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川北道贡院

川北道贡院,又名四川贡院、阆中贡院,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学道街,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1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

川北道贡院坐北向南 ,由考生考试区和生活办公区两部分组成,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是号房,有大门、龙门、考棚、至公堂、明远楼等主要建筑,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 。川北道贡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科举文化博物馆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和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

2013年3月5日,川北道贡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来自单位。

  • 中文名称 川北道贡院
  • 地理位置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学道街
  • 占地面积 8800 m²
  • 所处时代 清
  • 保护级别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衰历史

  川北道贡院究竟建于何年已无从稽丰可配缩考。阆中清代考棚的前身是明代县试、府试所在地,也是最基层的选拔人才场所。它能升级为贡院是因为明末清初 ,四来自川的东、南、西、中均属明朝管辖地,驻节阆中的明将李国英归顺清廷后,阆中最先360百科成为清政府在川的权限地并开始代行临时省会王线宗

川北道贡院

  顺治八(1651)年,清廷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开考在吃资家讨露菜即,而阆中原有的考棚游法三却规模较小只好停考对它进行改建和扩建,直到顺治九年八月,辛卯科乡试才被补上。从顺治九(1652)年到顺治十七(1660)年,阆中清代考棚共举行了辛卯候干能、甲午、丁酉、庚子四科乡试,它被称作清代四川第一考棚。

  嘉庆二十二(1817)年,阆中清代考棚因年久失修已部分倾塌,时任川北道道台的黎学锦犯找她对而组织人力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和扩建,整个考棚占地面积一下增至10余亩,从布局设计分出了前院和后院,属于典型的三进两院式明清建筑。

川北道贡院

  前院即为现在的清代考棚,主要分布为:考舍、考务室、监临、致公堂等。后院多为斋舍,并配有水池、花园等,是考官们休寝场所。

  清末,张之洞、刘坤一上疏变法,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除,阆中清代考棚因此而闲置。它紧邻川北道的那一部分被"挪用"作了川北道署。

  民国初年林祖伟企,阆中开办师范讲习所,清代考棚再次被启用作了学校。

  解放后,阆中清代考棚先后改作会议场所和县招待所,1959年因扩建招待所需要,清代考棚的后院和殿堂全被拆除,只留下了前抓久地雷院。

  1986年处围护取翻斤际12月17日,阆中县人太展走财同的神场民政府公布阆中清有型针客略代考 棚为文物 保护单位。1987年10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议在阆中清代考棚内召开,与会专家对阆中清代考棚考察之后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全国像这样大规模、保存较为完整的考棚应该建成科举考试历史博物馆。2006年,阆尔往研中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复建贡院主要组成部分明远楼后,2007年又斥资10极罪死确院知00多万元,对贡院进行闭馆扩建和修缮,使昔日的川北道贡院不但悄然长大,而且古朴厚重,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展品最多、制作最专业的科举博物馆,并吸纳了北京国子监、江南贡院和上海科举博物馆的精华,还将"川北道贡院"更名为"四川贡院"。1991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川北道贡院

建筑风格

  现在所能看到的阆中清代考棚为穿斗木结构的长方形四合院,院中十字形甬道连通南北东西,整个考棚临学道街一面是一长排平房,平房中间为考生进入考棚的入口,这里俗称作龙门。

川北道贡院

  从龙门进去,左边是门禁(以前这里叫议察厅)右边是传达室,和它们紧连着的是考舍。

  考舍不大每间约十来个平方,乡试护百湖望时,这十来个平方的空间要被分成六格,每格坐一人,仅正南面出入和采光通风,其它三面均被隔断,这样一来前排与后排之间间隔不足一米,看起来就像是一排排鸟笼式的建筑,过去把这称巷号。

  从龙门一直往前走是十字形廊道,廊道两边设置有长*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廊道末端是楼亭殿堂中的致公堂。考试期间主考就坐在这里巡视。致公堂左右分别为监临、监试、巡察、同考、执调、执事等考务用房。因此考棚用作考舍的实际用房只有东、南、西、三面 的平房

  据介绍,考棚像这样设计和布局是颇具匠心的,一方面考试时考舍内的情况主考、监考坐在对面的车微孙道危药厢房里一看便知;另一方面,整个考棚能保证有充足的光源,还可避开风雨之苦。按传统意义上的贡院设计,考棚内应建孔庙、设立孔子牌位,考棚西望楼上还应留出专门房间供科考前夕用纸扎"恩"鬼和"冤"鬼让考生们参拜。它的龙门设计,外墙设计也是有极高的要求的,因为阆中清代考棚是清初四川乡试的临时考场,所以这方面的设计简化了。

社会影响

  阆中同成都一样,是全国兴办学校最早的地方,人才辈出,文风炽盛。1987年10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陈保工作会议就是在贡院里召开的。

川北道贡院

  目前,已建成科举博物馆,现有孔子塑像、清代衣妆、应试考物等,游客可自主参与,自得其乐,不久巴蜀第一砚也将落户贡院。

  发轫于隋朝的中国科举考试来自制度,像奥林匹克大赛一样,坚持了一千三百余年某设煤冲五括缺场迫兴合,对中国和世界的影360百科响巨大而久远。西方学者S·威廉斯说:"古代中国文武官吏所由产生的这种……无可比拟的制度,被东亚邻邦所仿效,并被西方社会借鉴采用,形成西方的文官考选制"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至今,从联合国到大多数国家,官员仍须由考试 选;在中国,考选人才更关联着每项事业,每个家庭每个措损半升就跳待殖阶场但学子……

  历史青睐人文荟萃的古阆中。这里珍藏的至今尚为完整的古代贡院,定会将人带进深邃时光隧道,又引向辉煌未来。

旅游看点

  川北贡院是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第一进正厅是至公堂,即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场所;第一进与第二进换益元父斗温两厢为考室,每间考室有进出小门一道,正中墙头有小窗一扇,房顶有亮瓦和气孔。第一进庭院力起北研由中有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液子放告罗天轴。第二、三进是考生食章伯类带限宿之所,也是四合庭式一楼一底建筑,中间有纵向走廊通连。此外,还有供阅卷官、考官生活及办公用房。

龙门

龙门

  跨进大门,迎面程务相着补回义皇争是龙门,有鲤鱼跳晶有急弦倒龙门之意。

  龙门后面,是至公堂。至公,最公正。

至公堂

考场

  贡院前院是考场,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引响行房有进出小门一道。

  参观贡院的游客,还可以乔装参与科举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披红戴花坐万占,作弊者则会被羁押甚至判刑。

  考生进场之前,先进行"摸图测运",类似今日的"盲人摸福"之类,以保佑接下执混今证吸采境声来的考试能顺利完成。

弥封

  弥封所,北宋始行试卷糊名。清沿明制,贡院外联设弥封所,负责把所有试卷上写有考生姓名、履历的前页折叠起来封好,糊名,连同所备誊录用卷编上相同红号,弥缝处案刘船威又须音加盖印信。待录取后,再对照红号折看姓名。

会经堂孔子塑像

会经堂

  会经堂正改前机随助背中有孔子塑像。会经堂本是考官阅卷的地方

贡院春秋

  参观贡院春秋,可以了解贡院的发展历史,而看完一系列有关科举知酒次日不领制度的展馆,则可以全面地了解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中国古代科举,是通过国家考试,平等、公开选拔官排买五密属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萌芽于汉,创生于隋,发展于唐,完善于宋,中衰于元,鼎盛于明清,坚持了一千三百年,对中国和世界影响巨大而深远。有西方学者曾说:"古代中国选拔文武官吏的这种……无可比拟的制度,被东亚按征里确云品围还邻邦所仿效,也被西方社会借鉴采用,形成西方的文官考选制",西方学者甚至誉科举制度是中国"第五秋玉似条眼随大发明"。至今,从联合国到大多数国家,官员仍须由考试来选;而在中国,考试还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机制。

刘春霖的试卷

状元馆

  跟科举密切相关的一个词是状元,在状元馆,可以了解其有关历史。状元之称始于唐代,指进士科终取第一名,原称状头,亦称状元。宋以后则专指"第一甲第一名"。他们是科举制度造就的明星,其中多数堪称一代才杰,有的更为推动历史进程和文化艺术发展做过卓越贡献。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已知举行过文科考试近八百次,武举二百余次,先后有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但状元总数只有一千多人。其中有姓名可考的,只有文状元672人,武状元 246 人,总计918人,还有百余状元淹没于历史尘封之中。

刘春霖(右)和名女状元--傅善祥画像

  馆内陈列有清末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那字写的实在漂亮!刘春霖,河北肃宁人,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后来他拒绝担任伪满要职,是一位书法家。

  右图是唯一的一名女状元--傅善祥,金陵(南京)人,太平天国三年(1853年)女试进士状元,据说颇有文才。

  在近千名状元中,据说四川籍25人:唐代5人,五代2人,宋代13人,元明清代各1人,大西国(张献忠)2人。而其中阆中就出了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冯涓5个状元,可以说阆中是四川的状元之乡。

阆中

  状元英杰馆的阆中"唐宋四状元"雕塑,他们是唐代的尹枢、尹极兄弟状元和北宋的陈尧叟、陈尧咨兄弟状元,尹枢、尹极、陈尧叟三位文状元错落而坐,神态自然,而武状元陈尧咨则身披盔甲腰挂弯弓,威风凛凛。其中,尹枢中状元时年已71岁,9年后病逝,享年80岁。尹枢是四川也是全国年龄最大的"古稀状元",又是四川寿命最高的"长寿状元"。"二陈"更是"文武兼备",他们的弟兄陈尧佑,进士及第,官至宰相,又是诗人、书法家,有"贤相"之誉,相传阆中市内的三陈街即因他们而得名。

轶闻趣事馆

  贡院的监考很严,进贡院大门时,要进行严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夹带",但为了博取功名,仍然发生过很多起舞弊案。这是贡院里一件写满文章的作弊衣服。轶闻趣事馆讲的是一些散见于稗官野史、杂本闲书的有关科举考试的故事,其中还有眉山的大文豪苏东坡呢,他是因"一语失状元"的。原来,宋仁宗嘉柏六年(1061年)辛丑科殿试后,25岁的苏轼写的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深受主考官欧阳修和其他考官的赞赏。文章举例说:"尧之时,将杀人,皋陶(司法大臣)曰:'杀之三(该杀,该杀,早就该杀)。'尧曰:"宥之三(要宽恕,要宽恕,还是赦免了吧)。"文章主张以教育为主,可杀可不杀者不杀,能少杀就少杀;至于奖赏,则可赏可不赏者,则赏之,这样就会取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经欧阳修和考官们商议,决定取苏拭为状元。但考虑到在琼林宴(皇帝赐新科迸士的宴会)上,皇帝可能问到唐尧和皋陶的对话,出自何经典著作,怎样回答呢?答不出,则显露试官学说浅薄;答错了,涉嫌欺君之罪。于是便派参评官梅尧臣去找苏轼落实出处。东坡回答说,尧是个慈祥宽厚的人,皋陶是个严肃正真的人,根据他们两个人的性格,想象他们会那样讲的。梅尧臣听了,气愤他说:"你年岁不大,却胆量不小,太不严肃了。你怎么能随便地杜撰呢!"结果,苏轼便由一甲第一名状元降为一甲第二名榜眼。

作弊衣服 苏轼题

  据说,苏轼于仁宗至和二年(1055)冬赴京应试过阆中,在读书岩(俗称状元洞,位于大像山上。北宋阆中人陈省华为避城市喧嚣,将其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安置在此读书,故名读书岩;后来尧叟、尧咨高中状元,故名状元洞;又因尧叟、尧佐官至宰相,尧咨善骑射,文武双全,官至节度使,成为将军,故又名将相堂)题"将相堂"等字。元佑(1086年-1094年四月)中,再次到阆中为"会经堂"题额。

贡院地址

  四川省阆中市学道街12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黄帝城遗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