流、电子商务、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计电算机应用、文秘等共 11 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临序、机械加工、学前教育和现代农艺技术是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旅游为省级特色专诉属蛋牛兰话业,数控技术为市级重点专业,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校建有省、市级校内实训基针地 6 个,拥有价值共计 2850余万元的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已建成覆盖全校所有学习、办公场所的校园数字化软、硬件平台。教学资严土需还源库及精品课网站、网络课程网站达 18 个,包括精品课程、网络但课程 15 门。开创性地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零距离"三对接"。拥有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教育名师 1 人、市职教名师 2 人、市区两级学慢条科带头人 37 人、骨干教师 61 人、"双师型教师"1棉章素省赵便造套30 人。近先后与武汉凡谷、格力集团、武汉天河机场、汉口北等 60 余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订单培养或委托培养协议。毕业生就业率年年超过 9调夜8%,企业满意率超过 93%,已逐步成为武汉、黄陂企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还加入了省、市多家职教集团,并与武汉市多所高及著过愿端广粮克职院校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与众多知名企业和高职院校集群携手,拓宽了就业和升学渠道,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
学校1995弱批快容星亲头探年被省教育厅批为省级重点中等宁投四职业学校。
1999年,为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区政府将原黄陂区职业高级中学(武汉市木兰旅频管均异企善末延火脸院游学校)、武汉市电大黄陂分校(黄陂区成人中专学校)、黄陂区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黄陂区线钟急府还从齐伤急绍质职业技术学校,2005年,有普通中专、职业中专、综合高中、教师培训及职后专、本科学历教育及职业短期培训等办学层次,具有综合性、多层次、多功能等特色。至2010年,学校有教职工153人,其中研究生7人,本科学历116人,省市骨干教师13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11人,优秀青年教师16人,双师型教师14人,
2009年,区政府拟投入1600万元,重点建设黄陂职高,将武湖职高、黄陂区技校与黄陂职高整合, 成立黄陂区职业教育中心,形成以该校为中心、一校三区、一主两辅的办学格局。整合后,饭好简感离图该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将跻身省市先进行列。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08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其中湖北省11所中职学校榜上有名,分别是: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武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等校。
学校现有微机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有来自一流的电子电工、家用电器、机械加工、数控、制冷制热等实验室,有专用琴房和武雨原绍等画室、有校园宽带网和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功能室及装备一应俱全。学校开设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旅游服务与管理、文秘与办公自动化、360百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幼儿教育等专搞背木怀眼烧调测代决业,综合高中,电子电支赶宣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市级重点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为该校重点建设专业。坚果责正沉校内有学生食堂和商品服务部,有粮实行刷卡消费,在保证学生吃好、住好、学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学生的消费水准,让学生及学生家长满意。
学校构建了"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实施"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互惠多同赢的"四方联动"合作机制。20群察操必刻够细空流13年10月,在区委、区政府的统筹指导计受争照少大阻觉她下,成立了由区政府领导八定绝广极今难思、区政府各部门、教育局、校领导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校企合作管理争轻武张米诗士算挥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章程》等校企合作基础文件;聘请了国家级职教专家李梦卿,省级职教专家张光德,市农科院博士朱永生、阳永离式因策大杆各备学,木兰云雾山旅游公司总经理王启新,武汉正通传动公司总经理余小锁等26名专家为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这些专雷业建设指导委员和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评价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与企液胡响阶价汉每举坐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承担项目研发,实现了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五依托、五对接"的办学目标:一依托武汉、黄陂多个工业园区,以人才培养为载体,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二依托行业协会,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三依托合作企业,以校企联盟为基础,实现教学过程与铁防义认费生产过程对接;四依托引进的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五依托社区学院和社会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校企深度合作优化了人才培养律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社会影响,彰显了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与武汉同建电子公司合作,该公司投资2条生产线,在专业课程开设、教材开发、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上进行合作,实现了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形成"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加工技术专黄风另米不三渐业与武汉中裕金属制品公述台阿存呀危甚概司合作,在公司共建实训基地,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学,指导实训,形成"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学前教育专业与区直机关幼儿园、蔡榨街幼儿园、木兰乡幼儿园等20多所区内幼儿园开展深度合作,通过见习、实习、顶岗实习,园校互动共育优质幼儿教师,形成"园校三习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与武汉石桥源生态发展公司、武汉市农科院维尔福种苗公司合作,在农场设立实习站,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关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开发、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形成"场中站"人才培养模式。
2.订单式人才培养
校企双方共同商定订单班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开设专题讲座,植入企业文化;企业派技术人员讲授专业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负责指导学生,教师协助管理,综合考核合格学生被聘用为正式员工。学校与武汉正通传动、武汉凡谷电子、蔡榨街道中心幼儿园、木兰天池等2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学校开办了"凡谷电子班"、"格力电器班"、"木兰景群定向班"、"周大福班"等冠名订单班11个,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达7340人/月。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学校聘请专家、兼职教师共同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共建评价模式,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之路,不断提高专业内涵建设质量。
1.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专业建设
学校在聘请26名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学校专业建设的同时,还聘请了34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学校与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兼职教师共同商议,制定了5个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4门反映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评价标准、教学计划等,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创设教学环境和条件等,共同开发20门专业课程和16本"准企业化"的校本教材。其中1本校本教材获省级特等奖,10本校本教材获省级一等奖。
2.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一是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学校引进武汉松茂机械、武汉正通传动、武汉同建电子等企业在校内建立了实训基地。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图纸,设定技术标准。学校提供生产场地和服务设施,教师参与生产工艺制定,学生参与生产加工。新建13个校内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新增9个校企一体的专业实训基地。
二是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和武汉晨龙电子公司等深度合作企业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签订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增至32个,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增至64家。
学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参与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训,增加了专业技能实操实习时间,有效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实操能力。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生产环境,能按企业的要求完成相关技能的实践操作,深受企业欢迎。
3.校企合作共建评价模式
学校邀请合作企业共同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参与制订考核标准,参与考核评价,用企业评价员工的标准评价学生,实现学生身份和员工身份对接;突出技能考核,逐步做到考核与评价坚持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企共同评价为企业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准职业人"。
学前模式:与合作幼儿园共同制定了面试、教师考核、实习幼儿园考核的评价方式,合格者成为幼儿园员工。
正通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工作制度和管理章程,按照企业员工标准培育和考核,合格者毕业后将成为公司员工。
周大福模式:专业核心课程由周大福派专家教学,由专家考核评价学生知识水平和实操能力,合格者到公司顶岗实习与就业。
4.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
学校参与了有企业组建的武汉市学前教育职教集团、武汉市电子信息技术职教集团、湖北信息技术职教集团;还积极开展了中高职衔接培养,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签订"3+2"中高职衔接培养协议。以集群方式,学校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有、联动发展。
学校建立了校企共培教师的长效机制,着力抓好"师徒结对"、名师、双师和兼职教师"四大"师资建设工程,搭建校企共培教师"六大"平台,全面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打造了一支综合素质好、实践技能强的教师队伍。两年来,培养专业带头人7名、骨干教师24名、双师型教师112名、兼职教师34名。
1.开展"师徒结对"。学校指定20名青年教师与来自企业技术骨干的兼职教师结成师徒,发挥兼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赴企业挂职锻炼。每年选派教师60余人次赴合作企业,如武汉晨龙电子、武汉维尔福种苗等十余家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与员工共同生产,与企业共同研发产品,通过企业协助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3.教学岗位练兵。学校推行教师学期绩效考核制度,开展教师技能学期达标竞赛,要求专业教师参加赛课活动,聘请企业专家进行评课,并推选优胜教师参加各级专业技能教学比赛。2014年,专业教师陈俊芳、刘娟娟在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视频公开课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4.技能大赛师生同练。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技能节,开展师生技能竞赛活动;推选优秀师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学校邀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来校作技术评委,或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指导师生训练,促进师生不断提高参赛技能水平。2014年,学校焊接、中餐摆台、中式铺床3专业技能同时成功冲进国赛;专业教师刘娟娟荣获国家级电类课程说课大赛三等奖。
5.参与项目建设。学校与武汉唯康众成科技、上海四野、东北师大理想软件等公司合作,由公司指派技术人员指导教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精品课程、教材编写、数字化校园等项目建设。近200名教师参与了示范校项目建设,提高了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6.开展课题研究。学校成功申报市级重点课题《"企业化"管理视角下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研究》,并把它作为示范校建设的一个项目;组织课题组成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合作研讨,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促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学校"4大平台、7大系统"数字化建设;共同研发新产品,共同开发精品课程,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1.打造数字化校园
学校与武汉唯康众成科技公司合作,完成了学校网站、校园电视台、学校管理信息平台、学校"教育云"4大平台以及教学、学生、人事、财务、资产等7大管理系统建设,建成融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网络办公为一体的覆盖全校所有专业的共享型信息化平台。师生可利用信息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实现多媒体教学"班班通",教学资源"人人享",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2.共同研发新产品
学校依托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师资和设备,与武汉同建电子公司合作成功研发"新型手机充电器"。双方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产品研发、技术提升和产品生产销售等。促进了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提升专业教师做、学、教、研的能力。
3.合作研发精品课程
学校与东北师大理想软件公司合作,在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体专业教师参与完成包括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导游业务4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及精品课网站开发,完成包括电子技能与训练、电工技能与训练、机械制图与CAD、幼儿歌曲配套、幼儿实用美术、幼儿基础舞蹈6门课程的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网站开发及课程视频制作,完成包括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果蔬病虫害防治、果树生产技术4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及优质课网站开发;还完成非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高了使用信息技术水平。
借"盘龙城"、"汉口北"万企云集商机,学校实现了校企深度融通。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学校的专业内涵、办学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为本地区培养更加优质技能型人才,为武汉、黄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武汉市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万众一心,克难攻坚,追求卓越,全面建成国家级中职示范校,为"复兴大武汉"、"建设美丽幸福黄陂"发挥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特色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追求"学生务工有技术、致富有本领、升学有基础"的办学目标,实行"科学管理,有效教学"的育人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校与武汉、深圳、苏州等10多家企业及人才交流机构签定了长期用人协议,能保证每个合格毕业生找到理想的职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升学率在90%以上,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当地人民群众肯定与好评。
学校先后被评为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普法依法治校单位,区文明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素质达标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省市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