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黄光宇

黄光宇(1935年-2006年),浙江温州乐清人。著名城市规划专家,重庆来自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资深教授,是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之一。

  • 中文名称 黄光宇
  • 出生地 浙江温州乐清人
  • 出生日期 1935年
  • 逝世日期 2006年
  • 主要成就 城市规划专家

介绍

评价

  他是我国山地城市学的奠基人和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的开拓者在山地城市与生态城市学科前沿的理论研究、生产实践与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成就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五部委(局)"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子课题2项、博士点基金课题2项,中德、中加热责很波生响意济、中日合作研究与联合培养研究生各I项,建设部课题2项;成果鉴定1项达国际领先、2项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4项达国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190余篇,专著4部,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联合国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来自技之星奖"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360百科3项、二等奖2项。

生平事迹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黄光宇对丽江城及其周边区域弦风生进行了新的总体规划,并和当地文化人士一起编导了"雪山胜境,古城新天"电视教学录像片,获四川省教委优秀电视教学编稿奖。规划结束后他们向云南省村测班喜承收英神应政府领导和专家组作了汇报,并郑重地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将丽江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下则位小坏保夜低城和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丽江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丽江又被联合国列入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1987至1989年黄光宇对乐山开展了城口陈学移财练笔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根据乐山的具体条件中心城区采取"绿心环形生态城市"的布局结构,形成"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山林"大医来指除顶呢环境圈的总体构思。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乐山市已形成了面积达8.7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乐山市先后怎军参加了在巴西举行的世界环境与丰好根季脸药发展大会所同时举办的"未来生态城市"全球最高级论坛和规划竞赛设计,被认为是对大会的"一个重要的贡献";获得过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成为中国第一个加入联合国亚太地区城镇管理咨询的城市。2003年,乐山市被授副频子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2004年,又被国务院授予务容已那备革用线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他历任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教研室主任、建筑系副系主任,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初即换督院长、总规划师,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中国科学院/建设部山地城镇与区域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破氧块独刻超社都员,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移民工程咨询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补外让参适专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与环式土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

  来自四十多年来,黄教授一直坚持在城市规划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第一线身止均的扩棉,兢兢业业,勇于开拓,在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较却坐丰已分解松作;特别是对我国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开创性的突出贡献,也是我国最早系统研究这一领域的知名学者;对界父财历尼体示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大胆探索,成绩显著。

城市学研究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山青坚另料部负区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和矿产、水能、生物资源等大都集中在山区。在早空某农织八越期的城市规划实践中,黄教360百科授主持和参加了许多山地城市的总广排却香况西背视等关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如重庆、宜宾、乐山、遵义、丽江、大理、桂林等,深感山地城市规划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他认为:"城市源执月于穿良规划是一项地域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山地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山区经济发展和山地城巴己变终磁居市建设较之其它地区面临的问题更多、矛盾更载燃得写发调证模死尖锐。因此,应该从根本上提鲜府服余律氧失器小势高对山地城市形成、船在指检亲阶些县护对课发展与演变规律的认识,增强山地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减少山地开发中的盲目性与破坏性"。他从山地城市结构的探索入手,渐及城市形态、景观、环境、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区域发展等。80年香供范帝展乎万府应乐介代初,他系统归纳了山地城动互世热跟溶罪如皇市布局结构的四种典型形式过他先况无曾集,并对许多山地城市的规渐粮司方太交胞苦江免照划结构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如重混有括片输烟的神阿非汉庆大山城"有机疏散、分片集中、分区平衡、多中心组团式"结构、万县市的"带状"结构零短是钟、宜宾市的"组团式"结构、自贡市的"串联式"结构等,对这些城市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91年,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黄教授融城市科学与山地科学于一体,提出了"山地城市学"的构想,初步建立了该学科的理论框架,研究总结出一套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赞同。他所领导的研究集体正在进行不懈努力,对山地城市规划的理论体系例酒孔弱有工件容剂散、规划设计的方法体系、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建设管理的法规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已取得累累硕果。

  黄教授还不遗余力地积极推进我国山地城市科学的发展。1991年他倡议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山地城镇与区域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建设部山地城镇与区域研究中心,得到中国科学院和建设部的重视和批准,并任中心主任。在他的推动下,云南、贵州相继成立了两个分中心,使我国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的基地网络初步形成。在他的倡导下,1992年全国首届山地城镇规划与建设学术研讨会、1997年首届国际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相继在山城重庆召开,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山地城市科学研究的发展。

生态城市探索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初期,城市发展尚遵循外延式扩展模式时,黄教授已注意到生态的维护与改善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当人类的环境价值观从生态觉醒转变为生态自觉之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发展了"。他在1987年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认为:"生态城市的'生态'已不是狭义的生物学概念,而是包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协调、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城市的'城市'在地理空间上已不是'城市市',而是'区域市'(即城乡融合),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复合系统,应该采取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解决城市中的一系列矛盾,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修复、维护和发展的能力"。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举行的"未来生态城市顶峰论坛"上,他的研究论文《论生态城市的概念与评判标准》获国际建筑学院荣誉证书和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发明创造科技之星奖。

  他还善于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探索,他认为:"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采取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引导正确的城市化方向和城市'生态化',实现城市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在1989年乐山市总体规划中,他首次提出了绿心环形生态城市结构形态,该规划成果获四川省优秀规划设计奖和科技进步奖;在1992年海南府城样板居住小区全国规划设计竞赛中,他构想了亚热带城市生态式居住小区的规划模式,获得一等奖;1992-1998年在广西富川县城、重庆石柱县城等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重庆江北城、广州科学城等详细规划中,他采用生态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发展格局,从根本上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

城市规划研究

  1959年黄教授大学毕业时,正值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初创时期。留校任教以后,他参与筹建了重庆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历任规划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建筑系副主任、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他主持和参加编写专业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师资队伍、拟定学术研究方向、扩大对外交流,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励心竭力。1961年,他与清华大学吴良镛、同济大学李德华、东南大学齐康等先生合写了全国第一本《城乡规划》统编教材,是初创时期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基础。"文革"之后,他再次参加了《城市规划原理》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主编了第一本《区域规划概论》统编教材。他开拓进取、锐意改革,针对城市规划专业特点,积极倡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科研为先导、教学为中心、生产为基础推进教育改革。在担任建筑系副主任期间,他率先在深圳、海南等地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与窗口,极力主张学生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接受新的理论与思想。1993年他所领导的城市规划学科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重点学科,并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教学研究成果"结合多山国情,办出城市规划专业特色"评为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他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1991年获四川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并先后受聘于清华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黄教授为人师表,他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科学奉献精神,他以"业精于勤,学治于谨"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将城市规划事业的繁荣发展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建设部基金研究课题以及中加、中德合作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编著6本。他经常告诫学生:"城市规划是一项社会性事业,涉及到城市的整体利益和大众利益,规划师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和精深的专业素养,对社会的发展负责。"他身体力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务实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

城市规划设计实践

  黄教授十分注重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他认为:"城市规划的研究对象不仅多样、复杂,而且不断变化、发展着,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拓展规划理论和设计方法,科学地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把握城市的时空变化与发展进程,以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他不辞辛劳,四十年来足迹遍及全国12个省区,先后主持完成了100余项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风景区规划、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项目,并多次获奖。他特别关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六十年代以来曾先后三次参加长江三峡工程不同时期的高、中、低坝方案的城镇迁建规划工作,现担任国务院三峡建委三峡移民工程咨询专家组成员。他还倾心于小城镇的规划建设,80年代主持完成国家"星火计划"试点项目--四川官渡山区集镇综合示范点建设规划与设计,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具有鲜明特色"(成果鉴定评语),并在16届国际建协(UIA)代表大会上得到高度赞赏。他以身作则,在规划设计中精益求精,保证了设计成果的高质量并富于创意,得到地方政府与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正是由于他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使得他能够高屋建瓴,不断拓展和深化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并一直走在规划学术的前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密歇根州
下一篇:密歇根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