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 • 戈特曼(Jean Gottmann)在对美国东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区进行研究易互全额女时,提出了“城市带”的概念,认为城市带应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每平奏衣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城市带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其规模是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 按照简•戈特曼来自的标准,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城市带的规模,我国只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跻身这六大城市带。上世纪中期,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JeanGottmann)在对美国东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做研究时,提出了"城市带"(megalopolis,也译作特大城市或巨型城市)的概念,是国内或国际次区域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西方国家的大城市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带步入成熟期。相比而言,亚洲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其大城市因各国经济发展基础和规模等因素影响360百科,多数城市带现仍处在起步阶段。
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苗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满个大城市,共40个城约考植武击三许江各日蒸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该城市带长965公里,宽48到1容织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该区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未令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商贸中心,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2、北美五大湖线优业切张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五大画即领河关消担掌相待握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集中了20多个人口达100多万以上的大都教试饭证负对罪民市。是美国、加拿大工业化程度最高、城市化水平最目婷高的地区。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沿海城市群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3、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也称为东海道城市群。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只独只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该城市群一般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情满育占日本全国的6%。人口将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
4、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这一超级城市带实际上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径渐行种金接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得充号食际时城市群构成。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距但否下推温矿仍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道车的古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兰元600万。
5、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该城市带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
6、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这个城市群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
美国东北部大西来自洋沿岸城市带,以纽约为中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涵盖了纽约州、新泽校最土回西州、康乃狄克州中的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中心城市,并将其间的萨默尔维尔、伍斯特、普罗维登斯、新贝德福德、哈特福特、纽海文、帕特森、特伦顿、威明尔顿等城市连成一体,从而在沿大西洋海岸600多公里长、100多公里宽的地带上形成了一个由5个人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带,面积13360百科.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5%;人口65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将端跳五上夫叫首,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商贸中心,是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纽约,作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的中心城市,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数以百万计的移民从异国他乡来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异国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各族文明在这里承袭、流里达刘威触升华,形成一种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杂然纷呈的多元文化,学术研究追新求异,生活方式五光十色,造就了崇尚个人奋斗、永不言败、勇争第一的纽约精神,张扬了博采众长的美龙太宗延早愿国文化和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害局书金肥业香硫雷手美利坚精神。移民不仅传承了本土文明,而且带来了技术、资金和智力资源,为纽约经济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纽约经济实力剧增,金融地位日盛。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举足轻服热提缩板着夫字实重。纽约银行的国际储备及其在议只答景国际货币市场上所占比重、货币财产、资本输出输入和美国跨国银行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从注续权号浓皆执世界金融中心之牛耳。纽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旧前异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影响着全球证券交易行情,可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睛雨表。
北美五大湖城市带,以美国的芝加哥为中心,位于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沿岸。其间分布着匹兹堡、克利夫兰、托莱多、底特律等中心城市及众多小城市,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集中了20多个人口达100万以上的大都市,是美国、加拿大工业化程度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其中底特律的汽车工业,匹兹堡的钢铁工业,托莱多的玻璃工业享誉全球。美国钢铁公司、美孚石油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等成为北美五大湖城市带所在城市的象征。
突兴针依 芝加哥,作为北美五大湖城获温培械队推慢市带的中心城市,人们常连远束者优另占伤久模另常诧异那一座座风格独异的建筑,足那么夺目、神气地张扬着芝城的个性。1871年的一场特大火灾将芝城的三分之二化为灰烬,精明的芝加哥人及时敏血要继锐地把握住痛创中潜伏的巨三职行令背花护茶轻座大商机,在东北部雄厚资本的资助下,余燃未尽便开始了更高起点、更高层次的重建。速度之快,令人瞠目。世界各地的建筑家云集芝城,构筑大舞台,谋划大乎笔,充分展示各自的匠心才华,设计、建造出颇具特色卷此的建筑群体,芝加哥由此尽享“世界建筑博物馆”之誉,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更仗芝加哥声名鹊起。芝加哥以博大的胸行轻抓情环击给扬襟,。吸纳、汇集世界各地的精英,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辉煌。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以首都东京为中心,南临辽阔的东京湾,北枕富饶的关东平原,从鹿岛起,经千叶、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九州等城市,绵延长达1000公里,派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内含东京城市圈、大阪城市圈、中京城市圈3个都市圈。
华似轮 东京,作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的中心城市,密女。蛛网的干线,鳞次栉比的大厦,人流如织的银座远不是它的全部。20世纪20年代的大火灾与40年代的大空袭,曾使它化为一片瓦砾。在城市重建的过程中,东京人既将自己的家园建设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交通枢纽。同时,又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文化遗址整新如,日。尽管东京大学历经扩展,然而赤门、银杏树道、安田讲堂,这些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标志性建筑依然如故;尽管东京的城市规划一直在向现代化的目标疾进,然而漫步在下野、’浅草观音寺及仲见世谷街道一带,却会强烈感受到江户、明治时代的下町风情,惊讶于上几个世纪的建筑竟保存得如此周到用心;尽管新东京站豪华美丽,然而就在另一侧,“明治东京驿”仍在继续着它的功能,让人感怀前一个世纪拉响“第一声汽笛”时的艰辛和激动。在强烈的现代氛围中,人们依然感受到馥郁的人文氛围。
欧洲西北部城市带,以法国巴黎为中心,沿塞纳河、莱茵河规划发展,覆盖了法国的巴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比利时的安德卫普、布鲁塞尔以及德国的科隆等广大地区,集聚了4个国家40座10万以上人口城市,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内含法国的巴黎-鲁昂-阿费尔城市圈、德国的莱茵-鲁尔城市圈、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圈以及比利时的安德卫普城市圈。
巴黎,作为欧洲西北部城市带的中心城市,早在18世纪,已经成为欧洲的丈化中心,启蒙运动的思想由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大师向各地播散。学习法国文化、讲法语、模仿法国的生活方式成为当时其他欧洲国家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正当巴黎雄心勃勃地向世界级经济中心迈进的时候,1815、年的滑铁卢之战彻底粉碎了巴黎人的梦想,伦敦取得了胜利。这决定了巴黎人的历史命运、巴黎城市的发展定位:她将在文化上独领风骚,继续确保自己世界级文化中心的地位。从此,巴黎人承继着前辈的文化传统,发挥浪漫和遐思的民族特性,在无可比拟的自由与宽容的都市空间中,把巴黎创造成了,思想之都、知识之都、文化之都、时尚之都和艺术之都。
英国伦敦城市带,以首都伦敦为中心,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沿泰晤士河规划扩展,集中了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人城市以及10多个中小城市,面积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43%;人口365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2%。这里城市数量多,人口密度大,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
伦敦,作为英国伦敦城市带的中心城市,并非注定就是欧洲及世界的经济中心,而是经济霸权在全球范围内迁移的结果。16世纪时,欧洲以及世界经济的中心是热那亚和安特卫普。17世纪时,转移到了阿姆斯特丹。18世纪,当伦敦取得了欧洲范围内的经济优势地位时,她同时又面临着要成为英国经济中心的挑战。因为影响世界的英国工业革命并未发生在伦敦,以工业革命发源地曼彻斯特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工业城市正在崛起。但伦敦并未因此而沉沦,相反,它又一次成功地捕捉到了获利的时机,利用工业革命的恩惠,终于在19世纪中期以来的100年时间里成功地进行了3次飞跃,从而完成了昔日帝国之都向今日世界城市的转变。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上海为中心,在长江入海口形成的扇形冲积平原上,集聚了上海市、江苏南部与中部地区以及浙江东北部地区的16个地级以上城市、67个县及县级市、1479个建置镇。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人口753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创造了全国18.5%的国民生产总值、22.4%的工业总产值和22%的中央财政收入;完成了全国28.4%的出口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万元;聚集了近百个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和数千家巨型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有400多家在此落户,合同牙,j用外资超过1500亿美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和不同功能的人中小城市交通网络、商品网络、技术网络、资金网络、人才网络和信息网络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分工、互补、交流和竞争,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密度最高的城市带。
上海,作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中心城市,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大规模的城市扩张,有步骤的城市改造,高起点的城市建设,犹如“法术”一样,呼唤出一个日新月异的上海。如此生气勃勃、壮观美丽的城市,必有其文化依托或内在精神。从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上海就一直得风气之先。上海与整个中国始终是一个整体,当全国尤其是东南诸省的移民前赴后继涌进上海的时候,传统文化的各种要素在上海依然鲜活。向丰满的文化腹地开放自己,使上海能够更多地拥有传统资源。上海无疑是中国现代化历史最长、发育最充分的城市。在这个城市的运作中,积淀起相当深厚的现代传统,由此形成一种特殊的丈化环境。一切外来的东西,在被大胆接受的过程中也被大胆地修正和改变了,人们称之为“海派,,。海纳百川,融合贯通,不断吸收众家所长,吸引各方精英,正是海派文化的特色。今天的上海,不仅处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而且处在中国古代传统和现代传统的交汇点上。面对国际化、全球化趋势,上海继续保持开阔、雅致、精明、沉稳的城市品格,永远向世界一流看齐,真正成为世界的上海。
大城市带也称大都市连绵带,此概念最初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Gottman)提出的,称为Megolopolis,指由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群,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其实质是由各等级城市形成的相互串连、高度集中的经济中心地带。大城市带在空间结构上具有以下特点与功能:(1)城市人口规模大,可达035-25亿,人口密度至少为250人/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70%以上。(2)大城市带在保持整体功能完整性的同时,其中的每个城市各具独立性和特色,从而促进了互补发展。(3)大城市带在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枢纽作用,是联接国内国际的节点和产生新技术、新思想的"孵化器"。(4)大城市带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电力输送网、信息高速公路等等。
大城市带和大都市圈是不同的概念。从空间分布形式上看,大都市圈呈块状分布,一般只有一个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大城市带则呈带状分布,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大都市圈主要是集聚效应作用的结果,大城市带则主要是扩散效应作用的结果;大都市圈所造成的人口过于集中、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现象,使两个或多个地理位置相近的都市圈沿交通轴线,通过扩散作用形成大城市带,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因此,大都市圈和大城市带都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大城市带是由大都市圈发展而来。
①总人口规模。戈特曼将总人口的下限定为2500万人。一些学者提出异议,认为总人口达到0.35~2.5亿才是典型的大城市带;
②人口密度。戈特曼认为人口密度至少应达到250人/Km2,核心区人口密度应更高。
按戈特曼的大城市带总人口规模的下限,1960年代世界上共有6个大城市带,它们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波士顿——华盛顿大城市带、美国五大湖芝加哥——匹兹堡大城市带、日本东岸东京——名古屋——大阪大城市带,英国伦敦——伯明翰大城市带、欧洲巴黎西北部大城市带、中国的长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大城市带。1960年代以后其它一些新的大城市带迅速崛起。这些新兴的大城市带主要分布在美国的西海岸、巴西东海岸、亚洲的韩国、印度等国也出现或正在形成类似的大城市带,中国东部沿海也形成几个大城市带的雏形(如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带等)。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已开始出现大城市带的雏形的有:大上海大城市带,人口达10916万,GDP总值达1800亿美元左右,人均GDPl600美元左右;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带,人口达6689万,GDP总值949亿美元左右,人均GDPl418美元;京津冀大城市带,人口7000万,人均GDPl048美元;沈大城市带,人口4067万,人均GDPl421美元。这些大城市带人口一般都在5000万到1亿以上,面积一般超过15万平方公里。它们不仅组成空间上的规模经济优势,而且形成更为密切的信息、人口、交通、产业联系。
对比美国和日本大城市带的发展特点,基于我国具体国情:地域辽阔,大中小城市的发展余地都很大,特别是中小城市,各城市、城市圈的功能比较单一,笔者认为大城市带应向美国的模式发展比较合理。这样可以从系统论的角度组织经济活动,大城市带内的各城市朝"专"和"精"上发展,各有特色又能密切地分工协作,从而整体上可以达到最优。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对大城市带的形成不利,政府机构权力过分集中,过多的行政干预造成城市间的交易成本过高,阻碍了大城市带的形成、大城市带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大城市带内部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建立大城市带组织机构,以保证大城市带正常运行。建立大城市带组织机构可以促进中国市制改革;协调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发挥大城市带和各级城市的功能叠加倍增效应。
借鉴国外大城市带组织机构建立的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笔者提出三种组织机构模式:
1.行政型为主,经济型为辅的大城市带联合政策
行政机构的建立首先要对现有机构进行重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市管县所造成的条块分割,有利于大城市带内的统一计划。但由于它的权力仍然过分集中,极易导致行政机构数量增加,甚至超规模增加。另外,过多的行政机构往往造成新的条块分割。就行政层次看,刘君德教授建议从中央→省→联合政府→市,周克瑜教授建议从中央→联合政府→省→市。就目前我国市场还不发育的情况下,实行这一方案有利于在中短期内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但从长远看,行政手段过多不利于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此方案的实行应持谨慎态度,调整的幅度不宜过大。
2.经济型为主,具有有限行政权力的"都市联盟"
都市联盟应由经济机构、行政机构和非政府机构组成,经济机构主要负责制定经济发展宏观政策;行政机构负责利用行政手段促进政策实施并行使监督职能:非政府机构则配合前两者进行大范围的跨界(包括跨圈界和跨市界)公共服务合作,并增强决策透明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监督职能。三者相互紧密合作,形成大城市带内的综合集成管理,这样才能发挥大城市带"叠加倍增效应"。如上海经济区成立几年后被迫撤消就是由于仅仅应用经济手段,不注重管理的综合集成,造成功能单一,限制了功能的发挥。从国外大城市带组织机构经验和发展趋势来看,这一方案从长远上看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3.数字大城市带组织(DigitalMegolopolisorgani-zation)
数字大城市带组织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大城市带动态联盟。这种组织是利用局域网和Internet,将大城市带内各城市的信息加工、集成形成一种共享信息库,大城市带内的各主体如城市、企业等可以以各自的拥有权限对其进行访问。目前深圳市正与澳门行政区政府间建立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其经验值得借鉴。此方案的优点是:(1)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形成"网络大城市带"。这种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平台,包含有充分的共享信息。可以使各级主体更快地获取信息,增强了信息的对称程度,便于更迅速地做出决策。(2)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并以城市再造为背景,势必形成大城市带流程再造,使资源配置形成动态优化。(3)它与前两种方案是兼容的。前两种方案可以利用这一方案作为实现它们管理作用的工具和技术支持,此方案也可以渗透到前两种方案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我国多种机制的不完善,前两种方案的实施还有诸多困难,此方案可以作为目前条件下实施的过渡模式。当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前两种方案,并与之相结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