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麝鼠

麝鼠(学名:Ondatra zibethicus):又名麝香鼠,青根貂,是麝鼠属中的唯一成员,一种小型珍贵毛皮兽。体型像个大老鼠,身长35-40厘米,尾长23-25厘米,比田鼠体型大,体重0.8-1.2千克。麝鼠周身绒毛致密,背部是棕黑色或栗黄色,腹面棕灰色。尾长来自呈棕黑色,稍有些侧扁,上面有鳞质的片皮,有稀疏的棕黑杂毛。刚离窝独立生活的小鼠,尾巴的侧扁不明显。麝鼠头小,稍扁平,颈短而粗与躯干部360百科没有明显界限。眼小,耳短隐于长被毛之中,耳孔有长毛堵塞。嘴钝圆,有胡须。上下颌各有一对长而锐利的门牙,呈浅黄色或深黄色,露于源践唇外。四肢短,前足4趾,爪锐利,趾间无蹼,后足略长于前足,趾间有半蹼,并有硬毛。

  • 中文名称 麝鼠
  • 拉丁学名 Ondatra zibethicus
  • 别名 青根貂、麝香鼠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物种简史

  麝鼠的俗称是青根貂、得名原因是因其会阴部的腺体能产生类似麝香的分泌物来自而得名。又因它们生活在水域,善游泳,而有水老鼠、水耗子之称。麝鼠原产北美洲,360百科20世纪初才引种到欧洲。1节势边负间怀进祖白读957年开始先后在中国黑首日象请拉首龙江、新疆等地饲养。

麝鼠

特增强括万  麝鼠原产北美州。1905年春,捷克王子科洛雷·曼斯费尔德(Colloredo-Mannsfed)由美洲阿拉斯加带回3信名一酒确对麝鼠,途中1只雌鼠死亡。将带回的3雄、2雌的麝鼠放养在布拉西南40公里的两个天然池塘中。最初喂以谷物、胡萝卡和马铃薯,然而不久全部逃逸,它们的后代扩散到捷克各地、德国、奥地利及瑞士。大量繁殖后,1922年将麝鼠引入芬兰;1927年引入英国;1929-1930年引入原苏联。20世纪40年值象评阶代初,原苏联由西压乎部欧洲向远东和中亚地区扩散如架轮益承批影派钢,分布区逐渐扩大至中国和蒙古。日本也引种麝鼠至本州中部。因此,在欧亚大陆不仅有了麝鼠,而且由于其繁殖力强,数量增加快值至意上甲,分布也相当广。

  原产北美洲的沼泽地区。美国和加拿大在一百多年前,就在天然河流、湖泊中散放,前苏联、瑞典等国都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饲养。中国从1949年起,先后在黑龙江、新疆等省、区发现有由前苏联自然扩散来的兽群。1957-1958年几次从国外引种并散放在吉林、湖北、浙江、贵州等省。1958年以后, 从新疆引种散放于吉林、陕西、四川等省, 1986年从吉林省引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麝鼠适应性强,饲料来源广,抗病力强,易于饲养,便于管理,繁殖力强,猎取方便。可利用沼泽地散放。近年来,麝鼠种群扩大较快,如新疆各县凡有水域的地方都有麝鼠栖息, 全省生存的麝鼠在1000万只以上, 是麝鼠产区。

形态特征

  个体大,体长266(220-300)mm,颅全长62.7(60.2-67.3)mm;体重707(454-1100)g,为田鼠亚科个体最大的种类。身体粗硕。头短而粗,嘴钝圆。颈府名张形负士失回促不明显,外观头似乎直接连接到躯干上。耳短,耳孔有耳屏遮盖。由于耳周围的毛长,耳朵几乎完全隐藏在毛中运举积富环只左。毛浓密,毛长而细,十体呢通为饭合载洲成弱底毛柔软,既保温,又防水。眼小。尾巴极长,约占兵细末坏溶径当体长的2/3。尾侧扁,尾高大于尾宽,但尾基部则为圆柱形。尾无长毛,尾面覆盖着小鳞片。鳞片间有极不明显的短而硬的小毛。此舵状的尾巴在水中挥摆自如,不粘水,有助于在水中游泳前进。前、后脚均5指(趾)。前脚稍大,形态正常,掌裸露。指均英料某装具爪。拇指稍小。第2指短,第3指稍长于第4指,第5指最短。后脚比前脚大的得多,形状略弯曲。脚趾具粗而稍长的爪。脚掌裸露,有4或5个跖垫,后内侧的跖垫大而长。前脚指间无蹼,后脚趾间后半部有蹼,所谓的"半蹼"。后脚的侧缘及每个脚趾均生有由粗毛构成的配院十督集待影粉明显的穗毛,通称"泳穗"。以上的形态特征,均足以反映出其对水生生活的适应。乳头6个,胸部一对,腹部两对。会阴腺(俗称"麝腺")十分发达,分泌一种十分强烈、似麝香的味道。

毛色

  毛色似水獭。背毛棕褐或棕黄色。在阳光照射下,有金色的光泽。脊背毛色略深,呈暗棕至栗棕色,个别个体呈深棕色。体侧稍浅。腹毛浅棕灰色,毛基青灰色。四肢棕褐色。胡须基部黑色,问江减团宣犯染药须尖棕黄。幼体色深,为灰褐色或青灰色。

  头骨:头骨棱角鲜明。眶间极度收缩,两侧眶间嵴愈合,形成一个十分尖锐的中嵴,向后延伸,达到鳞骨突的水平线。左右两侧颞嵴在颅室上面彼此靠近,成体人字嵴粗大。鳞骨突十分显著。吻部较粗。鼻骨相对较长,约点颅全长的1/3,但其前端却未达到门齿面,短于门齿面约0.7mm。颧弓背面呈锐嵴状。门草评齿孔窄,却较长。听泡较小,里面没有多少海绵组织。腭骨后缘没有特化。在田鼠属的那种中央斜置的骨桥已近乎消失,仅在腭骨后缘有一个短的棘突,后侧窝极小。顶间骨小。枕孔大。

  牙齿:成体颊齿有齿根。第1上臼齿在上端三角形齿环下面有4个交错排啊介光列的封闭三角形,内、外侧各形成3个突角。第2上臼齿在上端斜向内侧的三角形齿环下面有3个交错排列的三角形,内侧形成两个突角,外侧形成3个突角。第3上臼齿在上端有1个斜向内侧的三角形齿环,下面有两个交错排列,但汇通一起的三角形齿环,下面有一个不等臂长的V字形齿环。第1下臼齿在后横齿环上面有5个封闭三角形,其上面有个形状特异的齿环,是有两个不封闭三角形支撑着一个蘑菇形顶叶,构成一贯通的三联齿叶冠。第2下臼齿在后横齿叶前面有4个封闭的三角形。第3下臼齿在后面环状齿环上面有两个封闭的三角形,最上面的前齿环是两个汇通的三角形。

量度

外形(体重:g(克);长度:mm(毫米)

东北标本
♂♂10;♀♀7
新疆标本
♂1;♀1
体重707(454-1100)810;700
体长266(220-300)288;293
尾长229(170-250)225;235
后足长72(64-80)71;70
耳长19(16-24)20;19
头骨:

东北标本
♂♂10;♀♀7
新疆标本
♂1;♀1
颅全长62.7(60.2-67.3)59.6;65.2
腭 长34.3(32.0-38.6)32.3;37.4
齿隙长22.4(21.0-25.6)21.6;23.8
颧 宽36.8(35.2-41.3)37.5;40.2
眶间宽6.2(5.5-6.9)6.4;6.2
后头宽25.7(24.6-28.8)25.9;27.6
听泡长14.4(13.2-16.3)14.4-14.7
听泡宽9.1(8.2-10.0)8.6;9.4
上颊齿列长13.6(13.0-14.6)13.4;14.5
下颊齿列长14.5(14.0-16.1)13.6;15.3

栖息环境

  麝鼠陆地栖居,在水中能游泳和潜水,是半水栖的兽类。多起居在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丛生、水流平缓、适于筑窝的江湾、河汊、浅水小湖塘(水深约0.3-1米)及常年积水,有池塘(俗称"水泡子")的沼泽甸子中。土质适宜于筑洞的岸边不精本标会九领再,就筑洞;难以筑洞的地区,如苇塘或沼泽地,就筑巢。

  麝鼠常栖居在低洼地带、沼泽地、湖泊、河流、池塘两岸,这些地方水草茂盛,环境清静。它故鱼叫导搞修握正巴律在们的洞穴主要分布在岸边,在浅水的芦苇和香来自蒲的草丛中,也有的在水上飘筏的物体上筑巢。洞穴是分枝的,有许多盲道分叉,其中有几个粮仓,贮存饲料并有几个通道直通向有水的地方。

生活习性

居住

  麝鼠适应性很强,对温度、湿度要求并非十分严格,它们可以在中国寒冷的东北、干旱的西北地区生存繁殖,360百科也可以在南方多湿温暖、甚至高温炎热候丰么探术齐的地区落户。麝鼠住在湿奏断学初溶地,包括池塘、湖、沼提紧约兵倍律巴垂刻征什泽及河岸,因而得到"沼泽松鼠"的昵称。它们是很好的游泳者,在水中,它们用自己的尾巴推进。虽然它们像海狸,但它们的尾巴较海狸皮革般的独特尾巴小和瘦。它们出没于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及北墨西哥。麝鼠会在水源旁挖掘出很大的地道磁级庆的系统,并在水底做一个入口。在沼泽,麝鼠会用香蒲和泥来建造它们的巢伯次守控浓伯季穴,甚至输送食物的平台。住在海狸巢穴的麝鼠也很常见。麝鼠帮忙维持给予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方的沼泽空地。

  麝鼠的形态虽适宜游泳和潜水,但在陆地上,却移动极不灵活,因此它们多在黄昏和染常响宁夜晚活动。它们起居的水体,常出现被咬断后漂浮在水面的植物,在岸边它们通过的跑道船满给据内项附近,有20-30mm长的深绿色粪便,堆放成堆。

筑洞

  麝鼠的洞筑在旱地,洞口在曲折而隐蔽的岸边。洞口一般距地面约100-200mm,洞口两侧是苔草根形成的土墩,当地俗称"踏头墩子"。由于是草根和土形成的土墩,有韧黄顾掌光案性,柔软又结实,洞口不仅不宜破坏,而且苔草很长,又把洞口遮盖住。洞口则处于洼陷的深坑里,通常洞海势该起口一半露出水面。洞杨路据半长映持突想调些口外深坑上面在秋、冬、春三季,常有一个草堆。在苔草秋季下霜后变黄,草堆更使洞口隐蔽,而且保温,使水下的洞口不致被冻而冰封。洞口有1-3个,洞道弯曲向上。飞充轮元教变承措窝在岸上,跑道很多。窝距洞口3.2利还因亚威明眼革m,窝距地面深度约350mm。整个洞穴的跑试苦道占地面积约6m×5.6m。最析良坚衣论局占参点慢传长的跑道长可达5.8m。跑道高与宽约150mm左右,秋季为准备越冬,麝鼠咬断周围的草,拖向踏头官须事第松墩子之间的洞口上,开始搭草棚,逐渐堆高,最后形成草堆。久居的洞穴,除洞道和洞室外,有窝。窝大小约320mm×270mm×190mm。窝内以草铺垫,供其睡觉、产仔和哺乳;还有仓库储藏食物,多为苇笋、蒲笋、芦苇和香蒲的根和茎。冬季在水深的湖中,在接近湖底处仍不结冰,麝鼠在冰层中做"呼吸洞"。这些呼吸洞距麝鼠洞道约30-50m左右,与湖岸平行。麝鼠用冰冻的植物塞住这些洞。这些插入的冰塞每天换1-2次。在夜晚,麝鼠离开冰洞,在雪下寻找食物。至于仓库储存物仅能供气候最恶劣的条件下急需。麝鼠洞道通常有两个洞口,一个在水下,一个在岸边草丛中。

活动

  麝鼠多数在将近黎明及黄昏和夜间的时间活动。雄性的麝鼠用一种强烈的麝鼠分泌物来表示身份以划分地盘。麝鼠爱活动,但由于相对肥胖,四肢短小,身体伏地,因此其活动范围比较小,也相对地固定,区域性很强,而且活动的时间、次数、路线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麝鼠喜欢游泳,水中活动自如,潜水能力很强,能2分钟不露头,若遇敌害时可潜水5分钟不换气,最长可达7分钟。游速每分钟可前进20-35米。夏季多在浅水区,秋冬季在深水区。麝鼠好斗,行动比较隐蔽,一般情况下不同家族的鼠群很难友好相处,而且多是以血缘关系结群,而在对敌剧烈格斗时,常不惜伤亡。麝鼠的视觉和嗅觉相当迟钝,但听觉却很灵敏。

食性

  它们吃香蒲及其他水中的植物、淡水河蚌、青蛙、淡水螯虾及小龟。它们则是鼬、狐、土狼、狼、猞猁及大鸮形目的猎物。其门牙强而有力,突伸于口腔之外,大量啃咬挺水植物的根、芽及果实,也吃柳树芽及附近的农作物和果园的果实,也还吃水中的鱼、贝类和岸边的蜗牛。

分布范围

  原产地:加拿大、美国

  引进:阿尔巴尼亚、阿根廷、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保加利亚、智利、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直布罗陀、匈牙利、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立陶宛、墨西哥、摩尔多瓦、蒙古、荷兰、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典、瑞士、乌克兰。

麝鼠分布图

  中国分布现状:1950年,中国伊犁河流域发现麝鼠。中国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均可见。

繁殖方式

  在苇塘或沼泽难于筑洞的地区,在每年5月产仔前,将芦苇等挺水植物咬断,先垫底,再将苇根、茎和叶,成束的滚上泥,螺旋状盘旋堆起,堆至半米左右,筑成巢。巢底有水下洞道。这种用草滚泥筑成的巢干后,相当坚固。中国东北农村有用草滚泥筑成的粮库,当地管这种建筑材料叫"拉合辫子",十分耐用,风吹不倒。产仔在巢中,初生幼仔用软草球裹在里面,可以保温。成兽在附近再造1-2个巢,形成巢群。9月为了越冬,在夏巢的基础上,扩建洞道及巢,一般可筑造2-5个椭圆形的巢,还可扩大成仓库。巢可保温,又在冬季扩大了取食面积。麝鼠有时钻入冰洞,捕食鱼、蛙和软体动物。这些动物性食物热量大,有助于麝鼠御寒。

  雌麝鼠一般一胎有2到3只小麝鼠。每一个麝鼠族群都会有6至10年的时期突然地兴起及衰亡。在黑龙江省麝鼠一年产仔两窝。第一次在5月底,第二次在8月初。妊娠期约一个月,每窝产仔5(2-10)只。初生幼仔全身无毛,闭着眼。约一周后长毛,两周左右睁开眼。幼鼠生长快,一个多月可独立生活,自己寻食。当年幼鼠未性成熟,第二年才参加繁殖。但在新疆巩乃斯,位于北纬44°以南,比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省的呼玛县麝鼠的产地气候要温暖些,每年产2-3窝,当年雄鼠虽不参加繁殖,但当年雌鼠有例外。有个别当年雌鼠估计是4月出生,7月2日已有7个胚胎。

种群现状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27年从北美洲引入前苏联,作为毛皮兽大量养殖,后被引入芬兰、英国等地。中国则经人工散放,从前苏联沿着伊犁河、塔克斯河、额尔齐斯河,以及黑龙江流域自然扩散侵入,自然扩散速度曾一度很快。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十余个省引种散放,在西北、内蒙古等地形成具一定储量的麝鼠毛皮生产基地。因主要采用散放方式饲养,因而形成野生种群。麝鼠捕食水中生活的甲壳类和双壳类,间接影响到当地鱼类的生存。麝鼠对许多重要传染性疾病都敏感,如兔热病、鼠疫、李氏杆菌病均能感染,是野兔热(土拉伦菌病)的宿主动物。水位的变化常常导致麝鼠迁移,有时随水流可以迁移到很远的地方,因而也将这些疾病带到新的地区。对水利工程有影响,在土坝的水下坝壁打洞营巢,危害河堤和防洪设施等。

  洪水泛滥,或水域干涸,或冬季雪少,失去雪被保温层,或者严寒,水域冻至底处,均威胁麝鼠生存;或寄生虫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常使麝鼠数量明显减少。当很多湿地被人类所破坏后,麝鼠的新生境变成了人工的河渠或灌溉水道,所以麝鼠仍旧很普遍及广泛分布。

  它们能够存活在带硫磺的溪流旁边,而那些含硫磺的水多是由煤矿排出的。鱼类和青蛙在这些溪流中都会死去,然而麝鼠可以生存并占据着这些地方。

  一些欧洲国家如比利时及荷兰等把麝鼠视为有害的动物,并认为它们必须被消灭。因此这动物不断被猎杀以减低它们的数量。麝鼠被视为有害是因为它们挖掘的洞穴会破坏堤坝。

  在北半球,捕捉麝鼠是一种运动并逐渐成为普遍的活动。在美国北部的州,猎杀麝鼠大大地受到限制。

  在比利时和荷兰,被杀了的麝鼠有时会被卖到一些餐馆去。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麝香鼠的毛皮又名青根貂皮,底绒丰厚,针锋较亮,皮板结实、坚韧、耐磨而轻柔,绒毛丰厚细软,针毛富有光泽。可制成高档裘皮大衣、皮帽、皮领、皮手套等,穿着轻盈、艳丽、美观大方,优点是沥水性强,不沾雨雪。麝鼠裘皮质佳。毛滑润,有光泽,毛色似水獭。底绒厚,保温性良好。皮板结实,适于制皮帽及衣领。中国年产裘皮量高。在黑龙江,年产约12万张;在新疆年产25万张。如果结合发展加工业,极有发展前途。目前熟制裘皮虽皮板柔软,但是有异味难消除,这虽是目前制裘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从提高经济效益考虑,有待吸取先进科学技术加以解决。

  麝鼠的香腺可以提取香料,可以用来制成天然而无污染的化妆品原料。既可以代替麝香作为名贵中药材,又是制作高级香水的原料。麝鼠香中含有降麝香酮、十七环烷酮等成分,除具有与天然麝香相同的作用外,还能延长血液凝固的时间,可防治血栓性疾病。油脂可用来制皂、制革和餐具的涂料、燃料和油漆工业的附加剂等。

  麝鼠肉细嫩,似家禽肉。蛋白质含量高达19.5%,与牛肉接近,但脂肪含量低,近3.6%,而牛肉脂肪含量却达7.7%。鸡肉蛋白质含量虽高达21.33%,兔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1.47%,但脂肪含量也高,分别为4.55%及9.76%。猪肉蛋白质含量14%,而脂肪含量高达28.10%。由此看来,麝鼠肉是一种保健食品。随着麝鼠饲养业的发展,屠宰时可放净血液,肉无血腥味,明显提高肉的质量。

人工养殖

性别识别

  麝香鼠的性别比较难以识别,性征不明显,以下几种方式识别个公母,具重要意义:

  1.从肛门至尿生殖孔之间的距离来识别:这一间距不论成鼠还是幼鼠都是公鼠大于母鼠1/3左右,一般成年公鼠为1.8-2.5厘米,而母鼠为1.3-1.8厘米;体重在600克以内的幼鼠公鼠为1.58-1.77厘米,母鼠为1.06-1.37厘米。

  2.从会阴部被毛的分布来识别:公鼠的肛门至尿生殖孔间的被毛致密,全覆盖着皮肤,腹股沟两侧生有棕褐色的针毛,并形成一条纵线,而母鼠这一区域的被毛则稀疏且向两侧分开,无棕褐色针毛,此间由于少毛,可明显的看见皮肤,尤其靠近尿道隆起的后方,有一小块无毛区,皮肤裸露。

  3.翻尿生殖孔识别:用拇指和食指按压麝香鼠的尿生殖孔的两侧,使其外翻,若露出紫红色略带黑色的圆形龟头,则为公鼠,否则为母。

  4.排尿方向识别:麝香鼠受到惊吓时一般都会排尿,人抓拿的时候也不例外,公鼠多向头部方向排尿,而母鼠则向后臀部方向排尿;公鼠排尿后在尿生殖孔处淤留有乳白色有浓味的分泌物,而母鼠仅有水样黄褐色尿液在尿道口上。

  5.活动和性情上识别:公鼠的性情好动,粗暴,咬人,一般遇到响动,公鼠会先从窝里跑出来。繁殖产仔期间,出来搬食物的一般是公鼠。

  6.体重上来识别:成年鼠个体一般是公鼠大于母鼠。

生长发育

  1日龄麝鼠像粉红色小肉团;2日龄逐渐长出小绒毛,开始长门齿;10日龄时全身绒毛已较密,背面变灰黑或淡棕褐色,腹面灰黄,门齿已长达1毫米;12日龄可见前胸及后腹分别有呈八字状排列的6个和4个黑色的斑块;13日龄开始睁眼,个别的从18日龄开始;20-30日龄被毛基本长全,毛厚且密,门齿可达4-5毫米;100天后仔鼠发育开始减慢;到5-6月龄时已是成年鼠。仔鼠在13-15天时,可以缓慢爬行;18天后,即有咬草叨草和游走寻食的动作;19-22天开始采食;22-26天有逃遁躲藏行为;23-29天开始下水游泳,相互打斗;30日可以独立生活,一般在26-30天时断奶;6月龄可以交配繁殖,一般讲,麝鼠最佳繁育年龄为1岁。麝鼠寿命4-5年,最长达6年。家养麝鼠的可繁殖利用年限为2-3年。

物种繁殖

  麝鼠的繁殖系统,从解剖上看结构和家兔、海狸鼠等其他哺乳动物差不多,只是麝鼠中公鼠有一对特殊的麝鼠香腺,位于阴茎两侧,即处于腹肌与被皮之间,开口于阴茎包皮内侧,重1-9克。在配种季节,这对腺体分泌乳黄色油性粘液,具有浓郁的香味,而在非配种季节,香腺收缩变小,没有分泌物产生。麝香腺是麝鼠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其腺体外观呈椭圆形,横径10-15毫米,纵径18-20毫米,其大小随公鼠的体型特征及发育阶段不同而有所改变。整个腺体由香囊和香腺两部分组成:香囊为一层薄膜,布满毛细血管,囊体呈海绵状,囊内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腺泡,内存油状粘液,即麝香原液。从3月份进入繁殖期,香腺开始发育,分泌麝鼠香,其功能主要是通过香味传递兴奋信息,引诱母鼠发情。

  性成熟时期

  麝鼠公鼠6个月性成熟,就可以分泌麝香并可与母鼠进行交配。母鼠6月龄性成熟,可进行交配繁殖。在南方2月份繁殖,所产的子鼠当年还可繁殖一胎。在东北麝鼠4月上询繁殖,幼仔经过6个月达性成熟期,即进入了10月,刚巧是麝鼠的非繁殖期,所以,幼麝鼠一般在第二年才能交配生产。

  麝鼠是季节性多次发情繁殖的多胎次动物,公母鼠在性表现上有些差异。公鼠的性表现较为强烈的时期在3-10月。最寒冷的冬日刚过,公鼠即有强烈的性欲表现,表现为焦躁不安,异常兴奋,睾丸明显下坠,龟头有时露出,香腺开始分泌麝鼠香,散发出浓烈香味,引诱母鼠。进入11月份,公鼠性欲减弱,性表现不明显,香腺停止分泌,睾丸也缩回腹腔内。一般地讲,母鼠发情高潮(即动情期)时,公鼠的泌香量也最大。母鼠的性欲表现较晚,一般在4月上中旬才开始,表现为鸣叫、不安、兴奋、尿频、外阴变化等等。母鼠发情周期一般为15-22天。母鼠发情周期分为4个时期:

  1. 休情期13-20天,母鼠情绪稳定,拒绝公鼠尾随,外阴紧闭而干燥,外阴部皮肤收缩呈黄白色。
  2. 动情前期1-2天,表现出兴奋不安,时有鸣叫,十分注意公鼠的一举一动,但拒绝公鼠爬跨。此期母鼠外阴部开始松弛,并出现湿润,产生轻度肿胀,外阴粘膜呈粉红色。
  3. 动情期时间延续2-3天,此期母鼠兴奋程度加剧,鸣叫次数增多,频率加快。食欲明显减退,外阴部充血膨大,阴门口张开呈紫红色并有大量粘液流出。发情的母鼠在水中喜欢追逐公鼠,上陆后迅即做出弯腰弓背姿势,接受公鼠的爬跨交配。
  4. 动情后期1-2天,由高度兴奋状态逐渐趋于正常,食欲增加。停止鸣叫,拒绝公鼠爬跨。外阴部的膨大消退,阴门开口缩小至关闭,颜色由紫转淡,呈正常淡红色,阴道口分泌物也大大减少。

  交配与繁殖

  麝鼠有如下几个特点:

  1. 产仔后2-3天可以"血配",产后15天也可再次发情交配。但这两种情况,受孕机会很小,只有在第二个发情周期才能交配受孕。
  2. 交配多在水中进行,而且多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3. 母鼠交配后第二天清晨,其阴道内可检查出公鼠精囊腺分泌物所形成的白色管状胶体栓,此栓如果排除,母鼠可再次接受交配,否则,不再接受交配。
  4. 接受交配的母鼠,绝大部分可以繁殖产仔。麝鼠属多胎次动物。
  5. 麝鼠的妊娠期很短,仅27-28天,每胎可产仔4-12只。一只母鼠每年理论上可繁殖8-12只。

  事实上,麝鼠的繁殖胎次、只数除了与气候条件有关外,还与种源、饲养管理水平、饲水条件、疾病防治等许多方面有密切关系。

  适应能力

  麝鼠有两种独特的适应能力,令它们能成为能继续生存。第一是它们鼻孔的外形。它们看上去好像数字7,让麝鼠能吸入自己刚呼出缺氧气的剩余氧气。这让麝鼠能潜在水底15分钟。另一种适应能力也是麝鼠得名的原因。麝鼠发出麝香的腺位于接近它们的尾巴下侧的位置。它的分泌物是用来在它们已占据的领地警告其他麝鼠。这能让它们避开食物和配偶竞争者,让它们得以生存。

建造圈舍

  大型人工饲养场多采用标准圈舍,家庭饲养常用笼舍。无论如何,麝鼠的圈舍要有窝室、运动场、水池三个部分。窝室分为内室和外室两间,内室较大,外室可以小些。内室是产仔用的,外室是休息用的。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平式和立体式两类。

  1. 平式圈舍:平式圈是三个部分在一个平面高度上。平式圈舍的底面、四壁都要用砖石砌成,水泥勾缝。可以根据养殖场的规模确定几个或多个连接在一起,各部的尺寸,只要相对合理即可,并不十分严格。运动场朝水池的方向要稍有倾斜,在靠近窝室的前面修一小平台,供吃食、休息。运动场的顶上用铁丝网或石棉瓦覆盖,但要留投食口。水池用水泥抹平,要保证有足够的深度(0.2-0.3米),水池靠运动场的一侧要做成斜坡状,便于上下。水池需设排水孔,以便换水。此圈合适合饲养育成麝鼠。
  2. 立式圈舍:窝室和运动场在上层,上下通过梯子相连。这种圈舍便于冬季保温,夏季防暑,也能使休息和繁殖的环境保持干燥,对繁殖有利。饲养者应咨询水封洞、全封闭、楼式窝室的修建方法。
  3. 幼鼠群养圈舍:仔鼠长成幼鼠后,应分开饲养,所以应建立专门的幼鼠圈舍。0.5千克左右重的鼠可以集中饲养,其圈舍的窝室、运动场及水池均为共用。但超过100天的则不能再混养,容易咬架,造成皮伤甚至死亡。

进行引种

  开始建场饲养都是先从外地买种,扩大繁殖,到一定规模后再行选种。种鼠的引入过程,有个环节值得高度重视,即选择和运输。

  一、种鼠的选择

  1. 购种时间最适时间为每年的3-4月份和9-10月份。此时不冷不热,便于运输,而且生长发育正处于最佳时期。
  2. 种鼠的年龄最好选择5-10月龄的育成鼠作为种鼠。即一般在秋季应引当年春季头胎育成鼠;春季则应选取头一年的第二、第三胎育成鼠。
  3. 外观选择选择结膜湿润,眼有神,活泼好动,体型匀称,被毛均匀整齐,色泽明亮一致,底绒丰富,针毛灵活的育成鼠。公鼠要求个体大,后肢粗壮有力,母鼠要求体型细长,四肢较高。
  4. 性别搭配麝鼠外观上很难分出公母。育成鼠的性别可以从下述几方面综合确定:

  ①肛门距尿生殖孔距离,公比母长约1/3。

  ②肛门与尿生殖孔间的毛被,公的毛密,母的毛稀。

  ③翻扒尿生殖孔,露出紫黑色圆形龟头为公,若为粉红色空洞(阴道)为母。

  ④触摸尿生殖孔前方两侧,若有隆起,即为公鼠(隆起部分是附睾及麝香腺),若无,则为母鼠。

  ⑤排尿特征,提起尾部使之间断性排尿,一般公鼠排向头部,母鼠排向后方。

  ⑥行为上较大胆,性情粗暴的是公鼠。

  5.最好从不同地方,或从同一地方不同饲养场,或同一饲养场的不同鼠群家族中挑选,以防止近亲引起的退化。

  二、鼠的运输

  1. 最好用小笼,每笼1只,可以2或4个笼连在一起,形成"公-母-母-公"四位一体,既可防止好斗的公鼠间互相咬斗造成伤亡,也有利于运输。
  2. 起运前要喂足饲料,笼内放些青绿多汁饲料,使其自由采食。长途运输要备好备足瓜、萝卜、白菜等含水多的饲料。汽车运输要遮风、挡雨、避日,火车运输要注意通风透气。
  3. 运输途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暑天多进行水浴,保证饮水。水浴时,把笼子斜放入装水的大盆中,让鼠浸入水中,露着头呼吸即可。

营养喂料

  对于麝鼠的营养需求,中国刚刚开始研究,以往养殖户都是根据经验估计的,这是不科学的。由于研究的较少,各方面的意见也不统一,可选最实际的试验结果介绍给大家,即营养水平与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研究证明,消化能和粗蛋白的需要水平高低可直接影响麝鼠体型的大小、皮张幅度及繁殖性能。当遗传的条件一致时,饲料里蛋白质浓度就成了幼鼠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试验证明,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为18%-20%时,其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最好,蛋白浓度过高,也不会有好效果,反而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在喂料方面,除前面介绍过麝鼠可食的食物外,特别提出一些麝鼠不喜欢吃的和有毒害的植物,它们是玉竹、小玉竹、紫宛、苍耳、草乌、毛莨、白头翁、山芍药、威灵仙、侧金盏花、唐松草、石龙芮、天南星、蓖麻、烟草、白屈菜、大麻、毒芹、羊蹄、鼠李、龙葵、曼陀萝、麻黄等。

  麝鼠极爱以水生植物为食,其幼芽、嫩枝、绿叶、果实及块根、块茎类都是上好的食物。陆生的野草、野菜及木本植物的幼嫩部分及果实也是很好的食物。栽培作物如蔬菜、瓜果,粮食作物的茎叶以及谷物、豆类的种子等是重要的精料及补饲食物。

  麝鼠以草类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吃得很少,一般只在植物性饲料不足或繁殖季节、麝鼠发生疾病期间需要补饲时,才偶尔吃些小型动物,如河蚌、田螺、杂鱼、泥鳅等。

  麝鼠的食物来源广泛,一般并不发生季节性短缺,但不同季节的食物,还是有不同的适口性。在越冬期、产仔泌乳期,由于活动减少,在放养的情况下,麝鼠出动时往往一次性大量采集食物,贮藏在洞道的"粮仓"里,贮仓内一般是十分清洁干燥的,所以贮存的食物很少腐烂变质,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在家养的圈舍中没有专门的"粮仓",一般它们把食物贮存在小室或走廊的角落里。麝鼠食量也不大,一般日采食量相当于其体重的40%-50%,即平均每只每天吃植物饲料0.25-0.5千克;谷物种籽25-50克就够了。夏天相对吃的多一些,冬天少些。

  除采食新鲜的饲料外,麝鼠也有吃软粪的习惯,将自己新排出的粪便重新吃进去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

准备配种期

  准备配种期是从静止期向配种过渡的阶段,一般在1-3月,约100天。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生殖器官的迅速发育,以保证配种期有正常的性机能。

  1.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A、维生素E加喂些大麦芽、胡萝卜等,同时供水充足,提供游泳条件。
  2. 调整体况降低脂肪较高饲料的供给,加大运动量,增强体质,对过瘦的要加强营养。
  3. 经常保持与人接触,便于人工操作。
  4. 分窝、配对选择年龄在5-10月龄的育成鼠做种鼠,避免近亲的情况下进行配对,并淘汰过肥、过瘦者。配对前需进行适应性培养,方法是先将年龄、体型、体重相近的两个个体,分别装在中间隔有铁丝网的长方形笼内,使它们彼此隔网嗅闻,看得见咬不着,几小时或1-2天后,若气味相投了,就可以放在一起。

配种期

  1. 配种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将已确定公母的鼠(1公1母)放入同一室内饲养,直到繁殖季节结束。这一方法缺点是公鼠在整个繁殖季节里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还可能由于母鼠的原因造成全年空怀,损失很大。比较好的办法是"更换种鼠法"。就是一对公母配对一段时间以后(大约30天),仍不见母鼠有妊娠表现,应取出公鼠将此鼠放入其他发情鼠圈舍内,并对这只公鼠进行触摸睾丸、观察性行为等性能力后再使用。原来的母鼠若再次发情,要另选一只公鼠与之配对。这种方法可使公鼠的繁殖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母鼠数量多的和同窝后多日不见怀孕的情况更有意义。
  2. 饲料供给由于种鼠(特别是公鼠)消耗很大,必须加强营养,此时要喂给新鲜可口的水草,补充动物性饲料和维生素A、维生素E等,补料宜在中午时一次性补给为好。
  3. 保证配种的环境水池贮水丰满、干净,保证水质,因交配在水中进行。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光线要暗,必要时用黑布将圈舍遮住。

妊娠期

  1. 配种10天后,用左手抓住母鼠尾巴,抬起,令其前爪抓着笼壁,右手呈"八"字形在母鼠腹壁上由腹股沟向胸部方向轻轻摸索,如摸到花生米大小的、滑动且不易捉到的便是胚胎。
  2. 保证营养麝鼠一胎多仔,胚胎发育极快,需大量营养,此期关键是喂品质好的饲料,新鲜多样,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需要。若不注意营养,常会引起流产、死胎或弱仔。
  3. 防止流产保胎、防流产是饲养管理的重要工作。由于饲料发霉,营养不全尤其是维生素B、维生素E缺乏均可引起怀孕母鼠妊娠中断,造成吸收胚胎或流产;意外的伤害和某些传染病也可引起流产。母鼠怀孕后,突然精神沉郁,喜卧于室内,并经常回舔阴部等常是要发生流产的预兆。为了防止流产,应供给母鼠新鲜、全价营养和恒定的饲料,防止机械损伤,保持安静,忌惊扰。对于机械损伤性流产,只见鲜血未见胎儿的,可肌肉注射黄体酮0.5毫升保胎。如果发现妊娠鼠突然腹围变小,阴道排出发育不全的胎儿或流出红褐色块状物及污血,或排出油里发亮的"粪便",则表明已经发生了流产。
  4. 产前准备主要是打扫窝室,铺好垫草,加固圈舍,造成安定的产仔环境,避免骚扰。若母鼠受到惊吓,会狂躁不安,有时会吃掉刚生下来的仔鼠,或弃之不喂,活活饿死。

产仔期

  在产前1-2天,公鼠忙了起来,它一边向室内运送母鼠絮产窝的草,一边用草把通向运动场的门堵严,十分忙碌,这意味着母鼠将要临产。

  当听到小鼠"吱吱"叫声,可认定已产仔。1只母鼠一年可产2-3胎,每胎相距34-35天。初产母鼠一胎6-7仔,经产母鼠每胎4-7仔,平均6仔,成活率可达99%。母鼠产仔后,一周左右不出产窝,而公鼠十分繁忙,不断给母鼠送饲料,用草堵门,在运动场和外室当警卫,一遇情况,以身体护门保护母仔安全。有时也会出现难产,当发现预产期超过,母鼠外阴部红肿,流出污血,并剧烈收缩,有排泄动作,只是胎儿不出,或卡在产道内。此时应紧急注射垂体素或脑垂体后叶素,肌注0.3毫升。若20分钟仍未产出,可再注射1次。若一昼夜仍未产出,需进行人工助产。人工助产一般是先用低浓度消毒水清洗外阴部,然后用甘油润滑阴道,再随母鼠的阵缩将胎儿拉出,必要时进行剖腹取胎。

性别鉴定

  麝鼠母性很强,泌乳力也好,一般用不着对仔鼠进行过多的人工辅助护理,只要护理好母鼠就可以了。对仔鼠进行性别鉴定时要戴手套,在母鼠偶尔出窝时进行,先用窝草揉搓双手后再进行检查。出生后1-3日龄的仔鼠,在粉红色的腹面上有紫红色乳头痕迹,但并无突出来的感觉;4-6日,乳头略突出于表面;6日龄时,腹毛已长出,乳头被覆盖,只见绒毛包裹的部位有一小圆点;10-13天,胸部绒毛掩盖了圆点,而腹部的仍可看到;14天后胸、腹部都见不到,此为雌性。若出生后腹面平平,没有乳头痕迹,偶尔只见不规则的突生黑点,此为雄性。用以上方法鉴别雌、雄,准确率可达97.6%。当然,到了100日龄后,鉴别率可达100%。

幼鼠饲养

  仔鼠20天后可以出室,30天可断奶(最迟40天)。可先将健壮的、个体大的分出,后分体小的、弱的。幼鼠有零食习性,饲喂次数一般为每天3-4次,60日龄后接近成熟,可按常量饲喂,即每日每只350克,精料50克。要勤换水,勤打扫,勤补食,要注意检查,特别是帮助游泳上不了岸的幼鼠爬上岸,以免淹死。

越冬管理

  从10月到第二年1月为越冬恢复期,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御寒、增热。御寒也很简单,只要设法使圈舍坚实不透风,保温,窝室内多铺些干草,干燥、柔软就可以了。改变供水,清理水池,防冻裂。每天除喂些多汁饲料外,也可加喂一些青干草,此外,每天每只喂40克精饲料。另外,麝鼠有贮食的特性,所以投喂草料时不必每日投入,最好每10天或15天投喂一次,这样,它们还可以利用这些饲草挡风、御寒。值得注意的是麝鼠冬天活动量减少,容易产生疾病,应特别注意。最容易发生门齿过长影响采食,应经常检查,如过长应及时用钳子剪断。

身体语言

  1. 放松时,整理披毛:麝香鼠有二个情况下会整理自己的披毛。第一种情况,就是在放松状态。另一个情况,就是饲主抚摸它们之后,麝香鼠想把自己的味道再涂上身上。麝香鼠是喜欢自己的味道!耳朵向下:麝香鼠耳朵向下表示它的警觉性低,正处于放松状态。当麝香鼠警觉时,它们耳朵一般都是竖得高高的,对周遭环境的微弱声音非常敏感。因为麝香鼠视力是不太好,所以它们会以灵敏的小耳朵以补其不足!爬在地上:看见它们懒洋洋的样子,就知道它们真是非常安心!很多麝香鼠就是这样睡觉的。卷曲身体:麝香鼠甜睡着的时候是卷曲身体,所以这样就最好别吵省它们了。
  2. 警戒时,趴在地上走:有时候麝香鼠玩耍时也会压低身体行走。这代表它们正处于警惕的状态,一般它们在陌生地方也会这样子。当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全速前进。站起来,二手向前:一般是好奇的表现。它们站得高高是想去观察四方有没有敌人,或者侦察一下有没有好吃的走过来。鼻子动过不停:之前也提过,麝香鼠视力不太好,所以它们会以听觉触觉嗅觉去填补它们的视力不足。当它们鼻子动过不停,表示它们想侦察同周围环境。
  3. 压力时,环回走动:别以为麝香鼠常在同一路线走动是很好笑,其实这是压力的表现。当麝香鼠精神紧张的时候,它们就会沿着同一路线来回走动。如果饲主看到它们这样的表现就要多注意一下!激烈跑转轮:有些麝香鼠会用激烈跑转轮去宣泄它们的压力和不满。因此大家别以为跑转轮是很平常的事情,其实麝香鼠在告诉你它们心中很不舒服。
  4. 生气时,反身大叫:当麝香鼠觉得受威胁时,它们就会摆出过姿态。有时是饲主突然伸手入笼把它们吓到。当被同伴威胁,它们也会反身咯咯大叫。因为它们并没有什么对付敌人的专长,所以只有装凶作势吓走敌人。站起来,二手向上抓:这是代表:"我不喜欢这里,我要快逃跑!"如果麝香鼠在自己鼠窝有此动作,那么饲主就要多加留意。

采集方式

  毛皮加工

  麝鼠的毛皮加工与海狸鼠的毛皮加工过程是一样的,可以剥成片状,也可以剥成圆筒状,其初加工的过程也是分刮油、上楦、干燥三步,不过楦板的尺寸有些不同。

  取香技术

  取香可在活体和死体上进行。

  1. 死体取香:在剥皮时,将香囊小心地剥下,麝香囊位于公鼠尿生殖孔前方的腹中线两侧,取囊时,先用镊子或止血钳将开口一端也就是尿道口掐住,然后腾出一只手小心剥离,就像剥猪胆那样,防止剥坏,褪去上面薄膜,然后边拉边剥,从根部取下,将香取出。
  2. 活体取香:取香前为保定麝鼠需用铁丝网卷制成保定笼,笼呈圆锥形,长30厘米,上部的开口5厘米,下部开口15厘米。将雄鼠一手提尾,把头送入保定笼内,当其钻入到上开口时,迅速连笼掐住鼠的颈部保定好。另一人用拇指和食指摸到香囊的准确位置,先轻轻的按摩一会,然后把排香管开口处捏挤几下,使排香口通畅,再从香腺囊的上部向下部逐段按摩和捏挤,香液就会从包皮口处流出来。另一手持试管或玻璃瓶承接香液。一侧采香后,再采另一侧。采香时用力要适度,免得造成麝鼠疼痛而抑制泌香。

疾病防治

  巴氏杆菌病

  病鼠主要通过饮水、饲料或外源感染而诱发本病。病鼠表现拒食,被毛蓬乱,呼吸加快、困难,少数后肢麻痹,肌肉痉挛收缩,且突然发病,往往是体项较好者发病多,不拉稀,但有的肛门、尿孔拉血,多死于水池

  防治:

  1. 可注射氧氟沙星(不用青霉素,该菌对青霉素不敏感),严格掌握药量(按标签说明书)进行肌注,每只鼠注0.2-0.3毫升,每天两次,连注2-3天。
  2. 用先锋霉素肌注,每只鼠0.15毫升注射,连注3天。
  3. 用蒽诺沙星、巴菌克粉剂或氟哌酸(碾碎)按说明书用量拌入精料中,喂2-3天,如买不到蒽诺沙星药,可用巴菌克粉剂或用环丙沙星拌入精料中,每天早晚各喂一次,连喂2-3天。
  4. 投喂新鲜饲料,分析精饲料是否有外源污染的可能,原来未吃完的精饲料应丢弃,更换新鲜饲料,并高温灭菌后(待凉)再拌药投喂。
  5. 对工具、食具、窝笼及地面严格消毒,消毒药可用来苏儿、漂白粉、高锰酸钾、石灰乳、强力灭菌剂,并增加场内空气对流量,保证饮水清洁。中药治疗(以50-100对麝鼠的下药量):

  黄岑30克 黄柏皮30克

  野菊花15克 蒲公英15克

  黄连15克 苦楝树皮30克

  双花10克 黄药子20克

  板蓝根30克 白扁豆30克

  煎汁后拌入精料中,连喂3天。中药春秋季可煎三次,夏季煎两次服用。

  伪狂犬病又称阿氏病,因麝鼠受气流、饲料及其它外源感染而患病。发病突然,昏迷,死后两后肢直伸(死前两后肢呈麻痹状)。此病与狂犬病的区别:未见奇痒,不咬笼,发病突然,病程短,不攻击人,下颚和两前肢不麻痹,而两后肢麻痹(死后两后肢直伸),肛门基本干净,未见血液。

  防治:

  1. 更换没有用完的可疑饲料,对更换过的饲料高温灭菌待凉后饲喂。
  2. 因是病毒引起的,故应对场舍增加空气对流量。
  3. 防止饲料被家鼠污染,平时要严格保存好。
  4. 调换笼内垫草,备用的垫草彻底暴晒后备用。
  5. 注射鸡胚细胞氢氧化钾醛疫苗。
  6. 也可用氧氟沙星肌注(掺入病毒灵10%,一并注射),每次0.6毫升,每天2次,连注2天。
  7. 对地面及窝笼用3%苛必钠、强力消毒灵或热草木灰溶液消毒。本病尚无较好的药物治疗,但可用上述(巴氏杆菌病)中药处方治疗(消热、解毒、杀菌),每天喂两次,早晚各一次,并同时在精料中拌入环丙沙星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能很快控制病势。病势控制后喂营养丰富的精料和适口的嫩青料,平时用少量土霉素或病毒灵拌入精料中,喂3天,停7天,如此反复。

  副伤寒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别是6月-8月份最易感染。主要病症是发烧下痢,粪便特臭,死后解剖脾脏肿大5-8倍,也有5-10倍的,脾脏呈暗红色。

  防治:

  1. 分析水源,废除原有未吃完的可疑饲料,保证供给营养全面的适口性强的饲料。
  2. 对病情严重者,先以青霉素6号0.2毫升肌注,也可服痢特灵或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等(碾碎后兑水灌服)。
  3. 对全群麝鼠在精料中拌入上述药中的一种投喂,连喂3天。
  4. 隔离病鼠,单独治疗。
  5. 增加场内空气对流量。

  球虫病

  该病一旦爆发,也会带来损失,故每年4次灭球虫。特别是种鼠到场后要灭一次球虫,此后每年4次。可用克球粉、氯苯胍、宝塔糖、中成药"球虫王"等,使用时按说明量拌入精料中饲喂。一般人养麝鼠注意力放在防治巴氏杆菌病上,对巴氏杆菌病大有"谈虎色变"之状。其实,巴氏杆菌病并不多见,而肠道寄生虫病则是一大隐患,往往被饲养户所忽视。肠道寄生虫不仅有球虫,且还有一些连化验专家都叫不上虫名的寄生虫,所以对清除杀灭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尤显重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张程光
下一篇:麝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