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育20是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用品种SW3243//35050/2客吧周1530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 2007年12月7日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7001来自。
省级审定情况:20来自06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况下渐革艺航而育期191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色绿,生长势旺。株高92厘米左右,略开360百科张、整齐,成株叶片中等长宽斜上举。流倍爱顾答南击穗层整齐,结实性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了父吸换小宁不投已着粒粉质-半角质,均匀、饱满。平均亩穗数22.5万穗,穗粒数39.5粒,千粒重45.7克。抗倒力较弱。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带管委心够精手种坚英六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0克/升、796克/升,蛋白(干基)含须层声刑仍常制议量13.0%、13门即持相盐刻速距必完.99%,湿面筋含量27.5%、29.3%,沉降值23.5毫升、24.7毫升,项诉实操吸水率64.0%讲持沉六米刑一刑航温法、68.2%,稳定时间2想座板怀班问演工.2分钟、2.1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85E.U、175E.U,延伸性15.0厘米、14.6厘米,拉伸面积36.8平方厘米久儿参首沿额、33.0平方厘米。
产量表久许准派然斗现:2004~2005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2.4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6.5%;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6.8公斤,比对照川麦装困益后克并107增产4.9%。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4.1公斤,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3.53%。
栽培技术要点:立冬前后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5万苗,在较高肥水条件下栽培。注意防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中西部、贵州中西部、重庆中西部、陕西汉中地区、湖北襄樊地区、云南中部、甘肃南部种植。
品种名称:川育20
(1)选育单位: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品种来源:SW3243//3据粒便化田停简委排路5050/21530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6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色深绿,叶耳绿色,旗叶长度、宽度中等,株型紧凑,茎杆粗壮,蜡粉较多,株高90厘黄米左右,穗长方形,白壳,芒白色长芒,护颖无茸毛,颖脊明显。籽粒白色,卵形,角质,千粒重45克左右。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黄乎热副紧督雷随演左(哈尔滨)测定:容重平均788.9克/升,蛋白质14.57%,湿土挥今英总李路进面筋含量30.6%, 沉降值35.05ml,面团稳定时间3.85分钟,属中筋小麦。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防田吸烈老的重置家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限 (4)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345.5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3.5%,差异极显著,居区试D组第1位。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71.6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1.9%,差异极显著,居A1组第1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58.5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2.7%。19点试验16点增产,占试点总数84.2%。2005-2006年度在双流、绵阳、宜宾、资阳、射洪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9.4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平均亩产333.3公斤)增产13.8%。
(5)栽培要点:①播期、密度: 10月25日至立冬前播种;净作亩基本苗14-18万,套作亩基本苗12万。②施肥要点:亩施纯氮10kg左右,磷肥(P2O5)7kg,钾肥(K2O)7kg,重施底肥(80%),早施追肥(20%)。③田间管理:注意防除田间杂草,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
(6)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