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释教录》, 佛教经录。 简称《开元录》。唐代智升著,共二十卷。
总录十吸明将卷,记载东汉到唐所译佛来自经目录和译者传记,末分映热东放武附著作目录,共百七十六人。
别录十卷,以经为主,分记重译单译、删略、补阙、疑惑、伪妄等录情况,最后二卷为大、小乘入360百科藏目录。总计入害藏经典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
凡二十卷。唐代智升编于开元十八年(73来自0(庚午年))。又作开元录、开元目录、智升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
全书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称'总括群经录'(卷一至卷按复敌十),相当于代录,系以时代别、译者别,依序列举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唐代开元十八年,凡六六四年间,一七六名译经僧所译大小乘经完效祖实待律论,共计二二七八部,七360百科〇四六卷。其中有关译经之资料搜罗绵密,包括译经之异名、略名、卷数、存缺、原著者名、翻译态溶年代、场所,及翻译关很病系者,所载译经又有译与失译之别、单译与重译之湖叫意案你包夜背别、大经与别生经之别等。此代录部分系继承历代三宝纪、大唐内典录而来。
后半部称'别分乘藏录'(卷十一至卷二十)支伤满宁厂均,系仿自法经录之分类整理目录,相当于标准入藏目录与现藏入藏目录。
别分乘藏录系以经为主,又分七类记载,即:(一)有译有本录(卷十一至卷十三),(二可有)有译无本录(卷十四至卷十五),(三)支派别防凯厚者护行录(卷十六),(四)删略繁重录(卷十七),(五)刘误谓根儿斯黄决些慢师补阙拾遗录(卷十七),(六)疑惑再详录(卷十八),(七)伪妄乱真录(卷十八)。
最后两卷为大、小乘之入藏目录,总计入藏经典一〇七六部,五〇四八卷。盖历来所谓'一切经五千余卷'之称即出典于此。
其中之'有译有本录',将大乘经分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盘五大部,并注明单译、重译情况,为后世之大藏经编目所遵循。
智升复将本书入藏目录以千字文编号,预防混杂,编定'开元释教录略出'四卷,为北宋以后雕印大藏经编号所依据。
本书记事完备详实,故后世经录皆对少架太唱仍取为范本。后世藏经组织亦大体依据本经录,先大分为经、律、论藏等部,更一一区别力洋齐欢大小乘,大乘经中又以依五大部拿降苏顺序排列为常例。
唐代贞元十年(794)圆照作续编三卷,正名为《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
[石权名贵何宋高僧传卷五、贞元新定释教目录朝止端础绝卷十四、卷十九]
智升生平事迹不甚详明。他精通律学,擅长文史病石穿。曾于唐玄宗开元中,住长安西崇福寺。
开元十八年(730)撰成了《开元释教录》,此外还撰有《开元释教录略出》四卷(即前录中《有译有本录》的简目),《续大唐内典录》一卷,《随短话十树称卷析口解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集诸经礼忏仪》二卷。
动矿态露司员本录内容分两大部分,岩以拿误球流差特雨一为总录,即总括群经录。二为别录,即分别乘藏录。
以译人为主,分十九个朝代出译的经籍输记录。第一卷后汉、魏两录,第二卷吴、西晋两录,第三卷东晋、苻秦两录,第四卷丝空减旧轴十例克袁姚秦、西秦、前凉、北凉四录360百科,第五卷刘宋录,第六卷齐、梁、元魏、高齐四录,第七卷北周、陈、隋三录,第八、九两卷唐录。每录都先记朝代、都城、帝系、年号、译家(兼及作家)人数,所译(兼及所撰集)的典籍部数卷数,并注明存缺。然再缺溶等叫三后再按译人(及撰人)详细记载所译(和所撰集)的典籍、名题、卷数、译时、译地、笔受润文者、单重译等,及各人小传,一十九代一共有一百七十六人。还列有失译的经,附在每一朝代录谈聚印举回项举降边功之末。
总录末卷即载第十卷,载历代佛经目录,分二类:一为古目录,从《古经录》至《众经都录》共廿五家,苗积速卫已屋依依长房、《内典》两录仅列各古越旧气是亮刻太胡热录名目。二为新目录,从《众经别录》至《大唐内典录》共十六家,详述内容,重要的还略加批评,指出它的缺点。
以经典为主,分七类:
(一)《有译有本录》(附失译有材本),从卷第十一至十三,共三卷。其中包括三录:台学类呢好深银松余染第一是《菩萨三藏录》,这就是菩萨契经藏(即大乘经藏够方情七服源)、菩萨调伏藏(即大乘律藏)和菩萨对法藏(即大乘论藏)。第二是《声闻三藏录》,这就是声闻契经藏(即小乘经藏)、声闻来固皮没脚调伏藏(即小乘律藏)和声闻文粉对法藏(即小乘论藏)。第三是《圣贤传记录》,内包含有赞佛、明法、僧行、护法、外决属鲜假希胡洋度宗五类的撰集,而以梵本翻译的放在前面,中国撰述的放在后面。三大类共计一千一步苗唱百二十四部,五千零四十八推富卷。
(二)《有译无本录》(附失译缺本),卷第十四、十五共二卷。这就是大小乘三藏经典及圣贤集传名存本阙的目录,此录的完关限不社海她翻线分类法也和前一录相同。合计一千一百四十八部,一千九百八十卷。
(三)《支派别行录》,卷十六,一卷。这是从大部中抄出一向单独流行的大小乘三藏经典及圣贤集传的目录。合计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四)《删略繁重录》,卷第十七上半卷。这是各经录里同本异名或广中略出误为别种,而实际应该删去的各书目录。共一百四十七部,四百零八卷。分为四类:第一是《新括出别生经》,即从大部译典中抄出而旧录误为独立翻译的。第二是《新括出名异文同经》,即异名同本的经典而旧录误为是别本的。第三是《新括出重上录经》,同一本经而旧录数处重出的,如真谛译《摄论释》十二卷与《摄论》十五卷内容相同而分卷不同,旧录即误为别本等。第四是《新括出合入大部经》,合部和零本重出的,如《合部金光明经》是揉凉、陈、隋三种译本而成的。合部本既已入藏,前三种译本即是重出本。
(五)《补阙拾遗录》,卷第十七下半卷。凡旧录(主要是《大周录》)阙载或新译未及入藏的,今都另为目录(这些书并都编入现定入藏录)。共三百零六部,一千一百一十一卷,按照旧译大乘经律论,小乘经律及贤圣集传;新译大乘经律论,小乘经律及贤圣集传;戒律羯磨;此方撰集传记的次第分别编录。
(六)《疑惑再详录》,卷第十八上半卷。记载真伪可疑尚待考定的经典,共十四部,十九卷。其中如《毗罗三昧经》等八部九卷,旧录本编在伪妄,《大周录》附入正经,今以为有再研究的必要。此外,还有《法社经》等六部十卷皆内容可疑,均须再详。
(七)《伪妄乱真录》,卷第十八下半卷。记录后人随意编造伪撰的经典,共三百九十二部,一千零五十五卷,分为十三类:第一,《开元释教录》新编的伪经,这一类以前诸录均未记载,是智升新加搜集的。第二,苻秦释《道安录》中的伪经。第三,梁释《僧佑录》中的伪经。第四,萧齐释道备伪撰经。第五,萧齐僧法尼诵出经。第六,元魏孙敬德的梦授经。第七,梁沙门妙光的伪造经。第八,隋《开皇众经录》中的伪经。第九,隋《仁寿众经录》中的伪经。第十,《大唐内典录》中的伪经。第十一,《大周刊定录》中的伪经。第十二,隋沙门信行的《三阶集录》。第十三,各种名滥真经或杂揉异义的伪抄经。
卷十九为大乘经律论入藏录,卷二十为小乘经律论及贤圣集传入藏录,以上入藏的总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这和《有译有本录》内容相同,但计部数有异),四百八十帙。
总别二录的内容,大略如上。总录完全依照僧佑的《出三藏记集》、费长房《历代三宝纪》的历代录,以及道宣《大唐内典录》的《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十卷仿照《内典录》的《历代所出众经录目》而作,并无创例。惟别录中分类最详,创例颇多,为本书的精彩部分。
本录撰述的宗旨,据作者在总序中说,是因为佛法东传以来年代已相当长远(从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到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凡六百六十四年),翻译的经典,"屡经散灭,卷轴参差",更有一些人渗入妄伪,弄得混杂难以考究。从前虽有不少学者,用心整理写成经录,当时所存凡六七家,但还没有穷极根源,因而颇多遗漏。本录就是为了要考校这些异同,指出它们的得失,而使佛典叙次有条不紊。
由于本录在诸家目录的基础上加以补阙订讹,分析整理,使佛教目录学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本书的优点也就比较的多。
其主要的有下面几点:
一、本录大体依照道宣的《大唐内典录》,而对于译撰各书的分类则更加精密。前此诸录只区分大小乘经律论,本录则在大小乘经律论中再加细别。如大乘经分单重合译(诸大部中有的单译,有的重译,今以大部统摄散布,故云单重合译)与单译两大类。单重合译中又分《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盘》五大部和部外诸经六类,大乘律自成一类,大乘论分释经与集义两类。小乘经也分单重合译与单译两大类。单重合译中又分根本四阿含--《长》、《中》、《增一》、《杂》及其他诸经五类。小乘律中分正调伏藏与调伏眷属二类,小乘论中分有部《根本身足论》等及余部诸论二类。《圣贤传记录》中分为梵本翻译集传与此方撰述集传二类。
二、对于旧录的纠正考订与整理。特别是对费长房《历代三宝纪》滥收各书的删削。这可分二类:(一)将别生经滥收入正经的或记载错误的,一概删去。举其大者,例如在安世高译录中删去《八光经》等八十五部,康僧会译录中删去《阿难念弥经》等七部,竺法护译录中删去《宝女问慧经》等二十七部,聂道真译录中删去《菩萨奉施诸塔作愿念经》等二十九部,昙无谶译录中删去《救护身命经》等四十八部,鸠摩罗什译录中删去《十诵律》等三十五部。(二)失译录中"或翻译有源,或别名异号,或大部流出,或疑伪非真"的,一概加以删订。举其大者,如后汉失译录中删去六十六部七十三卷,魏吴失译录中删去二十三部三十卷,西晋失译录中删去五部十二卷,东晋失译录中删去五十一部五十四卷。其次关于考订旧录如《安录》、《佑录》、《内典录》中误为失译、或不详时代、或译人题误等也很多。
三、历代录与刊定入藏各录、现定入藏录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
四、总录卷四,于北凉之前,特补前凉一代,不但为前此诸录所未载,而前凉张氏奉晋代正朔,这一史料也赖以保存。
五、总括群经录之末,列举四十余家目录,并择要地加以分析批评,为中国目录学上的重要史料。
六、各书子注详细,间有长达数百字的,俨然成为一种提要形式的述作。
从这些优点看来,本书在现存各种经录中,可算最精之作。《宋僧传》称赞它说"经法之谱无出升之右",并不过分。不过它也不是毫无缺点的,如刊定异译、失译等似乎还不彻底,如佛驮跋陀罗的《菩萨本业经》仍曲从《大周录》以为异译,又如失译本《宝积经》、《净居天子会》仍曲从《法上录》以为竺法护译等。
(田光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