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乔舒亚.桑德海姆(Stephen Joshua Sondheim,1930年3月22日-题刚化院赵抓内2021年11月26日 ),美国音乐剧词曲作者、电影配来自乐家,号称概念音乐剧鼻祖。
曾获得奥斯卡奖1次、托尼奖8次、 格莱美奖多次、普利360百科策戏剧奖1次,及托尼奖戏剧终身成就奖 ,截止目前(2021年11水毫月27日),是获得托尼奖次数最多的作曲家 。他知名的作品有:《伙伴们》、《春光满古城》、《理发师陶德》和《拜访森林》等。他曾在1973年到1981年期间担任美国剧作家协会主席。他的著名作品改编的电影包括《西区故事》《理发师陶德》《魔法黑森林》等,且电影获得奥斯卡奖等多项奖项 。在纽约百老汇有一座剧场以其名字命名 。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6日,斯蒂芬·桑德海姆在自己位于康涅狄格缩号图市抗茶击反万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
1930年3月22日,桑德海姆出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制衣商家庭。尽管黄历上未注明此日"宜出生音乐剧大师",然而18年后,韦伯先生恁是又选了这个日子来到人间。桑德海姆并非出生于音乐世家,但有着身为制衣商的父亲和服装设计师的母亲,他们和纽约演艺界有着很深的工作渊源来自,所以,他一方面从小受到了富裕家境所提供的良好音乐教育,另一方面又依托父母的职业便利,经常置身于剧院演出的环境,很早便培养出对百老汇音乐剧的浓厚兴趣。
童年时期的桑德海姆后来,桑德海姆通过父母的生意关系结识了音乐剧界的传奇人物奥斯卡·哈默斯坦二世,并有幸从十一二岁起就在这位大师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剧创作艺术。也许是因为看出了桑德海姆的音乐才华,哈默斯坦对这个10岁时父母离异,小小年龄便显得安静360百科早熟的聪颖少年青睐有加,喜爱程度甚至胜过了千行械张谈个电轴内自己的几个亲生儿业美除子,允许他随时过来居住试续首示绍灯苏圆。对父母离婚后随母亲生活的小桑德海姆而言,哈默斯坦先生亦师亦父,是他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老先生所从事的音乐剧创作自然也成为他眼中最了不起的职业。于是,小附哥另些乱编谈别反桑德海姆早早下定决心,立志要成为像哈默斯坦先生那样伟大的音乐剧创作者,但从桑德海姆日后的成就看朝困件排,他对作词的兴趣好像远没有作曲来得大。
1948年3月,哈默斯坦先生邀请小桑德海姆一道出席自己与理查德·罗杰斯的最新音乐剧大作《旋转木马》(Carousel)在纽黑文(New Haven)剧院的首演,以此作为少年的15岁生日礼物。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R&H组合最钟爱的作品也是音乐剧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当年的首演自是让小小年纪的决含剂功预华顺是混桑德海姆深受震撼。
几个月之后,桑德海姆和学校戏剧社的同学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并创下了该校学生戏剧票房的最好纪录。桑德海姆得意洋洋地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哈默斯坦先生过目,却被哈默斯坦一撕两半,因为这是他见过的最差劲作品。桑德海姆大受打击,却因羞蒙福,得到了所有音乐剧创作者梦寐以求的"九阳真经": 整整一下午,哈语待题买然务学凯六考默斯坦先生耐心地为这位15岁的少年详细讲解音乐剧创作艺术,将自己数十年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倾囊相授。
多年之后,桑德海姆轻营在回忆往事时依旧感叹:那一个下午他所领受的创作神功,比许多同行埋头苦修一辈子所能学到的更多更宝贵。此后,经大师妙手点化,桑德海姆如有神助,逐渐在音乐剧界崭露头角。
比起十六七江岁就从学校退学走上音乐剧创作道路的天才少年韦伯,桑德海姆可算是循规蹈矩的乖乖牌学生。在威廉姆斯学院(The Williams College)学习音乐并顺利毕业后,20岁的桑德海姆获得了在百老汇名作曲家米尔顿·巴比特(Milton Babbitt)门下学习的机会。到他的第一部音乐剧作品《周六夜晚》(Saturday Night)
问世,桑德海姆已是25岁的"大龄青年"了。难怪桑德海姆长韦伯整整18岁,却业思岩未善宁如钟总是被视作韦伯同时代的创作者。鉴于这位大师是能词会曲的全才型人物,其大器晚成倒也算是厚积薄发。
种植次抗范顺免停运 桑德海姆以词作者的身份出道,当他怀揣未完成的《周六夜晚》四处寻求发展机会的损附兵细时候,又得一位贵人相助,他便是著名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伯恩斯坦十分欣赏这个年轻人的天赋,安排他协助自己写《西区故事》的歌词,说是协助,当然有些让年轻人干点杂活先锻炼一下的味道,所以,尽管《西区故事》词作者署了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实际上基本是由桑德海姆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当时音乐剧界仍映径天刑助流材消利织仅有重作曲而轻写词的风气,桑德海姆一开始本想推辞,但在词作名家哈默斯坦的劝说下终于破配改变了主意,踏踏实实地在剧组中做起这份不起眼的工作。
很多时候,听得老人言不但会避免吃亏,而且还赚大便宜。1957年,《西区故情知重今做事》正式上演,好评如潮,27岁的桑德海姆成为最大的赢家,他的名字与伯恩斯坦(作曲)作经慢、哈罗德·普林斯(Harold Prince,制作)、杰罗姆·罗宾斯(Jerome R法践车字科肥航夫obbins,导演行着甚古哪题、编舞)这些业界巨擘放在了一起,知名度陡增,他与制片人普林斯也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合作。
不过,天降大任于著名音乐剧大师前,还有个苦其心志的过程。桑德海姆随后的发展也跌了几个跟头。《西区故事》之后,他着手将《周六夜晚》搬上舞台,孰料大功告成的关头,制作人却不幸病逝,连带使《周六夜晚》的上演胎死腹中。受此打击的桑德海姆振作精神,接受了杰罗姆·罗宾斯和阿瑟·劳伦斯的邀约,准备进行新音乐剧《玫瑰舞后》(Gypsy)的创作,但出演此剧的音乐剧天后伊瑟·门曼(Ethel Merman)却不乐意,她坚持认为桑德海姆资历尚浅不足以挑起作曲的重担。未来的大师当然牛不过已成名的大腕,桑德海姆再次在哈默斯坦的鼓励下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了词作者。好在《玫瑰舞后》上演后大受欢迎,至今复排三次仍是欲罢不能,桑德海姆也凭借出道后的这两部佳作,一举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著名词作家"。
眼见桑德海姆只能在作词领域里打转,好朋友哈罗德·普林斯看不下去了,给了他一个创作新剧《论坛路上趣事多》(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的机会。这一次桑德海姆终于如愿以偿,一人包揽了词曲创作。和他后来那些挥舞着挑战传统大旗颠覆音乐剧界的作品相比,这部闹剧尽管突破了百老汇舞台开场"一见钟情"、结尾"皆大欢喜"的陈旧套路,却仍算是循规蹈矩之作。该剧1962年上演后赢得了多项"托尼奖",唯独桑德海姆急切盼望获得肯定的作曲却连个提名奖都没拿到。不过这种结果和他两年后的《人人都能吹口哨》(Anyone CanWhistle)相比已经有天壤之别,那部戏首演7天后就被迫停演,对桑德海姆的自信打击很大。
借着大师的名头,《人人都能吹口哨》的价值到今日也终于获得了世人承认,但在当时它过于曲高和寡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这部戏的失败对桑德海姆的职业生涯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后的五六年间,他被迫重操旧业当起了词作者,因为再没人有胆量请他来作曲了。
进入70年代,桑德海姆终于迎来了咸鱼翻身的机会,这次伸出援手的又是哈罗德·普林斯。1970年,由桑德海姆作词作曲、普林斯导演制作、改编自乔治·佛斯(George Furth)作品的新剧《伙伴们》(Company)成功上演,成为这对黄金组合在百老汇扬名立万的开端。
《伙伴们》是最富桑德海姆特色的作品之一,它打破了传统舞台剧的线性叙事结构,剧情只能用"一个逃避婚姻的单身男子和他的5对夫妇朋友间的故事"这种含混不清的说法来表达。原本至关重要的情节成了剧中可以舍弃的元素,创作者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概念才是全剧表现的重点。这种舍情节而就概念的创举标志着音乐剧的新生流派"概念音乐剧"诞生了,桑德海姆也因此被人冠以"概念音乐剧鼻祖"的法号。
不过在当时,人们并没有对这种创举的意义有更多深刻体会。这出新剧通过剧中人的视角所表现出的对传统婚姻价值的质疑,以及对都市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深刻探讨,才是它造成轰动的主要原因。《伙伴们》既让观众大笑,也令人们若有所思,这种举重若轻的表现手法备受票房和"托尼奖"的肯定,桑德海姆从此名声大振,他的铁杆戏迷也日益增多。
出了名什么都好办,一年后,桑德海姆的《富丽秀》(Follies)与观众见面了。《富丽秀》原名《楼上佳人》(The Girls Upstairs),早在《伙伴们》之前就已开始构思。这出戏长达140分钟,没有中场休息,风格与《伙伴们》一脉相承。它以富丽秀女郎数十年后故地重聚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的美国社会变迁。这样的题材若是交由他人创作,多半会将表现的重心放在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感伤上,但桑德海姆却通过让两对老夫妇回首往事,极力表现他们对过往错失的遗憾,可谓独辟蹊径。在音乐创作方面,为了让观众产生恍若回到从前的感觉,桑德海姆全力打造百老汇"富丽秀"时期的音乐氛围,在作品中融入那个年代的埃尔文·柏林(Irving Berlin)、柯尔·波特(Cole Porter)、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等人的风格,其作曲天赋由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富丽秀》的奢华场景制作也开创了巨型音乐剧(Mega-musical)之先河,尽管这种豪华的场面在当今音乐剧舞台上愈演愈烈,但由此导致的超高成本当时却让《富丽秀》赔了个血本无归。
输了票房赢了口碑的桑德海姆此后为生计考虑略有收敛。1973年,他推出了与普林斯联手打造的《小夜曲》(A Little Night Music)。这部音乐剧改编自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夏夜微笑》(Smiles of a Summer Night)。桑德海姆在剧中采用了一种在他的作品中相当少见的轻盈柔美风格,在旋律中甚至有拉威尔(Maurice Ravel)、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以及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等音乐家作品的影子。《小夜曲》采用了桑德海姆作品中少有的皆大欢喜式结尾,不过,这个结局竟是缘自两对分崩离析的婚姻--桑氏的颠覆手法真是无孔不入。
《小夜曲》为桑德海姆赢得了大把奖项,票房收入也颇为可观。托此剧的福,桑德海姆终于有了他的第一首热门单曲《让小丑进来》(Send In The Clowns)(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也很可能是他唯一的一首……)。但他接下来的作品却又重蹈叫好不叫座的覆辙。1975年,野心勃勃的桑德海姆将大作《太平洋序曲》(Pacific Overtures)搬上舞台,该剧剧情跨越了整整120年的近代日本史,创作风格深受日本歌舞伎的影响,并大胆使用亚洲演员和东方乐器。在剧中桑德海姆毫无顾忌地展示了中西方文化冲突,批评西方资本主义在入侵东方世界的同时,对东方文化毁灭性的影响。看来忠言逆耳,因为西方观众显然被桑德海姆惹恼了,不愿掏钱支持它的票房。
1979年推出的《斯维尼·托德:舰队街的恶魔理发师》(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将目光投向了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一个贫富差距悬殊、腐败滋生蔓延的世界。这出音乐剧讲述了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一位恶魔理发师杀害顾客并将其尸体交由邻家老板娘做成人肉馅饼出售。但该剧并非以恶心恐怖为诉求的美国产《人肉叉烧包》,而是力图用黑色幽默的形式揭露工业革命后现实世界的黑暗面。尽管普通观众对《斯维尼·托德》并不感冒,但它却深得评论界以及桑德海姆铁杆戏迷的欢心,而且连连夺奖,被誉为桑德海姆-普林斯组合最优秀的一部作品。
得此褒奖,桑德海姆自信满满地推出了新剧《我们曾经的欢乐时光》(Merrily We Roll Along,1981年)。上帝又和我们的大师开了一个小玩笑:该剧不但上演16场后便黯然下档,老搭档普林斯也拂袖而去桑德海姆那怪异的叙事手法把自己送入导演生涯的最低谷。
眼见新作惨败,老搭档也撂挑子走人,桑德海姆百般无奈之下,愤而宣称要退出音乐剧界改写推理小说去。多亏此时一位从外百老汇崭露头角的新秀导演詹姆斯·拉旁(James Lapine)及时出现,成为桑德海姆的新搭档,世上才少了些质量未知的推理小说,多了几部优秀音乐剧。1984年,两人合作的第一部作品《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正式上演。这出音乐剧受19世纪乔治·修拉(George Seurat)的油画《大宛岛上的星期天》(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启发创作而成,延续了桑德海姆的概念风格,试图探讨在商业社会中如何平衡艺术创作和商业效益之间的关系,怎么看都有些桑德海姆自身经历的影子包含其中。如果拿韦伯的标准来评价这部作品的票房,不免有些强人所难,它没有亏,对桑德海姆简直就是胜利了。
在这部荣获普利策戏剧奖的成功作品之后,两人合作的第二部音乐剧《拜访森林》(Into The Woods)于1987年推出。在这部颠覆传统的新编格林童话大杂烩中,桑德海姆一如既往地嘲讽着由"一见钟情"到"终成眷属"的标准童话模式,告诫人们要学会成长,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共生关系,面对道德考验要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就这样一部说教意味浓厚的成人童话剧,在评论界以及观众眼中,竟已算得上是桑德海姆最易于让人接受的作品了。在百老汇天后伯纳黛特·彼特斯(Bernadette Peters)的巨大票房号召力影响下,这出旋律简单明了,故事轻松愉快的童话剧不但赚了个盆满钵满,还从来势汹汹的《剧院魅影》手中,夺下了象征音乐剧灵魂所在的"托尼奖"最佳剧本、最佳词曲等大奖。
也许桑德海姆担心这种票房大卖还人见人爱的剧目太过商业化,会砸了自己特立独行的招牌,所以他又做好了准备,要让评论界炸开锅,让观众无所适从。1990年底,桑德海姆与约翰·怀德曼(John Weidman)合作的新剧《刺客》(Assassins)在外百老汇试演,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就在那年夏天,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本剧试演开始仅一个月后,美国出兵海湾战场,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在这种正是需要几部主旋律作品来提升国民凝聚力的节骨眼上,桑德海姆的新作却是大唱反调,以美国历史上九位因刺杀总统而名留青史的刺客为主角,告诉观众们不要盲目用脸谱化对号入座的方式来看待这些历史人物,不要轻易将这些背负千古骂名的刺客看作疯子狂人,不要盲目相信别人所告诉你的历史,因为那也许并不客观公正……这种不合时宜大胆质疑美国民主精神的题材若是换了别人创作,怕是早被舆论的唾沫星子冲到大西洋海底永世不得超生了,多亏挂的是桑德海姆的大名,评论界骂归骂,却也不敢将其大笔封杀,而众多有识之士也勇于站出来表示对这出剧的赞赏。不过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这部尚是半成品的《刺客》短暂试演后并没有立刻移师百老汇,而是直到10年后的2001年9月才开始排演,准备与观众见面。孰料此后没几天便发生了"9?11"惨剧,《刺客》的上演自然又是无限延期,直到2004年4月才正式登上百老汇舞台。刚上演没几日,《刺客》便获得了6项"托尼奖"提名,并在六月初的颁奖仪式上一举夺下了最佳复排音乐剧、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剧导演等5项大奖。
《刺客》之后,桑德海姆的又一部作品《激情》(Passion)于1994年出炉。这部作品改编自伊吉尼奥·雨果·塔切蒂(Iginio Ugo Tarchetti)1869年创作的小说《佛斯卡》(Fosca),是桑德海姆与拉旁合作的第三部作品。较之《刺客》,这部以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之间的三角恋情为题材的音乐剧显然可算是温和之作了,虽然桑德海姆在剧中依旧质疑着社会传统观念和人际关系,试图探究美貌、财富、爱情与婚姻之间的关联。这部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在上演后反响颇佳,其精妙的叙事结构也大为评论界称道。
跨入新世纪后,身为美国音乐剧界领头人物的桑德海姆已是年逾古稀。自2000年起,美英各大城市纷纷复排上演桑德海姆的经典剧目以示祝贺,其活动日程甚至满满当当地直排到2005年桑德海姆75岁大寿的时候,如此隆重的待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回首这位音乐剧大师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他的早年作品时至今日,已被广大音乐剧爱好者奉为圭臬。而他后期的作品由于诞生时间尚短,其艺术价值虽然已有所体现,但划时代意义可能还要等到数十年后,才能在时间的洗礼中得以显现。对于生活在当今的音乐剧爱好者而言,有幸与这位大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亲眼见证经典的诞生,也算是今生有幸了。
《西区故事》
剧情简介
西区是纽约的贫民窟集中地。那里有两个少年流氓集团。一个叫"火箭",由白
人组成,头目是里弗;一个叫"鲨鱼",由波多黎各人,头头是贝尔纳尔多。两帮势
不两立。经常挑衅格斗,酿成流血事件。
一天夜里,西区举行了一场规模颇大的舞会。两个团伙之间展开了一场独特的"
竞赛",在众人的呼喊声中,里弗的好友托尼和贝尔纳尔多的妹妹玛丽亚相遇。两人
一见钟情,就象在梦中似的一起跳着舞。贝尔纳尔多发现了他们,他暴跳如雷地扑过
来,强行让手下带走了玛丽亚。
回到了家的玛丽亚正准备上床,忽然听见有人在呼唤她。她走近窗口,又见到了
托尼。第二天,玛丽亚听说"鲨鱼"将和"火箭"决斗,便希望托尼去阻止他们。托
尼答应了她。
晚上,"鲨鱼"和"火箭"在街头相遇。两伙人正准备动手,托尼匆匆赶到,他
试图阻止他们之间的斗殴,但贝尔纳尔多却不理睬,还一拳把托尼打倒在地。里弗见
状,便动了手。当里弗用刀逼住了贝尔纳尔多时,托尼要里弗停手。里弗稍一犹豫,
但贝尔纳尔多的刀先捅进了里弗的胸膛。托尼奔过去抱住了里弗。贝尔纳尔多又持刀
向他刺来,托尼眼明手快,拿起里弗的刀刺进了贝尔纳尔多的胸口。
玛丽亚对此十分伤心。贝尔纳尔多的女朋友用最污秽的话骂她,责备她,但她始
终忘不了托尼。托尼不知从哪儿获悉玛丽亚忧思而想轻生,便陷入绝望。贝尔纳尔多
生前曾希望妹妹嫁给他的好友奇诺。可奇诺看到玛丽亚钟爱的竟是杀兄的仇敌,一时
狂怒之下,身藏手枪去找托尼算帐。玛丽亚得知之后迅速赶到托尼处报信,但就在这
一刹那间,奇诺的枪响了,无情的子弹夺去了托尼的生命。玛丽亚悲痛欲绝……
电影
片名:西区故事
英文片名:West Side Story
又名:
国家/地区:美国
区域:欧美
出品:美国联美影片公司
发行:
类型:剧情 音乐 爱情
导演: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 杰洛姆·罗宾斯Jerome Robbins
编剧: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制片:
主演:纳塔莉·伍得Natalie Wood 罗斯·坦布林Russ Tamblyn 理查得·贝麦Richard Beymer
分级:未分级
片长:152 分钟
上映时间:1961年10月18日
《西区故事》夺得196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
最佳彩色片摄影、最佳彩色片美工、最佳彩色片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最
佳歌舞片音乐十项大奖。
原剧由著名舞蹈家杰洛姆·罗宾(一九八二年曾率领其舞蹈团访华)设计,是百
老汇的保留节目,久演不衰。怀斯与罗宾斯合作,运用电影手段,将它相当完好地再
现在银幕上。影片从摄影棚布景圈子里跳出来,把观众引到纽约街头,以曼哈顿西部
贫民区为背景,展现了现了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以及流氓阿飞的暴力活动
情景。
《西区故事》乃是美国"街头音乐歌舞片"的经典之作。许多歌舞场面都是在真
实环境中展开,罗宾斯设计的舞蹈动作奔放明快,充满活力,颇具纽约芭蕾舞剧团的
风格,加上导演处理富于动跃感与社会气息,摄影机移动,自如结果使影片大获成功,
强烈的色斑纵横交叉,眼前展现纽约的全景,摄影机在空中飞舞,然后轻巧的落在纽
约的西区。片中许多歌曲如《玛利娅》、《晚上再见》等,上映后迅速流传开来。
当时好莱坞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间,对具有新意的作品和新冒出来的人材比较推崇。
《西区故事》触及种族矛盾问题,音乐的处理颇有独到之处,充满美国式的活力,这
些迎合了时代潮流与大众所好,因此独占一九六一年奥斯卡十项奖,按其数量之多仅
次于《宾虚》。
玫瑰舞后
背景介绍
《玫瑰舞后》根据吉普赛·罗丝·李回忆录中的一个音乐故事改编而成,是戏剧家大卫·莫里克于1959年执导的一部经典的美国音乐剧。吉普赛·罗丝·李是20世纪初期美国喜剧界最为活跃的明星,在她1937年退出舞台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全面回顾,终于在20年之后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这也成为《玫瑰舞后》创作的蓝本。音乐剧讲述了一个处心积虑的母亲,为了完成心中的明星梦,强迫女儿坚持演艺生涯的故事。
首演于1959年的这部作品可以说集合了当时百老汇的老将和新锐,亚瑟·劳伦茨(Arthur Laurents)负责剧诗创作,而朱利·斯泰恩和年轻的桑德海姆联手创作了剧中的音乐。该剧女主角罗斯由大名鼎鼎的艾索·摩曼出任,另外还有当红明星安吉拉·兰斯伯莉的加盟,使得该剧还没有上演就有许多观众翘首以盼。剧中的许多歌曲,如《让我取悦你》(Let Me Entertain You)、《不管到哪里,我们都在一起》(Together Wherever We Go )、《你肯定玩了一个鬼把戏》、《一些人》和《小小世界》等歌曲都深受人们喜爱。这部音乐剧也因此在1960年获得了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等八项大奖,1973年首次在伦敦上演。1975年时,《玫瑰舞后》又获托尼奖最佳女演员奖,1990年再获托尼奖最佳重演音乐剧奖和最佳女主角奖。多年后的今天,著名电影导演山姆·门德斯又对这部音乐剧作了崭新的诠释,并将它再次搬上百老汇的舞台。
该剧于2003年5月1日在舒伯特剧院进行了重演的第一次演出,深得音乐剧迷的喜爱。在刚刚公布的第57届托尼奖提名中,《玫瑰舞后》获得了最佳音乐剧女主角等四项提名。这次《玫瑰舞后》能否大放异彩,重现昔日辉煌,相信到6月8日的颁奖典礼自然会水落石出。
故事情节
故事在西雅图的一个轻歌舞剧院开场,姐姐小琼和妹妹小路易丝正在排练一个为儿童的演出节目,边唱边跳"让我取悦你"。她们的妈妈罗斯·豪维克随后唱着"唱出来,路易丝"出场,督促两个孩子要刻苦训练。接着,通过"一些人",罗斯表达了她要促成小琼从事轻歌舞剧生涯的决心,期待她有朝一日成为耀眼的明星。在遭到家人的拒绝后,罗斯把她父亲的金匾从墙上偷凿下来,当做经费同女儿们一起搭便车到了洛杉矶,在那里她遇到了赫比,并怂恿他为女孩的演出做经纪人。为了拉拢赫比,她用浪漫和结婚的可能性来迷惑赫比,二重唱"小小世界"很好地表现了这一场景。
经过赫比的努力,小琼和她的"新闻男孩"成为名列前茅的轻歌舞剧表演。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琼和路易丝成熟了,而轻歌舞剧的形式却日渐衰落,剧团也只能栖居于阿克隆的两间充满泥灰和裂缝的旅馆里。罗斯用热过的中国菜做早餐,开始庆祝路易丝的生日。这时,赫比唱着"奥费姆巡回剧院的戈德斯通先生"来了,原来他为了挽救剧团的生计提供了一个合同,并给"被遗忘的路易丝"带来了生日礼物--一只小羊羔,路易丝唱起了"小羊羔"和"我想知道我多大了"。
下一场发生在纽约的一家中国餐馆。罗斯和赫比在那里讨论着第二天在戈氏剧院的试演。赫比向罗斯求婚并威胁说,如果她不愿意,那么有一天他将会"走掉"。罗斯唱着"你永远不会离开我",最后以跳舞结束了这场争吵。戈德斯通确实向琼提供了一个合同,但要以"她得在学校呆一整年并学习表演方面的课程"和"罗斯要走开"为条件。罗斯听说这以后,怒气冲冲地离开了他的办公室。渴望过正常生活的女孩们唱起了"如果妈妈已结婚"。剧团从此经常没有合同,她们继续旅行,过着飘泊的生活。
在布法罗的一条剧院胡同中,在"农场男孩"剧中表演的一个叫图尔萨的男孩告诉路易丝,他梦想组织一个舞蹈队并表演"我所需要的是那个女孩"的节目。路易丝梦想着成为那个女孩,但是她又一次失望了:琼和图尔萨跑掉了,路易丝给罗斯带来了一张琼留下的道别的便条。罗斯极度震惊。赫比乞求罗斯与他结婚并放弃演艺职业,路易丝也敦促罗斯接受赫比的请求。然而,罗斯却向吓坏了的路易丝宣布她要把路易丝培养成为一个明星,然后第一幕在"一切事情都会发生"中结束。
第二幕在"罗斯夫人的斗牛士"节目中开场,路易丝顶替小琼出场,"罗斯夫人的斗牛士"明显是小琼演出的翻版。为了消除路易丝的疑虑,罗斯与赫比一起唱"不管到哪里,我们都在一起"。经过赫比的努力,在演出的最后一刻拿到了两个星期的订票。令每个人感到惊讶的是,演出地点竟是在一个低俗的小剧场。当罗斯发现以后,她异常坚决地要求剧团退出演出。但是路易丝却以很成熟的语气说:"妈妈,我们必须接受这个工作,因为我们一贫如洗。"此时脱衣舞女三重唱"你肯定玩了一个鬼把戏"暗示了路易丝的演出前景。
罗斯答应了在演出结束时嫁给赫比,她和路易丝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剧院经理宣布由于隔壁商店的"诱惑性演出",他的剧院的明星吸引力已经大大下降,罗斯立即回答说:"我女儿可以做到。"她开始筹划路易丝的化妆和音乐等。赫比对此表示反对,告诉罗斯他要永远离开她。罗斯把她那被吓坏了的女儿推上舞台。在舞台上,路易丝害羞地唱着"让我取悦你",当着观众的面,变成了用脱衣舞来挑逗别人的人--"玫瑰舞后"――吉普赛·罗斯·李。
接下来,罗斯和路易丝出现在纽约明斯凯的粗俗剧场的吉普赛明星更衣室里。由于对于现在"成功"的女儿来讲是越来越无用了,罗斯对路易丝的独立和叱责感到非常愤怒。她离开了更衣室,重重地把门在身后关上,孤独地站在黑暗空荡的舞台上,此时她唱起了让人感伤的"轮到罗斯了"。一直在后台默默地观看的路易丝走上舞台,告诉罗斯:"妈妈,你真的原本可以很了不起"。母女冰释前嫌,罗斯兴奋地告诉了路易丝她最新的梦想,然后两人退场,整个故事结束。
分析评论
《玫瑰舞后》的第三次重演,受到了广大音乐剧爱好者的普遍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在音乐剧历史上不可动摇的经典地位,还在于它此次重演的社会背景。由于伊拉克战争和经济不景气等种种原因,纽约著名的百老汇近来一直门庭冷落。但当《玫瑰舞后》于2003年5月1日重新上演时,久违的热闹景象又回到了这里。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亲临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他说:"今晚,我们不仅要庆祝《玫瑰舞后》重回舞台,还要庆祝《玫瑰舞后》第1404次在百老汇上演。所以,作为纽约市长,我宣布,今天为纽约人的吉普赛日。"可见政府希望通过经典剧作的上演,可以重新唤起人们对往日的回忆,重建信心,刺激低迷的经济的发展。
抛开这些外在因素不说,该剧独特的魅力在于它生动地刻画了罗斯妈妈这样一个生活充满辛酸和不断奋斗的人物。为了自己出人头地,也可以说为了女儿们有个好的将来,她近乎痴迷地苦心经营着自己的明星梦,甚至亲生女儿都来背叛,当她独自一人站在舞台中央唱起那首"轮到罗斯了"时,往事历历在目,辛酸涌上心头,让观众不仅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自从在1959年艾索·摩曼成功塑造了罗斯妈妈这个形象后,每一位继任扮演者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次伯娜黛特·皮特丝也不例外,尽管拥有两座托尼奖杯并且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但此番为该角色的饰演成功可谓是下了大功夫,每一句台词和剧诗都仔细推敲,字斟句酌。为了从外观上更符合罗斯,皮特丝放弃了一头长发,代之以波浪式的卷发,她那坚毅执著的表情和发怒时撅起的下巴,使得评论界认为她饰演了"最性感的罗斯"。《玫瑰舞后》首演后,皮特丝对罗斯这个角色的新演绎很快就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并被提名第57届托尼奖的最佳音乐剧女主角,迎来了她演艺生涯中的又一个高峰。
其他演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约翰·多塞特以其迷人的微笑和动人的歌喉生动的演绎了经纪人赫比这个角色,并获得了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而饰演路易丝的年轻女演员泰米·布兰查德也凭借这一角色参与角逐最佳女配角,这些都为《玫瑰舞后》的第三次重演增添了亮色。
此外,此次重演的导演山姆·门德斯也格外让人关注。2001年,门德斯曾以执导《美国丽人》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在好莱坞一举成名。2002年又与汤姆·汉克斯和保罗·纽曼合作,推出了《毁灭之路》,被誉为一部"不俗之作",以其独到的视角重新演绎了黑帮片。此次他进军百老汇,人们都对他寄予厚望。其实早在1997年,他就已经在伦敦执导过舞台剧《蓝色房间》,并大获好评;此次他重新演绎经典名剧《玫瑰舞后》,并首次进军百老汇的舞台,凭借过人的导演手法,在5月1日首演仅仅两周后,就获得了最佳音乐剧重推、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四项提名,其在音乐剧方面的执导功力也令人不可小觑。假以时日,也许会给观众带来更大的惊喜。
电影
导演:
茂文·勒鲁瓦 Mervyn LeRoy
编剧:
Arthur Laurents.....play
吉普赛·罗斯·李 Gypsy Rose Lee .....book Gypsy, A Memoir
Leonard Spigelgass
演员:
罗莎琳德·拉塞尔 Rosalind Russell .....Rose Hovick
娜塔利·伍德 Natalie Wood .....Louise 'Gypsy Rose Lee' Hovick
卡尔·莫尔登 Karl Malden .....Herbie Sommers
Paul Wallace.....Tulsa No. 2
影片类型:
剧情 / 歌舞 / 喜剧 / 传记
片长:
143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身为"概念音乐剧"的开山鼻祖,桑德海姆被视为美国音乐剧界唯一能与韦伯分庭抗礼的人物,他的声名和实力举世公认。
拿桑德海姆和韦伯比较,两人的风格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用电影界的例子打比方,韦伯好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来自teven Spielberg)或者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众书把织穿若岩据as),身怀天赋奇才,作品人人喜闻乐见,自身名字便是票房的有力保证,任何时候都雄赳赳气昂昂地驰骋在艺术商业化的大道上;而桑德海姆就像是怪才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或者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其作品有着丰厚的内涵,却经常晦涩难懂;拥有一批死忠观众群,却也只为这部分观众所喜爱,骨子里总是透着点孤芳自赏的味道。桑德海姆的天才是毋庸置疑的。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作品,却不能无视于他在音乐剧界的影响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