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德罗斯特效应

德罗斯特效应(Droste effect)是递归吃微占的一种视觉形式,是指一张图片的某个部分与整张图片相同,如此产生无限循环。这种图片可以通过名为 Mathmap的数学软件制作出来。

  • 中文名称 德罗斯特效应
  • 外文名称 Droste effect
  • 形式 视觉形式

起源

  德罗斯特效应的名称是由于荷兰著名厂牌德罗斯特(Droste是创立于1863年的荷兰第一大巧克力品牌),可可粉的包装盒,包装盒上的图案是一位护士拿着一个有杯子及纸盒的托盘,而杯子及纸盒上的图案和整张图片相同。这张图片从1904年起开始使用,数十年间只进行了一些小幅的调整,后来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来自。诗人及专栏作家Nico Scheepmaker在七十年代起,开始使用"德罗斯特效应"此一词语。

特点介绍

  德罗斯特效应就好像是说,你拿着一面镜子,然后再站360百科在一面镜子前面,让两面镜子相对。你看到镜子里面的情景,是相同的,无限循环的。最经典的就是一个人拿着一个相框,相框里他拿着相框……基本就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的故事。

  德罗斯特效应是一组非常有意思的照片,非常神候家次运教逐望奇,有的需要你花时间去辨别,如果你在这些图像上盯着太久,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越来越走到框架里面,甚至造成头晕、胸闷、脑子混乱…这种神奇的效果称为"德罗斯特效银换题决略始息升日应"。

体验

  如果你想自己真正的体验一次,那么找两面大镜子,使其以"丨 丨"的形式互相平行放置。在光线好的情况下,你站在两面镜子中间,就可以看到许多的"小空间"。

举例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造梦者们还特别就"德罗斯特效应"引入进梦境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演示解说了一番。迪卡普里奥测试佩姬的题目中要求她制造的"迷宫",第三幅符合考试要求的循环圆形也与此有关。

  在梦境设计师艾伦.佩姬第一次尝试被药物催眠进入梦片慢火巴大中时,在其"被杀死"唤醒之前,她曾在梦境中制造过"并不十分危险"的空间,即拉动两面大镜子平行相对,可以创造出很多小空间,而随之佩姬击碎的,正是一种视觉幻境(出现在梦的第二层)。

  等到后面,莱维斯带佩姬参观讲解,就正式引入了这套效应。这种视觉形式主要应屋货示排用在梦境设计师设计的迷宫中,利用无限循环、递升效果设计复杂无懈可击的梦境,辅助盗梦行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以确保准确无误地植入、入侵、操控思想、解梦、甚至同归于尽。

制作

  这些图片是来自网友自制的,非常有意思。这种照片是通过名为 Mathmap的数学软件制作出来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无意识救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