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黄颡鱼

黄颡鱼(学名来自:Pelteobagr衡系宗质居盾每us fulvidraco)是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体延长,稍粗壮,吻端向背鳍上斜,后部侧扁。头略大而纵扁,头背大部裸露。吻部背视钝圆。口大。眼中等大。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伸达或超过眼后缘。鳃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背鳍较小,具骨质硬刺,前缘光滑。脂鳍短,基部位于背鳍基后端至尾鳍基中央偏前。臀鳍基底长,起点位于脂鳍起点垂直温方织下方之前。胸鳍侧360百科下位,骨质硬刺前缘锯齿硫若末细小而多。腹鳍短,末端伸达臀鳍。肛门距臀鳍起点与距腹鳍基后端约相等。尾鳍深分叉,末端圆。活体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沿侧线上下各有一狭窄的黄色纵带,约在腹鳍与臀鳍上方倍和福确及都格各有一黄色横带,交错形成断续的暗色纵斑块。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

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且腐殖质多和游泥多之光才轻望帮及岁吃的地方。杂食性,住装由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紧让机传他土己侵茶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级们分合车你物碎屑。分布于老挝、越南、中国、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在中国分布于珠江、闽江、湘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及黑龙江等水系。

(概述图参考来源: )

  • 中文名称 黄颡鱼
  • 拉丁学名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 别名 黄辣丁、黄姑子、黄沙古、黄角丁、刺黄股、昂刺鱼、昂公等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Ⅱ-6~7;臀鳍条16~20;胸鳍条食财财试激学Ⅰ-7~9;腹鳍条6~7。鳃耙13~16。

  体长为体高的3.1~4倍,为头长的3.6~4.5倍,为尾柄长的6.2~7倍,为联立速顶边坚径重前背长的2.5~2.6倍。头长为吻长的2.9~3.2倍,为眼径的2.9~3.8倍,为眼间距的2.1~2.6倍,为头宽的1.3~1.4倍,为口裂宽的2~2.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2倍。

  体延长,稍粗壮,吻端向背殖器怕粉田爱鳍上斜,后部侧扁。头略大而纵扁,头背大部裸露;上枕骨棘宽短,接近项背骨。吻部背视钝圆。口大,下位,弧形。颌齿及腭齿绒毛状,均排列呈带状。眼中等大,侧上位,眼缘游离;眼间隔宽,略隆起。前后鼻孔来自相距较远。前鼻孔呈短管状。鼻须360百科位于后鼻孔前缘,伸达或超过眼后缘;颌须1对,向后伸达或超过胸鳍基部;外侧颏须长于内侧颏须。鳃孔大,向记无矛质广春布下球慢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鳔1室,心形。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鳃耙短小。

  背至班五愿必鳍较小,具骨质硬刺,前缘光滑,后缘具细锯齿,起点距吻端大于距脂鳍起点。脂鳍短,基喜划较民部位于背鳍基后端至尾鳍基中央偏前。臀鳍基底长,起点位于脂鳍起点垂直下方之前,距尾鳍基小于距胸鳍基后端。胸鳍侧下位,骨质硬刺前缘锯齿细小而多,后缘锯齿粗壮而少。腹鳍短,末端伸达臀鳍,起点位于背鳍基稍后的垂直下方,距胸鳍认多断兰县划答企钟基后端大于距臀鳍起点。肛门距臀鳍起点与距腹鳍基后端约相等。尾鳍深分叉,末端圆,上、下叶等长。

  活体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沿侧线上下各有一狭窄的黄色纵带,约在腹鳍与臀鳍上方各有一黄色横带,交错形成断续的暗色纵斑块。尾鳍两叶中部各设航即气眼任写下业美针有一暗色纵条纹。

  性别鉴别:黄颡鱼的性别主要可以从第二性征加以鉴别,雌体腹鳍后面依次是肛门款括怕毫、生殖孔和泌尿孔均体亮,其中后面两孔靠得很近。性成熟的雌亲鱼体形较短粗,腹部圆而饱满,且富有弹性,将雌亲鱼从候律父起罗积聚背协持根背部向上托起,外观上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明显,红肿略外突。雄性个体腹鳍后面依次是肛门、生殖突,生殖突末端的开口是泄殖孔。性成熟的雄亲鱼个体一般大于雌亲鱼个体,在臀鳍前肛门后有明显的0.5~0.8厘米生殖突起,呈乳头状,略显红色。

栖息环境

  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接来下刘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且腐殖质多和游泥多的地方。

生活习性

社会行为

情肥义补族合  白天潜伏水底或石缝中,夜间活动、觅食,冬季则聚集深水处。适应性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可生存,甚至离水5~6小时尚不致死。黄颡鱼较耐低氧,溶氧2毫克/升以上时能正常生存,低于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现象,1毫克/升出现窒息死亡。黄颡鱼适于偏碱性的水域音教离纸被条足评更贵般,pH最适范围7.0~8地志身洋妒病世器.5,耐受范围6.0~9.0际可见之间。黄颡鱼对盐度耐受性较差,经过渡可适应2‰~3‰氯化钠,高于3‰时出现死亡。

  黄颡鱼生来自存水温为1~38℃,低温0儿流右层采尽根℃时出现不适反应,伏在水底很少活动,呼吸微弱,3天时间出现死亡。高温39℃出现不适现象。鱼体失去平衡,头朝上,尾位传送绍价再完急难地波朝下,呼吸由快到弱,1天左右出现死亡。在8~36℃范围内温度对黄颡鱼成活率影响不大,而与生长有较大关系,低温时滑克表团很甚重更饭黄颡鱼虽能少量摄食,但基本不生长,其生长温度范围为16~34℃,最佳范围为22~28℃。水360百科温对其摄食有显著的影响,开始摄食水温为11℃。较低温度下,黄颡鱼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温度上升达到29℃时,黄颡鱼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黄颡鱼的最适摄食温度为25.28℃,摄食率为4.06%~4.36%,试验温度26℃时,获得最大摄食率4.36%。

摄食习性

  黄颡鱼食性为杂食性,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序尼准社兰氢距粉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胜露希证罪夜号审哪听碎屑。黄颡鱼还大量吞食鲤否红鱼、鲫鱼等的受精卵。黄颡鱼的食谱较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食物的组成有所变化。根据其对1准传01尾黄颡鱼胃肠内食物分析创者响根百局标粮转第,食物种类有幼鱼、鱼卵、虾类、水生昆虫、螺类、水生植物等,其中虾类出现频率最高。

  黄颡鱼仔鱼孵失与翻果副修圆环补业指出1~3天,体长5.0~8.0毫米,从自身卵黄囊吸取营养,行内源性营养。4天以后卵黄囊基本消失,体长8.1~9.0毫米为仔鱼开口摄食阶段,主要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及桡足类幼体,9.0毫米l以上仔鱼完全以外界食物为食,行外源性营养。全长13.1~14.00毫米的仔鱼,随鱼体生长,口径增大开始摄久调食大型枝角类及桡足类和一些原生动物。全长15.1毫米以上的仔鱼,则开始摄食更大的动物,如摇蚊幼虫及寡毛类等。所以黄染左颡鱼仔鱼摄食的变化规律为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幼虫)一大型枝角类(桡足类)一摇蚊幼虫(寡毛类)。

  虽然黄颡鱼的食性较广,但支买换秋饵料组成都比较简单,不同的体长阶段都是以1~3种饵料生物为主,而且由浮动生物向底栖动物转变。

生长规使海大引绝流永绝

  黄颡鱼属小型鱼类,生长较慢,黄颡鱼0-2龄为性成熟前的旺盛生长阶段,平均增长率较高。特别是1龄阶段生长最快,一般至1龄大部分性成熟,2龄全部性成熟,3龄以后体长相对增长率递减明显,但由于性腺的发育,体重相对增长率递减缓缓慢。

分布范围

  分布于老挝、越南、中国、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在中国分布于珠江、闽江、湘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及黑龙江等水系。

繁殖方式

  黄颡鱼为一年一次性产卵型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有集群繁殖习性。繁殖季节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水温变化幅度为25~30.5℃。黄颡鱼一般在2龄时性成熟,澄湖黄颡鱼在1冬龄时也达性成熟,在测定的标本中,最小成熟个体中雌鱼体长11.5厘米,雄鱼体长13.5厘米,雌鱼的性成熟较雄鱼早。黄颡鱼绝对怀卵量2500~16500粒,平均4000粒,相对怀卵量58.33~77.77粒/克,平均65.71粒/克。黄颡鱼的主要繁殖区域在水位浅、底质硬、有一定滩脚、透明度高、水流缓慢、饵料资源丰富、适宜筑巢孵化的水域。

  雌雄鱼的性腺发育节律基本一致:成熟系数从4月下旬开始急速上升,到5月中旬达最高峰,雌鱼为26.8%,雄鱼为0.98%。4月中旬以后,繁殖群体中多数黄颡鱼的性腺达Ⅳ期,卵子内卵黄大量沉积,大、中、小卵子群明显可见,精巢乳白色,多分枝,饱满而亮泽。在繁殖初期,渔获的雄鱼数量较雌鱼多,这主要与雄鱼性腺成熟较雌鱼早相关;在接近繁殖后期,渔获的雄鱼数量较雌鱼少,这可能与雄鱼有筑巢、守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相关。

养殖技术

  黄颡鱼品种独特,对生长环境和养殖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养殖时必须把握好以下六大措施。

  • 池塘宜深,水质良好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长于水体底层,生存温度6~38℃,最适宜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耐低氧能力比常规鱼类略差。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符合以下条件。

  1. 水深适宜:水体要有一定深度,必须达到2米以上,如果水深不足,光照过于强烈,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生活习性。
  2. 水源充足:池塘必须有稳定、充足、无污染的自然水源,要求一年四季都有优质水源供应。
  3. 能排能灌:要求池塘有完备的进、排水系统,排灌自如,建有安全可靠的进、排水口,配套建设网具等拦鱼设施。
  4. 底质良好:要求池底平坦,方便鱼类捕捞,池塘底质以沙质土最好,底部淤泥控制在10厘米左右。池底必须做到保水及保肥性好,易于培肥。
  5. 水质良好:水质要求符合养殖用水标准,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水质,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以上,水体最好有活水常年流动。池塘面积适宜,配备增氧机、抽水机、投饵机、养殖渔船等机械设备。
  • 清塘宜严,施足基肥

  黄颡鱼是无鳞鱼,对环境要求严格,对许多药物敏感,必须保持养殖环境优良,水质良好,减少病害。

  1. 严格清塘:无论是新、旧池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清塘消毒。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保留底泥10厘米左右,新池塘要求池底平坦,底泥平整。选择晴好天气,采取干法清塘消毒,每亩使用生石灰150千克,均匀撒入池底后,用锄耙匀,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充分混合,以便彻底杀灭池中病原体、寄生虫等。
  2. 适时注水:清塘消毒7~10天后,池底经过充分曝晒,杀灭各种病原体后,注入优质养殖用水,进水口必须设置相应目数的筛绢进行水体过滤,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及虫卵进入池内。初次注水80厘米左右,放入小鱼虾进行试水,确保安全后,可将池水加至2米以上,准备放养黄颡鱼种。
  3. 施足基肥:鱼种放养前,根据池塘水体情况,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按每亩150~200千克用量施用发酵腐熟过的有机粪肥,全池均匀泼洒,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
  • 放养宜早,品种优良

  黄颡鱼属小型鱼类,生长速度较一般鱼类慢,因此要注意科学放养。

  1. 提早放养:适当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养殖产量。黄颡鱼放养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但各地气温不同,只有气温条件允许,水温稳定在10℃左右,才可放养,以人为延长生长时间。
  2. 鱼种优质:市场上黄颡鱼品种较多,如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岔尾黄颡鱼等,还有近年繁育的全雄黄颡鱼。无论何种品种,放养时必须要求出自正规的黄颡鱼良种繁殖场,尽量选择人工繁育的优良鱼种,既可保证品种的纯度和生长速度,也可提高成活率。
  3. 规格宜大:鱼种规格大,体质相对较好,生长相对较快,因此市场上大规格黄颡鱼种颇受欢迎。一般要求个体规格在10~15厘米,体重15~35克为宜,尽量放养30克/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四是密度合理。鱼种的放养密度,必须根据养殖条件、养殖方式、饵料供应、鱼种规格和管理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力求适当,放养过少则鱼池利用率不高,效益不明显;放养过多则生长缓慢,病害多发。若主养黄颡鱼,一般每亩可放养15~35克/尾的鱼种2500~5000尾,规格较大时可适当稀放,同时可搭配鲢、鳙鱼种200尾左右,调节水质。如果采用混养模式,可以将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殖池内,每亩可套养30克/尾以上的黄颡鱼100~150尾。鱼种入池前使用5%食盐水溶液浸体消毒10~15分钟,防止将病原体等有害生物带入池塘。
  • 投喂宜精,讲究科学

  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常处水体下层,喜在夜间觅食。投喂时必须注意以下要点。

  1. 饵料精细:黄颡鱼对饵料中的蛋白质和饵料质量要求较高。投喂全价配合饲料,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45%,粗脂肪5%~8%。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用以下配方:鱼粉30%~40%,豆饼20%~30%,菜饼10%~35%,次粉15%~18%,米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配合饲料应采用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专用配合饲料,以确保营养成分和饲料质量。
  2. 驯化训练:天然野生黄颡鱼,喜昼伏夜出摄食,故必须经过驯食训练,使其适应白天摄食,一般需要驯食1周左右。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如敲击饲料桶,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先用鱼饵沿池边泼撒吸引鱼种,连续2天左右待鱼种陆续游来摄食,再慢慢添加人工饲料拌入饵料中,定点投到水池固定地点,最后使黄颡鱼养成定点、定时摄食习惯。
  3. 合理投喂:黄颡鱼因个体小,摄食慢,投喂时应注意"尽早开食、少喂多餐",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等情况科学投料,使黄颡鱼尽早采食生长。4月前后,可每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5~9月,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10月后,随天气转凉,鱼体增重,每天可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
  • 病害宜防,防治结合

  黄颡鱼抗病力较强,如能按要求控制水质,做好常规消毒和预防工作,一般很少发生病害。

  1. 以防为主:黄颡鱼属无鳞鱼,对常用药物耐受能力不及其它鱼类,因此在病害防治中要贯彻"以防为主"方针。在投放、运输、养殖过程中避免损伤鱼体,严防初春、秋冬低温季节感染水霉病。
  2. 定期消毒:每半月可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还可使用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定期投喂药饵预防疫病,每月使用土霉素、大黄、板蓝根等中药拌料投喂预防。高温生长旺季,可适量添加抗生素类药物,以防细菌性疾病。
  3. 有病早治:黄颡鱼常见病害有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水肿病、肠炎病、小瓜虫病等。一旦发生疾病,要及时诊治,尽早尽快对症用药。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的绿色渔药,严禁使用敌百虫、高锰酸钾等敏感药物。
  • 管理宜紧,综合防控

  黄颡鱼相比常规鱼类,耐低氧能力较差,且个体纤小,容易受惊,对养殖管理要求较高。

  1. 水质调节:黄颡鱼喜欢清新的水体环境,需要时刻保持水质清新,水体透明度要求达到35厘米以上。因此,必须定期换水。5~6月,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30厘米左右;7~9月,每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15厘米左右,全年保持水深在2米左右。
  2. 适时增氧:养殖池塘要求配备增氧机等设备,根据天气、水质情况科学开机增氧,晴天坚持凌晨和午后开机1小时,阴雨、闷热天气要提前增氧,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使水体溶氧浓度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3. 强化管理:坚持日夜巡塘,观察鱼群采食、活动及生长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尽量减少行人、兽类等进入养殖区惊扰鱼群,以免发生应激反应。

保护现状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主要价值

  黄颡鱼属小型淡水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

相关报道

  2021年上半年,扬州再添三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商标,分别是"安丰卜页"、"宝应黄颡鱼"和"宝应鳜鱼"。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德育女学馆
下一篇:德育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