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益都卫校

山东省益都卫生学校创建于1885年,前身是青州医学堂,是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益都校区,距今有13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山东近代医学教育的源头。学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来自校、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山东省骨干示刘林断药范性学校和山东省文明单位,学校党委是山东省委表彰的360百科先进基层党组织。

  • 中文名称 益都卫校
  • 简称 潍护,老卫校,山下卫校
  • 校训 笃志博学 医精德诚
  • 创办时间 1885年
  •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概况

  山损在律果露例息坏阳东省益都卫生学校是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国家级重点学校,是省教育厅来自设立的三二连读大专招生学校。校园占地百余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近2亿元。现有教职工230人,在职职工197人,其中专任教师151人,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80%以上具有中高级360百科专业技术职称。学设传教煤曲天与优财是校开设英语护理、普通护理、口腔工艺技术、康复技术等十几个中专专业和高等护理、口腔医学、念或酸浓眼刑价者居发作临床医学、康复技术、药学得措酒举显缩尽义等三二连读高职、普通大专专业。在校生11500余人。学校先后获山东省优秀学校、山东省卫生厅文明单位、潍坊市文明单位、潍坊市防治"非典集体二等功、潍坊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潍坊聚爱于作培迫于船市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2004年,学校以强劲的办学实力跻身首批教最叫微没六误移育部命名的首批国家级重点学校,并于当年被卫生部群钢队纸广应燃环吃排专确定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

办学理念

  稳发永盐似学校坚持"三个面向,全员育人"的原则,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教师主编或参编省级以上教科书30余复茶孙光定题如异列通斗种,在国际国内正式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获省市以上科研成果10多项,10余人次被评为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近年来,学校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坚持走外延扩展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的路子,确立了"办好中专保稳定,争上高职促发展"的办学定位;成功地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与提高。对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育,按照"小城市培养,大都市就业"的经营模式,2004年有600多名毕业生升入普通高等院校深造,有近500多名毕业生到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就业。由于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和"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毕业生多证离校,市场触点多所以就业率高达90%以上。

发展目标

  在学校管理日趋规范的基础上,学校又把培育学校精神、建设名牌学校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使命。确定了近三年的发展目标是"围绕一个目标,把握一个重点,实现八个突破"。即以评地略年纪镇段提升办学层次为重点做好加来自快发展的文章力争在创360百科建学校品牌;扩大招生办学;加其握队良快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培养;加快校园建设;提高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和发展校办产业8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把学校烧激助出建设成为管理规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规模适中,集高教、中教、成教于一体的一流卫生教育中心。

  益都卫校的立久前身是成立于1885年的青州医学堂。青州医学堂是山东医学教育的发祥地,齐鲁大学医科的前身。据不完全统计,益都卫校从青州医学堂始培养出的学生三万余人。

新校区

  案官货型办害问晚每液活益都卫校新校--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一、概况

  山东省益都卫已令并某年时弱但接实生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潍坊市卫生局直属公立学校,地处潍坊市西部的青州市。青州--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中记载"海岱惟青州";《周礼》中也有"正东曰青州"的说法。青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希下儿赶采终权初仍乱向蕴。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纬36度4分至36伯激静亚真停九度8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为温带气候。西接淄博市临淄区,东邻昌想系庆纪界乐县,北靠寿光市和东营市广饶县,南接临朐县。青州面积15坐阿跟69平方公里,人口90万。根据青州市城市万日地谁跳量测农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框架,市区南片区为文化产业园区,是一个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居住生活区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城市次中心。益都卫校新校区位于该片区南端。

  新校区北邻山东民族技师学院眼末弦又图垂华液,南到前寺路,西至前寺村,东到云门山南路,规划总用地为595亩(约合40公顷),在校生为6000人。

  二、现状分析

  1、区位分析

  益钟印黄促课雷度统都卫校新校区位于青州市南部,坐落在云门山和光福做钱太重医早寺风景区的东侧,这里有"三山联翠,障城如画"的美称,景色秀丽。依托文化产业园的大环境,学校区位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基地南侧存迅心设课五束省烈规划道路前寺路还没有形成,东侧的云门山南路究蒸航单已经通车。

  2、用地现状分析

  用地为山地地真触选令题配号形,最高点位于基地西侧,基地就位于山顶向下的山坡地上,山体朝北面和朝东面山坡有部分植被良好区域。

  位于基地西侧的最高峰,高程约315米左右,与山脚最低点相对高差可以达80米。山下南侧和东侧有大片开阔地坡度较为平缓,一般在8°以下,满足建设用地需要;山顶向下100米左右坡度平均在20%以上,只适宜进行植树绿化,不宜用作建设用地;山脚交接部分坡度一般在8%~20%之间,可因地制宜选择18%以下用地加以利用。

  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1、益都卫校地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青州市,同时学校本身经过上百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规划中怎样体现这些历史文化,是我们规划的驻足点2、基地地形相当复杂,怎样处理和利用地形,解决交通问题和进行合理分区,是我们着重考虑的问题3、如何把复杂的地形条件,改造成学校的景观优势,形成有特色的山地景观,也是我们的规划重点所在。

  三、规划依据

  1、《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

  2、校方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

  3、青州市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

  四、规划原则

  1、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从1885年武成献建校至今100多年,为了人类健康传承医学科学、培养医学人才的办学宗旨使益都卫校无论是在战乱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一直保持了优秀的办学能力。学校教育更应承担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作用,体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特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为全体师生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与环境。

  2、人性关怀,尊重自然

  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强化"校园社区"理念,充分考虑教学、科研、生活、游憩等各类活动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形成界域清晰、联系便捷的特色空间,将校区建成充满活力的育人基地和文化信息交流场所。

  此外,应尊重并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及地形,加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渗透,创建生态型、园林化的学校校园环境。

  3、高瞻远瞩,持续发展

  适应未来国际化学校的发展管理模式,从有利于学校未来学科发展和建设管理要求出发,将新校区建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国内同类学校一流校园。

  采用组团式建筑单元和明确的功能分区模式,使校园环境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注重集约发展,满足分期建设需要,并为远期建设留有余地,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理念

  我们的设计理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表达为"百年医校融中西,九州杏林伫山水"。

  1、益都卫校经过上百年建设,已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和与之相呼应的校园特色,应在新校区的规划中加以继承,要有"百年"的纪念意义;医学分为中医西医,卫校创始人武成献把中西文化相融合,中西合璧是益都卫校的特色之一,在建筑设计中也体现出中西风格的结合;齐鲁文化,九州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理应体现古青州的历史文化特色。

  2、"礼乐并置"是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孔子曰"人之学,立于礼,成于乐"。它代表了生活的两种状态:"礼"与"乐",礼--规则、严整,在治学中引申为修身养性、科学理性,在建筑上引申为规整的建筑空间形式;乐--自由、放松,在治学中引申为休闲娱乐、人文精神,在建筑上引申为自由灵活的环境空间形态。

  3、阴阳太极学说是中国哲学中最深刻的理论,"阴"与"阳"代表同一本体(太极)的两种不同状态,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一哲学理论被广泛引申到多个学科之中--治学、建筑等,它同时也是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所以在规划建设方面,我们注重卫生院校所要表达的主题和特色;

  4、在医药理论中,经络贯穿阴阳,沟通内外,使整体成为一个动态平衡的有机体。引申到规划设计中,便是"脉"的理念。通过贯穿全园的"脉"来沟通内外空间环境,塑造环境的文化特质,强化校园的文化氛围。

  六、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

  为充分反映地方特色与专业特色,传承历史文脉,校园规划布局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生两仪,礼乐并置,经络相贯"的理论精髓,呈现出"一心一带三轴四节点"的空间格局。

  "一心"是指以图书办公主楼这个高点为核心。

  "一带"是指利用坡度大的地形整治而成的药草园,形成一条形贯穿全园的"中央生态绿脉",并向各个节点渗透,成为教学区与生活区共享的自然开放空间。

  "三轴"指由图书馆放射而出的三条轴线。

  "四节点"是指教学、实验、生活、体育四个结点。全园整体呈南"礼"北"乐"的布局。礼者,阳也,为规则、严整之意,由规整且具有模数化的建筑构成,主要指教学实验区;乐者,阴也,为自由、放松之意,是以学生生活区为主而形成的日常休闲活动空间。

  同时,规划借鉴中西药理论中"经络"与"神经元"的概念进行轴线与节点的设计--各教学组团、各植物园林以及呈组布置的宿舍建筑,形成的一系列不同文化特质的"神经元",并由步行空间序列形成的"经络"串联起来,沟通学校内外空间环境。

  分析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理论教学部分将趋于淡化,教学实验建筑的通用性要求增强,故宜集中布置,再者,此类建筑一般体量较大,造型相对规则,而用地地形比较复杂,故应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用地。而如此规模的学校,从合理的服务半径考虑,宜将生活区和运动区采用组团形式,围绕中心教学区布局。另外,考虑到青州地处中国北方地区,需采取集中供热,因此各类建筑物应尽可能集中布局,而将活动场地布置在外围,以减少供热管道长度,降低热损耗。校区用地共分为校前区、教学实验区、图书办公区、学生生活区、校办产业区、后勤服务区、体育运动区、药草种植区共8类功能区。

  1、校前区

  校前区位于校园东侧,由教学楼和实验楼围合而成,一进校园大门便是象征卫校的南丁格尔广场,广场的北侧是为纪念学校创始人而命名的成献湖。南丁格尔广场较为平坦,是校前区用来集散的场所。沿着南丁格尔广场向上是历史文化长廊,长廊主要由踏步和硬地铺装组成,层层升高意味着"书山有路勤为径"。由南丁格尔广场和成献湖出发代表着护理专业和卫校建设伊始,通过历史文化长廊,到达山顶的校史馆,象征卫校经过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到达了一个巅峰。

  2、教学实验区

  是校园的主要功能区,位于中央位置,正对主入口,由三组教学楼和三组实验楼群组成。建筑沿地势逐级而上,在立面效果上形成山地建筑高低错落的景观特色,在教学楼和实验楼组群内部又形成了院落式的空间形态。

  3、图书办公区

  该区域位于校园的最高点,包括图书馆、600人报告厅及校史馆。从主入口望去,以绿色山体为背景的图书馆气势非凡。

  4、学生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按在校生6000人的规模,位于校园北侧。宿舍结合地形共同围合成一条学生步行街,形成生活区内部公共交往空间,并将面向教学区的部分作开敞式处理,将学生流顺畅地引入到教学区。在生活区中间北侧布置食堂,满足使用需求,另外食堂货物运输通过北侧出入口进行,也减少了对生活区及校园景观的影响。

  5、校办产业区

  校办产业区包括国际交流中心和附属医院,属于学校对外的功能区,所以规划把它们的位置放在用地的外边缘,利于对外交流,同时也减少外部功能对校园内部的影响。

  6、后勤服务区

  后勤服务区包括动力中心和后勤办公,位于学校的西北角,尽量减少对校园的污染和影响,设有独自对外的出口。

  7、体育运动区

  体育运动区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规划的出发点是既要节省造价,又要方便地满足学生运动的需要,所以运动区分为两块,一块布置在校园东南侧,主要考虑这一地块地势较为平整,包括带看台的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体育馆及篮球场、排球场等设施和场地;另外一块结合地势布置在学生宿舍周围,方便学生运动。

  8、药草种植区

  位于图书馆周围,主要考虑这个区域坡度太大,基本在20%以上,结合坡地的处理,把该区整治为药草园实验种植基地。

  七、道路系统及竖向规划

  1、出入口设置

  校区用地西侧为山体环绕,对外联系不便,规划在东南北方向设置一主两次3个出入口。主入口布置于东侧云门山南路上,主要考虑该路是城市主要干道,并且已经通车;另外从景观方面考虑,在东面开设主入口,主要建筑以山峰为背景,形成良好的景观层次。在北侧和南侧各增加一个辅助性出入口(方便学生生活、后勤的对外联系)。

  2、道路系统

  校内道路系统由车行路和步行道构成。

  车行主路是一个环路,从各功能区边缘经过,既满足校园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便捷联系,又方便学校的对外联系。车行道路面宽9米,人行道宽3米。线型设计充分考虑了与现状地形的结合,使道路的平曲线、纵曲线等技术指标完全满足规范要求。

  各功能区内部以步行活动为主,其中历史文化长廊是步行主通道,学生街也是主要的步行空间。由于坡度原因,车行路不能到达的地方,运用踏步来组织步行通道,车行和步行向结合,将各功能区串联为一个整体。

  从地形条件出发,集中的机动车停车场主要在附属医院和国际交流中心附近布置。在其他功能区主要沿路进行分散布置相应的停车泊位。

  3、竖向设计

  道路和场地的竖向设计在充分结合现状地形特征的基础上,不仅考虑了场地防洪排水和道路线形需求,而且与建筑形式及室外环境设施相协调,体现坡地特色,避免大填大挖,力求经济合理,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道路选线遵循平纵横协调的原则,平面线形力求平顺便捷,纵向线形满足车辆行驶要求。室外场地结合高差变化作分台处理,分台处设护坡或挡土墙,并将此类工程设施作为造景元素的构成部分之一,采用垂直绿化、草坡、草坡块石结合等处理手法,与整体环境取得协调。

  八、绿地系统规划

  绿化是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学校园必不可少的要素,规划以周边山体为背景,以历史文化长廊为核心,以网络状绿化廊道为骨架,构筑完善的绿化体系,创造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交融。

  1、景观轴线

  以西边山峰为对景,控制必要的视线通廊,塑造多轴线视觉景观;充分利用植被良好山坡为背景,将外部绿化引入功能区内部,形成内外渗透的"绿意景观"。

  规划在延续齐鲁大地传统建筑群空间布局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虚实变换"的处理手法,营造正对主入口的空间景观主轴,并在其南北两侧的教学区和宿舍区布置景观次轴。

  景观主轴以校前的南丁格尔广场为序曲,以文化长廊为过渡,以图书馆为高潮,以校史馆为尾声,形成"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并通过视线通廊的转换,与外围景观取得空间上的融合。

  景观主轴上注意了水景的营造和台地的处理,在主要节点处布置动、静不同的水面,在水系周围布置步行林荫道,增强环境活力。

  景观次轴的设置也考虑了景观的通透性,考虑"看"与"被看"的山地景观特性,以"轴"的形式取得空间形式上的统一。

  2、景观节点设计

  设计中根据环境特征的差异将校园分为7个类型的区域,分别是:南丁格尔广场区、成献湖区、教学区、图书馆前区、学生宿舍区、体育活动区和药草园区,总体构思是各类区域的环境设计要符合各自活动需求,并形成各自的景观特色。

  (1)南丁格尔广场区

  入口以起框景作用的主校门作为中央主轴线的起点,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意识相结合,调和软质绿化装饰与硬质构筑物的关系,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塑造完美入口形象。

  (2)成献湖区

  可视作学生们去教室上课和下课回宿舍的情绪转换空间,设计中以绿化为主,采用半规则半自由的处理手法,实现两类空间的自然过渡,并通过视线走廊的控制,将周围群山尽收眼底,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

  (3)教学区

  借鉴传统的空间处理手法,在规整的庭院内布置整齐的草坪、花坛和铺地,现状生长的柿子树予以保留和移栽,反映教学区庄重大方的环境特征,简明便捷的步行通道方便学生出入各自的教室。建筑组成的院落以古代医学名人命名,像华佗院、扁鹊院、仲景院等,目的是为了突出学校特色和设置景观主题。

  (4)图书馆区

  反映自律与自学的场所特征,利用台地的处理,烘托图书馆建筑的宏伟个性,周围配以整齐的树木,加强空间的均称性。南侧和北侧结合地形变化,布置自然草坡,形成户外休读场所。

  (5)学生宿舍区

  建筑随坡就势布置,形成内部集聚的空间,设计宗旨是为学生提供放松、休闲、自由交往的场所。各个组团为了突出其文化氛围,用仲淹书院、欧阳书院和清照书院命名,激励学生向青州历史杰出人物学习。

  (6)体育运动区

  结合现状整治地形,使其形成若干不同高差的台地,在台地外围设置挡土墙和踏步。

  (7)药草园区

  通过自然地形的稍作整理,形成自然、生态的植物园。

  九、分期建设规划

  充分考虑分期建设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保障学校的有序发展,使各建设阶段有机衔接,避免后期建设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干扰,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规划建议主要分二期进行。

  一期工程的建设项目包括主校门、部分教学实验综合楼、部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部分体育活动场地,形成完整的功能区,满足3000学生的教学与生活需求及科研开发拓展需求。

  二期建设在一期基础上继续完善,建设项目包括图书馆、部分教学实验综合楼、部分学生宿舍,建成后基本满足6000学生的教学与生活要求。二期建设主要利用次入口,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一期建成部分的干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黄壮
下一篇:嵩湖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