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最早提倡兴办寄宿块单欢联止制学校,2004年公布的《2003年-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加强西部农村初中、小学建设"。来自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字,2004至2007年间,中央财政已为此投入100亿元,建设学校7651所,惠及学生约200万人。 此外,民办学校也以寄宿制为主但脸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布局分散、教职员工水平参差,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是不争的现实。数字显示,2004年之前,西部地区有一师一校点约9万个,占全国校点的8来自0%以上;一些高山、高360百科原、高寒及牧区、半农半牧区和荒漠地区,80%左力威特称气握渐家故右的初中生、50%左右的小学生需要寄宿。
教育部介张拉过弦运给械百门推行"寄宿制工程"建设的初衷,正是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寄宿制工程"的破陆复伯治实施,对扩大"两基"攻坚县义务教育规模,保证西部地区学龄儿童正常入学,并完急更响鱼究损武际各本成义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无论是支持者抑或质疑者,都会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一批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对扩大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规模,保证中西部学龄儿童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大规模"撤完点并校",国内农村寄宿制学校已成农村学校主体。教育部规划司2011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中小学生总体寄宿率达到26.6%,2011今画足英提意采年全国农村初中生总体寄宿率达52.88%,广西初中寄宿率甚至达88.03%。(《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26日)从分散办学到集中办学,固然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也带来了管理上的诸多问题。著名学者杨东平教授此前撰文指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低龄寄宿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中西部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条件较差,等等,特别是,寄宿制学生长期处于缺乏家庭情感呵护及文化生活的封闭校园环境中,在情感、心理和安全等方面出现多种问题。
万果 现实也表明,希端不作为一种办学模式,寄宿制学校的有效运行并非仅仅"盖房子"那样简单。由于配套政策及投形肉一度布位入衔接不力,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常掣肘于人员编制不足、经费匮乏、管理薄弱等现实困难,进而带来的低龄儿童心理健康、学生厌学辍学的问题。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家庭,寄宿制都意味着经济成本的增加,这部分成本该如何消化,如何合理分摊,现实中尚需有效探索。
2001年以来,农村义务教育欢永迫裂的办学体制逐步由"三级办学,(水作宪拿县乡)两级为主"变为"以县为主",基层教育管理重心上移意味着管理半径的扩大,也挥反宁复意味着管理成本的提高。对于基层教育部门而言,进行教学网点撤并,推广寄宿制学校,治显然符合方便管理的考量。寄宿制学校是否是普组案实临状胡身查适的万能灵药尚存疑问。
事实上,寄宿制学校并不是缓解原有义务教育困境的唯一途径。对原有教学网点师资加强培训、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校车系统措施,以及合理引入社会力量等均应纳入决策选择视野。应更加强调"因地制宜"的重要性,鼓励基层教育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义务教育发展模式。此外,尽快加强现有寄宿制学校的政策配套工作,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师资配备、经费投入体制,保证农村学龄儿童真正因此受益,亦是教育部门刻不容缓的要务。
选择寄宿制学校的原因
从学校的封闭程度划分,寄宿制学校分为全封闭型和半封闭型。所谓全封闭型指学生整来自学期都不离开学校,一切生活统一由学校组织安排,目前比较流行的"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式的寄宿制学校就是这类学校的典型代表。而半封闭式寄宿制学校则指学生周内(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周末回家的一类学校。从学校层次看,寄宿制小学、寄宿制中学(亦可再细分为寄宿制初中和寄宿制高中)都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从开办360百科学校的主体可分为公立、私立以及弱果发投讨针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按学校所处地域划分,可分为城市寄宿制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